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後300位明軍跑到那裡建立國家,現在富得流油

大明一朝,屬於在中國歷史上大一統年限比較長的一個朝代,二百多年。一直到現在,雖然當中已經經過了清朝和民國,但是許多人似乎對明朝有一種特殊的情懷在裡面。這種情懷並不僅僅是因為是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專制國家,更重要的是明朝的開國與滅亡。開國的朱元璋從一個乞丐小和尚的社會底層起步,一步一步走向了中華大地的統治者寶座,而他當年面對的對手也堪稱為歷史上最強勁的蒙古武裝勢力;滅亡是因為,崇禎帝作為亡國之君,卻是極為勤奮的開明君主,雖然才華因為成王敗寇的原因為人詬病,但我們都無法阻擋明朝滅亡時候的悲壯。天子守國門,一直到了滅亡前,明朝帝王的骨氣也讓人為之動容。李自成打到了京師,一度有點哀求的語氣,請求崇禎帝給他封一個王,而崇禎帝最起碼保留了不向賊兵妥協的氣節。所以,幾百年來,史學家似乎對大明朝很有情懷,並許多時候對明朝的懷念程度,不亞於曾經的盛唐。今天,我就為大家帶來一個關於明朝故事。

明亡後300位明軍跑到那裡建立國家,現在富得流油


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民生凋敝,百廢待興,而作為從社會低層走向前臺的朱元璋對百姓疾苦深有體會,朱元璋這位開明的立國之君,頒佈了一系列利民政策,使明朝國力開始快速恢復,走入正規。

明亡後300位明軍跑到那裡建立國家,現在富得流油

因為朱元璋和馬皇后是患難夫妻,所以對馬皇后的情義在歷史上也很真切。馬皇后死後,朱元璋念念不忘,自然愛屋及烏地將所有的情感都傾注在太子朱彪身上。不幸的是, 朱標卻比朱元璋命還短,竟然先一步病逝了。他的一走,也給朱元璋以及大明江山留下了隱患。朱元璋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他的其他幾個兒子一一封王,並且下旨封王的王子們,沒有皇上召見,永遠不得進京,否則以叛亂處死。他所作的一切,就是為了為他的孫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掃清障礙,順利繼位。可朱元璋沒有想到,他死後留下的這個隱患,最終逼迫燕王朱棣起兵篡奪了皇位。

明亡後300位明軍跑到那裡建立國家,現在富得流油

而這個燕王朱棣,是在真刀真槍的磨練下文武雙全的有為之君,並開創了永樂盛世,國家安居樂業,明朝也在當時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朱棣為了揚威四海,便把自己身邊太監鄭和派出去,廣施天恩,在向世界宣告大明王朝強大的同時,也加強了中國和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當然,也有傳聞說,朱棣之所以這麼去做,是為了尋找流落民間的建文帝朱允炆,只有找到建文帝,朱棣才能睡得踏實。

明亡後300位明軍跑到那裡建立國家,現在富得流油

而朱棣選擇了鄭和,證明他的眼光是對的。鄭和出身回族,並且信奉伊斯蘭教,從小就和父親去過伊斯蘭聖地耶路撒冷,這一切為鄭和骨子裡衍生了冒險精神。

在鄭和遠洋巡航的過程中,曾經發現了一座島嶼。而這座島嶼可以說海路四通八達,如果建立一箇中轉站,將對明朝的遠洋事業百利而無一害。鄭和當機立斷,在這座島嶼留下物資人馬,並著手修築房屋,拓展生產,併為這座島嶼命名為“石塘嶼”。

明亡後300位明軍跑到那裡建立國家,現在富得流油

而因為鄭和的努力,這座島嶼正式劃入了大明帝國的版圖,成為中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歷史的車輪永遠在無情碾壓著世間的一切,無論輝煌失敗,都在輪迴中上演。後來的明朝,黨爭越來越嚴重,太監也因為皇帝寵幸,走向前臺。到了後期,出現了宦官專權的不良局面。在明朝, 有名的太監數不勝數,例如曹吉祥、魏忠賢。

明亡後300位明軍跑到那裡建立國家,現在富得流油

朱元璋當年因為社會底層出身,對貪汙腐敗深惡痛絕,並且對執政官員相當苛刻。為此,朱元璋留下的薪俸制度也便留下了隱患。朱元璋怎麼也沒有想到,他的這個制度使官員們無法養活家人,迫不得已自然要去貪汙受賄。而官員貪汙受賄,並定會引起民間民不聊生。最終的明朝,內憂外患,李自成等起義軍作亂內地,滿清數十萬大軍羽翼豐滿,明朝大廈將傾、


明亡後300位明軍跑到那裡建立國家,現在富得流油

崇禎皇帝死後,明朝殘餘兵力南下建立了南明小朝廷。好景不長,清軍開始肅清殘餘明軍。最終,東南沿海有三百明軍不願意投降清朝,於是帶著老百姓們逃到了海外。並登上一座小島,建立了一個小國,如今富得流油。

誰也沒有想到,滅亡後的明朝竟然會和當年鄭和的選擇扯上關係。明朝殘餘勢力敗退南方,建立了南明小朝廷,雖然最終被滿清軍隊消滅,但最終有一些有骨氣的人反抗到底。殘餘的三百明軍將士,帶著一些老百姓南逃海外,並登上了當年鄭和 命名的那座島嶼,過上了與世隔絕的生活,直到最後還建立了國家。

明亡後300位明軍跑到那裡建立國家,現在富得流油

現在這座小島的名字叫作納吐納群島,在印度尼西亞北部的島群位置。這片群島由272個小島組成,其中就包含著鄭和命名的石塘嶼。

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帶領明軍殘餘以及一些逃難的漁民登陸了這座島嶼,而且聯合了當地漁民,將原先佔領這裡的荷蘭殖民者趕出群島。最終的張傑緒被眾人推選為首領,逐漸建立了一個小國家。荷蘭人也將此地命名為納土納群島。

張傑緒帶領人民來到此地的時候,小島還只是一片蠻荒之地,他帶領人民克服各種困難,慢慢的這個小島成為了百姓的樂土。

在張傑緒帶領下,這座蠻荒的群島開始被開發,慢慢的使這裡成為了人間樂土。但是因為在海中,導致這裡的土地無法種植農作物,只能靠出海打魚為生。幾百年前儲藏魚類的辦法並不像現在,那時候大多選擇製作成魚乾的方式進行保存。


明亡後300位明軍跑到那裡建立國家,現在富得流油

由於這座島嶼距離赤道位置較近的緣故,這裡陽光充足,逐漸的吸引大批商船到這裡補充給養,收買魚乾,更多的是出遠海的漁船會選擇路過這裡進行魚乾晾曬。張傑緒看到了商機,便和那些外來漁船商船進行談判,將船隻停靠給養補充、出租地方晾曬魚乾、以及加工魚乾走入了產業化,這塊島嶼的居民因此逐漸富裕起來。

然而,張傑緒死後,這裡開始群龍無首,荷蘭人捲土重來。再後來,印度尼西亞獨立建國,這座群島因為沒有首領,被印度尼西亞收歸為領土。

明亡後300位明軍跑到那裡建立國家,現在富得流油

這裡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島上的居民想重新投向中國的懷抱,但是一直被印尼勢力干預著。

印度尼西亞後來開始向群島大批量移民,逐漸華人比例比重下降,印尼人佔據了主體地位。

對於這個歷史事件,您有什麼看法?歡迎您和小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