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著4%-5%的理財不要,多數人為何偏偏中意2%-3%的定存?

成喜英


凡是不瞭解的產品,就沒太想去購買。想要買理財,是在充分或者比較充分地瞭解理財的情況下才買的。

我想是因為人們對理財產品不太瞭解。對於那些不熟悉理財的人來說,理財即意味著飛單,意味著不保本不保息,意味著不準成,這部分人對理財產品的理解更多的是風險,所以,是不會輕易購買的,儘管預期收益率比存款高好多。

正是由於對於風險非常重視,才忽略了較高的收益率,而選擇存款。也就是在安全與收益之間,選擇了安全。

由於理財產品的風險性,銀行在賣理財產品時,按規定是要對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調查的。不同承受能力的客戶,所能購買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是不一樣的。

現在銀行定期存款不只是2%至3%的利率。從銀行的角度來說,中小銀行的存款利率比較高,普遍高於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從存款產品的角度來說,大額存單和特色儲蓄存款產品,存款利率都優於其它存款產品。

我們不能因為客戶選擇存款,不選擇理財就認為客戶不會理財。恰恰相反,把錢存進銀行本身就是一種廣義的理財行為。是客戶在衡量了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係之後,做出的取捨。最起碼,存款保證本息,在安全性絕對高的前提下,又可以保證一定的收益性。

本人專注於分享與銀行相關、和生活貼近的財經內容,歡迎關注【博文微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