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哪本書的哪個情節領悟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

用戶69330831



在線靈童


記得剛從一介書生離開校園轉變為一個進入社會的青年時,對於人情世故有一些迷茫,期間便有意無意去摸索去學習,甚至去看一些關於人際交往的書,但隨著時光的流逝,人是逐步與社會接軌了,但具體看了什麼書已經不記得了,頭腦裡亂糟糟的。提起這個事,腦海裡浮現出大方簡潔的書皮,也有花花綠綠五彩的書皮,一撥一撥怱怱閃過,只是書皮上的字是模糊的。

回憶總是美好的。回憶這個書名卻也同時讓我想起了好多甜蜜酸苦的住事,身體也有了一些連鎖反應,好象肚皮都略微的鼓起來少許,頭腦裡有一些悶悶的感覺。

人是社會性的,離不開社交。為人處事貫穿了我們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正是我們讀過的那些或許是專門教人人情世故的書或者是別的主題的書,或者交往的某個人,經歷的某件事告給了我們好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讓我們從容地從人生的一個階段走向另一個階段。

讓我們心懷感恩,感謝這曾經的,或現在正在進行的這一切吧。


李六子


還有一本書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主人公保爾對我影響比較大,雖然他身受重傷生了重病眼睛幾乎失明,但是他對生命意義的認識影響我,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在於做有意義的事情,直到生命的終止。碌碌無為是對生命的褻瀆,最後必然後悔。生命的意義不是用金錢所衡量,而是你在有生之年做過多少有意義的事情,為了社會為了家人。

路遙的《人生》對我影響比較大,我從高家林和劉巧珍這兩個人物身上得到了啟示,人不能被命運所束縛,應該有一種抗爭精神,有一種百折不撓精神。農村孩子知識改變命運,雖然高家林有知識命運沒有徹底改變,可是劉巧珍如果有知識就會改變她的命運。還有很多書對我都有影響,這裡不一一贅述。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韓曉波


要說從書上學習為人處事的道理,我推薦一些書:

第一本書,《毛澤東選集》。毛主席教導我“為人民服務”,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雖然我做得不夠好,但是我這一生始終以此為準則,在努力著。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確立了我的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

第二本書,社會實踐。人民中國剛建立,我的父母就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裡病逝。是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把我養大,供我上學,以致今天能安度晚年。這讓我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最廣大人民的今天。堅定不移地跟著共產黨走,人民就有好日子過。

第三本(應該是很多本)書,是《紅巖》、《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雷鋒的故事》等紅色經典,它們讓我懂得人民共和國來之不易,共和國的旗幟是無數革命先輩們用熱血染成。我們必須用生命捍衛她,讓她永不變色,永遠鮮豔。



直心1


人一輩子從孩童讀書到長大成人~為人父母、歷經職場到婚姻家庭期間,所見所歷之事,所讀的書,所感受體悟的事可以說太多太多…

要說這期間所閱書籍印象尤為深刻的當屬我閱讀的這本“心靈雞湯" …

本書通過羅列收錄數百個精彩動人、發人深省的雋永故事,通過每樁每件簡短的描述帶給閱讀者從未有過的心靈感動與智慧啟迪!

其中:有則關於講到“尊重”這個話題的故事,對我觸動很大!

一篇關於“金錢買不來尊重”的故事…

它通過一個富翁散步途經偶遇一個正在路過行乞的乞丐,欲仰仗自己財大氣粗的姿態、以一種非常不屑無禮的語氣,隨手將金幣丟至行乞者的破碗中,滿心以為會換來行乞者萬般磕首感謝,乞料乞丐並不為知所動,富翁情急之下企圖以不斷累贈財富的形式試圖贏得他的尊重,但仍未感動乞丐,故事最後以讓富翁一時語塞無語而結尾…

故事的結尾以點精之筆:作者將以人物互換的角度讓文中反面人物給予強有力的無聲的反擊,同時也讓我們讀者陷入深刻的反思…

或許這樣的故事,放到身處於現在這個講物質、講現實的社會中的人物場景裡,也許很多人會疑惑它的真實性,故事的可信度,這點似乎也無可厚非…

但,故事興許是虛擬的,然而它帶給我們為人處事的啟迪和智慧卻是真實存在的…

尊重並無“貴賤之分”



葉落飄零211466546


我從作家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裡面李向前因為出車禍而腿成了殘疾,深深愛著潤葉的李向前因為自己覺得更配不上潤葉,怕拖累潤葉要和潤葉離婚。而潤葉拒絕離婚,從那一刻潤葉決定死心塌地的跟他過日子這個情節,認識到:婚姻是一種成全(是對少安和秀蓮內心的成全,也是對李向前愛的成全),婚姻是一種感恩!婚姻是一種經歷風雨後愛的承諾!





冬日華爾茲


《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章節裡面,王熙鳳的八面玲瓏和語言能力表現的淋漓盡致,有一個細節表現出她做事的最高境界,也許王夫人都沒有想起來給黛玉準備布料等禮物,王熙鳳卻說:“昨兒個太太讓我準備的幾樣布料已經調出來了,等一會兒教人送過來”,這時候王夫人微微一笑,說道:“需要盡好的挑。”也許王夫人就沒想到這麼多,但是王熙鳳她想到了,自己還不居功,說話做事恰到好處,大家都很開心,喜歡


晚晚的春天


曹雪芹的《紅樓夢》寫盡了人生百態。在第五回中有這樣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第九回:“聰明忒過,則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則思慮太過”;十七回:“淡泊以明志 ,寧靜以致遠”;二十一回:“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七十二回:“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宴席”;“得隴望蜀,人之常情”……。這些言簡意賅的句子是我領悟到了作人,做事,和處世為人的道理。


李蓉


為人處世是一篇大文章,除了從外界領悟,受典籍啟發,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當然,從小受家庭的影響,是一個人人生起步的基礎,爾後走向社會接受檢驗。

真正使我頓開茅塞的書是《朱光潛人生九論》。不愧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全書共分九個部分,即九論:論修養、論生命、論成長、論青春、論情感、論處世、論讀書、論文學、論教育。全書文字幹練精到,內容充實,論據獨特。是一部難得的好書。尤其是年輕人,值得精讀、深讀。

另外說點自我感悟,不建議年輕人讀太多的文藝類作品(文藝愛好者除外),多讀些美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之類的書,多動手抄一些優秀的內容,會對提高自己修養大有幫助的。


九龍玉春


《弟子規》"首孝悌,次謹信"告訴了我如何去做一個好人。

《論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告訴了我如何與人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