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植樹為“綠美邱縣”添色

志願植樹為“綠美邱縣”添色

3月10日清晨,邯鄲邱縣千名志願者在縣內老沙河東岸植下5000棵金枝槐。

長城網邯鄲訊(記者霍文龍 通訊員劉洪濤 霍飛飛)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迎著朝陽,伴著春風,3月10日清晨,在邱縣縣四套班子領導帶領下,來自全縣各單位的黨員志願者分別組成義務植樹小分隊,沿著縣內老沙河東岸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僅一個小時時間,千名志願者就種下5000餘株金枝槐樹苗,掀起全縣春季植樹造林活動新高潮。

為進一步優化全縣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家園,今年,邱縣通過實施“一網一廊一基地,一批一帶一場一中心”的“七個一”造林工程,在全縣持續實施“綠美邱縣”攻堅行動。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項目帶動、社會投入、全民參與為機制模式,優化樹種結構,打造混交、多彩生態綠化格局,提升造林綠化水平,全力爭創“省級森林城市”。全年邱縣將安排造林2萬畝、植樹112萬株。

義務植樹基地現場,彩旗飄飄、人聲鼎沸,大家熱情高漲,你追我趕,分工明確。為了減少聚集,植樹現場提前進行了規劃標記,志願者們根據編號分散種植。大家二、三人一組,嚴格執行造林技術規程“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標準,揮鍬剷土,扶苗、培土、踩實、澆水,現場一派火熱。

“今天,播撒一棵苗,明天,收穫一片綠!看到自己親手栽下的樹苗一棵棵排成行,在春日裡勃發生機,感覺很有意義!”供電公司志願者蔣來春說。

按照樹一渠一路一樹種、兩側至少4行的標準,邱縣對全縣65條河渠,全長176.67公里,進行覆蓋綠化造林5298畝,打造水網、路網、林網“三網融合”。沿著全長23.75公里的大邊公路通道進行每側100米綠化的“綠廊”。

依託梁二莊鎮文冠果產業基地,打造全縣7個鄉鎮規劃種植文冠果的綠化工程。全縣7個鄉鎮成立了文冠果種植合作社,縣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分別從資金和種苗等方面予以扶持,公司參與技術培訓與指導,與種植戶簽定種苗收購協議,帶動農民群眾參與種植,大力發展文冠果以育代栽造林5000畝。

繼續完善搞好村莊綠化工作,建設一批綠色村莊。從環村林帶、街道綠化、庭院綠化、溝渠坑塘及空隙地綠化等方面入手,豐富綠植種類,使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7%。在縣內老沙河東側邯臨路至邱新路段,進行全長13.3公里的綠化,以種植經濟林為主,建設集“休閒、觀光、採摘、垂釣”於一體,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濱河景觀帶。

以打造“百年森林、最美林場”為目標,邱縣打造國營邱城林場。以鄉土樹種為主,選擇常綠、長壽樹種,大力發展珍貴用材樹種,積極培育大徑級林木,提升國有林場森林資源質量。

以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和省級生態園林縣城為抓手,以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縣城生態品位為目標,對縣城中心城區、植物公園進行綠化,對盛水湖公園、平恩公園、烈士陵園、盛水河、合義渠等地進行改造升級,改善老城區人居環境。

機制的創新是保證邱縣綠化成果的根本保障。在造林過程中,邱縣充分利用國家補助、吸納社會資金等多元化投資方式開展合作造林和森林經營。積極培育家庭林場、林業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造林經營主體,發揮混合所有制經濟在造林綠化中的積極作用。鼓勵社會造林主體通過市場化方式投身造林綠化。同時,提高規劃施工科學性,從整地、挖坑、苗木標準、澆水栽植到撫育管理等各個環節嚴格質量標準,做到“種一棵、活一棵”,確保造林質量,提高造林成活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