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長春霧凇

長春是吉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曾作為“偽滿洲國”首都的長春,有著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蘊,是新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基地和電影製作基地,有“東方底特律”之稱,同時還是新中國軌道客車、光電技術、應用化學等工業發展的搖籃,誕生了著名的中國一汽、長春電影製片廠、長春客車廠、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和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等。

長春,被譽為“北國春城”,綠化度居於亞洲大城市之冠,位列中國四大園林城市;連續九次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製造2025”試點城市;“全國首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位列《2015中國自然指數》中國十大科研城市第六位。

長春母親河——伊通河,滿語意為"波濤洶湧的大河",古稱益褪水、易屯河,明代稱一禿河、一統河,清代稱伊敦河,皆為古女真語音譯。發源于吉林省伊通縣境內哈達嶺山脈青頂山北麓,在農安縣靠山鎮靠山大橋下5公里與飲馬河匯合後北流20公里左右注入松花江。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長春霧凇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長春霧凇


伊通河為長春歷史上的第一大河。古時的伊通河水面寬廣,平時可載三丈五尺的大船。清康熙年間,在反擊沙俄入侵的雅克薩大會戰中,她為中華民族保家衛國的壯舉譜寫了光輝篇章。康熙帝下令南北延長伊通河道,溝通松花江和遼河;為確保雅克薩大會戰的勝利,下令在古吉林城造船百艘,每艘體長7.3丈,寬6尺,船腰寬9.8尺,後身寬6.6尺,每艘裝糧200石,船上載有土炮,每艘船可運兵135人。在以後的1681年至1690年間,由大小運輸船組成的糧草輜重船隊,以威武的長龍陣式浩浩蕩蕩地穿過伊通河,經古伊通邊門再向黑龍江璦琿城進發,為前線提供糧食輜重,為確保反侵略戰爭的勝利,做出過重大貢獻。古伊通河也因此載入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長春霧凇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長春霧凇

經多年治理,伊通河河水由汙到清,兩岸也是高樓林立。今年入冬以來又有幾次出現霧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瓊枝玉葉的婀娜楊柳、銀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態,讓人目不暇接。伊通河兩岸盡顯妖嬈,柳樹結銀花,松樹綻銀菊,把人們帶進如詩如畫的仙境。”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長春霧凇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長春霧凇

攝影報道:郭銳,吉林省旅遊協會副會長、攝影分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