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作為領導,六中人必用,六中人必不用。切記,切記


南懷瑾先生:作為領導,六中人必用,六中人必不用。切記,切記


人才是國與國、企業與企業競爭的要點。但人才有大有小、真假難辨,用人不慎、遇人不淑的後果卻很嚴重。所以,怎樣發掘人才,選拔人才,什麼樣的人該用,什麼樣的人不能用,是值得每個領導者研究的重點。

《長短經》中唐代學者趙蕤把人臣分為正臣六類、邪臣六類,相互對比,由此剖析用臣謀略的利害得失。南懷瑾先生就此進行演繹,古為今用,向領導者列舉了必須要用和不能用的六種屬下。

其中必須要用的六種屬下是《長短經》中的六種正臣。

一、聖臣

"夫人臣萌芽未動,行兆未現,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豫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如此者,聖臣也。"

伊尹、姜尚、張良這些人是聖臣的典型,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有先見之明,能輔佐君主把握態勢,洞燭先機。最重要的是,能使自己的上司永遠站在光榮的這一面。

南懷瑾先生認為,這樣的聖臣在現代就是那些有預見性的屬下,他們能幫助領導者正確判斷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而且一旦做下去還能把握存亡得失的機要,把握住成功的可能。

二、大臣

"虛心盡意,日進善道,勉主以禮義,諭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如此者,大臣也。"

自己很謙虛,引導人不懈怠,既勸勉君主守禮行義,還告訴君主要眼光看得遠,做長久的打算,從而使君主好的地方更好,壞的地方改掉,這個樣子,叫做大臣。

大臣類的下屬,會每天幫助領導人做好事,貢獻自己寶貴的意見,主要目的只有一個——使領導往好的一面發展,領導不對的,就說不對,哪怕說了會丟掉職位,也還說不對。南懷瑾先生說這種人在古代被稱為"骨鯁之臣",在今天就是脾氣很倔的良才。作為領導,最好要有一個這樣的下屬,以便時刻警醒自己,避免走歪路。

南懷瑾先生:作為領導,六中人必用,六中人必不用。切記,切記

三、忠臣

"夙興夜寐,進賢不懈,數成往古之行事,以厲主意,如此者,忠臣也。"

南懷瑾先生認為忠臣的代表當屬魏朝的司空陳群。這個人和同僚在一起的時候,絕不指摘曹操父子的錯誤,但是私下裡卻奏疏無數,有的委婉建議,有的強烈批評,而對自己的優點卻從來隻字不提。所以曹操父子能夠成為一個正統的政權,並維持良久,不是毫無根由的。

像司空陳群這樣的下屬,具備以下幾個特點:有能力,講道德,高修養,很厚道。這類人對領導忠心不二,也懂得給上司留顏面。擁有這樣的下屬,即是得了幫手,也是得了朋友。

四、智臣

"明察成敗,早防而救之,塞其閒,絕其源,轉禍以為福,群終已無憂。如此者,智臣也。"

這類臣子是管家式的屬下。他們處理任何一事都會替領導顧慮周全,哪怕有一分失敗的因素,也會"早防而救之", 把禍變成福,使上面領導的人,沒有煩惱和愁閒。如果那個領導幸得此種助手,就會安心好多了。

五、貞臣

"依文奉法,任官職事,不受贈遺,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

嚴紀守法,對到手的任務盡心完成,負責老實,不貪汙,不浪費,是貞臣的寫照。

像這樣的屬下,也許不會給領導提什麼建設性的意見,至少不會讓領導擔憂交下去的任務無法按時完成。前四種屬下固然優質,但是真能做到的卻為數不多,

六、直臣

"國家昏亂,所為不談,敢犯主之嚴顏,面言主之過失,如此者,直臣也。"

和大臣相比,直臣最大的特點便是敢作敢為,犯顏進諫多是家常便飯。他們可能不是領導面對最紅的人,也不一定領導最器重的那一個,但一定是最敢說真話的屬下。


南懷瑾先生:作為領導,六中人必用,六中人必不用。切記,切記


這類屬下從不拍上面的馬屁,更不會當面恭維領導,哪怕是領導已經動容生氣,他還是要當面指出上面的錯誤。雖然領導有時會反感這樣的人,但是南懷瑾先生認為,留幾味苦藥在身上,還是可以救急的。

總的來說,這六種屬下會把領導往好處、高處引,好意見、好方案源源不斷,有問題、有錯誤及時糾正,哪怕領導不是那麼優秀,也會保證領導的事業不會壞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與此相對的六種邪臣,領導者鑑識時同樣需要留心,避免因用人不當而影響事業。

這六種邪臣分別是具臣、諛臣、奸臣、賊臣、饞臣、亡國之臣,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尸位素餐的人、阿諛奉承的人、陰險狡詐的人、玩弄權術的人、嫉賢妒能的人、顛倒黑白的人。這些人是南懷瑾先生口中的"水晶湯圓",狡詐圓滑,才能不足,心術不正,嘴上總說最為上司著想,可是一旦領導遇難,最先跑開的一定是他。

中國的領導學說白了就兩個字是關鍵——用人。人應知而後用,有人輔佐、人才上門求見固然是件好事,但人才有大有小、真假難辨,並不是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的。但古語有云,"良將無棄才,明主無棄士",用人好壞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者的眼力,這正有眼力的領導者瞭解人會從多面認識,判斷人會審慎再三,如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為疏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