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時代女性地位如何?

豪哥雜談


一、唐朝“女性”非常開放是女性地位鼎盛時期

唐在其文化上反映出婦女地位與以往朝代所不同。

當時的社會風氣很開放,對婦女的禮法束較為有利於婦女充分發オ幹。而且,“唐代的上層女享有很大程度的獨立”,從高宗還可以立太宗的女人為自己的皇后,就可以看出,這是社會風氣的必然影響。

二、女人“爭風吃醋,妒忌成風”

從北朝以來,家中女主人即有相當高的地位,社會活動也活躍,他們不容許別的女性有成脅自己地位身份的機會,所以婦女妒忌成風。隋唐更加盛行,歷史上著名的皇后隋文帝的獨孤皇后,不僅嚴厲控制文夫,使他不敢碰別的女人,因此,文帝五子都是同母所生。

在這種婦女風氣之下,後宮爭鬥激烈,高宗時期也不例外。王皇后為了對付蕭淑妃竟然出宮到佛寺找到削髮為尼的嫵媚娘。在她的極力促成之下,高宗迎回舊愛。她這樣做無非是引虎軀狼,後果更嚴重。

三、女性婚姻自由

據記載,貞觀元年(627年)正月頒發沼令,鼓勵地方官催促和安非人民儘量結婚,並且以比作為他們政績考核的標準,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統治者對這方面的鼓勵。

四、唐宋差異

唐代女人喜歡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市,宋代婦女卻只能站在重重幃簾之後,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張望一下。唐代婦女可以和男人一樣,大呼大叫地參加集體體育運動,宋代婦女卻裹起了三寸金蓮,講究起行不動裙,笑不露齒。

五、女性地位黯淡開始

後來由於受程朱理學的影響,男尊女卑的輕視婦女的價值觀和束縛婦女的道德禮教觀,逐漸蔓延。這些觀念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裡,習以為常,最後根深蒂固。


紅袖添香讀春秋


中國古代,女性社會地位比較低。然而武則天登基當皇帝這段時期,女性地位並不低。

由於唐朝皇室有少數民族血統,所以唐朝時,很多少數民族的習性融入到了漢族人的生活中。尤其當時對女性的態度,也很大程度上有了改變。

原本漢族女性相對比較保守和矜持,但是唐朝時漢族女性也學著少數民族的女性穿胡服、甚至騎馬射箭……。正是基於唐朝時,那種對女性包容開放的社會氛圍,才使女性的整體素質,相較於古代其它時期提升很多。

據統計,唐代的女性接受文化教育的概率要遠遠大於古代其它時期。而且那時的女性不用裹小腳,也沒有什麼變態的、禁錮女性思想的"倫理道德"(比如:女子無才便是德、身死事小,失節事大……)盛行。所以那時的女性普遍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心理。

女皇武則天正是成長在那種社會氛圍中。她登基當皇帝后,女性地位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她因為自己作為女性當皇帝,所以也不會排斥其它女性當官吏。而且那個時代的女性看到武則天能做女皇,紛紛以武則天為榜樣。比如那個時代出了諸如上官婉兒、韋皇后之類的女性政治家。——那個時代,是古代女性受性別歧視最少的時代!(這點比當代的印度都強。)

不難想像,如果在那個女性當皇帝的"紅妝時代",多出來些女強人繼續當皇帝,那麼古代女性社會地位定能提高


觀察者說天下


答:地位應該和男人不相上下。武則天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女權主義者,她顛覆的是男權觀念,並沒有刻意打擊男人和抬高女人的地位,只是因為女人當了皇帝,所以從外觀上來看,女人地位似有提高,但絕不至於到女權至上的地步。

在離武則天時代不遠的隋文帝時期,當時的獨孤皇后和楊堅就並稱“二聖”,楊堅還是一個“妻管嚴”皇帝。從這裡也能看出來,當時女人的地位,較之前應該是有所提高的。西漢武帝“獨尊儒術”後的那些男女倫理綱常的約束力明顯減弱,這可能與當時混戰的不休的政局有關,亂世出英雄,巾幗照樣也能不遜鬚眉。那時的女英雄故事也是層出不窮,“花木蘭替父從軍”、“大義滅親南陽公主”“ 樊梨花下西涼”等巾幗英雄的故事流傳甚廣。

在北朝,當時有一句話叫“婦持門戶”,意思就是北朝時期的女性就很有主見和主動精神,且勇武健壯,敢於擔當,因此社會地位也是比較高的。隋唐是由北朝發展而來的,當時的女性也是繼承了那種作風。所以,在隋末唐初的混戰之中,出現很多女英雄也就不足為奇了。大唐開國功臣中就有一名著名的女將軍平陽公主,她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早年就經營關中地區,為李淵入主長安奠定了基礎,“娘子軍”更是令隋軍聞風喪膽。因此她死的時候,吹軍樂以軍禮安葬,這個前無古人的舉動,不僅說明李淵對愛女的痛惜,也說明只要有功於國,男女都要平等對待,男女平等成了世人的共識。

到了唐高宗李治時代,皇后武則天效法隋朝的獨孤皇后,與唐高宗並稱“二聖”,從後宮開始走向前臺,並積極參與政事。武則天用她的實力證明了,女人並不比男人差,不僅可以母儀天下,也可以臨朝稱制當皇帝。在武則天的影響下,大唐皇室的女人們甚至望族的貴婦,都覺得自己能力也不差,於是,明爭暗鬥,競相追逐最高權力,甚至為此不惜離婚再婚。貴婦們的活動當然也會進一步影響著普通百姓,婚姻自由了,貞操觀念也淡薄了,話語權加強了,社會地位當然也就有所提高了。

女人們能夠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並取得成績,意味著女人地位得到了大眾的認可。這種現象即使是在武則天去世的多年後,仍深遠地影響著廣大婦女,尤其是在上層社會中,還出現了許多厲害的政治女強人,太平公主、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韋皇后一直都是武則天的模仿者,以淫蕩狠毒著稱,包養男寵,毒死唐中宗。恨只恨僅當了五年的皇后,政治經驗太少,結果被太平公主搞了一個唐隆政變殺死。安樂公主是韋皇后和李顯的女兒,是唐朝最美的公主,“光豔動天下”,當然也是最有野心的公主,也想像武則天那樣皇帝,最後還是在唐隆政變中被殺死。上官婉兒是武則天的心腹,但是也屬於典型的騎牆派,武則天死後的幾次政變都與她或多或少有關,才華出眾被人妒,聰明伶俐反被誤,最後不得不抱著自己以為能保命的詔書死去。太平公主也是從一個安於現狀的賢妻良母,漸漸捲入政治漩渦不能自拔,擁廢皇帝,甚至夢想自己也要像母親武則天那樣君臨天下,最後被侄子李隆基賜死家中。

這四個名女強人的故事說明,當時的社會風氣是有利於女人的。事實上,女人的社會地位也確實獲得了明顯提高。不然,也不會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出現這麼多位叱吒風雲的政治女強人,她們參與政務,效法武則天,之所以反對者少有,就是基於社會對女人地位的認可。而且,太平公主一生更是波瀾壯闊,童年出家道觀,少年時,就自己向父母表達自己想招駙馬的願望,第一任駙馬薛紹死後,她又為自己選擇了第二任丈夫武攸暨,後來還包養男寵,參與神龍政變、唐隆政變。從皇室貴族的這些舉動可以想象到,當時的婚姻制度是十分開放的,參與社會活動時,男女僅僅是性別上的不同,沒有高低之分。

綜上所述,自北朝至隋唐,女人的地位是大幅提升的,隋唐還各出了一個二聖臨朝。武則天建立武周以後,從普通大眾眼裡看,女人是翻了天,其實武則天並不是完全的女權主義者,她當政的幾十年,筆者以為,可以算是男女平等吧。


歷史裡的那些事


比起其他朝代的女性來說,要高出很多,因為唐朝皇室有胡族血統,風俗與胡族有相似的地方,很開放,女人可以做官,但很少,也可以改嫁,這在當時很平常。到了武則天,可以說是歷史之最了,武則天下臺後,韋皇后,太平公主,就連上官婉兒都想當皇上,你可想而知當時女性的地位。


小小指說歷史


該怎樣還怎樣。你們竟然幻想女人會對女人好呵呵。女人社會地位提升的最大阻礙就是其他女人好吧。她自己亂搞,她女兒亂搞,還試用男寵選好的給她。結果她媽跟自己外孫搞一下,被她軟禁到死。呵呵。只有男人當權的時候才會對女性照顧,女人當權,不弄死她們就不錯了。


錢布施


較其他帝王武則天時代女性地位相對寬鬆些。


笑口常開66076651


女權天下,至少來說也是男女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