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細分行業,夾縫中的大市場

找不到商機,是缺乏深入探究的能力,就連快手髮卡車視頻,都是一個賺錢產業。

這些視頻來自一個遊戲《遨遊中國》,發佈視頻是吸引玩家到個人號,然後朋友圈裡賣這個遊戲軟件。

軟件哪裡來?

某寶很多出售《遨遊中國》的賣家,原則上說他們是遊戲MOD,

MOD是英文單詞modification的縮寫,意思為“修改”

她們重新創建車輛,修改遊戲任務,讓遊戲更好玩,這是購買者的動機。

我們只做遊戲軟件的搬運工,從某寶搬到快手,只做中間商賺差價。

一單賺30,一天10單就是300。

顧客就不知道去某寶買嗎?

知道,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就夠了。

需求是多樣性的,寶馬再好,也不是人人都買,大街上還是BYD多。

也不是有了某寶,其他商業都寸草不生。

微商這個詞也神奇的存在了這麼多年,也是億萬級的市場。

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

都知道短視頻人氣旺,只要有足夠的人流量,醜八怪也會遇到一個瞎眼的,這就是所謂的流量紅利。

這麼冷門的遊戲有人玩嗎?

就連打地鼠都有忠實群體,街機遊戲都能撐起4399的百萬日活。

暴利細分行業,夾縫中的大市場

這些年,在我接觸的創業者中,有個普遍的現象,就是認知偏執。

結過婚,就覺得婚慶真暴利,生過孩子,就覺得母嬰市場真賺錢。

對於沒接觸過、不在他認知範圍內的,一率否定。

談實體,他會說網絡時代,實體早就滅亡了,不能做;

談電商,他會說某寶風口期早過了,競爭太激烈,也不能做。

就大趨勢而言,他說的都對,但實體和電商都滅亡了嗎?

10年前,隨著家電質量的提高,家電更新換代的週期也會變長,一臺電視看10年都不壞,都覺得家電行業已經觸到天花板了。

事實上是這樣嗎?

有了超薄電視、曲面屏、網絡功能,誰說非要等電視壞掉才更新?

現在的iphone8即使運行很絲滑,我也忍受不了長時間使用帶來的審美疲勞,全面屏才是我的真愛。

手機不是新興行業,但可以製造新的需求,就會刺激用戶來消費。

說認知偏執,並不是貶義詞,我有時候也會這樣,我遇見的牛人也會這樣。

以前我在九陽時,牛工是西安飛機發動機廠的工程師,也是九陽創始人之一朱總的恩師。

牛工喜歡找我聊天,他說九陽創立之初,朱總來請教他,問他做豆漿機是否可行。

牛工果斷的否定了他,樓下5毛錢能買一大瓢豆漿,誰花500多買個豆漿機,還得自己泡豆子、自己打,打完了還得自己刷機器。

(這是97年的事,500塊錢是工薪階層半月的工資,第一代豆漿機是要先泡豆子的)

這個解釋乍聽很有理,但是細緻的分析一下,人是多樣性的,還有注重生活品質的人,是不願意到地攤上打豆漿的,也許這樣的人只佔1%,抓住這1%的市場,就是不小的份額了。

牛工說,哪想到,人家把豆漿機做成了朝陽行業。

事實上,很多事是有悖常理的,比如烘焙愛好者,買了烤箱、麵包機、各種材料,在廚房忙活一上午做出個蛋糕,還不像樣。

下樓買個蛋糕多省事?

她們享受的就是烘焙樂趣和成就感,根本就脫離了吃的原意。

所以,用吃的眼光來衡量廚房家電,很多都是沒有市場的。

我們看不到的,這些1%的追求生活品質的人,放大到全國就是不容小覷的群體,恰好能托起一個行業。

暴利細分行業,夾縫中的大市場

​全國每人給我一分錢我就發了,這樣的生意有嗎?

除了雕牌、中華等這樣的日用品行業,還真沒有人把老中青市場都抓住的。

這種行業,要靠鋪天蓋地的廣告強化品牌意識,佔據消費者心智。

一個月不做廣告,就會被消費者忘記,就產品而已言是不賺錢的。

他的利潤點是打造知名企業,去全國各地建分廠容易拿到地皮,然後再做土地流轉。

創業,誰有這麼大實力做這種生意,只能做細分領域,針對細分人群,才能避開競爭。

以前58是個龐大的網站,現在把58的一個版塊細分再細分,就可以做成一個個細分行業。

比如二手車做成了瓜子、人人,

二手房做成了練家,

招工做成智連。

不再追求大而全,不再追求全覆蓋,應該避開競爭,只服務於極小一部分群體,在夾縫中尋找一片天地,

倔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