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權與謀:如此低劣的離間計,居然把有功之臣逼的造反

【原文】《資治通鑑》周紀二

成侯鄒忌惡田忌,使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為將三戰三勝,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執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臨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譯文】

齊國成侯鄒忌嫉恨田忌的赫赫戰功,便派人拿著十金,去集市上算卦,問道:“我是田忌手下的人,田將軍率軍作戰三戰三勝,現在是舉行登位大事的時候了嗎?”待到算卦人出來,鄒忌令人把他抓住,準備以此傾陷田忌。田忌無法洗刷清楚,一氣之下率親丁攻打國都臨淄,想抓住鄒忌,卻不能取勝,只好出逃楚國。

【解析】

鄒忌在初中、高中課本提到過,有一篇文章就叫做《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這個人是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挺高,算是賢臣。但是就是這個賢臣卻用計給田忌身上潑汙水,讓本來有戰功的田忌被齊王猜忌,最終逃亡到楚國。

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呢?

1.田忌的戰功

在這段材料之前,田忌算是齊威王手下最主要的軍事將領。而他主要戰績為兩個。

公元前354年的桂陵之戰,擊敗魏軍,俘虜魏軍大將龐涓。最後迫使佔領趙國都城的魏軍撤兵。

公元前342年的馬陵之戰,再次擊敗魏軍,擊殺魏軍大將龐涓,解除魏軍進攻韓國的威脅。

2.鄒忌為什麼嫉恨田忌的戰功?

對於鄒忌和田忌的關係到底如何?是不是真的有矛盾,已經沒有辦法考證。但是從《史記》中可以一窺一二。

在《史記》曾經提到,在魏國進攻趙國的時候,有人向鄒忌提出建議,讓田忌帶兵進攻魏國本土,這就是圍魏救趙的原型。但是提出這個建議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解除趙國的危機,而是讓田忌去執行這個計劃。

如果打贏了鄒忌提出計策有大功。如果打輸了,田忌作為執行人要承擔失敗責任。所以這個計策表面是針對魏國功趙,實際上是給田忌挖坑。因此可以得知,鄒忌和田忌的矛盾,由來已久,並不是因為之後田忌有軍功而嫉妒他。

而之所以,在馬陵之戰、桂陵之戰後,鄒忌對田忌潑髒水,其實背後更多是鄒忌對於未來齊國朝政走勢的預測和佈局。

之前的文章提到,現在的齊國並不是姜子牙後代建立的。而是陳完的後代通過200多年的篡權,把姜氏齊國變成田氏齊國(詳見: )。在任的齊威王又是齊國少有的明君。他知道自己祖宗怎麼篡權的,自然也會防著以後有人篡他的權。

所以,齊國對相權、軍權等的限制比姜氏齊國更加深入。這個時候的鄒忌是國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升無可升。所以對於鄒忌而言,維護現有權力穩定就是他的主要目的。而田忌一旦回朝,又身有軍功,齊王必然要獎賞他,並且還要奪取兵權。

奪取兵權不可能是直接下令讓田忌交出兵權,因為這樣太難看,容易傷人心,更顯得齊王對田忌的不信任。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換位置、提拔一級,成為不掌兵權的國相。然後名正言順讓田忌交出兵權老老實實的去做國相。歷史上,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後,漢景帝為了收周亞夫的兵權,就是他把他做丞相,讓他交出了兵權。

可是,國相只有一個,讓田忌做國相,就要鄒忌襲來,這麼一來就傷到了鄒忌的利益,所以鄒忌“除掉”田忌。

3.田忌的反應

田忌知道鄒忌和自己不對付,所以必然會防著鄒忌一手。

在查看《戰國策·齊策·田忌為齊將》一問中,裡面提到,孫臏建議田忌派兵駐守先要地形用兵自重,然後進攻臨淄處置鄒忌(原文中:“將軍可以為大事乎?”)。但是田忌並沒有採納。

但是在《史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田忌聞之,因率其徒襲攻臨淄,求成侯,不勝而餎。”即,田忌知道鄒忌在國都臨淄散佈他要做大事(造反)的謠言,立即帶兵進攻邯鄲,企圖抓鄒忌,失敗後逃跑。

這兩段材料,有四個疑點。

後來攻臨淄時田忌軍中的孫臏去哪裡了?

為什麼之前孫臏的意見不採納,之後又起兵攻打臨淄?

為什麼鄒忌用這麼拙劣離間計,田忌還相信了?

為什麼田忌打輸了?

這裡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孫臏把田忌賣了!

首先,孫臏知道鄒忌和田忌不和(孫臏起碼在齊國了有十二年以上,他身處齊國朝堂自然也看的明白),提出的意見田忌是為了田忌著想。但是田忌不用,那基本上註定了田忌的敗局。孫臏為了自己的將來考慮,於是立即聯絡鄒忌,交出了田忌的黑材料。鄒忌正想搞田忌就有證據了,其中就有孫臏告知田忌做大事這一段。自然接受了孫臏投誠。

隨後,鄒忌派人散佈田忌要預謀大事的謠言,被田忌的耳目探得傳遞回去。田忌知道之後,恐慌為什麼自己的事情鄒忌知道。猜測出孫臏叛變把他的黑材料交上去了。

接下來,田忌要搬回局面只有把鄒忌、孫臏給殺了。於是發兵進攻國都臨淄。只不過被孫臏提前算到,做好了準備,田忌失敗只有逃跑。否則田忌軍中有兵又有孫臏這樣大謀士,就算打不下臨淄也不至於逃跑。顯然孫臏已經改變陣營了。

4.齊威王的反應

這一段材料,看上去就是鄒忌和田忌在過招。齊國的正主齊威王都沒出面,好像和他無關一樣。可能嗎?還是齊威王昏聵看不明白?

要我說,齊威王不但看的明白,而且還清清楚楚甚至暗中推波助瀾。

先說說鄒忌的栽贓,讓人假扮田忌的人去大街上大搖大擺招人算命,問人家現在是不是造反的時候。然後把算命的人給抓了,以他的話來坐作證。

這個栽贓可以說是極其低劣、漏洞、破綻百出。

被抓的是算命的,他的話只能證明有一個聲稱是田忌家僕的人來算命,問現在是不是起事的時機。而這個家僕到底是不是田忌的人,沒抓到,因此無法確定。只能極其牽強的攀附到田忌身上。

為什麼齊威王沒有澄清?甚至聽之任之,看鄒忌和田忌鬥法。

這裡齊威王有三種想法。

第一種,齊威王的的確是想動田忌,這個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雖然拙劣,但是隻要有藉口動手即可。

第二種,齊威王知道田忌清白,但是他想看看田忌有什麼反應,看他是不是真是一個忠臣。

第三種,齊威王想效仿魏文侯敲打樂羊,利用鄒忌來黑田忌、敲打田忌,之後齊威王出來表示對田忌的信任,再對他施恩。

基於這三種齊威王想法的猜測,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齊威王什麼動作都沒有了。嚴格來說,田忌的功勞不算功高震主,齊威王犯不著卸磨殺驢。齊威王希望田忌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即隻身回到臨淄立即向他辯解,請求齊威王信任。然後齊威王表示對田忌的信任,然後提拔他為丞相,留下一段君臣佳話。

可惜,田忌心理素質脆弱,直接選擇最愚蠢的辦法。其實這個也能理解,孫臏的背叛(這個是可能),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黑材料交出去了,他不敢賭,自己一個人回去還有沒有命在,所以只敢拼一把。於是田忌這這一發兵攻打臨淄,沒有罪都變成真有罪了。就算齊威王想從輕發落都不行了。


可能最後,鄒忌都沒察覺,自己這麼一個拙劣的離間計,沒想到田忌居然直接造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