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裡奇蹟》: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作為人,不僅要認識到追逐利益是生存的根本,同時也不能忘記人性深處的另一種可貴品質,那就是憐憫與寬恕。這就是善與惡之間的紐帶,這就是為什麼麻木的人們還需要在混沌的世界中認清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邪惡,什麼是善良。 ——新浪新聞評


《綠裡奇蹟》: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綠裡奇蹟》海報

1999年上映的電影《綠裡奇蹟》,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綠裡奇蹟》,由美國著名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這部電影被稱為《肖申克的救贖》的姊妹篇,它們同屬於監獄題材的電影,同樣充滿了溫情和感動。

故事發生美國南部慘淡肅殺的冷山監獄,因為監獄的地板是綠色的,所以人們都叫它“綠裡”。一天監獄裡迎來了一位特殊的犯人——約翰·科菲,他被指控殺害了一對雙胞胎女孩而被判處死刑,但他卻不像其他犯人那樣兇殘暴虐,相反,他溫和敦厚,天真時甚至像一個孩子,同時,他還具有一種不可名狀的神秘力量,令人不自覺地對其產生信任感。

在和獄警的相處中,他身上的秘密也被一一揭開,他擁有看透世間善惡、治癒萬物疾病的超能力,卻被世人送上了通往死亡的電椅。

魔鬼的化身

芥川龍之介曾在他的作品中寫道: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因為如果層層撥開人心,或許連我們都無法直視自己。

監獄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罪惡和黑暗的地方,而綠裡監獄因為關押著罪孽深重的死刑犯,而更顯沉悶和壓抑。為了緩解沉重的氛圍,人們在監獄中佈置了一片綠地,用於處決死刑犯的電椅就在綠裡的盡頭,當罪犯被帶到那裡,也就意味著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監獄中的還有四個充滿正義感的獄監,他們理解囚犯承受的巨大壓力和焦慮,儘可能的善待他們,但其中的一位獄警波西卻是一個殘忍的虐待狂,他是州長夫人的侄子,利用自己的身份在監獄裡作威作福、肆意妄為。

《綠裡奇蹟》: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波西

他最大的樂趣就是看人痛苦時的表情,為了滿足自己變態的慾望,他用毫無人性的手段虐待囚犯,打斷囚犯的手指,踩死了德爾心愛的老鼠金格先生,讓他痛不欲生,甚至在行刑時故意用未浸水的海綿,讓德爾被活活電死。

他行為卑劣,卻是一個膽小如鼠的懦夫。面對失控犯人對同事的傷害,他不敢上前施以援手,犯人威廉的突然進攻,更是把他嚇的屁滾尿流。

在他眼裡,人命是卑微的,那些囚犯只是他滿足自己變態慾望的工具。但正如布魯托所說:“他已經贖過罪了,已經沒什麼拖欠了,我們之間是平等的”。

影片對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醜惡,更諷刺了現實中那些以權謀私,草菅人命,恃強凌弱的人。

生命是高貴的,即使有些人犯錯,也應該以合法的方式贖罪,而不是被迫淪為那些卑劣上位者取樂的工具。

《綠裡奇蹟》: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比利小子”威廉

在監獄中同樣殘忍暴虐的還有被稱為“比利小子”的囚犯威廉,他是殺害雙胞胎女孩的真正凶手,在那之後,他還四處惹是生非,在一次搶劫中殺害了三個人,其中一位還是孕婦,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裝瘋賣傻,假扮精神病人,卻在進入監獄時瘋狂攻擊獄警。

無論是威廉還是波西他們都像是地獄走出來的魔鬼,他們對生命的褻瀆是人性中最大的惡

天使的降臨

這裡的時間就像劑量很小的迷幻藥:它先是抹去你的記憶,接著就會消磨你繼續生活下去的渴望。 ——《綠裡奇蹟》

故事的主人公是約翰·科菲是一個身材高大的黑人,他被指控殺害一對雙胞胎小女孩而被判處死刑,但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發現他並不是一個罪大惡極的殺人犯。恰恰相反,科菲溫和善良,就像上帝降臨在人間的天使,擁有看透世間善惡、治癒萬物疾病的超能力。

《綠裡奇蹟》: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約翰·科菲

他主動幫助保羅治好了困擾他多年的尿道炎;還在一個黑夜與保羅他們一起逃出監獄,救治善良美麗卻身患重病的梅琳達夫人;甚至面對生命垂危的老鼠金格先生,他都願意施以援手,這個充滿罪惡的監獄因為他的到來而煥發生機。

但科菲真正的超能力,不是治癒身體上的疾病,而是對人們靈魂的救贖。

獄監長保羅目睹了太多死亡,以至於他的內心都麻木了,是科菲的到來重新喚醒了保羅對生活和人性的渴望。

當保羅知道事情的全部真相後,他痛苦的哭了,殺害兩個小女孩的兇手是威廉,他利用她們對彼此的愛殘忍的殺害了她們,但即使兇手已經死去,無辜的科菲依然要承擔他犯下的罪孽。保羅無法接受在科菲身上發生的一切,無法眼睜睜的看著上帝的神蹟被毀滅。

當保羅提出要放他離開時,科菲告訴他:“我厭倦了一直居無定所,像雨中的浮萍一樣孤單,厭倦了身邊沒有朋友告訴我我該去那裡,我從那裡來,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大多數時候,我更厭倦人們醜惡的嘴臉,我厭倦了每天聽到、感受到痛苦,負擔太重了。”

《綠裡奇蹟》: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行刑當天,不明真相的受害者家屬向科菲投去仇恨的目光,可是獄警們都哭了,他們帶著悲傷和尊敬送走了科菲。

保羅和同事們最後決定離開監獄,去從事少年管教工作,他們繼承了科菲未完成的事業,去拯救那些尚在迷途中的少年們。

在監獄中同樣得到救贖的還有德爾,在一次偶然中,他遇到了小老鼠金格先生,金格先生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他細心的照料它,是他黑暗的牢獄生活中唯一的光亮。

《綠裡奇蹟》: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他曾是罪惡的,但金格先生的到來喚醒了他,科菲的友愛讓他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最後做到電椅上的他真心懺悔,向自己曾經傷害的生命贖罪。

法律在肉體上懲罰囚犯,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但唯有心靈的救贖才是真正的救贖。

神蹟的消亡

面對科菲的死亡很多人潸然淚下,因為被毀滅的不僅僅是溫暖善良的科菲,還有人們對生活希望。

科菲給身邊的人帶去溫暖和希望,用神蹟治癒疾病和人心,卻因人們的誤解而死,醜惡的現實把上帝降臨在人間的神蹟毀滅了,更毀滅了人們對美好人性的渴望。

《綠裡奇蹟》: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但繼承了科菲神力的保羅還在,他讓人們在黑暗中還能看到一絲光亮,看到人性中的美好還沒有被黑暗的現實完全吞噬。

綠裡監獄帶走了上帝的神蹟,但只要我們明辨善惡,心懷希望,不喪失人性中最寶貴的善良和美好,神蹟就永遠都在。

史蒂芬·金的家國情懷

恐怖美學的真正意義並不是在於暴力和毀滅,而是在於道德的修復和發展。——史蒂芬·金

史蒂芬·是美國當代著名的恐怖小說家,與其他寫恐怖小說的作者不同,他的作品常常與美國的社會現實相聯繫,小到遇事時人們的選擇,大到政治經濟政策,史蒂芬·金在恐怖的表象下展現出對人性本質的關注與拷問,揭示美國社會中種種令人擔憂的現實狀況。

《綠裡奇蹟》: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史蒂芬·金

在史蒂芬·金的《寵物公墓》中,我們看到了由人性貪慾引發的悲劇;在《傑拉德的遊戲》中,我們看到了一位性變態者對妻子的折磨和虐待;在《玉米地的孩子》中,我們看到了輕視生命、破壞自然的無知者遭受的懲罰。

《綠裡奇蹟》同樣是一部諷喻現實的小說,反映了史蒂芬·金對當今社會的思考和批判:善良的柯菲一直在盡己所能地幫助別人,但殘酷現實卻讓他“一個人在黑暗中摸索前進,他居無定所,像雨中的浮萍一樣孤單”最終被黑暗吞噬。

20世紀30年代正是美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的人們不重視人性,不擇手段的追逐利益,而作者創作《綠裡奇蹟》就是想用科菲的死呼喚人們關注人性,建立一個更公正的制度,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史蒂芬·金所有的創作都不是為了恐嚇,而是為了救贖。他用自己的方式揭示人性中的黑暗,呼喚人性中的單純與美好;他揭示殘酷的社會現實,是為了喚醒人們對社會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