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還看重985、211嗎?

用戶64537308


985、211是什麼?是大學,全國700多所大學,985基本囊括了大部分排名前50的大學,211基本囊括了排名前100的大學。

看不看重985、211,取決於相對於其他大學,985、211究竟有什麼優勢,能給我們大部分人帶來什麼!大學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叫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改變未來,說的簡單通俗一點,仍然是工作和掙錢,區別在於什麼樣的工作、掙錢的多少。

大學畢業之後大體可以分為行政機關、事業單位(醫院、學校等)、企業、升學深造這幾個方向,想必大學畢業後每個人都想成為人生贏家,要最好的工作,掙最多的錢,依次來看:

行政機關—國考、省考沒有明確的要求,但是這一方向最好的中央、省級選調生要求瞭解一下。

企業單位—絕大部分普通企業也沒有明顯挑剔,但是國家電網、華為、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名企、大型企業一般都去哪裡校招以及校招要求可以瞭解一下。

升學深造—考研考博沒有明確要求,但是本學校推免比例,招生學校接收推免比例和要求可以瞭解一下,哈佛、劍橋、加州理工這樣的國外名校申請要求也可以瞭解一下。

最好的工作、最多的錢,誰都想要,奈何狼多肉少!更何況這是一個贏者通吃的時代,985、211還有最強大的資源,富集了國內最優秀的專家學者(名師出高徒)、最多的財政支持(本質上就是政治經濟支持)、大部分最先進的設備(基礎設施)、最優秀的同學校友還有最高的生活補助(985、科學院生活補助比一般學校高太多)等等,堆起來,普通也能堆成優秀。

雖然985、211大部分人發揮不了這些資源,是潛在的,但更多非985、211的人,潛在的都沒有。

企事業單位招人,沒人來的時候,有一個來的就夠了,有許多人來的時候,那就挑一個被認為是最好的,同樣是花錢為什麼不請一個通常意義上水平高。面對100個英語專業不認識的人,你怎麼判斷他們水平如何,要認識和了解他們需要很長時間,但是通過大家都瞭解的公共標準你就很容易能做出初步判斷,專業八級強於專業四級,專業四級強於四級,考過四級的強於沒有四級證書的,985、211就是這樣一個標準。

985、211的優勢並不只是在大學讀書期間形成的,更是高考之前12年的環境、習慣、努力、認知等因素在“高考”這個評優標準下的優秀的延續。


非常學院


現在人們還看重985和211嗎?

我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人,高考是個分水嶺,高考是座獨木橋,不用說一定要考什麼重點大學,哪怕是從初中考個中專都象徵著跳出了農門,走出了大山,吃上了“國家糧”,那是非常體面的是,請全村人喝喜酒是必須的。那會大學沒有擴招,但是包分配;那會沒有985和211,但是哪個村考個清華北大和復旦南開之類的重點大學的話,整個公社都會傳開,都會被十里八鄉甚至整個甚至整個縣城津津樂道十幾年。



可是,對於80後,90後甚至00後來說,大學大量擴招,考大學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高考也只是人生的一個起點而已,大學生不再是“稀有動物”,隨手一抓十有八九,國家也不再包分配,所以找工作又是一個新的問題,而考上211或985重點大學,理想前途價值都讓普通大學生望塵莫及,找工作易如反掌,一所以就有高中學校老師宣傳的“天王蓋地虎,考上985”;所以就有家長們說的“考上985,光宗又耀祖”、“考上985,人生不再苦”。


211、985真的那麼好嗎?那是肯定的。

985和211意味著政府的大量資金扶持和好的生源,貼上了這個標籤的大學就等於警察穿上了警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不再愁沒學生來讀書。國家給這些大學的資金扶持比普通大學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

985和211意味著你和名師學霸一起,與最好的實驗室和最多書的圖書館一起,耳濡目染,視野開闊,想想都流口水,在最頂尖的大學,和最優秀的同學一起聽最優秀的老師上課,那滋味,不可言狀。



985和211意味著你找工作不愁,世界500強,名企,大國企主動來找你。

所以,看重211和985是很有道理的,從學生到老師,再到每一個家長,再再到整個社會,211和985都是我們追求的最高目標。

當然,不是說考不上211和985就沒出息了,沒上大學的人,起點是現實社會,是人生另一個新的開始,比如韓寒就是一個不讀大學也成功的例子,我們縣城有個高考落榜生叫黃雄,靠寫玄幻小說發財。

讀普通大學的人也一樣可以成就大事,最有名的就是杭州師範學院畢業的馬雲了。

上山畝認為,任何一個大學生都應該具備兩方面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生活的能力。不管你是不是211、985,我們都要積極向上,努力奮鬥,為國家崛起和民族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上山畝教育


我的觀點是可以重視,但不可以迷信。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考進了大學,那也是全國第一批十六所重點大學之一。當時也沒有這種等級的說法。當然後來也是第一批211,第一批985,第一批雙一流。但是最終還是要看自己的努力的。我高中時的同學,當時考進的是地方普通大學,但通過努力,也是可以為國家作出重要貢獻的。


大不有為


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廣告牌掉下來砸到八九個,大學生早已不是天之驕子,就業也越來越難,可是人們依舊努力考取大學,特別看重“985、211”工程大學。



首先,“985、211”大學時間之久,深入人心。都是重點大學,所有的985大學都是國內頂尖大學,211大學絕大多數還都是很厲害的大學。今年在和家長交流高考填報志願的事情,發現家長對於“985、211”大學情有獨鍾,都會服從調劑的去“衝一衝”。

在2017年新出雙一流大學之前,人們對於好大學的概念還是在985、211工程大學。除了985、211這些好大學外,還有很多高校是非常好的,學校實力很棒!比如,我看到南方科技大學非211實力卻排行在前50名,也有211大學像中國礦業大學、青海大學、西藏大學排名在200名之後。有了雙一流大學的概念後可以更好解決這樣的問題,不過,這個概念時間不長,還有985、211大學才是雙一流的主體,所以人們還是習慣985、211大學來評判好大學。

其次、在就業方面還是看重“985、211”大學的。大型國企,公務員,世界五百強企業等對於“985、211”大學生青睞有加,如果你是985大學,專業就沒有那麼重要,到了公司能夠很快學會學好。如果只是普通大學,專業要求就非常高,還只能去一些普通的企業。即使是名牌大學碩士、博士還看第一學歷,主要看是否“985、211”大學。這麼多年了,這是招聘篩選最好最快的途徑。大家也清楚,普通大學也能出很厲害的學生,不過很難在招聘那麼短的時間去考察,自然不會多於考慮。

“985、211”大學還是一塊很好的敲門磚,之後的發展關鍵靠自己的能力了,對於其他大學生也不用灰心,人生還長,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再次、我在高中的時候一本大學的概念比較強,老師更關注多少學生能夠考上一本,“985、211”大學不是很強。那時候,我們安徽省一本大學只有四所,分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而現在隨著二、三本合併,很多二本大學晉升一本,這樣一本大學多達十幾所了。一本的含金量大大降低,“985、211”大學就突顯出來了。再加上,大學生就業困難,一本已經不再是好大學的代名詞,學生的目標從一本改為“985、211”大學了,也以此為榮。即使再好的專業,想到不是“985、211”大學心裡都會有個梗,如果還不是雙一流,會有一個疙瘩。當然對於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的,考上本科就已經非常開心啦!

最後,我認為大家依舊看重“985、211”大學的,畢竟那麼高的分數線,那麼強的學校實力,那麼好的就業、深造機會擺在那裡。我是這樣認為的,大家覺得呢?


徽鄉小居


我是一葉知秋有仙則名,我來回答。

現在人們還看重985、211嗎?可能有的人覺得現在985、211工程已經結束,正在進行的是雙一流建設,所以985、211已經成為昨日黃花,現在舞臺中央的應該是雙一流了。



這樣想就錯了,985、211早已深入人心,雙一流要想取代985、211,還需要時間,一是雙一流才進行了幾年,事物的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雙一流取代985、211同樣如此,更重要的是雙一流雖然在建設思路上相對於985、211有了新的變化,但進入的高校並沒有特別大變化,所有211全部進入雙一流,只有25所雙非進入雙一流,這反而使得985、211更珍貴,它們是雙一流的老貴族!

985、211這個身份重要嗎?人們看重嗎?俗話說得好,有圖有真相,直接上圖,下面是某單位的校園招聘待遇說明。


看看985、211重要不!不是985、211都進不去,同樣是985、211,985要比211高,C9要比普通985高,復旦、上交、中科大要比普通C9高,所有的都沒有清北高!當然,這有個前提,得是人家企業需要的專業。清北厲害到什麼程度,本碩雙清北的碩士超過211的博士,碩士超過了博士!本碩雙清北等同於本科雙非的985博士。

所以,工資不僅和學歷有關,還和學校的層次密切相關。下圖是本科畢業工資排名,前十名只有外交學院是雙非,但現在已經進入雙一流,而且外交學院也是名校,前二十名只有外交學院和國關是雙非,其它都是985、211,而且985優勢名校,殺入前二十的211有兩財一貿、兩外一法中的兩外,還有就是兩電一郵的北郵,共六所,985是211的兩倍!學校層次越高,其薪水待遇可能就越高。


所以,在就業時,在就業後的待遇上,在以後的發展中,985、21高校相對於普通高校都佔據巨大優勢,所以一直被人們所看重!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現在的人們當然還看中985和211。

我們村有一個獎教助學基金會,其中有一項專項資金就是用來獎勵我們村考上985和211大學的大學生。在三年前,我們村考入985大學的大學生,村基金會會獎勵其5K,而考入211大學的則是獎勵3K。去年教師節的時候,可能有人提建議說這樣獎勵有點太多了,所以去年獎勵985、211的獎金就調低了,有多低我忘了關注,不過四位數的獎勵應該還是有的。

相比於二三十年前,大學生的數量可能真的暴增了相當多的數量,但除了那些傳說中的重點高中、“高考工廠”的考生之外,真正能考入名牌大學的還是不多。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其中最常見的一個要求是:“985、211大學的畢業生優先。”為什麼985、211大學的畢業生優先?說白了,無論是985還是211的大學生,在很多用人單位看來都是“稀缺資源”,有“稀缺資源”可供使用,在大學生數量供大於求的當下,那些單位當然對其他大學的畢業生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態度來。

雖然現在“雙一流”在兩年前已經問世,但由於985、211大學的概念在人們的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傳說中的“雙一流”也好,“三一流”也罷,目前無論在普羅大眾心中,還是在大部分用人單位負責人的心中,分量並不是那麼重。而985、211則不一樣,人家一聽到這樣的名詞,眼中“放光”是必然的:如果讓普通“雙非”大學的畢業生和985大學的畢業生同時去某個用人單位參加招聘,誰更容易成功呢?答案不言自明。

無論是高考還是考研,很多人都對985情有獨鍾,各路學霸通過高考考入985、211大學,人生的軌跡可能很容易發生轉變;二本大學生通過考研考入985、211大學的研究生院,估計可以“洗白”自己本科學歷上的“先天不足”。正是因為985、211大學具有一定的“含金量”,所以很多人給高校分類的時候直接將高校分為三類:第一類——985、211大學;第二類——“雙非”公辦大學;第三類——民辦二、三本大學。

985、211大學除了在就業質量方面佔有先天優勢之外,大部分985、211大學的高考招生分數也遠超大部分“雙非”大學,而且985、211大學在師資力量、考研讀博或者出國深造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你覺得“雙一流”什麼時候可以完全覆蓋985、211的影響力呢?歡迎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肯定還有很多人看重呀。因為重點大學啊,條件好,老師有實力,學校有實力,國家重點,畢業了,畢業。

現在985、211則成為了更重要的指標。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現象發生呢?

一本越來越不值錢了

是的,一本真的越來越不值錢了。就拿小編的所在的湖南省舉例,當小編畢業的時候,湖南省內的一本院校只有四所,及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湘潭大學,至於國防科大,另算。而985大學三所,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大,211大學四所,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大、湖南師範大學。

在那時,一本和985、211的差距還不大,普通一本院校的數量也不算多。於是,並沒有感受到一本會在未來持續掉價,也沒有深刻的領悟985、211的重要性。

985、211歷時20餘年,社會認可度高

985是1998年5月,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會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次年,985工程正式啟動。

211則是95年11月,提出的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

這兩項工程歷時已經20多年了,早就深入人心,社會認可度很高。而且實際意義也很明顯,屬於985、211工程的學校全國只有112所,連全國高校的5%都不到,卻拿走了全國超過70%的政府科研經費。

重本的區分不再適用,雙一流說法還未全面普及

既然一本院校已經原來越多了,我們確實有必要對一本院校再做一個區分。重點本科這一說法,一度讓人們對普通一本和重點一本做出了區分。然而重點本科這一概念本身就是計劃經濟年代的產物,自1978年最後一次更新重點大學名錄至今,以再未更新,並且隨著985、211工程的出爐,重本這一說法,已經被人們基本摒棄。

那麼這樣看來985、211就是區分一本院校的指標了麼?

其實不然,雙一流作為一種新的說法,未來在社會範圍內取代985、211作為劃分學生層次的分水嶺是必然的。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對新時期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做出新部署,將“211工程”、“985工程”及“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等重點建設項目,統一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並於同年11月由國務院印發,決定統籌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15年才推出,推行時間還比較短,不足夠完善,因此還未得到巨大多數人的認可,是雙一流面臨的主要問題。

但雙一流有雙一流的優勢,其針對的是學科,而不是大學,名單也是五年就更新一次,所以流動性很強,也迫使原先的985、211大學不能只依靠早年的入選就一勞永逸,而需要不斷的加強學科建設,提高學校水準,才能長久的保持在雙一流的名錄上,無疑是更科學的指標。

但目前還是存在諸多學校的優勢學科並未入選“雙一流”行列,而有些學校並非強勢的學科則進入了“雙一流”的名單。也就是未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各個高校學科的真實情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雙一流的概念一定會更加深入人心的。


春風拂面17923220


現在人們還看重985、211嗎?那是當然,因為985、211就是高校身份的象徵,是學生能力的標籤。


其實按道理說,現在985、211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從2017年起,我國正式提出建設“雙一流”高校,也就是一流高校、一流學科。“雙一流”已經成為高校新的標籤。

但人們把985、211提法作為判斷重點高校的標準已成為習慣,而且由於“雙一流”建設中有世界一流高校(首批42所)、一流高校之分(137);一流學科也有世界一流學科(95),雙一流建設學科(465)之分,比起“雙一流”,“985”、“211”辯識度更高。

客觀上來說,原來的“985”、“211”高校不論是從辦學水平還是學科建設,整體水平都要比普通高校好,也因為這些高校招收的學生素質和成績也更高,使得“985”、“211”不僅是高校的標籤,也是學生的標籤。

考生看重“985”、“211”是因為這些學校有更高的辦學水平,有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有更多自身發展的機會,有更好的就業前景。

而用人單位看重“985”、“211”,是因為這些學校有更優質的生源,畢業生有更強的綜合素質。

近年來,關於社會存在就業歧視的問題引起過不小的爭議。現實就是這樣,雖然普通高校也有優秀學生,而重點高校也有被退學的學生,但從用有單位的人力成本而言,這些重點高校的畢業生的整體水平肯定會比普通高校的高,選擇這些重點高校畢業生,看走眼的機率肯定會小得多。

而且現在還有一種趨勢,現在許多用人單位不僅是看學生畢業院校,還越來越重視學生第一學歷院校。

有什麼辦法,能夠在金中掏寶,誰還願意沙中掏金?

面對這樣的現實,說它不合理也好,不科學也罷,但卻不能說不公平。對於每一個人而言,自己的命運得自己把握,自己的前程得自己拼搏!

更多志願填報知識,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學歷,就是一個人的第二張身份證,與第一張身份證一樣重要,含金量反而更高。第一張身份證,證明我是某個人;第二張身份證,代表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張身份證,第一張身份證,代表自己的戶籍。第二張身份證,代表了自己的學歷和學位,代表了自己的受教育水平和工作競爭力。這也是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都必須要帶著的兩張身份證。


那在第二張身份證中,985和211,又是什麼級別呢?

第一、在當今社會,985和211,依然是公信力最強的第二張身份證

985和211概念,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直接發起人是國家教育部,是對原來重點大學的扶持和擴軍。在建國後,大學其實就兩種:一個是重點大學,一個是非重點大學。重點大學後來進行擴建和分流就成了985和211。現在,985對應雙一流高校裡面的一流高校,211對應一流學科建設學校。

第二、好的學歷,代表了一個人的過去也是預示著一個人的將來。

科舉考試的時代,早已經過去。但出身的觀念一直在延續。這個出身,在過去是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在現在,變成了TOP2、C9、985、211、雙非一本、二本、三本和大專。無論是工作還是從政,在個人履歷上,學歷依然都是一個人的標配或者說頂配。它代表了我國精英人才的選拔制度。


第三、985雖然已經是歷史名詞,但活力依然很強

在90年代以前,重點大學的稱謂,影響深遠,意義非凡。雖然說現在雙一流高校,已經逐漸取代985和211的稱呼,但是它們依然是高等教育的代名詞。要想找到好的工作,想有好的前程,有好的校友圈。985和211依然是最好的捷徑。

第四、很多家庭都以培養985和211為教育目標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三國曹操的慨嘆。父母之愛子,和曹操無疑,培養兒子,我們期待他們能夠成功,期待他們成為人才。985和211,就是父母曾經最好的期待。尤其在農村,考上一個211,就相當於鯉魚躍龍門。211大學,曾經就是優質大學的代名詞。


結束語:曾經有一個段子,是把中國34所985高校,稱謂中國公立的常春藤名校聯盟,以之對標美國的高校教育。不過,美國的常春藤名校,都是私立大學,而中國最好的私立大學還只是三本或者二本B類的級別。做為中國高校的頂尖存在,985和211,依然是很多人無法達到的巔峰。


教育練真堂


不但現在看重,未來5~10年內依舊會很看重,哪怕取消985,211改為雙一流,985的地位也不是輕易能夠撼動的。

大學生的人數越多,985、211越顯得重要,就算取消了985/211,企業招聘的時候也會稱原985高校、原211高校。每年畢業幾百萬大學生,優秀的企業如何招人,就看你本科是不是985,是不是211,不是,對不起,你不符合招聘條件,就是那麼簡單。不要說不公平,如果你是老闆,一個是985的大學生,一個是二本的大學生,你選誰?都是剛出來的大學生,沒有工作經驗,企業有什麼理由不選985/211的學生,選擇雙非的學生。你光說你實力強,高考連個211都沒考上,怎麼證明?


你以為取消985/211之後,就能消除學校之間的差距嗎!好學校就是好學校,取消985/211如今改為雙一流,你去看一眼雙一流大學的名單,42所雙一流大學中原39所985大學全部入選,外加三所211大學,鄭州大學,新疆大學,雲南大學。換湯不換藥,學校還是那些學校,只是換個名稱罷了。

985/211只是一個標籤,這個標籤意味著好大學,在今天“985=好大學”這種觀念根深蒂固,未來好學校的評價標準可能會變,雙一流名單上的大學也可能會變,但只要有大學繼續存在,人們對於好學校的追求就不會停止。人們對985 211的嚮往,本質上是對教育資源的追求,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對985/211的看重只會越來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