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辦教師的你,清退以後是怎麼生活過來的?

為生活而提神


原民辦教師的清退,其實並不是“一刀切”,各地區在具體操作時,略有區別和差異。很多地方都是先採取“民轉公”的考試,如果考上則可以直接轉為公辦教師,若是沒有考上,則只能每年一個月經濟補償金來辭退。

給題主講一講我身邊有關民師清退的事情。

我有好幾個熟人朋友都是民師,最後被按要求清退處理。

由於這幾個朋友工作年限較長,年齡較大,在參與“民轉公”的考試中,都以失敗而告終,最後按照有關民師清退的要求,不得不被清理出局。

這些民師因工作時間較長,歲數較大,一旦被清退之後,他們幾乎都不會幹別的工作,導致這部分民師生活比較艱難。

有些被清退的民師沒有幹別的事情的能力,而不得不去幹一些純體力活,這在鄉鎮的民師尤為突出。幹農活又無法養家餬口,外出打工又沒有一技之長,這常常讓他們陷入到生活的危機之中。

我所瞭解的就有不少像這種被清退的民師,不得不到外面去找一些照看工地的保管,小區做物業保安,或者是擺一個小攤,來艱難地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

所以有一些工作了20多年被清退的民師,看到其他的正式編制老師退休之後,每月可以領到三四千元,他們也要求給他們一定比例的退休金。

有不少被清退的名師,紛紛到當地教育局政府去上訪,要求給予他們這些工作多年的民師,按比例發放一定的養老金。

由於民師的群體比較大,國家也沒有明確的解決辦法。為此不少民師採取上省進京上訪,要求上級領導能夠給這部分群體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

事到如今,這個問題其實都是懸而未決,遲遲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和處理,所以當前民師問題也是我們社會比較突出的一個矛盾。各地經常發生越級上訪,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與這個群體有關。

客觀的說,對於那些年紀較大的被清退的民師,在生活上的影響還是比較突出的。不過各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想了不少的辦法,相信這個問題會得到妥善解決的。

結合題主的這個問題,作為被清退的名師,應該做好兩個方面。

1、生活上的困難,更多的需要靠我們自己努力去解決,不能抱著一種被動的等待。

對那部分年紀較大,工作時間較長,被清退的民師來說,生活中的確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我們不能老是抱著一種等待的心態。

應該積極的想辦法,找到解決困難的途徑。畢竟民師這個群體太大,也很複雜,即使國家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夠捋清楚的。

所以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之上,可能相對來說比較耗時費力,過程也相對較長。

因此只要自己能夠有途徑,也應該多多利用自身的一些資源和優勢,去幹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自己暫時度過眼前的困難。

2、民師問題其實是一個歷史遺留的問題,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和處理。

我們都知道中國教育經歷了一個師資匱乏的時代,為了解決這個特殊時代下對教師的需求,而不得不採取了一些臨時性的措施。

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素質的提高,教師人員的擴大,國家慢慢的取消了名師的存在。

而且當初國家在取消名師的時候,並不是一刀切,而是採取多種手段與方式來逐步消耗。例如民轉公的考試,當時就是對民師的一種照顧和解決。包括後來按照勞動合同法給予工作多年的民師與經濟補償,無不體現出國家對民師問題的重視。

所以很多民師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是應該依據國家的有關規章制度來處理。不能總是站在自我的角度,來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我是84年被縣局招錄的民教,在民教班(原紅專學校)短期培訓後,於85年3月上崗任教。由於“先培訓後上崗”,92年民教“建檔上冊”時,說是“遺漏”了。那可是40名學員啊!硬生生成了“計劃外民辦教師”。我們這一撥人至今仍沒有被“清退”。願意幹的仍然在崗(只剩下1人了,去年已轉正了)。

也許我的情況有點特殊,是向教育局請了長假的(因民教沒有停薪留職一說)。我便辭去鄉教管會文書及計劃生育專幹的兼職,茫然的離開朝夕相伴我16載多的民教生涯。雖說不在清退之列,仍然是沒有得到一次性經濟補償,沒有“社保”,只是教過書的農民,到了60歲,每月還是會領到教齡的8元“養老補助”。現在謂之為“原民辦教師”。姑且也算是“清退”的吧!

家裡突然出現變故,我決定辭教“換腦子”。便去了新疆烏市和靜縣一私人煤礦。在“三班倒”的上班時間裡,我在場面幹著升井後卸煤碳的活。活不累,吃住也行,只是總是蓬頭垢面的推著煤斗車。有一天上大夜班,煤斗車出軌了,剛要交班的工友連同煤斗車被傾翻到偌大的煤堆旁。悽慘的哭叫聲,在大山溝裡格外刺耳和恐懼。我以極度不安的心情湊合完最後一個班。第二天便結束了我打工26天的生活,死活不幹了,拿了不足1500元的工資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家了,我將89年就開辦的菸酒百貨店“改制”為糧油店、茶葉店、照相館,幹一行都是幾年的事,生意愈來愈不好做。我決定憑我“年富力強”,又開辦了榨油坊,既來料加工,又榨油賣油。兩年下來,也掙了點錢,但競爭太大了,還是“關門大吉”了。

我轉眼一想,學門手藝吧!於是又學了泥瓦工,在附近工地幹活。兩年下來,風吹日曬,天天都是精疲力竭,還被“小包頭”總以“教書先生”的身份對待,工資級別還是個“學徒工”的工價而打發。

我又想當“老闆”了,於是又有了縣級申通快遞公司,再到如今已經營13年的蒸饃烤餅店。地多年不種了,有吃的,有點零花錢就知足了。還自己美其名曰“農商人”。

我也曾是民教,算不上被“清退”,但周圍那些被清退的原民辦教師,哪一個不是和我一樣在“顛沛”奔波,在夾縫中求得生存?怎一個“苦”字了得。

【@為生活而提神


為生活而提神


我是我所在市縣最後一批下崗的民辦教師,2○〇2年9月3○曰告別十六載校園講臺。民代幼的去留大政在縣以上部門,而具體則在鄉鎮一級,因為工資由鄉村發放。離了學校,也只好種田養家。好在97年二次分地,一家三口有了十畝田,又分得一塊水荒地,開墾十年而今也有小十畝了。農閒時,夏季去給建築隊當小工,冬季去米廠做裝卸。記得有一次米廠連夜趕活,20O噸米上車,跑板上車,正是數九寒天,最後跑的棉襖棉褲都脫了,單衣單褲硬扛下來,回家時,全身上下一層霜白冰。現今又回學校也六年了,只不過是個工勤老頭罷了!


王軍95141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父親就是一位民辦教師,現在已辦理社保並領取。

1972年前,父親在鄰村賣貨。之走,因鄰村要分大隊,父親回到所居住的村裡務農。1973年5月7日被分配到村小學教書,一直到1986年秋天,14年民辦老師因當時政策“超生”,被迫下崗。當時全公社100多名老師中,只有8人掙8元民補費,父親是其中一個,也是當時教育界的佼佼者。父親197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8年秋季,公社讓父親去離家30多里的一個村繼續教書,那時交通不便,家中人口多,孩子幼小等原因,父親沒有去,這也成為父親的遺憾。因為和父親當時一起教書的都轉正了,成為國家正式老師。

1988年底,公社領導讓父親任村委會秘書,父親不想幹,因為爺爺當了一輩子幹部,文革時期差點被整沒了。父親與爺爺商量,爺爺竟然同意並支持父親。爺爺對父親說,那是公社領導相信你,也是對你的考驗和信任。由村委會秘書到村委會主任,父親一直到2004年8月辭去主任職務,當了17年村幹部。為家鄉通電,上水,修建村委會房屋,付出了全部精力。

14年的民辦教師,17年的村幹部,父親雖然不是國家正式編制,但父親為人民服務的心,是全心全意的。

2006年9月,父親離開了養育他57載的小山村,去往錫林浩特市務工,在務工期間感受到生活的無助和無奈,先後做過裝卸工、工程小工、接過牛羊下貨,澆過樹、打過草,人間冷暖在心間。

2006年當地政府出臺政策,為父親一樣的民辦教師可以辦理養老保險,父親繳納2萬多養老保險金,大部分都是和親戚借的。現在已領取將近三千元工資,母親在前5—6年也繳納了社保,現在領取一千三四,父母身體很好,前幾年在當地縣城購買了一套50平米的樓房,生活過得還好,這也算是對父親的一個安慰,父親感到很知足。

這裡,我們也祝福父母健康平安,幸福長壽。


化而為德


我也曾經是一位小學代課老師,曾經教了十三年的書。我也不算是清退回家的,是當年(八十年代我們當地)代課老師每月工資少得可憐,每月不足一百元。剛開始還沒成家時,還可以維持日常生活,可是後來成家了,特別是有了孩子後,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這點工資已經支撐不住了,家庭生活非常艱難,加上當時年輕氣盛,一氣之下毅然離職了。離職後,又因家裡田地少,又幹不出什麼名堂來,後來只能咬咬牙,依依不捨地告別家人,離開家鄉,漂泊在外打工,一干就是二十年啊。經過多年的努力拼博,終於迎來了今天的好日子,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女兒也中專畢業了,都成家立業了。不過有時我還是很懷念,當年正值青春年華的我,能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微簿之力,而感到青春無悔,而驕傲自豪!





阮哥



日月星辰160276521


跟你分享2個民辦老師退休生活:

我有兩位親戚,都是民辦教師,一位退休10來年,一位退休5年左右。

一、退休10來年那位,現在逗留在大城市。

她和老伴子女一起生活。

平時退休生活,逛逛超市,看看書,織織毛衣,炒炒股。嗯,她最大愛好炒股,投了幾萬塊進去,當成樂趣,隨便玩一玩。

我問她為什麼那麼喜歡炒股,她說沒事幹,股票每天有漲跌,還是挺好玩的。

另外,每週她有1-3天固定活動,就是下午去和她的同事搓麻將。

打的特別小,一局才一塊錢,純粹是消磨時間。

二、退休五年那位,逗留在農村,過農村生活。

她兩個小孩都在一線城市打拼,一年也就春節回家一次,留下她和老伴在農村。

她和老伴退休生活就是種田養牛度日。

因為她們夫妻倆都是退休老師,兩個人的錢足夠支撐每個月支出,加上小孩不用他操心,所以她和老伴就只能種田養牛消磨時間。


她的生活基本上是,早上出去田間,下午回來,然後搓幾把麻將,晚上看看電視劇,一天就這樣過完了。

最後,不管怎麼說,退休後,身體健康一定排第一位,其他都是其次,不管怎麼安排自己時間,關鍵是不能做一些損害身體的事情,比如無節制的吃喝玩樂。

好,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啟發。

關注@華迪說,每天與你分享職場故事、銷售思維與方法論。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華迪說


當清退時,真的挺難受。當時村裡教育急待提高,進教育已35歲,真的是一步一個臺階,當作事業來乾的,忽然天塌了,成了無業遊民,幹賣買沒本錢,孩孑恰逢高考自費,想想那些和自已一起勤奮努力的四五年級孩子,看看得了全鎮總分第一的學生,五味雜陳,半百的人,青春昭華已去,好難受!吃睡難安又如何?也總算走過來了,別人只比我早三年註冊,轉正現工資七千餘,我2百多,想想那些奮鬥的日月,能比麼?


春華4150


友好,雙休日快樂。我任民辦教師三年,被評為原來賓縣先進教師一次。我不是被辭退的,由於當年本人工作表現不錯,有上進心,經常投稿件,得到遷江公社廣播站用稿、廣播。當時培養年輕幹部,被公社書記發現,提為本大隊主任兼營長、文書。一干就是近30年。



用戶59161389006


二003年,國家對鄉村的民辦教師採取了一刀切政策。不在計劃內的民辦教師被辭退,他們成了原民辦教師。虧與不虧那時難以評論,因為當時他們都基本上年輕。事過15年,再回頭看歷史,總覺得有相當一大部分原民辦教師很虧。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不虧。

先說不虧的。這裡邊有一個不言自明的秘密。那時的民辦教師入職,大隊說了算。為了不在生產隊勞動,他們的子女,親戚就到學校當民辦教師—— 人情教師。在這部分人情教師中,有的基礎知識差。語文教錯字,數學教錯公式,丟了不少笑話,出了不少洋相,讓人啼笑皆非,這樣的民辦教師成了原民辦教師,也不虧什麼材料。

再說虧的。在原民辦教師中,絕大多數都有真才實學,完全 勝任小學教學或者勝任初中教學。比如八二年民辦教師大整頓以後入職的民辦教師,他們大多都是響噹噹的高中畢業生,又經過成人教育學習,取得了合格的學歷。但是他們為什麼成為原民辦教師呢?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雙證,或者說屬於計劃外民辦教師。他們和已轉正的民辦教師的根本區別就在這一點。2003年國家對民辦教師一刀切的時候,什麼都不看,就看你是不是計劃內民辦教師,是則轉,不是則辭。其實,在已轉正的民辦教師中,也有很差的,也有鬧出不少笑話的老師,因為他們有證,是計劃內的,就轉正了。這就是他們在課堂上繼續鬧笑話,繼續讓社會上的人嘲笑。

原民辦教師就這樣融進了社會里,塵封在人們的記憶裡。他們要生活。15年前他們有的很年輕。三四十歲。這一本部分年輕的民辦教師,當然就走出去。打工,做小生意。這一部分人中鮮有成就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們手中一沒有錢,二又不懂技術,所以無論打工,無論做小生意,都只能掙頓飯吃。(這裡邊有特殊情況,幾個別的原民辦教師創業有成)

另一部分年紀大的原民辦教師,回到家裡,回到田野,憑著自己的雙手,種地吃飯。後來,幹不動了,又沒法靠子女生活,就再想辦法。有的人去撿廢品賣,做點兒賣青菜的小生意,有的人給人家看大門。找輕活幹,暫且維持生計。

2013年,國家出臺政策,給這些原民辦教師發放養老金補貼。錢不多,少則三四十元,多三四百元。儘管很少,還是讓原民辦教師們看到了希望。國家沒有忘記他們,政府沒有忘記他們。他們盼望著,原民辦教師養老金補貼會逐年增長,逐年提高。

15年過去了,原民辦教師養老金補貼卻是風平浪靜。他們這一群人最年輕的也有50多歲,最大的已有80多歲。他們靠養老金補貼難以維持生活,生活極其艱難。所以增加他們養老金補貼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現在已經有許多原民辦教師離開了我們,再過幾年,這個群體就慢慢消失了,他們生前沒有享受到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不能不說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兒。因為80年代90年代在國家改革開放攻堅克難的階段,他們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