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無人配送車以後能大規模取代快遞員嗎?

可樂與鋼琴


日前有消息稱,可口可樂歐洲合作伙伴(CCEP)旗下的創新投資基金CCEP Ventures,正與自動駕駛專家TeleRetail合作,旨在英國主題公園裡測試自動駕駛配送服務。這項測試的主體就是下圖這個紅黑相間,印有可口可樂標籤的“小方盒”,從照片上來看其應該只配備有一對車輪,車身正前方和上方分別有方形和圓柱形疑似傳感器的設備,車頂上還順便插了一面可口可樂的小旗。

據介紹,這臺小車形態的機器人配備了GPS模塊,並具備視覺、聲音,和運動傳感器,可以安全的在人與物體周圍行駛,還會利用激光傳感器來判斷自己與潛在障礙物的距離,以進行合理的應對。不過即便是搭載了這麼多至少聽上去很厲害的技術,但事實上這臺設備的工作內容非常簡單與單調——只能“從奧爾頓塔公園的配送中心取貨,然後再運送至公園對面的銷售點”。

【各路大佬顯神通,無人送貨要成功?】

相信有不少人都暢享過這樣的未來,某天正在家裡吃早餐,門外傳來叩門聲,打開門一開,一臺機器人雙手將昨晚下單的包裹奉上,並在確認接收包裹後匆匆忙忙前往下一家。而全球範圍內的電商或物流巨頭,也確實都曾或多或少的透露一些線索,向用戶暗示這種可能在未來有機會實現。

就拿我們最熟悉的阿里來說,去年9月,阿里菜鳥ET物流實驗室曾向外界展示了一款名叫G Plus,自帶自動駕駛系統的送貨機器人,並號稱其可以將網購商品送到用戶手中。從外形上看這部機器人好似一臺被縮小了的粗獷大卡車,但實際上它卻非常細膩,除了“車廂”內配備保溫功能之外,還支持面部識別,能夠有效避免送錯包裹的尷尬。

另一邊的劉強東,也曾在2017年就立下豪言壯語,“未來,京東送貨將是機器人送貨”。而在當年的618期間,北京人大校園裡還曾出現過一輛白色印有京東標誌的四輪小車給同學們送貨,除此之外,京東方面甚至早在2016年就嘗試過無人機送貨——不止有負責單個貨物配送的小型無人機,甚至還有目標有效載重量達到1-5噸、飛行距離可超過1000公里的大型無人機。當時官方曾對外宣稱,這些裝備將在未來與京東物流倉儲設施實現無縫對接。

除了國內各大電商平臺挖空心思,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顯然也有它的想法。去年,亞馬遜就提交了54項無人機方面的專利申請,如今其最新的無人機Prime Air據說可飛行24公里,承重2.26公斤,用戶能在30分鐘內收到貨物。而在陸地上,亞馬遜則是推出了送貨機器人Scout,這臺主基調為藍色的小機器人共有三對負重輪,容量有小冰箱那麼大。此前亞馬遜方面曾將這臺設備放到美國部分州進行試驗,據官方的說法,其可以沿著人行道前行,並將包裹安全地送到客戶家門口。

【宣傳視頻拍得好,背後仍然難落地】

不過需要潑一盆冷水的是,儘管電商在無人配送這一方面飽含熱情,但是你所想象的無人車或無人機送貨上門場景,暫時依然難以實現。現實中這些承載著消費者期待的機器人,目前仍舊只能夠在工廠及園區等封閉環境內活躍,並未走上大街。實際上,電商巨頭對外介紹的這些看似自主能動性很高的無人配送產品,在實際測試運行時依舊還需要有專人在旁進行看護。

例如在Scout在路上運行測試時,旁邊的亞馬遜工作人員就會全程陪同;京東的無人配送車首次面向公眾展示,就只限於人大校園內,附近還有聞訊而來的媒體和學生圍觀;至於阿里的G Plus,目前仍只在杭州總部進行測試,上次公開露面則是隨菜鳥參與的活動現場。總的來講,雖然現階段技術方面或已得到解決,但大多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無法進行商業化推廣。

而且就算這些機器人真的在日常環境中運轉,受到內部空間以及承重能力的影響,能夠運輸的商品種類和數量都極為有限。比如文中提及的可口可樂自動駕駛機器人,主要任務就是運送幾聽可樂而已。同樣在英國試點成功的亞馬遜送貨無人機項目Prime Air,其首次商用試驗則僅為運送FireTV設備和爆米花這種輕量級商品。

此外這種無人車或無人機的落地與應用,還有個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在亞馬遜宣告Scout的存在後,美國主持人詹姆斯·柯登曾對此吐槽稱,“看來這(Scout)讓大家很激動啊,對那些從前廊偷包裹的人來說,這更加令人激動啊。要知道,現在你有機會得到一個免費的機器人了”。


三易生活


短時間之內無人配送車取代快遞員還是不太可能,但長遠來看可以說是肯定會取代的,無人化、機械化,這是未來大部分行業的發展趨勢。

現階段無人配送車大規模取代快遞員主要有三個瓶頸。首先是技術方面的,按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的分類標準,自動駕駛技術主要分為L1-L5五個等級,分別是輔助駕駛、半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超高度自動駕駛、全自動駕駛。如果要讓無人配送車大規模取代配送員,在真實的開放環境中去送快遞,應付各種複雜路況、天氣狀況、外界干擾,我認為無人配送車上配備的自動駕駛技術至少應該達到L4級別。

但是現在大部分做自動駕駛研發的公司都達不到L4的技術標準,很多公司特別是創業公司還停留在L2的水平,一部分公司在做L3的研發,有極少數實力很強的公司在做L4的研發。

第二個瓶頸是政策方面的。無人配送車也是機動車,要想上路的話必須得到相關部門的批准,在現在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還不是足夠高的情況下,要想得到監管部門的批准,在複雜的戶外開放環境上路行駛是很難的。

第三個瓶頸是貨物安全問題。這幾年經常看到快遞員在送快遞的時候貨物被偷的新聞,有人的情況下都能被偷,雖然無人配送車會有一定的安保措施,但是也很難保證不會發生貨物被盜的情況。

由於有這樣的瓶頸限制,所以現在國內物流公司研發出來的無人配送車也只是在小範圍內試運營。比如京東上個月就在長沙科技新城啟用了首個機器人智能配送站,一共投入了20臺無人配送車,這些無人配送車具備自助導航行駛、智能避障、紅綠燈識別、人臉識別取貨能力。

京東現在做這樣小範圍的試運營,一來可以做品牌宣傳,二來也可以做技術驗證,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改進、優化技術標準,提升技術水平。未來像京東這樣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大力投入的物流公司會越來越多,無人配送車大規模取代快遞員的那一天終將會到來。


時代科技漫談


如今網購發展得這麼火熱,快遞物流也得跟得上腳步才行。這不,德國大陸集團推出了一套概念運輸系統,根本不用人工送快遞,省去了快遞員的煩惱。


在這套運輸系統中,擔任快遞配送員的,居然是條“狗”,只不過,它不是家養的狗,而是一種四足機器狗,ANYbotics,由無人駕駛車CUbE,裝載到快遞地點,機器狗們再分門別戶,把包裹送上門。它們雖然是機器,卻可以靈活到自己開車門、乘電梯。

在2019年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它們的表現更是讓人印象深刻。機器狗們從車上跳下來,爬上樓梯,走到收件人家門前,將包裹從背部取下並放在前廊上,再用其中一隻手臂敲響門鈴,快遞員的工作對它們來說,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利用無人駕駛車運送機器狗,再用機器狗完成點對點配送,有效提高了快遞交付的效率,速度比人工配送還快。

雖然這樣便捷的送貨機器狗,現在還沒有上市,但還真說不定,以後給我們敲門送快遞的就是這條“狗”了!小夥伴們,你們期待嗎?

科技公元,帶你瞭解最創新的技術,最創意的產品。


科技公元


我看這其實就是個成本問題,看似目前人力成本高漲,南方工廠也鬧過招工荒,其實自動配送細算起來也不便宜。

初期投入並不限於車輛:

要有充電站;

要在每個小區設置配套自動接貨的快遞櫃(反正你還沒先進到會按門禁會上樓吧?);

而且自動配送車輛的自動特性決定了它不能像傳統三輪一樣塞的滿滿的,分倉或把快遞放入標準箱再裝車是必然的,那麼,單次成本也上去了;

在大面積自動配送時代,入櫃與入戶價格必然分層;

商用頻率下,幾年後換新電池的價格。


seamans


當然,無人車普及後,快遞員的工作會首當其衝,大量的快遞員工作會被無人車所取代。

任何一項技術成熟了,都會是大量的同質化的工作,首先被新技術所取代。對於出行場景,目前最大的同質化聚集地就是快遞與外賣的送貨,與出租車、網約車的載人服務。二者相比,由於安全性的原因,當然無人配送會從貨運開始,而外賣服務由於其需要強時效性,所以首先受到衝擊的會是快遞員。

大膽猜測下,若干年後,人工上門的快遞會變為高端服務,如同現在人工定製成衣一樣,簡直貴的要死。絕大多數情況下,需要寄件人自行將快遞放入到快遞箱,也在快遞箱收件。而如果要求人工服務,可能會多支付5倍以上的費用,來聘請專業快遞顧問,幫你進行快遞服務。



世界永遠是這樣,新技術先解決大量的同質化的服務的問題,因為收益最大。而多數人退出後,少部分人提供的差異化服務,反而會更加值錢。

與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相比,什麼才是人的個性競爭力?溫度,需要溫度的工作是機器永遠無法取代的。


滄丘先生


最好快點,搞個能送五百斤那種,呵呵


用戶4655087785288


成本都擺在那,十年內不可能


終極鬥客


不太可能


許炎泉


以後會成為共享單車一樣默默的消失。


一個人漂泊在他鄉


人工智能時代即將到來,如今像阿里巴巴、騰訊、京東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在各領域佈局人工智能。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京東的無人機和無人車配送,半年前劉強東就在某次大會上說,京東將在四川和陝西分別建立185個和100個無人機機場,建成之後國內任何一個城市的快遞都能在24小時內配送完成。

而在無人配送車方面,去年618京東無人配送機器人3.0順利完成首單配送。如果按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這款無人配送機器人每天大約可以配送192個包裹,相當於一個快遞小哥。

京東的無人配送業務算是走在了行業前列。但是最近一個叫朱佳俊的中國人和一個叫Dave Ferguson的外國人研製出了一款代號R1的無人配送車。

取代是可能存在的,但是需要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