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養三類兒子防老,卻成為了笑話。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農民養三類兒子防老,卻成為了笑話。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農民養三類兒子防老,卻成為了笑話。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從溫飽到富足到五位一體奔小康,寓意農民的生活還真的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五指不一般齊,農村依舊有些農民生活並不富裕。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老農民奠定的基礎,為使這些老農民享受到祖國的繁榮昌盛的結果,老有所依,老有所居等農村的養老問題,被社會各界所關注。

農民養三類兒子防老,卻成為了笑話。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勤奮,樸實,善良,勤儉等是形容這些農村老人的關聯詞。以身作則,以自己的經歷告知農村後代自強不息。自古以來農村講究養兒防老。相傳,為杜絕兒子的不孝順,特有兒子的舅舅為監督人,在農村老人去世後,孝子的孝帽由舅舅摘掉,這種說法在農村叫“守頭”。倘若不孝,舅舅不給”守頭“。並且自己不可以摘下。如果違背三鄉五里除道德譴責外,可任人處置,捱打屬於正常現象。

農民養三類兒子防老,卻成為了笑話。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當然,上述的習俗已成為了一種形式。毋庸置疑,農民更看重孝。過去有首童謠歌詞大意,娶了媳婦忘了娘,把媳婦背到熱炕頭,把娘背到後山上,白天去看娘,娘被狼以吃。可以看出過去養老問題也是農民的一塊心病,而今,農民養三類兒子防老,卻成為三鄉五里調侃與取笑對象。這些孩子真的不孝順?

農民養三類兒子防老,卻成為了笑話。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第一種:在城市居住的農村兒子。

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一些農民定居到城市中。而這些農民並不富裕,父母進城生活成為奢求。由於距離原因,確實陪伴與老人的陪伴。而對於農村老人來說,這些兒子根本沒有打算指望,年歲60,70,依舊在打工。在這些老人的心裡,兒子比較窮,需要錢的地方多。

農民養三類兒子防老,卻成為了笑話。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第二種:多嘴不行動,農村老人無可奈何。

農村的一些老人並不指望兒子有多孝順。一些農民”偽孝順“,嘴頭上特別的關懷。”爸、媽,我給你們買衣服吧“,”爸、媽,我給你們點零花錢吧“。不符實際行動,而最為長者不原因給兒子索要養老費。打不動工,能省則省。更不願意對外人提起自己缺錢,畢竟家醜不可外揚。只能默默嘆息,人老了不中用了

農民養三類兒子防老,卻成為了笑話。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第三種: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光棍自身難保

農村的一些光棍,破罐子破摔。青春年少吊兒郎當,父母老啦自己沒有能力贍養老人。我們村張大哥是一名光棍,消極的生活。掙一個錢花三個錢,從來不為今後著想。這不父母老啦,有點小病小災都指望不上。對於張大哥來說,今日有酒今日醉,今日有錢任逍遙,父母也只能嘆息。

農民養三類兒子防老,卻成為了笑話。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對於這三種不孝兒,養老確實是個難題。而農民養老也存在三種可行的辦法。

1.養老保險金。農村老年人不再為養老而擔憂。養老金多次的上漲確實縮短了城鎮的距離。據瞭解如果嫌養老費用低,可多繳納養老保險金額。可確保老有所養。

2.招一個上門女婿。一個女婿能頂半個兒。而上門女婿完全能頂一個兒子。上門女婿不用為彩禮,房,等問題發愁,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家庭很容易富裕。上門到家後真正的成為了一家人。

農民養三類兒子防老,卻成為了笑話。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3.永久退出承包地的使用權與農村宅家地的使用權。退出土地權可以補償一定的資金,不會再為自己的養老資金而發愁,真正的做到了老有所依。當然進行村集體產的土地分紅也可以。

看完{農民養三類兒子防老,卻成為了笑話。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你們有什麼想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分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