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讀:為什麼張譯出演了那麼多“瘸子”角色

週六晚首播的網劇《重生》,可謂是緩解了不少人的“劇荒”。特別是由於張譯的出演,也著著實實引起了一次不小的轟動。不少觀眾表示,正是衝著張譯,才來追劇的。

深入解讀:為什麼張譯出演了那麼多“瘸子”角色

《重生》劇照

然而,細心的觀眾剛看完前兩集,就驚呼:“為什麼張譯又瘸了?!”張譯在劇中飾演的秦馳,是“七一四槍擊案”的唯一倖存者,由於被子彈打中了膝關節進而引發了嚴重的感染,後半生只能靠吸取膝蓋積液緩解疼痛,因而他的確是又瘸了!

深入解讀:為什麼張譯出演了那麼多“瘸子”角色

《重生》劇照

細數張譯這些年來出演的電影電視劇,無論是《生死線》還是《我的團長我的團》,無論是《紅海行動》還是《攀登者》,“孟瘸子”的形象都似乎越來越深入人心了

《生死線》,48集電視連續劇,2009年首播,以四個青年為主線,講述的是特殊年代裡殘酷的青春成長故事,是以“布衣英雄”為主角的抗戰傳奇故事。

深入解讀:為什麼張譯出演了那麼多“瘸子”角色

《生死線》劇照

張譯在裡面飾演的是美籍核物理博士何莫修,一個外表怯懦內心堅強,長了一副慫人外表的牛人。總是話都說不利索,讓人嘲笑,但經歷了國破家亡的戰爭洗禮,他很快成長起來,完成了從知識分子向指揮員的轉變。尤其是他滿腹的知識、高尚的愛國情懷,更是讓他卓爾不群,令人刮目相看。

深入解讀:為什麼張譯出演了那麼多“瘸子”角色

文弱的何莫修

在第二集中,為了向心愛的高小姐獻花,他用腿擋住了被高小姐強行關上的門,於是他不負眾望地瘸了……

《我的團長我的團》,2009年首播,43集電視連續劇,講述的是抗戰年間中國遠征軍的故事。

深入解讀:為什麼張譯出演了那麼多“瘸子”角色

《我的團長我的團》劇照

張譯在其中飾演的是

中尉副連長孟煩了,亦正亦邪,滿嘴京味。自稱“小太爺”,可由於嘴巴實在太損,人稱“煩啦”,意思是招人討厭。他有知識分子的理想,但在看不到希望的年代裡,他只好用滿嘴的“惡毒”掩飾自己內心的善良。

在一次與鬼子的遭遇戰中,由於缺乏對坦克的基本瞭解,全連盡墨。孟煩了耍了個心眼,裝死騙過了日本鬼子,卻在大腿上被留下了個刺刀捅出的傷疤。在那個缺衣少藥的年代,他的傷口不斷被感染,他也就永遠地拖著一條病腿,一瘸一拐。

深入解讀:為什麼張譯出演了那麼多“瘸子”角色

孟煩了

由於入戲實在太深,在這部戲結束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只要攝影機一開機,他總是習慣性地又瘸了。“孟瘸子”的稱號可謂實至名歸。

《紅海行動》,2018年在中國上映的電影,火爆一時,講述的是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在執行撤僑任務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戰鬥故事。

深入解讀:為什麼張譯出演了那麼多“瘸子”角色

《紅海行動》劇照

張譯在其中飾演的是蛟龍突擊隊隊長楊銳,一個勇敢剛毅,有著獨特的領導魅力的人物形象。

由於是戰爭戲,劇場環境比較惡劣,在一次拍戲過程中,張譯腿部骨折了。就在張譯以為導演要換人的時候,導演林超賢給了他充分的信任與尊重。於是,張譯每天坐輪椅上劇場拍戲。由於走路一瘸一拐,攝影師為了畫面的穩定,也要跟隨張譯的節奏一瘸一拐……

《攀登者》,2019年上映的電影,講述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登山隊克服種種困難登上珠峰,向世界證明中國的故事。

深入解讀:為什麼張譯出演了那麼多“瘸子”角色

《攀登者》劇照

張譯在其中飾演的是登山隊員曲松林。一個因為第一次登頂沒能留下影像資料而不被世界承認,從而揹負巨大心結,渴望重新證明自己的人物形象。

在1960年第一次登頂過程中,面對珠峰北坡“第二階梯”的阻礙,登山隊決定搭人梯。曲松林(張譯 飾)為了自己腳上的冰爪不傷害隊友,依然決定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脫掉鞋襪,赤腳攀登。由於凍傷,最終只能切除了半個腳掌。

於是張譯飾演的角色又瘸了…

深入解讀:為什麼張譯出演了那麼多“瘸子”角色

《我的團長我的團》

據說,張譯接劇本的要求很嚴格,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張譯出演的作品很少有爛片。至於他瘸不瘸的問題,有劇本的原因,比如《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攀登者》,也有意外的原因,比如《紅海行動》。

無論他飾演的角色瘸或不瘸,在觀眾心中,“孟瘸子”的形象都早已根深蒂固,以至於只要他飾演的角色腿腳一出毛病,觀眾就會立馬驚呼:“咋又瘸了呢?”這說明“孟瘸子”的形象在觀眾心中早已根深蒂固,觀眾也永遠記住了這個叫張譯的演員在塑造形象過程中所帶來的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