為什麼劉禪連續立張飛兩個女兒為皇后,卻不娶關羽之女?

木雨60


兄弟三人一起打天下,等羽翼豐滿後,大哥卻跟三弟結成了親家,把二弟放在虎狼之地的荊州,承受著曹操和孫權的雙重壓力。這樣的做法,終究有些令人難以理解。可是,劉備還真就這麼幹了。

不少人提到,劉備“給劉禪迎娶了張飛的兩個閨女”。其實,這種說法倒也不是很嚴謹,因為劉備只是給劉禪安排了一位太子妃,也就是張飛的大女兒,至於張飛另一位女兒嫁入宮中,則是劉禪自己的決定。

大致梳理《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可知,蜀後主劉禪曾有兩位皇后:後主敬哀皇后和後主張皇后。此二人為姐妹,同為張飛之女。其中,張飛的大女兒於章武元年被冊立為太子妃,建興元年立為皇后,為後十五年病死。

值得注意的是,在敬哀皇后去世同年,劉禪納其妹妹入宮為貴人,後又於延熙元年被冊封為皇后。及至後主投降時,張皇后也隨之到了洛陽。

由此來看,這個問題便比較容易理解了:

劉備奪取益州時,留守荊州的是關羽,而龐統、黃忠、魏延、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皆先後被調往益州,同劉璋交戰。此後,獲勝了劉備又與曹操在漢中大戰,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在穩住了益州、漢中後,劉備自然要論功行賞了。此時,“權衡”二字便顯得十分重要。原本,大家都覺得漢中會交與張飛鎮守,但劉備卻選了魏延。這一方面是因魏延確實有軍事才幹,另一方面則是開始以“皇帝”的姿態來對待部下,以權衡各方面的勢力。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冊立劉禪為太子,同時便做出了一個決定:選立張飛的大女兒做太子妃。張飛是劉備的結義兄弟、左膀右臂,以其女做兒媳、太子妃,自然是最佳人選。而此時,奉命戍守荊州的關羽,儼然已經是獨當一面的人物,倒也沒有必要再急著加上這一層關係。

概言之,劉備選張飛做親家,也是出於政治聯姻的考慮。同樣,在敬哀皇后病逝後,劉禪又選她的妹妹做皇后,正是為了維繫這層關係。而此時,早已慘死的關羽,在劉禪眼中,儼然是失荊州的罪人,故為其賜諡號為“壯繆侯”。

“壯繆”一諡,實為惡諡,在蜀漢名將中,得惡諡者以關羽最為典型。所以,在敬哀皇后死時,莫說關羽已然沒有合適的女兒,即便真有,也難以進得了劉禪的後宮。

總得來講,當初劉備的安排,對兩個結拜兄弟並無親疏之別,只是根據現實情況作了決定。但到了劉禪掌權時,則是明顯親近張飛後人,而疏遠關羽後人了。



史海爛柯人


眾所周知,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有兄弟手足之情,但奇怪的是劉禪連續迎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為皇后,卻把關羽的女兒晾在一邊,這是為何呢?

一、政治平衡需要。冊立皇后(太子妃)是帶有政治意味的,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劉備建立的蜀漢有三股勢力,荊州集團、東州集團(劉璋舊部)和益州集團,其中荊州集團是核心,如果蜀漢想穩定,必須要平衡三個集團之間的關係,政治聯姻就是最好的手段。劉備早在入主西川之時就娶了劉璋哥哥劉瑁的遺孀為妾,藉以獲取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的支持。所以在立皇后(太子妃)的問題上,必須要在荊州集團內選擇。而論忠心、地位和能力,荊州集團當屬關羽和張飛最高,他們的女兒最為合適。

二、關羽犯下大錯。劉備稱帝時,關羽父子早已因丟失荊州而被東吳殺害,荊州丟失給劉備造成了巨大損失。如果把犯下大錯、兵敗之臣的女兒立為太子妃,顯然難以服眾。於是張飛的女兒便成了最佳人選。221年,劉禪迎娶張飛的長女為太子妃,劉禪繼位後,冊立張氏為皇后,是為敬哀皇后。劉禪繼位後,對關羽的評價不高。260年,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這是一個帶有貶義的諡號。可以看出劉禪對關羽丟失荊州還是耿耿於懷,關羽的後人關興、關統、關彝也沒有得到重用。但是劉禪也不能過分冷落關氏一族,要不就太沒有人情味了。關興的嫡子關統承襲爵位,劉禪將女兒嫁給了關統,對關羽來說也是仁至義盡了。

三、劉禪重用外戚。張飛之女成為皇后,那麼他的後人便成為外戚。劉禪親政後,需要制衡朝政,外戚便成為劉禪最為信賴和可靠的一股勢力,所以劉禪重用張飛後人。張飛長子張苞早亡,次子張紹襲爵,官職侍中、尚書僕射,是劉禪的近臣。張苞之子張遵官至尚書,進入中央決策機構,地位同樣重要。甚至包括和張飛沾親的夏侯霸(張飛是夏侯霸的姑父)投奔蜀漢後,也得到了劉禪的重用,官至車騎將軍。而敬哀皇后去世後,劉禪又娶了她的妹妹為皇后,進一步鞏固了劉禪和外戚勢力的關係。

四、劉禪個人情感。劉禪把張飛的兩個女兒冊立為皇后,除了政治考量外,自然也有個人感情在其中。首先,這倆姐妹自然長得不醜。其次,劉禪和敬哀皇后的關係自不必說,而妹妹張皇后在建興15年就成為了貴人,姐妹倆有共侍一夫的經歷。姐姐在臨終前必定懇求劉禪照顧好自己的妹妹,所以劉禪自然應允。


石頭說歷史


三國裡面有這麼一回,關羽佔據荊州。東吳視為大患,便以和親拉攏關羽亦或為質。關羽大怒以:虎女焉嫁犬子?回絕孫權使者。孫權亦大怒才有後面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



可見關羽是有女兒的,不過史料對關羽之女提之甚少,民間有傳關羽有一女名曰關銀屏也有曰關鳳一說。因家中排行老三人稱關三小姐。虎父無犬女,所以關三小姐也是會舞槍弄棒身懷武藝的。

關羽死後,關三性烈,誓為父報仇。後來入川待在劉備身邊,後隨軍。諸葛伐南蠻時關三也隨軍討伐了。諸葛亮後來重用了愈元的李恢,並把關三許配了李恢的兒子。後南蠻平亂後關三就隨夫定住了愈元。她教這個地區的人們讀書寫字,而且還教會他們紡織和耕種的技能,因此當地的人們對於關三小姐很是崇敬。

在俞元地區有一個地方叫梳妝檯,相傳就是關三小姐在俞元的時候思念家鄉,每每到此處梳洗並眺望故鄉的方向,因此被地方稱為梳妝檯,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在金蓮山腳下有一墓冢叫關三小姐墓,是當地的人們為關三小姐和丈夫合建的墓穴,以表示人們對二人的敬仰之情。

其實古時候封建社會女子地位低下,不被記載也很正常。就連張飛棉花地裡隨便抱回家個幹活的小女子夏侯氏都是曹操,夏侯淵的侄女。至於為什麼沒有嫁劉禪通過後來諸葛亮伐南蠻時才將關羽之女許配來看,可能是因為劉備在時關羽之女年紀尚小。


假粉絲說文娛


先說答案:劉禪未娶關羽女兒是因為那時,她在守孝!守孝!守孝!

題主這個問題有邏輯錯誤啊....不能說張飛的兩個女兒被劉禪封為皇后就說明關羽的女兒不受待見啊,蜀漢重臣那麼多,劉禪不能待見誰就把誰收入後宮吧。。。

實際上,關羽只有一個女兒,家中排行第三,歷史上沒有記載名字,但是後世民間相傳叫關鳳或者關銀屏,我後面就以比較習慣的關銀屏相稱呼吧。

關銀屏就是關羽那句“虎女焉能嫁犬子”的女主角,關於這段故事其實更多是來源於《三國演義》。演義中關羽在荊州時,劉備為其找了一個妻子,並生下一兒一女,因為年紀尚幼,還未婚配。於是孫權派諸葛瑾向關羽提親,約定如果同意,聯合關羽一起破曹,如果不同意就會聯合曹操攻打荊州,但是被關羽拒絕。

可見關銀屏那時不大,可能是剛剛或快要到可以婚配的年齡,而這時的劉禪年齡也差不多,在十歲多點。如果故事正常發展,劉禪娶關銀屏,加強益州和荊州的聯繫是最合理的。

但是很快孫權趁關羽北伐時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殺。據說關銀屏逃回了成都,此後被劉備帶在身邊照顧。

221年,章武元年,劉備登基稱帝,劉禪被立為太子,年14歲,張飛長女被立為太子妃,即是後世所稱的大張皇后。

為什麼未娶關銀屏之女為妻,我認為主要的應該在於:

一、關羽新亡,漢代重孝,關銀屏需要守孝三年,自然不可能嫁給劉禪,其實應該就這點原因,後面的都是水字數的。

二、關銀屏從小被關羽帶著身邊,長居荊州,之前可能和劉禪壓根沒見過面。而據傳大小張皇后經常出入後宮,和劉禪關係應該不錯。而且歷史上張飛是個帥哥,妻子夏侯氏也是被張飛搶來的,估計長的也不錯。兩個優質基因下,大小張皇后應該也是兩個美女。

三、這時候張飛還在,相對於其他大臣的女兒,大小張明顯有優勢。

四、關羽丟了荊州,在朝臣中肯定有很大的爭議,要不是看到劉備面上,關羽一家被連累治罪,歷史上也不少的。這時候再娶正在守孝的關銀屏,怎麼看都不合適。

之後劉備夷陵兵敗,並於223年病逝在白帝城。同年劉禪登基,立張飛的女兒為皇后。4年後去世,諡號敬哀皇后,同年其妹被立為皇后,世稱小張皇后。

三年後,據傳說關銀屏隨諸葛亮南征,期間由諸葛亮做媒,嫁與李恢之子李遺,夫妻二人與關索被任命為先鋒,一直打到了俞元,後兩人定居於此,教化一方。據說當地現在還有關三小姐墓。


潘不安講究史


劉禪是劉備生前唯一的兒子,儘管劉備還收養過兩個義子,但親的畢竟就是親的,到最後,即使劉禪是個傻子,劉備還是得把王位傳給劉禪。劉禪成年之後,娶了張飛兩個貌美如花的女兒,這也算是親上加親,那關羽也有一個貌美的女兒,劉禪為什麼不娶呢? 關羽的女兒叫做關銀屏,她遺傳了關羽強大的基因,十八歲的時候就能文能武,關羽死後,先是跟隨趙雲學習武藝,接著就是跟著諸葛亮上陣殺敵,立下戰功無數。這也不枉關羽當年對孫權說的“虎女焉能嫁犬子”。


其實君主們的孩子結婚,都充滿著很濃重的政治色彩,一般雙方家長都是帶著政治目的奉子成婚的,劉禪也不例外。孫權曾經和關羽提到過想和關羽成為親家,被後的政治目的,就是為了不讓關羽大軍南下攻擊吳國,也是為了能和劉備一起共拒曹操,結果這樁婚事被關羽毀了,可能關羽是看不起孫權,也可能是關羽十分愛自己的女兒,不願意看到女兒淪為政治的犧牲品吧。

劉禪娶張飛家的兩個女兒,其中也有一定的政治意義,首先張飛在蜀漢的地位很重,其次,張飛在蜀漢的親戚網非常之大,劉禪娶到張飛的兩個女兒,實際上就是掌握了蜀漢的貴族網,是非常利於劉禪管理天下的,反觀關羽,在這一點上就遠遠不如張飛,而且關羽得罪了不少當地的鄉紳鬼族,不利於劉禪發展關係。

其次,劉備在給劉禪選妻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關羽的女兒不合適,因為關羽在軍中的地位,已經凌駕於諸葛亮之上,如果關羽的女兒嫁給劉禪,關羽自然更會比現在還要高傲,將來肯定是無人能掌控,劉禪以後說的話,關羽也自然不會聽進去,所以這也是劉備不會讓關羽女兒做劉禪老婆的原因!


簡史講官


大家好我是峰哥看歷史!歷史上劉禪作為蜀漢的二代君王也是末代君王,其在位的時間之長也可以排的上歷史久居帝位的前列了。而在劉禪漫長的42年帝位生涯中,一共立有兩位皇后,並且這兩位皇后都是同父同母的姐妹二人。



這兩人便是敬哀皇后張氏和張皇后(因劉禪後歸順於西晉,其也被降為安樂公夫人,故在死後依制沒有諡號)。而這兩人的親生父親便是鼎鼎大名的燕人張翼德,她們的母親也是歷史上略有名氣的夏侯氏,也是曹氏名將夏侯淵的侄女。



看來劉禪跟老曹家還是有親戚關係的哈。因為夏侯淵的妻子是曹操妻子的妹妹,夏侯淵和曹操也就是連襟,而作為夏侯淵的侄女,叫曹操一聲叔叔也不為過。劉禪是張飛和夏侯氏的女婿,那這樣就可以叫一聲曹操為姥爺或者叔公,真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啊。



其中敬哀皇后是張飛的長女,張皇后則是幼女。敬哀皇后是劉禪當太子之時就成為太子妃的,之後劉禪繼位,太子妃理所當然的升級成為了皇后。而敬哀皇后死後,張皇后才入宮為貴人,之後被冊立為皇后,兩姐妹間並沒有競爭關係。可見張飛一族可是蜀漢實打實的外戚大家。



但是作為地位同樣高的關羽,為什麼劉備沒有選擇其女兒給劉禪婚配呢? 首先,關羽有沒有女兒這點是存在疑問的。雖然在三國演義中,孫權派人給自己的兒子向關羽提親,高傲的關羽則說虎女焉能嫁犬子。但這僅僅是羅貫中為小說創作而渲染的,歷史並沒有關於此事的記載,也就是說關羽是不一定有女兒的。



然後,即便是關羽也有女兒,並且也與劉禪年齡相仿。但在劉備稱帝時,關羽是身處荊州地區的,其家眷也是在荊州地區的。而劉備稱帝,那劉禪就是太子,並且劉禪到了適婚年齡,此刻則必須要納娶一位太子妃,而與劉備關係最近且位高權重的便是關羽和張飛了。


但是此刻關羽身處荊州,往來路途遙遠。於是就先納了張飛之女為妃。如果荊州不失去,也很有可能在後面再納關羽的女兒為妃,這樣與王朝高權者政治聯姻對鞏固穩定王朝是非常重要的。很可惜劉備剛稱帝,關羽就大意失荊州,自然沒法再納一個算是有罪之人的女兒為後為妃了。


峰哥看歷史


在我們正常人看來,古代皇帝的位置是非常引人垂涎的,然而皇帝多的是不為人知的煩惱,皇帝的苦惱在《三國演義》中頗有體現。婚姻是決定政治走向的關鍵因素,所以我們今天就要來說一說劉禪為什麼寧願娶張飛的女兒,也不娶關羽的女兒,這是為何?

在東漢末年,每一位諸侯的軍政事務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聯姻正好是緩解矛盾的一個絕佳方法。東吳孫權的皇后是豪門貴族的女兒,而魏國曹丕的皇后是一個普通階級的女人,但是劉禪卻連續娶了兩個老婆都是張飛的女兒。

在劉禪十四歲的時候就娶了張飛的大女兒,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敬哀皇后,十四歲的劉禪自然沒有的選擇,所有的想法都是劉備想出來的。但是劉禪三十歲的時候敬哀皇后去世,劉禪又娶了張飛的二女兒,劉備父子兩考慮的都是一樣的因素,那就是關羽的高傲。

關羽的高傲是這位“武聖”唯一的缺點,關羽的高傲一方面促就了他,一方面是他跌落神壇的根本原因之一。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和單刀赴會,都是由於他的自信,然而自信過了頭就是驕傲。

在荊州之戰中,關羽對於手下糜芳一直很有意見,糜芳自然也就因為關羽高人一等的態度而故意拖慢關羽軍隊的後勤支援。要知道在當時戰事臨頭,關羽居然還因為這些小事情動搖軍心,他的高傲也讓糜芳最後投降孫權,這也是荊州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並且關羽對於“五虎將”一向是恩怨分明,他敬佩自己看得上的人,多年的老戰友趙雲和張飛一直是關羽的心腹好友,但是後來加入的馬超和黃忠,關羽就不怎麼看的上,關羽甚至直接給馬超寫信要和馬超單挑,罵黃忠是老卒,可見關羽的心氣之高。

有了這樣的親家,劉備還不得頭疼死,如果劉禪娶了關羽女兒,那麼關羽就更加無人能管,即便他武力高超,以後一定會對蜀國造成巨大的危害。而相反的娶了張飛的女兒,就會少很多這樣的麻煩,張飛並不是《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屠夫糙漢子,在正史中張飛出自富貴人家,甚至德藝雙馨、文武雙全。

有了這樣的父親在,張飛的女兒自然也差不到哪去,而敬哀皇后則是出了名的賢惠,所以劉禪寧願選擇去張飛女兒兩次,也不會去娶關羽女兒。最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劉備要安撫張飛,張飛和關羽雖然是蜀國功臣之一,關羽當上了荊州太守,但是張飛沒有得到很好的職位。

所以古代的政治是多麼複雜可怕,皇帝比起我們更少了一份自由,處處受限的生活你們還想要嗎?


歷史雲頂


這個問題的潛臺詞,是張飛的閨女會很醜,因為大家都知道,閨女隨爹,兒子隨母,所以老爸長啥樣,閨女也大概差不離(張飛:其實俺是美男子,俺女兒長得隨俺)。

這種觀點,應該說沒大錯。同樣在三國,孫家的閨女就有貌美之名,為啥?因為孫堅就是英俊挺拔的長相,孫策也是如此,到孫權那裡有點變異,搞出個碧目紫髯,但也算是儀表不凡。一家的男生都如此俊朗,女生自然不能差到哪裡去,所以孫策的妹子,就被認為是個美人,在演義中更渲染出孫尚香的劇情來。

用這個思路回去看蜀漢這邊,關羽的長相,說是:“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若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第一是身高,這個是有利條件,第二丹鳳眼,這個也不錯。但餘下的幾項就不怎麼樣了,尤其是面若重棗,也就是說膚色頗深,大概也就比非洲人白一點,而膚色是最容易遺傳的,所以關羽面若重棗,他姑娘也一定膚色深,而大家都懂的,中國人自古以來審美反覆變化,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女孩子的膚色一定是以白為美。

而張飛這邊,演義裡說他:“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沒講他是黑是白(但電視劇裡一般處理成李逵造型),“豹頭環眼”的意思則是腦袋偏小、眼睛很大——所以別的且不論,張飛的女兒一定是個大眼睛的小臉妹,而關羽的女兒是個丹鳳眼的黑臉大姐,這倆條件放在你面前,如果你是劉備,你會給自己兒子挑誰做媳婦?

再一個,更重要的是:在劉禪娶妻之際,關羽已經大意失荊州沒了性命,對於劉備而言,關羽是個罪人,就算關羽在成都留了一個女兒,難道他還會讓罪人的女兒做自己兒媳婦?而張飛手握重兵,是此時蜀漢的權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選張家的閨女,還能選誰?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應:取老婆得先看看這家人,無論是城市與農村的起碼的常識。

三演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事實不是這樣劉禪是聰明之人,由於諸葛亮的抑制發揮不出罷了。

雖然史記載沒有桃園三結義,但劉,關,張的關係親若兄弟無可非議,但在後來的過程中關羽投降過曹操,為曹操立過功,封過官,由於關羽的驕傲,自大,剛愎自用,又失去了荊州,丟了蜀國的門戶,給蜀國帶來重大損失,而劉備準備起兵伐吳時張飛由於過急,酒後對部下粗暴被殺都是由關羽引起。

而劉備興兵報仇又損失慘重,一病不起,難道這些後果劉禪不知,不懂。

關羽,張飛,同樣勇猛非常,但張飛沒有投降過誰,只有立功,沒給國家帶來損失。所以這二人已不能相齊並論了。

劉禪先後取了張飛兩女,姐姐哀皇后,病故後取小女,先為貴人後封張皇后,史稱大張後,小張後,對關羽的女兒敬鬼神而遠之,這也在情理之中。

張飛是一個很細心的人,並非粗暴的描術,家教肯定好,劉禪還是懂大義,明世理之人,他選二張是正確的。



9紫氣東來


張飛和老婆夏侯氏一共生了兩子兩女,公元223年,劉備駕崩,劉禪繼位,冊封長女張氏為皇后。237年,張皇后去世,劉禪追諡為“敬哀皇后”, 葬在南陵。同年敬哀皇后的妹妹張氏入宮,被劉禪封為貴人。238年張貴人被劉禪冊立皇后,直到蜀漢滅亡,史稱“大張後”、“小張後”。

劉、關、張三人情同手足,發誓生死與共,富貴同享。為什麼張飛的兩個女兒都能嫁成為劉禪的皇后,而關羽的獨女未能享此殊榮呢?

一、政治平衡需要:

劉禪選妃時,關羽正駐守荊州,大權獨攬,獨斷專行。如拒絕孫權求婚,發兵攻打曹魏等等,劉備幾乎無法染指。老將黃忠佔領漢中後,如讓張飛出任太守,劉備唯恐漢中如同像荊州一樣脫離掌控,所以劉備出人意料的讓年輕將領魏延出任漢中太守,張飛顏面大損,難免心中怨恨。於是與失落的張飛聯姻,既能避免軍權旁落,又能籠絡張飛,可謂一舉兩得。

二、後期劉備和關羽關係微妙:

荊州是軍機戰略要地,對蜀國要實現諸葛亮隆中對的策略,兩路滅魏,一路滅吳,一統天下至關重要。而關羽卻把荊州弄丟了,這無異於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此時關羽在劉備心中早已不是生死與共”的二弟,而是罪臣。

關羽北伐襄樊,長達半年之久,曹操幾次派援軍助戰,而劉備未發一兵一卒,不少人都猜測關羽之死,是劉備在借刀殺人。劉禪不娶關羽之女,其實是劉備對關羽心生怨恨態度的一種順延。

三、關羽性格孤僻,為人驕傲,不為劉備、諸葛亮所喜

215年,劉備拿下益州,馬超功大,被封為平西將軍,關羽就很不爽,諸葛亮只能回信說馬超“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劉備封黃忠為後將軍、封關羽為前將軍,關羽竟叫囂“不與老兵同列”,讓劉備很是難堪,劉備大舅哥糜芳被關羽逼迫無奈以至於不怕罵名而背叛劉備。劉備投曹操期間關羽要刺殺曹操,劉備反對,後在夏口關羽直接發怒:“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關羽曾怒對孫權說:“虎女豈嫁犬子”!

四、關羽女兒關銀屏與劉禪年齡不合適:

劉備46歲的時候才有的劉禪,關羽是老大,所以他的女兒應該比劉禪要大,237年大張皇后去世的時候,此時候劉禪已經30歲了。關羽已經三四十歲並早已嫁給蜀漢名將李恢的兒子李遺為妻。

凡事都有因有果,人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