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6的短板在哪?優點在哪?

G11的拋殼窗


前段時間,互聯網媒體曝光了一張轟-6受油改進型從機庫滑出的衛星圖片,圖上轟-6受油型機鼻上的加油管隱約可見,引發了網上的一波熱議,說國內航空兵最大的短板將被填補。

看B1轟炸機200餘噸的起飛重量,30噸的載彈量,作戰半徑5700公里;即使老舊的B52轟炸機,載彈量也有27噸,作戰半徑7000公里。

(轟-6D)

圖160轟炸機起飛重量高達275噸,載彈量為45噸,作戰半徑為6000公里;即使老舊的圖95螺旋槳轟炸機,載彈量也有20噸,作戰半徑6500公里。

國內轟-6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僅75噸,載彈量只有9噸,作戰半徑僅3000公里;即使目前已服役最先進的轟-6K,最大起飛重量不祥,載彈量也只有12噸,作戰半徑僅4000公里。

尚有B2、圖22等,就不舉例了,地球上稱得上轟炸機的,也就屈指可數的幾種,其中,轟-6系列轟炸機,是原蘇聯圖-16轟炸機的國內仿製版。

(轟-6K)

儘管轟-6的改型不下十餘種,但再怎麼改來改去,依然擺脫不了短腿飛不遠,且載彈量上不去的弊端,圖-16平臺先天不足所致,除非國內自行研製新的航空平臺,否則轟-6載彈量極難突破15噸。

以上國外的轟炸機,都稱得上是戰略轟炸機,是機內燃油作戰半徑,無須空中加油,就能達到此航程;國內的轟-6K能勉強能稱之為戰略轟炸機,還必須得配上射程2000公里以上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轟-6K是巡航導彈攻擊機,倘若僅依靠機內燃油執行普通航空炸彈對地攻擊任務,還真稱不上是戰略轟炸機,畢竟航程與國外轟炸機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轟-6N)

即使轟-6受油型轟炸機正式服役,也和轟-6K一樣,勉強稱得上是戰略轟炸機,畢竟國外的戰略轟炸機無須實施空中加油,其作戰半徑都達到了5500公里以上,其航程都突破了1萬公里。

綜上,轟-6最大的短板,一是最大起飛重量低,二是航程近,導致作戰半徑短,三是載彈量低。

僅從目前判斷,轟-6即使推出了受油型,但由於機體平臺的先天不足,不是一型真正的戰略轟炸機。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