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究其本质,「剩女」一词就是在贬低物化女性,它将男性架在一个居高临下挑选者的位置上去俯视度量女性。


被「选中」的就是「合格品」,没被「选中」的就是「次品」,这种畸形的评判标准裹挟着、逼迫着女性自我矮化、必须降低对另一半的要求去迈入婚姻的门槛,从而迎合世俗的期待。


01.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它由两位以色列导演历时四年拍摄完成,讲述了3位中国女性在婚恋问题上遇到的困境。


名字叫《中国剩女》。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剩女」一词最早出自于2006年《时尚Cosmo》的一期杂志。


封面的标题就是《欢迎来到剩女时代》,用以形容超过社会一般认为的适婚年龄,但仍未结婚的女性。


而后又被收录到2007年由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成为171个汉语新词语之一。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十多年过去了,这个词的使用率和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它定义、困顿着每一位中国大龄单身女性。


纪录片中的三位女主人公分别是: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来自山东农村的律师邱华梅(34岁)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在北京长大的广播主持人徐敏(28岁)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学助理教授盖琪(36岁)


尽管职业和家庭背景都不相同,但是却因年龄和婚姻状况,她们被贴上了统一的标签 ——


「大龄剩女」


主人公之一的邱华梅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她是五姐妹中唯一受过高等教育并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孩子。


因为没结婚,她从家里的骄傲变成了家里的负担。


每次回家,邱都要面临一个令人尴尬而窒息的场面,全家将她围成一圈,挨个逼婚。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你就是读书读傻了才不想结婚。」

「不结婚的都该判刑。」

「不结婚再幸福那也不是幸福。」


在经受一波极具攻击力而又逻辑混乱的精神打击后,邱的反驳又会引来另一种道德层面上的绑架。


「父母供你读书不容易。」

「别人都结婚为什么你特殊,不结婚以后谁照顾你?」

「全家人都为你不结婚操碎了心。」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大龄单身女性们对这样的对话或许早已习以为常,因为它可能出自任何一场与亲人朋友的交谈中。


尽管邱华梅并不急于迈入婚姻,但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她还是为结婚做了很多努力。


纪录片的开头就是以邱华梅在婚介中心与工作人员的一场谈话展开。


在被问到对另一半有什么要求时,邱华梅只说了三点:


1、受过良好教育

2、尊重女性

3、能分担家务劳动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并未提及任何物质上的要求,工作人员迫不及待地打断了她的话。


“你不是美女。”

“你年纪太大。”

“你在自欺欺人。”


这种婚姻咨询犹如一场大型PUA现场。


邱华梅优秀的学历背景、体面的高薪职业,自信大方的谈吐在以外貌年龄占主导优势的婚恋市场变得可有可无。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或许在工作人员眼中,她与货架上一瓶临近保质期的罐头并无区别。


片中第二个出场的主角徐敏(28岁)来自于北京一户中产阶级家庭。


她大学学的是播音主持,毕业后做了专业对口的工作。


家里早就为她买好了房车,人生看似顺风顺水,各方面条件都超出标准线以上的她也在「结婚」这道难题前败下阵来。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这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她的母亲。


徐敏的几段恋爱都因母亲的反对戛然而止,反对的原因不外乎经济和户籍,她坦言母亲对她择偶的影响比重占到百分之九十。


虽然家长的干涉阻断了每段姻缘,但催婚的压力丝毫没有松减,她只好放弃挣扎,以母亲制定的择偶标准周旋于各种形式的相亲见面活动。


第三位出场的主人公盖琪是唯一一位在纪录片拍摄期间完成结婚生子的女性,新郎比他小一些,认识时间也不是很长。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在婚礼上,母亲似乎比盖琪还要高兴,她对盖琪说:


「还是该走常人走过的路」。


婚后的盖琪随着老公搬到了广州生活,很快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在一场女权主题的演讲会上,她坦承选择婚姻多少也有对现实的妥协,没那么喜欢孩子为了「糊弄」老公也生了。


她形容结婚前的生活有趣而丰富,婚后的生活无聊但幸福。


这种牺牲「有趣」、「丰富」换来的「幸福」,或许多少也掺杂了基于向世俗价值观妥协后的自我安慰。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02.


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被当作一个必选项安排进了人生规划里。毛姆曾说过:


「我们要尤其小心那些不言而喻、显而易见的观点:它们是流行的,我们从小听到大并把它们当成真理,而且我们身边的人也都毫无疑虑的接受了它们。


所以我们很少想到要去质疑它们。然而最需要我们小心掂量的就是这些观点。」


婚姻、生育只是某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不是唯一,也非必然。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公园相亲角


究其本质,「剩女」一词就是在贬低物化女性,它将男性架在一个居高临下挑选者的姿态去俯视度量女性。


被「选中」的就是「合格品」,没被「选中」的就是「次品」,这种畸形的评判标准裹挟着、逼迫着女性自我矮化、必须降低对另一半的要求去迈入婚姻的门槛,从而迎合世俗的期待。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局数据显示,2018年的结婚率仅为7.2%,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


而离婚率却一路水涨船高,达到了38%,其中超过7成的离婚申请由女方主动申请。


这说明了女性在选择婚姻更加谨慎,结束婚姻更加果断。


邱华梅把婚姻对女性的制约比喻成旧社会的裹脚习俗:


婚姻就像小号的鞋子,对于脚小的女人穿上就是适合的。

但对于我这样脚大的,对未来有太多期待的,对于人生还有很多梦想的,就是穿不上,会疼。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一双适合所有人穿的鞋并不存在,有的人选择了削足适履,有的人像邱华梅那样「一边战斗一边撤退」,在「向世俗妥协」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缝隙中苦苦挣扎。


在纪录片的结尾,我们看到了一个比较欣慰的结局,邱华梅逃离一切指责和捆绑,远渡重洋去了法国攻读硕士。至此画面明亮,音乐轻快。


真心的,祝福她。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03.


正好这两天因为《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微博上纷纷刷起了「中国男孩保护中国女孩」的话题。


一位叫吴杰臻的律师列出了10条要求,我想分享出来:


中国的单身女性还要被羞辱到什么时候?


看到这里的男性朋友们,你赞同几条?又能够做到几条?


这篇文章并不是劝导大家结婚或者不结婚,而是希望所有人在面对婚姻时,能考虑得更全面更谨慎,更希望我们的社会对于每种不同的选择都能更加包容。


结婚,丁克,单身,都只是众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种。


不论你是否向往婚姻,我想向看到这里的单身朋友们分享一段话:


珍惜你单身的时候,因为这相当于是被延长的成长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珍贵的机会。


✒️


图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