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懷》賞析

遣悲懷三首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懷》三首七言律詩,是唐代詩人元稹為悼亡妻子韋蕙叢所作。韋蕙叢美貌賢德,二人感情深切,但婚後七年,韋蕙叢便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元稹悲痛不已,在極度悲傷之下,寫下了不少悼亡詩。其中的《遣悲懷》三首把夫妻間的摯情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為世人所傳誦,成為古代悼亡詩的名篇。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這三首詩。

這三首詩是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順序排列的,悲痛的情感是從生到死逐層深化的,到篇末由悲人到悲己,將悲痛之情達到悲劇人生感悟的高峰。

第一首,詩人描繪了婚後貧困而又恩愛至篤的生活,並寫出了自己內疚的心情。頭兩句用典故,以東晉宰相謝安鍾愛的侄女謝道韞借喻妻子,以戰國時的貧困隱士黔婁自比。暗指韋氏出身高貴,得到父親鍾愛,卻嫁給了自己這樣雖有傲骨卻生活清貧的寒士。、

“百事乖”是對婚後七年貧困不順心的苦日子的高度概括,貫穿了中間四句:看到我缺衣服,翻便了衣箱(藎篋),為了買酒喝,竟纏著你拔下頭上的金釵。野菜充飯,豆葉也吃得香甜,依靠高大的古槐樹落葉來為自己添柴。衣、酒、食、柴幾方面的來路艱辛具體化了“百事乖”,也從對苦日子的鋪陳中追憶妻子與自己共患難的賢淑品德。尾聯則用一“復”字表達元稹多次為亡妻舉行悼念活動來表達自己未盡之心意。道出了他對愛妻只與他共貧困而不能同富貴的抱憾。

第二首,詩人寫了人去物在引起他哀思的日常生活中的幾件事:從前你和我開玩笑,說過死後的安排,誰知道今天一一來到眼前。你縫製的衣服贈送給窮苦的人,即將完盡,看著你用過的針線仍還在那裡,不忍心打開。真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如果說第一首寫的是貧賤夫妻的“百事乖”,那麼這一首則側重在人走之後的“百事哀”。哀在愛妻在共患難中體現出無私的品德,使他喪偶之後的悲傷不同於常人,更應珍惜,因為留下的遺憾是無法彌補的。

第三首,詩人由悲人引申到悲己,由悲君總結上兩首詩,以自悲引起下文,由追憶引發對人生的思考:“百年都是幾多時”,人生不過百年,我又能活多少年呢。詩人引用西晉曾任河東太守鄧攸舍子保侄,後終無子的典故,指出與韋氏婚後無子的遺憾。又引用西晉著名詩人潘岳寫悼亡妻子之詩的歷史,指自己悟到命運如此,怕是寫詩悼亡,也是枉費言辭。字裡行間透露出無子、亡妻的無可奈何的悲苦,使自己陷入更深一層的悲哀:即使是自己死後與妻子同穴合葬,可是“窅冥”無感,還有什麼意義呢?詩情表達至此,以陷入渺茫無望的深層痛苦之中。只得指天明誓,願孤老一生,忠於妻子。尾聯寫出了夫妻情感的至死不渝,成為愛情的詩的名句。

三首詩層層遞進,到最後,表達了詩人往日恩情無以為報,只有情操上的固守和痛苦的思念日夜伴隨,抒發了無盡的遺恨。

悼亡詩重在寫真,元稹於平易中求真,於誠摯中寓真,於細節處寫真。毫不矯飾,無有絲毫雕琢,而韋氏的優良品質躍然紙上,詩人的亡妻之悲入木三分。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懷》賞析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懷》賞析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懷》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