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動沒有動過心思讓太平公主接班?

山中雨橙


在歷史的發展演變當中,武則天把太平公主當成了自己唯一的親人,可是根據當時事態的發展,武則天從來沒有想過讓太平公主接班。

一、男女有別,武則天的思想根深蒂固。

首先太平公主的確受到了整個朝代的寵愛,無論太平公主的一言一行還是她的一舉一動,朝廷上下甚至民間百姓都有數不盡的拍馬屁。

而太平公主如此飛揚跋扈,如此蠻橫,不講道理是有一定物質和經濟基礎的,最起碼人家得到了武則天的全方位支持。

但是這種支持更傾向於一種寵溺的支持,換句話來說,誰家還沒有個兒女,有兒女就自然會寵愛自己的兒女。

而武則天在寵愛太平公主的時候,無非就是寵溺過了頭,也僅僅如此。

而從太平公主的夫君被殺這次事件當中就能夠看得出來,我昨天似乎沒有放手一搏,為了太平公主拼盡一切的打算。

二、兒子和女兒是不一樣的。

接下來的這一段對話,大家可以純粹的當個樂呵就行,沒有必要把這一段對話擺在當今時代上來。

因為大家也都知道,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而且古代人認為女兒一旦出嫁,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沒有關係了。

所以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如果給太平公主冊立為皇帝的話,那麼太平公主和她的夫君生下來的孩子,好像和武則天也沒有太大的聯繫。

這一點很難去講透,畢竟如果把這一點講的話,最起碼得把古代的三綱五常統統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在此基礎上,我們找到了一個俚語,通過這個俚語來告訴大家,那就是:傳男不傳女。

三、武則天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想來想去,似乎這些都不能夠阻止武則天把皇位給太平公主,畢竟自己喜歡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表現和自己也相差不大,傳給她就傳給她了,有什麼問題嗎?

答案是有問題,而且有很大的問題。

因為當時武則天當皇帝其實就已經犯了忌諱了,整個唐朝從武則天開始之後的其他皇帝對於後宮都非常忌憚。

我們看的出來,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後已經壞了規矩,而壞了規矩臣子們之所以不敢說話,是因為武則天手中掌握著重權,而且武則天的表現也非常不錯。

可如果這個時候武則天突然再把自己的女兒立成皇帝,那不要說滿朝臣子了,恐怕天下的百姓都不會答應的。

所以從這幾方面來看,武則天是不可能立太平公主為皇帝的。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這個問題個人人為武則天應該從始至終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試分析如下

1、個人情感

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僅剩的女兒,武則天甚至把在當時一個女人能得到的世上所有的榮華富貴都給予了她,包括太平初嫁時候那個完美的夫婿薛紹。

但也僅止於物質而已,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太平公主的夫婿薛紹被殺一案。

2、思想侷限性

中國古代,女兒是毫無繼承權的。有些人家沒有兒子,寧可從兄弟族人中過繼一個兒子,甚至撿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作為養子,繼承自己的家業,也不能給女兒女婿外孫。

雖然武則天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自己登基當女皇,但是那不過是時勢到了的自然結果。實際上的思維依舊有其侷限性,根本無法達到當今一個普通婦孺的高度。

事實上,據史料記載:武則天曾經考慮過傳位武三思,狄仁傑勸過,武三思是侄子,李顯是兒子,兒子親還是侄子親。李家子孫繼位了宗廟裡有你的牌位,可享千秋供奉,而侄子的宗廟裡哪有姑姑的牌位?傳女兒也可以用同樣的道理來說,所以,最沒可能考慮的就是太平公主,傳李姓後裔不用說,世襲罔替是李家人,傳給武三思,是給了老武家了,傳給太平公主,那太平再傳給誰呢,傳給姓薛的平白無故便宜一個不相干的人家了,雖說太平也有姓武的兒子。。但那傳下去也沒規矩可循了,繼續傳女兒完全亂套了,到最後都不知道這王朝是誰家的了。武則天自己也知道還政李氏是大勢所趨,自己所不能改變。


八道哥雜談


唐高宗在位時候,有一個女兒,但是武則天想要剷除王皇后,便被掐死了。之後就一帆風順了。後來又有個女兒——太平公主,甚是寵愛。認為她跟自己非常像,既然很像,為何不將皇位讓給她呢?

首先就是太平公主的能力欠火候。太平公主雖然是有武則天的狠毒手段,卻沒有武則天那樣明辨是非,知人善用。首先就是政治歷練太少,因為太平公主畢竟很年輕,導致的結果就是政治歷練太少了,所以政治眼光不如武則天,在治理國家的時候,只靠狠勁是不行的,還要有知人善任的本領,這個是很重要的,畢竟,治理國家僅靠一人之力是不夠的。

第二個就是武則天知道親疏之分。天平公主畢竟是公主,再愛也是要嫁人的,嫁人了就屬於外面的親戚了,不是本家人了,本家依然是李氏一家。太平公主回來也是一個外人,武則天做皇帝的權力,但那是從自己的兒子手中奪來的。那江山還是人家李家打下來的,那大臣更是忠心李家的多,所以,她最終還是將權力還給了李家,雖然是被逼的。

第三個自家人沒有能力,武則天其實想將皇位給自己的侄子,但是這個侄子真的是不給力啊,結果就胡作非為,非為的不是一般的奇葩,將人家太子妃都給強行啪啪啪了,你說這個是不是太無法無天了?你說這個不給力的人怎麼辦?發配出去了,結果半路上死了,至於是不是武則天讓人弄死的,就不知道了。但是,武則天從未想過給太平公主皇位。

太平公主這個人在以後的爭權奪利中失敗了,結果就自殺了,你覺得太平公主上位後,唐代會有開元盛世嗎?





詩雨花魂


武則天在選繼承人的問題上,一直左右為難。之所以左右為難,是因為選誰為接班人,都有對她不利的地方,都不是她的最佳選擇。

如果選自己的兒子為接班人,那就意味著,將來自己百年之後,江山又會回到李家。自己所開創的武周王朝,也就一世而亡。任何皇帝都想讓自己的江山能夠綿延下去,千秋萬代。秦始皇更加直接,把自己看成是始皇帝,往後一世、二世,乃至萬世。所以,如果武則天建立的武周王朝,就那麼一世而亡了,她肯定是很不甘心的。

(武則天)

如果選自己的孃家侄兒為接班人,這些人肯定會繼承武周王朝的江山,不會改為其它姓。但是,就算是孃家侄兒,也不是自己的親骨肉。明明有親骨肉,卻讓不是自己親骨肉的人來繼承江山,心裡總不是很不舒服。而且正如狄仁傑說的那樣,將來你孃家的侄兒,在太廟祭祀的時候,都只可能祭祀自己的父母,哪有祭祀自己姑姑的?

而且選兒子和孃家侄兒還各有一個讓她擔心的地方。選兒子當皇帝,兒子會不會提前奪位(實際上後來她真的就輸在兒子提前奪位的問題上)?選孃家侄兒當皇帝,孃家侄兒根基不深,李家宗室虎視眈眈,孃家侄兒能不能坐穩江山?

不過,如果武則天選另一個人當繼承人的話,她一定不會左右為難。這個人,就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

為什麼說選太平公主繼承皇位,武則天不會左右為難呢?

其一,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親骨肉。這樣一來,如果她傳位給太平公主,就不存在皇權旁落的問題,還在自己的血脈之下延續。

其二,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是武姓人,將來太平公主當了皇帝,那麼武攸暨就是“皇后”。這樣,江山就既在她的後代中傳遞,也在她孃家的後代中傳遞了。

其三,傳位給太平公主,百年後一定能夠得到祭祀。太平公主祭祀她,自然不用說了。就算太平公主死了,以太平公主的兒子(或女兒)繼位,那麼,這個兒子(或女兒),既有李家的血脈,又有武家的血脈。就算今後權力再有交替,她都能夠得到祭祀了。

其四,太平公主有政治能力。太平公主的性格非常像武則天,武則天也對她很欣賞,從小就對她進行培養,提高了她的處理政務的能力。如果讓她當接班人,她雖然不一定有武則天那麼強大,但是處理政務應該是問題不大的。

其五,太平公主是個女子。自古都沒有女子當皇帝的,武則天開創了女子當皇帝的先河。如果武則天之後,就再也沒有女子當皇帝了。那麼這種傳統也無法延續下去。讓太平公主當繼承人接班,歷史上就有第二個女人當皇帝了。武則天開創的規矩,就可以延續下去了。

從以上五點可以看出,武則天選太平公主為接班人,確實是最好的選擇。她所擔心的那些問題,以後都不會存在了。

(李顯)

那麼,既然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一個最好選擇,為什麼武則天沒有選她呢?

其實,也不能說武則天不考慮太平公主,她是考慮過的。但是她經過考慮以後,最終否定了這個打算。那麼,武則天否定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認為,武則天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一、太平公主骨子裡是支持李家的。

太平公主支持李家的思想,武則天在位的時候,她有沒有表現,並不是很清楚。但是,從後來她參與誅殺韋后、上官婉兒等活動,以及對武家的參與打擊來看,可以確定,太平公主是認定自己是李家的人,並不是武家的人。如果將來讓她當了皇帝,她說不定會把武家江山,改為李家江山。這樣的話,武則天的願望就沒辦法實現了。

二、太平公主會造成武李兩家的互相殘殺。

太平公主的第一段和薛紹的婚姻,是很幸福的。他們在婚姻期間,也沒有鬧過任何矛盾。但是,武則天為了與武家聯姻,強行殺掉了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同時,又強行讓武攸暨離婚,重新娶太平公主。可以說,太平公主和武攸暨,都是互相不滿意的。當太平公主再婚以後,她的婚姻生活變得放蕩起來。之所以會這樣,肯定就是夫妻生活不如意的原因。

所以,太平公主如果上位後,她一定會進行報復。那樣,武李兩家互相殘殺的悲劇,就有可能發生。

三、太平公主存在李顯和李旦這兩個威脅。

太平公主有行政能力,但是和武則天比起來,可就差遠了。如果她當皇帝,她各方面優勢都不在,而且還有李顯、李旦存在。這兩個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就算他們想善罷甘休,也有不少大臣會擁戴他們鬧事。除非武則天把這兩個兒子殺掉。但是,武則天已經為了皇位,殺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了,她怎麼還下得了手幹這事呢?

所以思來想去,武則天最終放棄了太平公主。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武則天沒有動過心思讓太平公主接班原因如下:

一、

中國的血統宗姓延續是統治的根基,傳位不僅要考慮接班人,還得考慮接班人的接班人,以及再往後的接班人怎麼世襲罔替。武則天本人雖是女性,但並不是女權主義者,她的統治仍然是以傳統的秩序為基礎,只是她個人的權力慾望大,自己上位最大的阻礙是李氏宗親,所以她要剷除,但她說到底還是李家人。

二、

武則天傳位有三種選擇:李姓男性後裔、李姓女性後裔(太平公主)、武姓男性後裔(武三思)。這裡面最沒可能的就是太平公主,傳李姓後裔不用說,世襲罔替是李家人,傳給武三思,是給了老武家了,傳給太平公主,那太平再傳給誰呢,傳給姓薛的平白無故便宜一個不相干的人家了,雖說太平也有姓武的兒子。。但那傳下去也沒規矩可循了,繼續傳女兒完全亂套了,到最後都不知道這王朝是誰家的了。

三、

武則天曾經考慮過傳位武三思,狄仁傑勸過,武三思是侄子,李顯是兒子,兒子親還是侄子親。李家子孫繼位了宗廟裡有你的牌位,可享千秋供奉,而侄子的宗廟裡哪有姑姑的牌位?傳女兒也可以用同樣的道理來說,這事情是個死結,武則天自己也知道還政李氏是大勢所趨,自己所不能改變。


阿星說史


武則天不傻,她怎麼舉步維艱的走到女皇位上,只有她自己說的清楚。她也曾經想把江山傳位武姓,可是被大臣們的立場嚇退了。沒錯,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是嚇退的。武則天是個極其聰慧又明事理的人,她能洞悉常人所不能洞悉的一切人事,對於她的改朝換代,雖然人們默認了,可是如果她行差踏錯,人們一定會哄她下臺,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還你太子”這句話。

太平公主只是女兒身,所以她沒有做傀儡的權力。適想,連做傀儡的權力都沒有,怎麼可能做皇帝?中宗暴斃,實在是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如果沒有韋后和安樂公主這兩個作死的女人亂搞,連李旦都沒有機會再當皇帝。太平公主興風作浪是在唐睿宗年間,如果唐睿宗都沒有機會當皇帝,那太平公主還有機會作妖?

武則天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一直徘徊在李武之間,根本沒有太平公主什麼事。唐朝政治風氣開放,公主們也都有上書或是參與政事的權力和習慣,不要單單因為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而臆想她有多出齊,要知道在中宗朝,她可沒她侄女安樂公主神氣呢!假設武則天真有過想立她為皇太女的念頭,那唐中宗還會因為拒絕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而被毒死嗎?


人生不過一輪明月


武則天是中國有名的女皇帝,雖然她的政治手段凌厲,有點心狠手辣,但是就以她的政治能力,卻是很高的。

在武則天做皇帝時,確實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實惠的利益,給當時的天下帶來了安定,也同樣使當時的朝廷走向強盛。

武則天很寵愛她的女兒太平公主,但是在武則天晚年為什麼沒有把皇位傳給太平公主呢?

第一,武則天雖然寵愛太平公主,只是出於武則天的個人情感的喜愛,是因為她們都是女子,不會擔心太平公主會像她的兒子那樣,因為皇位而發生衝突矛盾。

同時武則天以女子做皇帝,也確實給國家帶來安定利益,那是因為她的能力,但是太平公主卻沒有以女子做上皇帝的能力,武則天可不想在她死後,天下就大亂起來!若是強行傳給太平公主,最後也會給太平公主帶來麻煩!不傳位於她,也是在保護她!

第二,武則天雖然從他兒子手中取得帝位,但是到了晚年,知道只有自己兒子做了皇帝,自己才能被供奉的。

同時武則天也覺得天下還是李家的天下,她只不會是代為掌管,最後還是要還給李家的兒子。不然不僅天下人不服,朝廷大臣也不服!

而武則天在位時,沒有反對,是因為武則天的個人魅力和能力,這些是太平公主所不能比的。

第三,當時的太平公主無論是從地位還是威望,都沒有做皇帝的資歷。太平公主權利最高的時候,是在李旦做皇帝的時候。

而這時的太平公主若只是以寵愛而被傳位,那武則天死後,朝廷多方的勢力肯定會有所行動,太平公主是不能掌控全局的。

第四,武則天晚年雖然已經立了李顯為太子,但是張柬之還是發動了政變,加快了李顯登基的時間。

所以,武則天雖然寵愛太平公主,但是卻沒有傳位於她!


半夏錦年似夏天


不可能!

她有四個兒子呢?

死了兩個還有兩個呢?

怎麼可能讓女兒接班?

兒子和孫子會給她上墳?

外孫會嗎?


識不過三


當然有過這樣的想法啦,畢竟武則天曾說過太平公主十分像她,時常在眾臣面前誇讚太平公主如何如何優秀,其實就是在隱喻自已有可能將接班人傳給太平公主。


指點知史


一代女皇武則天動過傳位於女兒太平公主之心,只是因各種原因而最終無奈放棄,沒能再創母女都成為大唐女皇的千古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