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痔瘡不治可以嗎?

二不楞子後生


說實話,我周圍經常犯痔瘡的人不在少數,包括我老爸也經常犯,我自己也偶爾會有。

痔瘡主要是因為直腸末端出現了病理性肥大導致脫出。


雖然痔瘡的具體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與很多因素有關,但現代人得痔瘡的一個原因是由於骨盆裡承受內臟的肌肉(也叫作骨盆底肌)無力,承託不住上面的臟器,導致部分脫出。也就是說痔瘡與盆底肌無力也有一定關係。


骨盆底肌示意圖可以看↓


為啥會出現盆底肌無力呢?

現在的人都是久坐的狀態,基本上除了睡覺的時候都是坐著的,很多人一天坐超過10個小時都是很正常的。


久坐肚子和骨盆底肌都是處在放鬆的狀態,久而久之,腹肌和骨盆底肌都變得越來越鬆弛,而內臟由於重力作用又是往下的,加上很多人現在吃的很多,吃完又是坐著,很多食物堆在胃裡受重力影響也往下走,所以就會造成胃下垂、內臟下垂和肛墊下移(西方主流學說),有的女生還會出現子宮脫垂。


如果是因為盆底肌無力導致的脫出,那麼用藥物治療本質上解決不了問題,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會犯事,必須想辦法恢復盆底肌的肌力,把臟器重新給託上去。


(注意,對於已經脫出的部分是需要治療的)


如何恢復盆底肌肌力?

練盆底肌其實就是找提肛的感覺。但是很多人在做提肛運動的時候只是簡單的把兩半屁股給往中間夾緊,其實這樣更多隻是鍛鍊到了臀部肌肉,而盆底肌卻沒有得到足夠鍛鍊。

這裡我個人推薦一個比較好的動作叫做蛙式臀橋提肛。

首先像圖中這樣平躺把腿打開,雙腳靠攏,

然後向上抬到最高處,在這個位置保持不動,因為這個姿勢臀大肌和臀中肌已經被迫在用力了,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提肛(臀部別放下來),也就是想象憋尿的感覺,每次持續2-3秒,然後放鬆,這個時候能夠更好感受盆底肌的發力。


這個動作做15次,每天4組。

另外,保持大便通暢和減少排便的時間,不要在排便的時候玩手機和看書,避免盆底肌逐漸變得無力。


如果已經得了痔瘡的朋友建議先治療好,然後開始進行盆底肌的恢復練習哈。


希望這篇內容可以幫到大家,有問題可以反饋哈。


❤:burning04 可免費領取健身減脂資料


劉洹Burning


要想避免痔瘡,首先我們要了解痔瘡是怎麼發生的,痔瘡引起的原因臨床上有兩個學說,一個是靜脈曲張學說,另一個就是肛墊下移學說。

靜脈曲張學說是說由於直腸靜脈缺少靜脈瓣,就會導致靜脈內血液不能迴流到心臟,加之久坐、久站,血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就會導致靜脈血淤積在靜脈內,從而導致靜脈迂曲擴張,形成的靜脈團就是痔瘡。

而肛墊下移學說,是說在肛門周圍有襯托糞便的肛墊,防止糞便溢出,而由於人體便秘、如廁時間過長等,就會導致肛墊下移,脫出肛門外從而形成痔瘡。

所以要想預防和治療痔瘡主要就是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下面我就告訴你兩個簡單的小辦法!

首先針對靜脈曲張學說,中醫講寒凝血滯、氣滯血瘀,就是講血液不流通主要是人體有寒氣或者氣虛導致的,那麼我們就要針對性的採用行氣活血的辦法。在中醫上有一味很好的助陽祛寒、行氣活血的藥物——“艾草”。《本草綱目》當中寫到:“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溼寒、等功效”。

“艾草內服恐傷胃氣,以坐尤宜”,所以我們將艾草然後裝進布墊內,做成知物墊,可以起到散寒除溼、行氣活血的作用。對於寒溼血瘀引起的靜脈曲張型痔瘡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這種方法非常適合久坐的上班族,只要長期坐著就可以起到治療作用。

其次,針對肛墊下移學說,我們需要做一個動作,只需要1分鐘,平時坐著的時候就可以完成,叫做提肛運動,簡單的來講就是收縮肛門,在上班放鬆的時候,首先收縮肛門,過一個呼吸,然後放鬆肛門,反覆做個十幾次,中午休息的時候做一次,晚上睡覺之前做一次,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你也在為痔瘡的問題而煩惱著,那麼就試試這兩個方法吧!相信會對你起到很大的幫助。


知物堂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解答一下,你就懂了。痔瘡嵌頓日久,必然出現壞死,所以建議還是採取下措施為好。

因為痔瘡早期的脫出能自行回納,中期的脫出需要用手幫助回納,後期的脫出不能回納,且痔核有被嵌頓的可能。

脫出於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迴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

另外,再說一下痔核脫出的危害:

1、感染。痔核嵌頓後,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病人出現裡急後重、肛門墜脹感明顯等症狀,此時感染多侷限在肛門局部,如果強力復位,容易使感染擴散。

2、壞死。痔核嵌頓與肛門外,由於一系列的病理改變,使局部代謝產物積聚,進一步加重了肛門局部水腫,加重了痔核的嵌頓,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所以通過以上介紹,答案昭然若揭了,以上是對得了痔瘡不治可以嗎的解答,希望有所幫助。


皮膚科李毅冰


痔瘡指的是人體直腸末端黏膜下與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發生擴張和迂曲而成的柔軟靜脈團。根據靜脈從發生的位置是位於齒狀線上還是下,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俗話說,“十人九痔”,痔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肛門疾病,無論男女發病率都是很高的。



痔瘡的症狀是什麼?

內痔、外痔、混合痔臨床的表現不同,一般情況下,內痔最常見的症狀是大便出血,內痔脫出,當內痔發生卡頓、血栓、感染時,患者會出現疼痛感;而外痔位於肛門外部,主要症狀是如廁會有疼痛感,如果外痔發生感染會有引發炎性外痔;而混合痔是內痔、外痔的綜合體,這兩種疾病的症狀可能同時存在。



如果得了痔瘡不治可以嗎?

如果得了痔瘡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再決定是否需要就醫,對於沒有症狀的痔瘡就不需要治療,但是如果出現症狀的話(如便血、痔脫出不能還納),說明痔瘡已經開始發展變化,還是需要及時就醫治療,因為它不會自己痊癒,否則會耽誤病情。目前治療痔瘡一般採用保守治療,主要通過調節飲食,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大多數人都可以有療效,對於保守治療失敗的患者可能需要通過手術來達到治療的目的。不要想到手術就覺得很膽怯,痔瘡手術大多在門診就可以完成,對患者傷害很小,所以一旦出現有症狀的痔瘡一定要及時治療。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痔瘡是指直腸下端黏膜和肛管皮膚下的直腸上、下靜脈叢擴張、迂曲而形成的團塊,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內痔主要以出血和脫出為主要表現,外痔主要表現為肛門不適、潮溼不潔,有時有瘙癢,當形成血栓性外痔時,會伴有明顯的疼痛,混合痔則上述兩種表現均會出現。

俗話說“十人九痔”,痔瘡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上升,該病一般不會致命,但會對患者的生活與工作帶來很多的不方便,而且痔瘡如果久治不愈的話容易形成慢性貧血,甚至還會引起惡變,因此,痔瘡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疾病。

痔瘡的治療有多種方法,常見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般治療:主要是通過改善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加強肛門及會陰部位的清潔,以達到減輕痔瘡症狀的目的;‚藥物治療:局部藥物包括栓劑、軟膏、洗劑,主要用於緩解局部症狀,全身藥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痔水腫或血栓形成及感染所導致的疼痛;ƒ注射治療:主要是指通過注射硬化劑使痔和痔塊周圍產生無菌性炎症反應,使黏膜下組織纖維化,致使痔塊萎縮;④膠圈套扎治療:是指將特製的膠圈套入到內痔的根部,利用膠圈的彈性作用阻斷痔的血運,使痔缺血、壞死、脫落、癒合;⑤痔動脈結紮:是指利用一種特製的帶有多普勒超聲探頭的直腸鏡,在痔上方的動脈進行結紮,也是一種通過阻斷痔的血運以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⑥手術治療:主要包括痔單純切除術、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釘合術等。

痔瘡作為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很多人會自然的認為手術治療可以根治痔瘡,是痔瘡治療的最好辦法,其實不然,痔瘡治療的目的重在消除、減輕其主要症狀,其治療主要應遵循三大原則:無症狀的痣無需治療,‚有症狀的痣重在減輕或消除症狀,而非根治,ƒ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因此,得了痔瘡後不應盲目進行手術,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弄清楚痔瘡的類型及分期後,再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

此外,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僅可以緩解便秘症狀,還能有效的預防便秘,如多食膳食纖維、維生素飲食,蓓諾菲膳食纖維就是不錯的選擇。多吃一些蜂蜜,燕麥,香蕉等食物,減少肉類、高蛋白、高脂肪等食物的攝入,減少酒類、辣椒、生薑、蒜、蔥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避免久站、久坐、久蹲、劇烈活動、生活無規律等,養成定時排便習慣,等等。


醫語破天機


之前有遇到過一個病人,他問我“痔瘡不治它自己會好嗎?”其實,只要時常注意飲食,保持衛生症狀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但是那位朋友的情況有些許的嚴重,已經出現有便血的情況,但還好不是每次都有,只是偶爾有。這個情況看起來算是比較嚴重的了,想必平時沒怎麼注意過,也沒怎麼忌口,不然也不會造成這個樣子。

有一種不需要藥物治療就能達到理想效果的治療方法,這也是我多年從醫,研究各類病症的秘方偏方才得來的,這種方法叫做“提肛法”,只需要我們平時多多做這個動作,就能輕鬆緩解症狀,告別病痛,而且還不用花錢,不用吃藥。

具體方法如下:

所謂的提肛法就是收縮運動,就像是我們忍大便一樣的感覺,來回的進行20次左右,每天儘量保持在4-5次,只要有空,只要方便,就可以進行這個運動。

主要的還是要從飲食上控制,痔瘡最忌諱吃辣的,喝酒等,這些最容易刺激它,搞不好本來好了的痔瘡又會出現復發的可能性。最好就是在平常多吃蔬菜,香蕉,這類比較容易通便,不容易結乾的食物,除此之外,也可以多多食用絲瓜、冬瓜、西瓜這類的食物。

中醫更多講究的就是習慣與飲食,因為它更加適合我們人體的狀況。想要了解更多治療痔瘡的方法,歡迎點擊下方的《49元治好痔瘡,20年的也可以》,裡面我大概整理了幾十個治療痔瘡的方法,都是我這些年來根據臨床經驗和真實案例總結而出的方法和技巧,非常管用,用過的人都說好,點擊下方圖片所示的專欄就能看到


家庭養生保健


痔瘡:如何不過度治療?如何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俗話說,“十男九痔,十女十痔”。雖然這樣的說法有些誇張,但痔瘡的發病率確實比較高,不僅年輕男性常見,也多見於老人、女性甚至嬰幼兒等。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人群中痔瘡的發病率約為30%,也就是說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遭受痔瘡的困擾,特別是婦女懷孕、產後痔瘡發病率更可達到50%。*度一下肛腸醫院,大大小小的肛腸醫院及廣告,也是與男科醫院一樣的多,儼然就是“北喬峰,南慕容”!


  1. 痔瘡的治療以對症為主:無症狀可以觀察,除非反覆便血、血栓性外痔或其他嚴重症狀明顯影響正常生活時,否則一般不推薦手術治療。因為人體肛門本身有著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有非常豐富的神經末梢,痛覺特別敏感,手術後病人會感覺疼痛較明顯,況且傷口癒合時間較長,應該以非手術治療為首選,能不切除儘量不去切除。

  2. 大部分病人的症狀,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結構、改善不良生活習慣而得到好轉的。就算是手術消除了痔瘡的症狀,若堅持不良的飲食和排便習慣,過一段時間必然又會復發。養成良好的飲食和排便習慣至關重要,藥物或手術僅少部分人需要。

  3. 痔瘡不可能根治,除非沒有肛門了。一些肛腸醫院的廣告涉嫌誇張宣傳,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微創、無痛、根治等等!但是不是動手術了,就能根治痔瘡頑疾了嗎?事實上,即使是用手術方法,也無法對痔瘡進行“根治”, 痔瘡的發病機制與肛墊密切相關,而肛墊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結構,它起到協助肛門閉合的作用,一旦功能受損,就會出現大便失禁。要“根治”痔瘡,就要切除肛墊,這是不現實、不懂科學的做法。


任何疾病都是預防勝於治療,痔瘡也如此!預防措施包括:

  1. 加強身體鍛鍊,堅持做縮肛動作,每天1-2次,每次3-5分鐘,這種有助於改善痔靜脈迴流,促進大便排洩。

  2. 辛辣刺激性食物、喝酒、熬夜等行為會刺激直腸肛門血管充血、擴張,導致排便時疼痛,長期下去會誘發痔瘡。應該多吃蔬菜水果,飲食清淡。

  3. 避免過度用力排便,可能會增加痔的發生,排便時也不要看手機或刊物,長時間排便會造成痔靜脈曲張,誘發痔瘡。

  4. 排便後,必要時可溫水洗浴、清潔肛門,避免炎性分泌物刺激肛門。


參考資料:

環狀混合痔的治療現狀及進展[J]. 《中國肛腸病雜誌》 2018年38卷3期 69-73頁

痔診斷和治療指南(2010修訂版)[J]. 結直腸外科醫師協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2012年11卷3期 243-247頁.


一柄柳葉刀


痔瘡雖說不是什麼緊急的病,也不能直接威脅到生命安全,但是在一些情況下,痔瘡如果你不能及時治療,對於生活還是很痛苦的。你想開車的時候,屁股火辣辣的疼坐不住嗎?你在開會的時候因為咳嗽,肛門突然有異物排出嗎,尷尬不尷尬?你想每次上廁所的時候看到便池裡全是血嗎?如果你不想,建議你還是儘快治療得好,因為小病有時也會折磨的你生不如死。

痔瘡根據不同的情況有很多分型,大概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主要是因為直腸下端到肛門口的黏膜和直腸上、下靜脈叢產生曲張等病理性變化而形成的團塊狀新生物,在排大便的時候產生疼痛、便血、痔核脫出等不同程度的症狀表現。這種情況雖然不能立刻危及生命,但是,當痔瘡造成大量出血時,可能會產生失血性貧血,引起頭暈、疲乏無力等內科症狀;再或者由於糞便自腸道排出時,痔核脫出且有出血情況時,可能會增加感染幾率,容易形成感染灶,尤其是患者存在慢性基礎性疾病時,可能會因為痔瘡而造成復發。

根據年齡、性別、地區、生活習慣等的不同,痔瘡呈現出不同的發病情況,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非常容易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尤其是對於中老年患者,更加敏感,且不容易治療。目前認為外科手術是治療痔瘡的最佳手段,但是對於不同人群來說,並非是最好的選擇。當痔瘡處於初期階段時,採用一般的外治法將症狀控制,減輕或者解除患者的不適,改變生活習慣,在配合一定的食養調理,往往不需要進行手術,也就不用談“痔”色變。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杏花島


我們一起努力戰勝痔瘡!

得了痔瘡不治可以嗎?

首先給出結論:一旦出現便血,痔瘡脫出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因為痔瘡不可能自愈.具體的診療情況建議完全聽從醫生的指導.


以下是科普時間:

痔瘡是肛門附近直腸靜脈血管擴張和屈曲形成的所形成的靜脈團.而由於人類的直立行走和久坐,在站立和坐姿時,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簡單來說,一般的四腳動物得痔瘡的可能性遠低於人類."十人九痔"不是玩笑.

得了痔瘡除了遵醫囑積極治療外生活中也可要多方面注意:

多喝水,確保身體有足夠的水分,多吃新鮮的蔬菜,使大便柔軟,如廁順暢.

排便的話安排在早上,時間儘量短.排便結束後,用軟紙巾擦拭臀部,然後用溫水清洗肛門,防止細菌感染傷口.

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不要喝酒,注意休息規則,運動,增加抵抗力.


魯南製藥0敬請關注


 由於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所以大家的飲食是越來越好,但是現在很多人的飲食習慣是存在很大的問題的,所以導致痔瘡有很多人都會發生,痔瘡是一個很讓人尷尬的疾病,很多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得了痔瘡怎麼辦。

醫學上關於痔瘡的病因有兩種學說

1、靜脈曲張學說,認為痔是直腸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淤血、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靜脈團。

2、肛墊下移學說,認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結構,即血管墊,是齒狀線及以上1.5cm的環狀海綿樣組織帶。只有肛墊組織發生異常併合並有症狀時,才能稱為痔,才需要治療,治療目的是解除症狀,而非消除痔體。痔的誘發因素很多,其中便秘、長期飲酒、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誘因。

痔瘡對於人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對於痔瘡的症狀特徵你真的瞭解嗎?

 (一)便血

  無痛性、間歇性、便後有鮮紅色血是其特點,也是內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見的症狀。便血多因糞便擦破粘膜或排糞用力過猛,引起擴張血管破裂出血。輕者多為大便或便紙上帶血,繼而滴血,重者為噴射狀出血,便血數日後常可自行停止。這對診斷有重要意義。便秘、糞便乾硬、飲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誘因。若長期反覆出血,可出現貧血,臨床並不少見,應與出血性疾病相鑑別。

  (二)痔塊脫垂

  常是晚期症狀,多先有便血後有脫垂,因晚期痔體增大,逐漸與肌層分離,排糞時被推出肛門外。輕者只在大便時脫垂,便後可自行回覆,重者需用手推回,更嚴重者是稍加腹壓即脫出肛外,如咳嗽,行走等腹壓稍增時,痔塊就能脫出,回覆困難,無法參加勞動。有少數病人訴述脫垂是首發症狀。

  (三)疼痛

  單純性內痔無疼痛,少數有墜脹感,當內痔或混合痔脫出嵌頓,出現水腫、感染、壞死時,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四)瘙癢

晚期內痔、痔塊脫垂及肛管括約肌鬆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於分泌物刺激,肛門周圍往往有瘙癢不適,甚至出現皮膚溼疹,病人極為難受。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痔瘡發生的決定性因素,那麼生活中有哪些是必須注意的呢?

1.大便習慣

  上廁時下蹲位看書看報,造成下蹲和大便時間延長,容易造成肛門盲腸內瘀血而引發疾病。上廁時吸菸能緩衝大腦的大便反射,極容易造成大便秘結。大便時用力過猛,一些人不管大便感受是否強烈,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掙,只能使盲腸肛門和盆底肌肉增多不必要的負擔與局部瘀血,致使疾病發生和蔓延。

  2.大便異常

  腹瀉和大便秘結均是痔瘡的重要致病原因。大便秘結是最大的禍根,盲腸內長期滯留有毒物質不僅可引發盲腸癌,且糞便堆積,影響血液循環。用力解出乾燥糞塊,必然會使肛門承受較大壓力,發生瘀血、脹腫、裂口等一系列病理變化。腹瀉常是結腸疾病的醫學體現,腹瀉也能使肛門局部感染機會增多,發生肛竇炎、炎性外痔、肛周膿腫等疾病。

  3.慢性疾病

  如長期營養不好的,體質虛弱,導致肛門括約肌鬆弛無力。長期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由咳喘造成腹壓上升,盆腔瘀血。慢性肝炎、肝硬變、腹瀉、結腸炎等均是肛腸疾病發生的誘因。故在防治中應注重病人的全身狀態,採用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職業性原因:長期站立或長時間坐。因直立或靜坐姿勢,肛門盲腸居人體下部,痔靜脈迴流不暢。

  4.飲食原因

  日常生活中,飲食規律或飲食品種難免發生變化,這是很自然的。如食品質量的精粗,蔬菜種類的變化與量的增減,蛋白質、脂肪、澱粉、纖維素等含量的多少,水分攝人情形,都能直接影響糞便成分,導致肛門盲腸疾病。長期飲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因酒和辛辣物可刺激消化道粘膜,造成血管擴張,結腸功能紊亂,肛腸疾病的致病率明顯上升。

  5.生理原因

  結腸、盲腸為運送食品殘渣,存留糞便的主要器官,而食品經體內分解吸收後,殘渣中常帶有大量有害物質,長期滯留在結腸盲腸中,可引發腫瘤。

對於痔瘡絕對不可“痔”之不理,科學的治療方法也至關重要

近年來痔瘡發病率越來越高,其治療方法也層出不窮,最常見的主要包括中醫和西醫,就目前來說西藥治療能夠快速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往往只能解一時之急,一旦停藥就容易復發,關鍵在於沒有從根源解決問題,因此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而隨著國家對傳統醫學的大力提倡,中醫療法也越來越深入人心,其安全性可靠性也得到了患者的認可。針對痔瘡問題臨床上用的比較廣的是一種由趙伏成教授(皮膚外科教授,外科臨床疾病醫學博士生導師,趙氏外科傳人)根據祖輩和自身多年經驗總結而成的付成痔清寧,純中藥製成,藥性溫和,可以直接塗抹於患處,有效藥物成分可以直接滲透皮膚粘膜,進入痔核和病灶、消除炎症,鬆解曲張的血管與肌肉互相連,使腫脹的組織失水萎縮,從而達到鎮痛消炎、修復創面、消除痔核並最終康復的理想效果,針對痔瘡問題在九成以上,已被很多線下機構所採用,因此在網上都有,非常方便的。

附:痔瘡食譜

韭菜:含粗纖維較多,且比較堅韌,不易被胃腸消化吸收,能增加大便體積,促進大腸蠕動,防止大便秘結,故對痔瘡便秘者有益。

菠菜:

菠菜性涼,味甘,有養血、止血、潤燥、滑腸、通便的作用。

紅薯:紅薯中的纖維物質在腸內能吸收大量水分,增加糞便體積,對促進胃腸蠕動和通便非常有益,常用來治療痔瘡及肛門裂等。

白蘿蔔:生吃可促進消化,還有很強的消炎作用,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調整胃腸機能。另外,所含豐富的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

捲心菜:又名球甘藍,別名圓白菜或洋白菜。性平味甘。多吃捲心菜,可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預防便秘,治療痔瘡,是肛腸患者的有效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