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已死去的人數總和能超目前地球存活人數總和嗎?

九不日


地球目前有75億人,而人類歷史從現代人類始祖計算,也有8萬年左右的時間了,曾經存在的人類數量大的驚人。科學家估算,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人至少有1200億。

在古代生產力不發達的歲月,世界人口一直比較少,但是2000年前的漢朝時代,中華大地上居住的人就曾超過2000萬,最低的時候也有1500萬,漢朝400多年曆史,而那時候的人的平均壽命也比較低,可能只有四十來歲,壽命較低意味著生育年齡較小,以15年為一代,400年就是25代左右,一代人的數量按1000萬計算,25代也有總共有過的人口也有幾億了。秦漢及以後的朝代都對人口數量相當重視,因為冷兵器時代人數就代表生產力、代表戰力,有較為嚴格的戶籍記載制度,所以現代通過古時候的一些記載也能較好地推算各朝代的人數。

此後的各朝各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人口數量一直在增長著,間斷性地因為戰爭、自然環境的變遷會有短暫的人口數量降低的現象,但是整體上人類數量一致在增加。到了清末我國人口突破了4億,光是中華大地上曾經存在的人數就已經遠遠超過了現在的世界人數量,隨著生產力發展呈現增長的趨勢,尤其到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生產力迅速發展,糧食產量大大增加,人口數量到了增長最快的時期,幾十年前全世界才三四十億人,現在已經達到75億。

人類歷史有幾百萬年了,地球上的國家或者曾經存在的原始部落又很多,加上不斷增長的趨勢,地球歷史上存在過的人類數量必然遠遠超過現在全世界的人口數量。


來看世界呀


咱們先說結論,地球上曾經生活的人口總和,遠遠多於現在地球存活人數總和。

有專家根據現有資料,推算出在地球上出生的總人口,超過了1060億。(有很多專家給出過估算,大致都在1000億人口左右)。

而根據世界人口時鐘提供的報告,截止到今天,世界總人口共計7743054209人,也就是77.4億人口,遠遠沒有達到曾經在地球上出現過的人口總和。

世界人口增長規律

根據聯合國發佈的《人口發展趨勢的決定因素及後果》報告,公元前8000年左右時,地球上大約生活著500萬人。

公元前8000年左右,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還保持著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長率的特點。據估計,當時的人類死亡率約50‰,甚至更高,並且人的平均年齡只有20歲(根據國內外考古分析原始人的殘骸發現。)

在原始社會,每年世界人口的增長率大概連1‰都不到,意味著人口死亡和出生剛剛打了平手,甚至有時死亡率會稍微高一些。

雖然到了農業,衛生條件設施的改善,以及陋習減少,提高了人們的壽命,但世界人口始終受糧食影響,沒有較大幅度增長。

直到工業革命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提高了人們的平均壽命,農藥和化肥的使用讓糧食大幅度增產,人類也在這時,迎來了第二種人口增長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人類在工業革命後,世界人口一直保持著高幅度增長。

具體來說,直到1804年,世界總人口才突破10億人;而僅僅過去123年,世界人口就實現了翻倍增長;而又用了30年,世界人口就又實現了翻倍,達到了40億。

說句題外話,滅霸辛辛苦苦收集宇宙原石後,打了個響指消滅了宇宙一半的人口,但實際上,如果放開生育,人類可能只用40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可以恢復到原來的人口水平。因此,滅霸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人口增長受那些要素限制

看完了以上,你會發現,人口增長的速度是有一個閥值。

在原始社會,因為醫療條件差,人類天敵眾多,導致人物增長速度十分緩慢。很多人會因為原始社會人口沒有較大幅度增長是由於糧食短缺,實際上原始社會真不缺吃的。人類學家Sahlins在《原始的富裕社會》中寫道:石器時代的人類為了維持生計所花費的時間,比農業社會更短,而且工作量遠遠小於現代社會大多數白領,這樣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享受生活。

到了農業社會,人口增長速度主要受糧食所影響,人類在和平年代之所以沒有出現較大增長的原因,在於現代農業還未出現,糧食畝產量低,無法養育突增的人口需求。

在現代社會,人口增長速度主要受觀念以及資源影響,這一點,我們都能切實感受得到。

如果未來,能夠研究使用可循環利用能源以及培育出超級水稻,再加上教育、醫療等基礎條件的改善,讓人們願意生育下一代,或許有一天世界人口能超過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的人口之和。


鍾銘聊科學


有一個非盈利組織,名叫“人口參考局”,簡稱PRB。

他們曾經做過一次統計,結果是這樣的:

現代智人大約於5萬年前出現,如果從那時算起的話,至今(2019年),已經大約有1081億人在地球上生活過了。

而這1081億人中也包括現在活在地球上的人口。

目前(2019年05月),世界人口約為76.67億人。

所以,目前在世的人口,佔曾經活過的總人口數百分比為:

76.67÷1081≈7%


(動圖是來自一個網站的截圖,數據只是大約,但能大概看出每天,每年的人口變化)

提問問的是:

地球上死亡的總人數是否超過地球總人數?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現代人口呈現爆炸性增長,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另外,人口基數越大,增長越迅速。

從wiki上的一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現在這76億人口,絕大多數都是在最近這100年實現的。

1804年,人口10億。

1927年,人口20億。

1959年,人口30億。

1974年,人口40億。

1987年,人口50億。

1999年,人口60億。

2011年,人口70億。

2019年,人口76億。

如上,可見人口的增長越來越迅速,原因是二戰後,地球經歷了近80年的和平期。

在這80年裡,工業大發展,科學大發展,導致地球承載人口的能力越強。

基於之前的人口數據,再加上其他種種參考,2012年,聯合國做了人口預測,如下:

2020年,世界人口77億。

2025年,世界人口80.8億。

2040年,世界人口90億。

2050年,世界人口95億。

2060年,世界人口99億。

2070年,世界人口102億。

2080年,世界人口105億。

2090年,世界人口107億。

2100年,世界人口108億。


人口還在增長,很多人會感到恐懼。

但其實,人口突然停止增長,並大幅減少,那才是值得恐懼的,因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某個大災難發生了。

目前還沒有。

另外,人口不可能一直增長下去。總會有個頂點。

比如日本這兩年,人口都是負增長。

①https://www.prb.org/

②https://countrymeters.info/ct/World


寒木釣萌


平均30年繁衍一代人,孔子目前最小的嫡長孫是81代,兩千五百多年了。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那麼聰明,再往上數兩千五百多年,孔子的先祖會很愚蠢嗎?

我們說的人類文明史五千多年或八千多年,只能說是有事蹟可考的文明史。難道一萬年前的人長得真像猴子?或者五萬年前的人長得像猿類?



我始終認為,人類的形體、智力轉化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可能幾百萬年前的人長得和現代人差距並不會大。如果人真是猿類變來的話,這個演變是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少則幾百萬年,多則成千萬或上億年。

只不過,早期人類不會提煉金屬,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很難保存下來,五千年前,中國人就會鍊銅了,人從猿類進化到會鍊銅,會製作青銅器,這得花多少年時間?不是說沒有保存下來遺蹟,就不能合理推理他們曾經存在過。

現在的猴子何時才能變成人?8萬年?80萬年?我想沒有那麼容易。

現在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我想人類也不應該只存在了幾萬年。現在地球上的人加起來超過70億了,而在這個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人是多少億?如果硬要說個數字,我想說是現有人數的一萬倍以上。


坐看東南了


無論死去多少人和物,總體能量是守恆的,一億年前的地球和現在的地球重量應該是相差不多的。。。。。



沉默的旅圖


死去的人應該遠超目前的人口。

咱們不亂猜,來算算。

按截止2020.2.1 地球人口70億算。

按目前的理論我們 的老祖先是同一個非洲女人生下的,在向上就沒法追溯了,所以打住。遠古時代人類是很能生的,一個女人可能一生從性成熟到閉經14-49歲,35年的時間,我們假設每年都能生,一胎一個,最大數是35,最小是1,不排除雙胞胎甚至更多的情況,但在遠古,乃至100年前這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可以初步確定一個女人一生不超過10個孩子,而現在的女性能生二胎已經非常難得,取平均數顯然不合適,不合理。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女性生孩子越來越少的歷史,從早期的生育機器到現在的英雄媽媽,獨生子女。女性平均一生剩餘4個孩子算平均數,這是基本設定。

按二叉樹你列一下你家上三代,如果有家譜可以多列列,然後簡單計算就會發現答案了。

人類的二叉樹從最早的一個節點發端,然後迅速扁平化,經過漫長的基數較小,而死亡率很大的擴展,艱難的擴大了樹枝樹丫,慢慢長成參天大樹,並在進入工業時代後迅速收窄,細分,樹枝龐大,樹幹稀少,形成今天的人類。

所以今天的70億人類,應該是遠超70億的人類堆積起來的。


李vincent



從生物學上看人類這個物種的繁衍能力並不是很強,而且嬰幼兒階段的人類遠沒有其他幼兒時期的哺乳動物強悍,但就是這樣人類祖先們也艱難的挺了過了並靠著大腦一步步在地球上站穩腳跟直至發展出文明。

2019年5月份世界總人口達到了77億,預計到2023年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2100年增加到112億,但是現在全球總人口中的男女比例是1.01:1,大體上男性要比女性多那麼一丟丟,但個別地區是女多男少或者男多女少。




克拉克在1968年的科幻小說《2001太空奧德賽》中說有1000億人曾經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但人口學家根據不同的人口結構模型認為有1167億人曾經生活在地球上。

地球上已經死去的人類數量是遠超現在的人口數量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從已知的資料和數據來看,人類的總數量其實是越增長越快的,但發達國家以及部分國家的人口增加一直在放緩乃至出現了負增長,數據表明印度和非洲等國家才是人類數量增長的主要“引擎”,可以肯定用不了幾年印度就會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三次工業革命以及即將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人類壽命不斷延長的同時也將新生兒的死亡率不斷降低,再加上空前豐富的各種物質資源以及日益進步的現代醫學,這一切都註定人類數量早晚會發生爆炸性增長。


宇宙觀察記錄


答案是肯定的,上下五千年的人類社會發展,過去也沒有計劃生育,而且人口少地域遼闊,發展空間是很大的!


戰役過後

有歷史記載的唐朝人口八千萬,在戰亂比較少的年代裡這個數字也是可信的,明朝朱元璋實行戶籍制度,所以總人口兩個億是有依據的,現在我國人口近14億,全球75億人口,已經面臨超載,專家推測歷史上人類曾經有1200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
廣島核打擊以後


那麼過去人口發展為什麼這麼慢呢?1)醫療生活水平差,壽命短,過去生活水平差,醫療水平更差,有幾個傳世民醫可惜是少數,醫藥都控制在富人手裡,大多看不起病,水滸裡的西門慶就是藥店爆發戶,老百姓五十多歲就病死了!
屠殺猶太人

2)戰亂不斷,生靈塗炭,每次改朝換代都意味著大量無辜百姓在戰爭中被殺害,過去醫療條件差,遇到刀傷基本就是死亡,秦始皇統一天下,光大將白起就屠殺五十多萬人,朱元璋光打陳友諒就是幾十萬死傷,朱元璋為了鞏固政權,罪臣全家幾百口都是滿門抄斬一個不留,所以人口負增長是經常的現象。


古戰場撕殺

3)飛機大炮時代,兩次世界大戰死亡使人口更加凋零,屠殺猶太人600萬人,死於兩次世界大戰的人口在十幾億人,遠的不談,就說廣島長崎原子彈就死去三十九萬人,最近五十年人口增長的快也和很少戰爭有關。
向抗戰英雄致敬


現在世界人口老齡化,生命總量穩中有升,全球生活水平、醫療水平、與環境鬥爭的水平逐步提高,可能會導致人口老化,人口減少在十年後集中爆發的現象。
古戰場爭撕殺畫面


黃蜂二師兄


問題是,靈魂是不是重複使用,或者說,以前有一億人,現在有75億,多餘的靈魂是怎麼出來的,七魂六魄?


影軒3735395



今天每一個活著的人身後都立著三十個鬼,30:1正是死去的人與活人的比例。開天闢地以來在地球上活過的人大約總共一千億。

世界級科幻小說作家阿瑟.克拉克在自己1968年的作品《2001:太空奧德賽》中開篇便說自人類誕生以來地球上大約存在過1000億人,幾十年過後的現在藉助於人口模型與強悍的計算機性能,科學家們估算出現過人類總量在1100億到1200億之間。


目前地球上大約有75億人,由於平均每秒種出生5個嬰兒又去世1.8人,所以地球總人口一直是在穩步增長的。

地球上已經死去的人有1100億,而現在活著的人有75億,因此很明顯就能看出來已經去世的人口數量是遠超在世人口數量的。

然而畢竟人類的祖先距今也只有300萬年,現代人的祖先非洲智人距今也不過7萬年,再加上工業革命以前的低增長率和高死亡率以及短暫的平均壽命,已經死去的1100億人和其他已經死去的物種數量相比是非常非常少的。




在目前的科學水平下長生甚至減緩衰老都是不可能的,永生就更不可能了,所以“一切都會逝去唯有死神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