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人不能吃肉類,只能吃魚,是真的嗎?

Wenziying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日本人在遠古是吃肉的。

當時所有人類都一樣,有什麼吃什麼。

日本有很多山地,山上有很多野獸,當然成為日本人的食物。

不過,這些野獸,比如野豬、野雞之類都不好吃,都有一種土腥味,只是吃它活命而已。

同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日本人很早就打魚,甚至捕捉鯨魚,都是為了活命。

然而,隨著日本農業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大面積種植高產的水稻,糧食開始能夠自給自足,肉類已經不是必須的食物了。

但是,當年日本的畜牧業還是很落後的。

《魏志倭人傳》中有這樣一條記述:“其地(日本)無牛馬豹羊鵲”。

也就是說,中國的三國時代,日本竟然還沒有牛和馬。

農耕必備的牛,在日本的歷史中的首次亮相是大和時代前期(4-7世紀)以後,只是在平原帶帶放牧。到了5世紀末期,牧牛的範圍才擴大到了山野。

馬也是差不多!

家畜如此稀少,就不用說吃肉了。

675年,日本政府首次發佈了食肉敕令,禁止食用五獸,也就是牛、馬、狗、猴子和雞。

這個禁令限制一年中的半年都要執行!

其實,這個禁令並不難執行。

牛馬本來就是重要的農業工具,數量稀少,本來就不能亂殺。

狗要看家護院,是農民的家庭成員,當然也不能隨便殺。

至於猴子,試問誰會吃?

唯一禁止掉的就是雞。

養雞需要不少飼料。在古代日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的飼料用來養雞,所以雞並不多,主要用來生蛋和報曉。

同時,1年只是半年禁止吃,剩下半年還是可以吃的。

隨著佛教的盛行,在公元 7 世紀末到 8 世紀中後期的多位日本天皇都下詔書,主張放生、禁止殺生,甚至禁止食肉。

由於日本農民都篤行佛教,加上畜牧業不發達,本來也就沒有什麼肉吃,所以逐步就放棄吃肉了。

其實,當時日本人可以吃的陸上動物本來就很少。以豬為例,日本直到明治維新以後才有成熟的閹割技術。在這之前,日本的豬肉非常難吃。

隨後漫長的戰亂時期,農民糧食不足,禁肉令也無法執行,能活命就不錯了。

其實,真正形成素食的是江戶時代,也就是日本最後的德川幕府時代。

這個時代真正開始推行素食,反對吃陸地動物的肉。上到天皇、幕府將軍,下到低級武士和普通平民都是如此。

同時,日本當時豆製品很發達,也可以取代肉類成為蛋白質的來源。

1872年,明治天皇試吃牛肉,食肉在日本從禁止到公開允許,期間竟經過了1200年的歲月。

然而,從古至今,日本人從不禁止吃魚。

這是因為宗教也好,習俗也罷,都不把魚當做真正的肉。

而且魚不需要像動物一樣養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資源,是日本人重要的食物。

所以,日本人是不會停止吃魚的。

其實,時至今日,日本人吃肉還是很挑剔的。日本人不吃亂七八糟的肉類,很少吃鵝肉、鴨肉、驢肉、鹿肉、河魚、羊肉之內,主要吃雞肉、豬肉、牛肉和魚肉。

其中,日本人很喜歡吃魚肉。

一般認為,這是日本人長壽的重要原因。


薩沙


這種說法太過絕對了,無論什麼現象都與當時的政治社會背景相關,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當時日本的社會背景吧。



日本歷史上的確有一段時間是不吃肉只吃魚的,因為當時有佛教傳入,佛教嘛,忌口的特別講究,雖然肉食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但是,由於人們對於佛教的推崇,古代日本的確是有肉食禁令。



天武天皇統治期間(天武四年公佈,675年),日本政府首次發佈了食肉敕令,這個法令的基本內容是,在從四月一日到九月三十日這段時間,在禁止食用牛、馬、狗、猴子和雞(“五獸”)的同時,也禁止使用鐵籠子、陷阱、機械裝置的槍、攔水捕魚的魚梁。



平勝寶四年(752),在總國分寺的東大寺大佛完工之際,舉行了國家級活動——大佛開光儀式。在為紀念這一盛事的孝謙天皇詔敕中,全國全年禁止殺生,承諾向失去生計的漁民發放維持生活的米。所以不吃肉的習俗延續下來,直到明治維新後,日本實行“文明開化”政策,在風俗上和西方看齊。明治天皇宣佈廢除肉食禁令,為了起到教化作用,明治天皇帶頭親自公開食用牛肉!至此日本人不吃獸肉的歷史才算結束!



牛肉,雞蛋和牛奶等以往被視為穢物的肉類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甚至成了上等食品,聞名於世的神戶牛肉至此誕生!


小李的普通平凡生活


其實這事還真有,古代日本的確是有肉食禁令,天武天皇統治期間(天武四年公佈,675年),日本政府首次發佈了食肉敕令,這個法令的基本內容是,在從四月一日到九月三十日這段時間,在禁止食用牛、馬、狗、猴子和雞(“五獸”)的同時,也禁止使用鐵籠子、陷阱、機械裝置的槍、攔水捕魚的魚梁。

為什麼頒佈這個禁令呢?一直以來認為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不過其實也有別的因素,因為狗可以用來狩獵和看門;猴子在民俗習慣中是佔有特殊地位的動物,也有些地方把猴子看作神的使者;雞在彌生時代傳入日本,在神話中作為神的使者而佔據重要地位;牛和馬則是重要的生產資料,不能亂吃。

一直到明治維新後,日本實行“文明開化”政策,在風俗上和西方看齊,1872年1月24日,明治天皇宣佈廢除肉食禁令,並帶頭親自公開食用牛肉,才終結了一般日本人不吃獸肉的歷史,之前被視為汙穢的牛肉,雞蛋和牛奶甚至成了上等食品。



老二的vlog


日本之所以推崇魚肉,是跟國家地理位置有關的。地域狹窄,而且四面靠海。支撐不起可以供養全國的畜牧業。所以只能從海里想辦法。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以前胖的人特別少,食物很精緻。因為糧食不夠吃。只能從精緻上下手了。

所以,日本不是不吃肉類,相反,古代日本是非常推崇肉類的,只不過只有貴族吃的起。底層流行不下來。所以才會有這種錯覺。





佛說WAI


日本人曾經長達1200年都不吃肉食,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日本天皇,頒佈了一道特殊詔令:

肉食禁令

《魏志·倭人傳》裡也有一句話,稱日本:

其地無牛馬豹羊鵲。

這就說明早在我國的三國時期,日本還沒有牛和馬這種習以為常的牲畜,或者說不是很常見。

再到公元675年,因牛和馬作為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被天皇列入禁止食用的肉食之列,從而寫進了“肉食禁令”之中:

《天武天皇肉食禁止勅令》:

庚寅詔諸國曰:亦四月朔以後,九月三十日以前,莫置比滿沙伎理梁,且莫食牛,馬,犬,猿,鶏之肉,以外不在禁例,若有犯者罪之。

可見明令禁止的肉食有“牛馬犬猴雞”,其餘如豬肉卻不在被禁之列,但若有人吃了上述五種禁令肉食,則會被視為犯罪。

說到禁止吃肉食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牛馬作為日本農耕時期重要的畜力與運輸工具,被視為不得宰殺的牲畜,而狗能看家護院,是人的得力幫手,更不能宰殺為食。

二是在日本神道主義的眼中,雞是神靈的使者,更可通靈,所以殺雞屬於神道禁忌,因此也不能吃雞肉,而猴子也是如此。

更絕的是日本天皇不僅禁止百姓吃肉食,同樣也禁止自己和貴族吃肉食,這就導致當時的日本貴族長期營養不良,免疫力很低,而我們眾所周知的日本古代人均身高都很矮,也是長期營養不良所導致。

另外日本武士卻曾經被特准吃過肉食,因為武士要作戰,如果不吃肉時,平常會虛弱乏力,體力也得不到有效的補充,所以針對武士的肉食政策,卻寬鬆許多,但有礙於當時的佛教思想,人人信奉佛僧,也從心底裡不吃葷食,這就導致整個日本社會也崇尚不吃肉食。

這一奇怪的政策,一直持續了長達千年的時間,直到江戶末期的享保3年,即1718年,日本江戶地區開張了首家“ももんじ屋(賣豬肉鹿肉的店鋪)”,日本這才逐漸開始廢除肉食禁令,從不吃肉食的習慣中逐漸改變過來,再到明治維新以後,由於日本向西方國家看齊,原本被日本人視作禁忌的肉食,如牛肉等肉類,逐漸成為了餐桌上的高級食品,自此,日本延續了一千多年的肉食禁令,也被徹底廢除。


錢品聚


古代日本人可能連魚也吃不上。

貧窮的島國

古代的日本一直是很貧困的。別說是肉和魚,就算是米飯也算是一種奢侈品。所以古代的日本人一天只吃兩頓飯,沒辦法啊,窮啊。直到日本進入了江戶時代才開始一天吃三頓,而且只是一些文人會才有資格,老百姓就餓著肚子吧。

現在的日餐以華麗精美而著稱,什麼和牛啊,生魚片啊,看了就讓人流口水,但是在古代,這些都是統統沒有的。


首先肉,尤其是牛肉都是專供於皇室的,平民一輩子都不知道肉是什麼味道,日本平民日常主要以芋頭、蘿蔔、豆子為食,大米可是也是重要節日才可以吃到的,所以日本民族自古以來都很矮,就是長期營養不良的結果。

所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日本人只能靠偶爾冒著生命危險下海捉魚打打牙祭,也不得不說很悲催的了。



七七談歷史


許多瞭解過日本文化的朋友都知道,吃魚是日本長久以來的文化,即便是如今,日本人的主食彷彿都以魚肉為主,其他的肉則很少有見到。從一些描述日本社會生活的影視劇中,日本人的一日三餐除了一些穀物外,更多的就是魚肉。像雞肉、牛肉都很少見,那麼日本曾經是沒有吃雞豬馬牛的習慣嗎?不吃這些紅肉還是另有其因?

相信有朋友也瞭解到過,當黑船事件發生,日本正式與強大的西方列強接觸,民間盛行西學之後。日本天皇看到西方人與日本本土人的體型與體格差距,才覺得人們不能不吃肉,所以才下令讓全國人民開始吃肉。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其實很早以前的日本天皇,的確下了這麼一條命令說不給人們吃肉,所以日本人才延續了千年沒有食用這些肉類。大約在675年,天皇發佈了一條禁令。這條禁令就是傳說中的食肉敕令,敕令稱,日本的所有人民都不可以食用五畜,五畜指的是牛、狗、雞、馬和猴子。

不過這個禁令說來還好,並不是說絕對地不允許食用。當時細緻的規定是,一年內有半年不可以食用,而另外半年則隨意。食肉敕令的頒佈,是日本人不吃五畜的源頭,只是真正成因中的一環。當時這條敕令並沒有多少人反對,因為首先,日本的國土面積小,可供畜牧的土地自然而然也少,所以壓根不存在什麼大規模養殖業。平原本來就種不下更多的穀物了,所以人們放牛都往山上放。

古時候的日本也用耕牛耕地,人們也都認同耕牛的重要性,如果沒有了耕牛,那麼地也沒法種下去了。而狗在當時的馴化程度已經很高,是人類生產生活、狩獵的夥伴,所以不吃狗也在情理之中。馬同牛有著一樣的農業地位,而猴子肉則根本沒人吃。而雞對人們來說,雖然是比較重要的禽肉,但對當時的日本來說,養雞其實也比較難,所以雞的數量也不是很多。

為什麼不禁止吃魚?因為其實對當時的日本人來說,魚並不屬於需要養殖的資源,他們靠海吃海,海里的物產對日本人而言近乎無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即便政府沒有禁止吃肉,在日本人古早的食譜中,吃禽獸肉也只佔很少的一部分,最主要的還是海魚海貝一類。

直到後來佛教傳入日本,成為了日本“不殺生”的起源。不吃禽肉獸肉的習慣也在日本本土傳開了來,那時候的日本天皇也信奉佛教,所以主張放生、不殺生等措施,隨著佛教教義的慢慢傳開,日本人也逐漸拋棄了吃肉的習慣。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就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吧。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在日本天武四年(675),天武天皇制定了最初的肉食禁令。為了防止濫捕,全面禁止使用網來狩獵、捕魚。這個法令的基本內容是,在從四月一日到九月三十日這段時間,在禁止食用牛、馬、狗、猴子和雞的同時,也禁止使用鐵籠子、陷阱、機械裝置的槍、攔水捕魚的魚梁,違反者將受到處罰。

一直以來,這項法令都被解釋為基於佛教不殺生的思想而頒佈。但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最重要的肉食資源鹿和野豬的食用並沒有被禁止,只限於五種動物在特定時期禁止食用。因此這項法令強烈反映了佛教以外的要素。

所以,日本古代是可以吃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