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結婚三次:一次失望,一次錯付,一次相守,一生未育94歲離世

“愛情是自由自在的,而自由自在的愛情是最真切的。”——丁尼生

一生結婚三次:一次失望,一次錯付,一次相守,一生未育94歲離世

愛情是什麼?婚姻又是什麼?

筆者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是多數生活在世間的人們,會在某些時刻反覆自問自答的一個問題,而悲哀的是,或許終其一生,也沒有一個人能給予一個最正確的答案,因為愛情和婚姻,本來便因人而異。

有些人非常幸運,年紀尚小,真愛就已經在他的身邊,有些人則略顯無奈,兜兜轉轉,尋尋覓覓,依舊不知自己命中註定的那個人到底在何處。

前者,是讓人豔羨的愛情傳說,可並非每個人都擁有這般運氣,於是我們只能在年歲中蹉跎,等待著某個人,在我們觸犯無數次錯誤以後,突然從天而降,告訴我們愛情究竟是什麼。

譬如說某位老藝術家,她的名字喚作張瑞芳,事業上是一位典型成功人士,但生活和感情裡的她,卻充滿種種無奈,一生共經歷三段婚姻,一段收穫失望,一段明顯錯愛,幸而有那最後一人,許她一生,伴她一生。

那麼,有關這位老藝術家的故事,又是如何呢?

一生結婚三次:一次失望,一次錯付,一次相守,一生未育94歲離世

理想和現實的碰撞,收穫失望

張瑞芳出生在上個世紀初的河北省保定市,父親是一位舊時代軍官,自小家境不差,接受良好教育。高中時,話劇出現在張瑞芳的生活中,讓她一見傾心,瞬間沉迷於當中,再不能自拔。

畢業後,她不顧家人阻攔,執意走上演藝道路,並在一九四零年,首次出演電影《火的洗禮》,憑藉優秀演技,躋身於當時華夏頗受觀眾喜愛的女演員行列。

而就在前一年裡,只有二十一歲的張瑞芳,在一所私立女子中學裡出演話劇時,邂逅了一位很有才華的導演。

此人名叫餘克稷,是一位藝術素養很高的男人,不只讀書多、會彈鋼琴,而且寫得一手好字,頗具魅力,當即俘獲了張瑞芳的芳心。

兩人很快相戀相知,那個時候的張瑞芳以為,餘克稷正是她尋覓很久的良人、知己,他們能夠相伴餘生。

一生結婚三次:一次失望,一次錯付,一次相守,一生未育94歲離世

但偏偏,現實給張瑞芳帶來無限打擊和意外。就在兩人剛剛確立關係不久,餘克稷接到工作安排,要到重慶一段時間,昔日裡可以天天見面的小情侶,自此只能依靠書信談心,維持雙方感情。

幸而餘克稷和張瑞芳都有足夠的文采,把自己對對方的情感徹底描繪出來,真切告訴對方,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心從不曾改變。

這樣的生活,一過便是年餘,眼看著餘克稷的工作將要在重慶持續下去,遠在外省的張瑞芳慢慢被餘克稷說服,答應他同樣搬來重慶,和餘克稷結婚,共同生活。

但令張瑞芳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在書信裡明明言辭浪漫且深情的餘克稷,現實中卻沉默寡言,性格反差很大,且同自己具有很多分歧。

這樣的事實,讓一心沉浸在浪漫愛情裡的張瑞芳瞬間清醒,她開始不斷審視自己和餘克稷的婚姻,最終無奈做出決定,和餘克稷離婚,結束這一段在理想和現實碰撞下,顯得無比失敗的夫妻關係。

對於張瑞芳來說,書信裡的餘克稷和生活中的餘克稷,明顯是兩個個體,前者讓她心動,後者卻註定只能令她收穫失望。

一生結婚三次:一次失望,一次錯付,一次相守,一生未育94歲離世

自以為是一生幸福,原來錯愛

在離開餘克稷以後,孤身一人的張瑞芳又遇見了另外一位男士,此人叫金山,是一位聲名顯赫的演員,同時也是一個同樣具有男性魅力的男人。

兩個人相識在一次話劇排練中,漂亮的張瑞芳征服了金山的心,並且得到了他猛烈的追求攻擊。而一直心懷浪漫的張瑞芳,則在男人誠摯又坦然的愛意裡,漸漸妥協,最終答應了他的求婚。

她不顧朋友們的勸阻,不理會朋友口中有關金山花心又風流的言論,執意把自己的餘生交付到了金山的手中,彷彿瘋魔一樣,只一味沉淪在金山為她編織的美好夢境中。

但現實卻如同張瑞芳後來所言,到底還是降臨在她的腦袋頂,用最殘酷的手段,擊破了她對愛情的幻想。結婚十年左右,金山移情別戀,為兩人的婚姻畫上了句點。

一生結婚三次:一次失望,一次錯付,一次相守,一生未育94歲離世

對於張瑞芳來說,這一段婚姻無疑是一段告訴她錯愛究竟是什麼的婚姻,浪漫和一時歡愉矇蔽了她的雙眼,讓她再也看不到其餘東西,即便她的朋友不斷勸誡她,可她依舊我行我素,不予搭理。

如此故事,告訴每一位讀者一個最現實的道理,即不要讓你的雙眼被矇蔽,不要縱容自己沉淪在美夢中,因為假的,始終是假的,而清醒的代價卻是非常慘痛。

幸福終於如約降臨,相伴一生

所幸,命運對於張瑞芳,還是心存仁慈的。她在和金山離婚以後,孤身去往上海工作,也是在這一段時間,她遇見了自己的第三任丈夫,同樣充滿藝術氣息的編劇嚴勵。兩個人在兜兜轉轉後,相識相知,相伴一生。

這一回,張瑞芳再不是一心沉淪在浪漫中的單純姑娘,她一直保持客觀理智的態度看待自己和嚴勵的關係,同時清醒著向對方交付出自己的一生。

一生結婚三次:一次失望,一次錯付,一次相守,一生未育94歲離世

而事實證明,她的決定沒有錯,嚴勵對於她來說,的確是對的那個人,兩個人的餘生再也沒有生出任何波瀾,直至一九九九年,年老的嚴勵由於重病,率先離開了張瑞芳,告別了人世。

此後,張瑞芳拿出自己的積蓄,和夥伴創辦養老院,並在那裡安然度過自己的晚年,於二零一二年病故,享年九十四歲,稱得上是高齡離世。

對於她來說,她一生的遺憾除卻很晚才遇見嚴勵以外,還有一點便是她未能留下任何一個自己的骨血,一輩子皆不曾生育。

不過,幸運的是嚴勵從未因此而嫌棄她,反而和她一起收養了一個男孩,並把男孩撫養長大,為兩人養老送終。

一生結婚三次:一次失望,一次錯付,一次相守,一生未育94歲離世

在張瑞芳的身上,我們似乎能窺見一絲自己的影響,對愛情始終保持幻想和嚮往,即便無數次跌倒在相同的坑裡,但一旦有了新的可能,我們依舊不服輸,依舊心懷固執,只為遇見自己渴求遇見的那個人。

或許,我們一生皆不能真正獲得愛情,可是,那又有什麼關係?無論是失望,還是錯愛,又或者真愛,那不都是我們一生精彩的部分嗎?愛是自由自在的,自由自在的愛才是真摯的,你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