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地的現狀是不是很難改變?

石間煙霞


你問的問題很好,生活不易,生在農村更是不易,但世間萬事萬物沒有一成不變的,陰陽五行學說告訴我們,相生相剋中相互平衡,發展才會更好,這是千古以來的一個規律。

農村種地,僅僅從這個詞眼而言,似乎是一種辛苦而又無前途的工作,畢竟計劃年代誰都想跳出農門,農轉非,過上城裡人的生活,隨著改革開放,農民洗腳上田進城務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湧向城市,以前的平衡被打破,致房價高漲,很多人辛苦多年未必擁有一套房,縱使擁有房產,也在供房之路漫漫,樂業了未必安居。城裡人生活壓力山大,而農產品的價格上漲,農業觀光旅遊的發展,土地資源的稀缺,農村正走在向好的道路上,所謂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一切都在變化。農村戶籍越來越受青睞,農民兄弟姐妹,進可入城,退可種地,甚至有很多地方,農民年年有分紅,真是羨剎旁人!其實農民是可以改變自己的現狀,如果認為自己不太好,可以進城務工,現在到處缺人,工資也不低,建築工還好幾百元一天呢!

總言之,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切因我而改變!


粵活粵好


我是良鵬隨話,我是農村人,對農村現狀還是比較瞭解的。現在國家對農村扶持力度比較大,扶貧脫貧加強農業人員就業等國家政策下,這幾年農村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種地早已不再是單一的農村就業方式。

一、交通的變化。就舉我們村的例子,我村位於山西五臺南部,村裡人口3000多人,太原到五臺山的高速路就經過我村,在我村建有收費站。如今村裡衚衕巷裡到處停的都是小車,家裡有小車的人太多了,去縣城去忻州市去太原市等等地方,直接上高速,非常快捷,並且村與村之間都是水泥硬化路,平日裡行走也很方便。

二、居住的變化。村裡的很多人,住進了有地暖的樓房,鄉里,鎮裡開發了很多不錯的小區,大冬天不用生火爐了;村裡開挖下水道,村民直接在家安裝熱水器,不再用旱廁,也可以像城裡人在家安裝坐便器了,方便了廣大老年人的如廁問題;下一步還要進行煤改電,可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和人們做飯不方便的問題。

三、就業形式的變化。以前村裡人大部分除了在家種地,就是外出建築工地打工,現在村裡年輕人很多都到城鎮定居,留在村裡的年齡大點的還種點好地,有很多旱地已棄之不種,很多村民都幹起了養牛養雞養豬養魚養鴨子養兔子等養殖業,包地種大棚的種辣椒的,還有搞農家樂的,去到臨近地工業園去上班的等等,只要你肯吃苦多動腦,守家在地賺個錢也並不太難。

交通便利了,村裡人的路就廣了,村裡各種設施改善了,年輕人也願意迴流了,就業形式多樣化,農村天地也很大,農村種地現狀早已改變,關鍵還是看個人,跟著黨和國家的政策步伐,開動大腦,放開雙手,在農村照樣能幹出另一番天地來。


良鵬隨話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就說我們村這吧,座標黑龍江省泰來縣東明村,村裡大部分都是年紀大父母在家種地,年輕的都走了 所以每家每戶基本都是在種地,平時沒事的時候出去乾點小活,掙點生活費。前倆年村裡有種中草藥材的,但是由於價格不穩定,還有時候出現沒人收的情況,所以現在沒人種植了。村裡沒有年輕人我覺的很難有什麼大的改變,都是傳統做法,傳統思維。

我也見過別的地方種植一些比如,香瓜,菇娘,西瓜,等等。菇娘這個東西很好,去年的價格就很高,很多人都種這個 也掙了錢。每個地方不一樣,我覺得農村還是挺好的,會有發展



小家小愛


改變農村面貌不是一個公司一個企業一個產業能撬動的,必須靠政策從根本上解決:

一.目前國家提倡實行土地扭轉,大面積承包,轉型經營,財政給予補貼。

二.土地被扭轉後承包商也無法經營下去,最多頭二年拿到財政補償款後便放棄了,什麼原因呢?因為種植業賺不到錢。

三.導致種植業虧損的根本原因:化肥農藥,人工工資,機械設備油料都太貴,種植成本太高,農產品出售價格低造成虧損。

四.市場經濟時期,外出務工工資高,比在家種地要強十倍,這什麼概念誰願意留在農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幹。

五.如何從根本上徹底改變農村面貌。

必須國家政策進行調整:

  1. 收回農業稅減免。因為繼續由農戶上繳農業稅他就會去種地不會讓土地荒蕪,現在減免農業稅後農戶種與不種地無所謂沒壓力。
  2. 收回退耕還林補貼。不種地栽樹還有補貼,導致農田成山成林,浪費大量良田。
  3. 控制生產物資價格,杜絕亂漲價。
  4. 允許農村養雞養鴨養豬,允許農民燒火土自己造肥料。
  5. 允許農民根據種地需要隨意搭建庫房。
  6. 根據目前居住實際戶口進行規範,迀出戶口註銷,迀出戶口土地收回,實行二次比例分配。把沒戶口的土地分到實際戶口的農戶種植,避免荒地
  7. 開倉收糧。目前國家糧庫基本關庫,從來沒有收過糧食直接倒至農民賣糧難。
  8. 提高糧價。把所有針對農民種植方面補貼取消加入糧價。種地賣糧就享受國家補貼,不種地什麼都沒有。
  9.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水利配套,公路修建擴寬養護。

我認為按以上實施公平合理,可以提高農民積極性,真正讓土地荒著沒有種植的都是人少地多,戶口己轉出無人耕種比較多,從實際出發,從根抓起,農村才會有所改變。


鄉間名人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其實現在農村種地現狀就是越來越少的人種地了,大片的農田被閒置了。是什麼造成這種現狀呢?

其實,我覺得導致農村現在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的根本原因就是農村種地的產值過低,無法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再加上一蹶不振的糧食價格所導致的。

大家都知道農村種地以前完全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但是現在隨著日益增長的日常消費,而僅僅靠種地來維持生活以及發展農村經濟已經全然不行了。並且在農村種地不但苦髒勞累,而且還操心費神,一年到頭卻掙不了幾個錢,遠不如外地打工的收入好。另外,農村落後的經濟條件導致了農村各個方面的基礎設施都不齊全,滿足不了農村人教育、醫療、養老以及娛樂的生活需求,而且農村種地生活單一單調,枯燥乏味,這些都是導致農村村民寧可去城市打工,也不願待在農村種地的原因。特別是像一些偏遠的農村,那裡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惡劣,也沒有可利用的資源優勢,所以“走出去”是他們幾輩子人的夢想,因為他們窮怕了,不想再繼續窮下去。

再者說,現在農村種地的人大多數都是60、70後的老人們,而80、90後的年輕人都不願種地,也不喜歡種地。因為60、70後的農民在農村種了一輩子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還是改變不了貧窮的現狀,所以就有許多人放棄種地而選擇出去打工,那麼80、90後的人怎麼可能還在農村種地呢!現在的人都喜歡城市裡快捷且熱鬧的生活節奏,接受不了農村單調的種地生活。更何況80、90後的大多數人都受過高等教育,在城市中有自己的工作,這也是農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的原因。

最後,不斷上漲的化肥價格、人工成本、耕種成本以及收割成本,而幾乎保持不變的糧食價格也讓農村種地的人慢慢減少




憨憨悅生活


難,現在農村面臨窘境,農村老年人口多,勞動力不足,土地慌置,現目前國家在平治土地在外包,這張雖然把土地利用起來,同時也造成一定問題,主要是土地使用成本過高,承包商要不做賠跑了,要不就改變土地原來的使用用途,種植一些高產值農作物,如果長期以往這樣發展一定會影響農產品價格,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把土地夷平,以村為單位,在村的村民統一種植,按照村勞動人口或者是常年在農村的人設置一個合理分配方案,在留少部分不好平整的土地種植日常生活蔬菜,這樣變形的土地承包給集體個人,實行機械化種植收割,鎮府進行引導和管理,這樣既保留了土地集體所有權,又發充分的利用了土地,


乘風破浪229852638


我是返鄉創業者,從最初的銷售本地農產品,到現在流轉土地三千多畝,部分產品獲得了有機認證。我想,我對現在農村種地的心得體會算有一定積累了。

先來總結,再做陳詞

我認為:中國的農業,歸根結底不是品種和土地出了問題,而是人出了問題!

首先,給大家看一組數據:

中國每年使用化肥5823萬噸,吸收利用率不足33%

中國每年使用農藥400萬噸 ,吸收利用率不足34%

中國每年使用地膜1000萬噸,回收率不到1/3

.........

以上是網上能查到的數據,實際上,數量可能遠不止這些。

我們先不管使用了多少,先談一下沒有被農作物吸收的大部分去了哪裡?

首先,進入了土壤,使土壤板結、更加貧瘠。

其次,進入了地下水,汙染水源。

然後,進入空氣,破壞大氣層。

這些傷害,使得中國土地的貢獻率不足35%,遠遠低於很多國家。

作為種植端的農民,不知道這些傷害是致命的嗎? 當然知道,可是,為什麼他們還一直在大量使用呢?我繼續說,您繼續看。

農產品到了收穫期,商販開始到各地收購併流通,他們收購的標準有幾大要素,按照對於他們的重要性排名的話是: 個頭大--外觀好--口感好,至於安全不安全,他們不會管的。

也許,對於收購環節大家很陌生,那麼,請各位想想,你們去買菜或者水果時,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排序呢? 那麼,答案出來了,是市場和我們,逼著農民拿個頭、拿外觀的!用什麼實現? 化肥唄、農藥啊!!!

所以,農民伯伯們每年大量的投入化肥農藥,爭取讓產品個頭更大一些,外觀不受蟲吃病害,更好看一些,理論上,這些都實現了,可是,在大肥大藥的基礎上,產出的產品,口感越來越差了,於是,各地的產品開始滯銷,農民只能再加大藥肥使用,想讓千瘡百孔的土地更多的產出,價格低了,只能把產量拉高啊,於是,這個怪圈越來越大,越來越結實!!

還有一點,必須提:有些不負責任的化肥農藥生產廠,以次充好、混淆概念,利益放在第一位,變換著方式增加銷售量,也是一個大毒瘤!

當然,國家開始重視農產品的源頭安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看中安全,重新排序那幾點要素:安全--口感--個頭--外觀。也有很多種植端開始從安全著手,去追求口感。但是,當他們捨棄了化肥農藥,使用有機肥,蟲害病害就多了,產量受影響了,外觀也不太好看了,但是,這樣的農產品口感和安全卻又了保證,新的問題又來了:大部分消費者不買!他們會說“你看人家對面的XX\t果,又大又漂亮,比你的便宜多了!!

算了,不想寫下去了,請各位對號入座,然後想一想:是不是人出了問題,才導致了農業的現狀?

圖片均是我園區實景拍攝,歡迎各地農業朋友交流,也歡迎大家來玩!











抱朴園


想要徹底改變農村種地的現在,只有從國家層面採取措施,首先要發揮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怎麼才能發揮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呢?辦法只有讓農民增收!

現在農民之所以不種地,就是因為種地賺不到錢,甚至一些靠天吃飯的地方遇上旱澇之年還會虧本。

國家應該全面禁止從國外進口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大豆和其它農產品),然後提高糧食價格,或大力補貼糧農讓農民種地能賺到錢。

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好處:一是讓自己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裡,不受人控制。二是讓國人吃上放心糧,吃上放心食品。三是農民在家種地就能賺錢了,順便解決了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老大難問題。

四糧食是戰備物資,長期依耐進口,這在和平年代還沒事,一旦戰爭爆發,且不說運輸會中斷,人家還會卡你的脖子,甚至糧價暴漲,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紅旗漫卷西風85270121


是!而且可能越來越多的田地荒蕪!特別是類似雲南的梯田!效率太低,沒什麼經濟效益!土地越來越高產,袁中平教授現在鹽鹹地水稻栽培技術越來越成熟!再有就是國家可能也應該進一步擴大糧食進口份額!(我們的糧食也會確保戰爭或…時,能自保自足!勿須太過憂心!) 偏遠農村居民往城市集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日本那一套--優質農產品,我們只能羨慕,怕是很難企及超越!(些許小部分有丁點希望,但國際市場還是不會買賬,會優先日本!無可奈何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