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地位與皇帝沒太大區別,為何還要冒險稱帝?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地位與皇帝沒太大區別,為何還要冒險稱帝?

1915年12月,在國會、高校、民眾請願團等眾多代表的“擁護”下,多次揖讓的袁世凱最終接受皇帝的尊號,建立君主立憲制的中華帝國,並打算將1916年改為洪憲元年,把總統府改為新華宮,並擬定《新皇室規範》。誰知在當年的12月25日,表面支持他稱帝的蔡鍔和唐繼堯在雲南宣佈起義,發動護國戰爭,貴州、廣西跟著一起響應。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地位與皇帝沒太大區別,為何還要冒險稱帝?

等到1916年3月份袁世凱被迫宣佈取消帝制,才當了83天的皇帝就被趕下了臺。開始起用段祺瑞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企圖依靠北洋軍閥的勢力,壓制南方起義力量,卻在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大家都知道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地位與皇帝沒太大區別,那麼他為何還要被下面人反叛的危險冒險稱帝呢?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地位與皇帝沒太大區別,為何還要冒險稱帝?

眾所周知,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南方各省紛紛響應,但是在北方局勢卻並沒有那麼樂觀,最後在清廷中流砥柱袁世凱的幫助下,才讓清帝遜位,完成了南北統一。袁世凱憑藉著這次功勞和手中的力量,順利登上了民國大總統的寶座。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才發現當時的政府基本都是各種軍閥勢力掌控的,他雖然能調動北洋軍閥,卻無法調動其他地方勢力。此時的中華民國表面上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內部卻一直是四分五裂的。他雖然有很大的權力,卻一直被議會壓制著。議員中有不少人都沒有執政經驗,卻一直干擾著袁世凱的抉擇,讓他非常苦惱。為了能真正掌握國家大權,他拉攏了不少的軍閥,想要通過重建君主立憲制的方式真正掌握國家大權,誰知才稱帝其他人就開始反水了。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地位與皇帝沒太大區別,為何還要冒險稱帝?

由於清帝退位沒多久,有不少的清廷老臣懷念封建王朝統治時期的生活,袁世凱恰好也有當皇帝的美夢。袁世凱也知道,此時人們的民主意識還比較單薄,現在稱帝的話還有機會,如果等到大家都習慣現在的生活,根本就沒有機會當上皇帝,這也是他為何在當上大總統後,地位與皇帝沒太大區別,還要很早就冒險稱帝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