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3.5,又一雙球鞋來到3.5代。上一次出現3.5代的球鞋還是在04年的夏天,T-MAC 3.5。相對於T-MAC 3,3.5的後部設計增加了類似百葉窗的透氣條,為了能在夏天的實戰中增添些許的透氣性。而麥迪本人在常規賽後半段以及那年夏天代表美國隊參加美洲盃時也都有穿著,雖不及T-MAC 3那般大熱和經典,但是在很多麥迪的球迷心中它依然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這或許只屬於80後回不去的回憶。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對於很多年輕朋友來說,羅斯的球鞋才是這個時代adidas代表。而今天評測的對象正是羅斯最新款的球鞋——ROSE 3.5。

羅斯的受傷想必他的各種品牌贊助商比球迷還心急,他所代言產品的銷量肯定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從羅斯的第一代簽名鞋adizero rose誕生以來,在每年的全明星賽前夕都會發售改良過後的.5版本,季後賽時期又有夏季的強力主打款Crazy Light需要他這個主力代言人力推。可見羅斯對於adidas的重要性,可見他的代言任務之重。ROSE 1.5時期那一年的季後賽,adizero Crazy Light橫空出世,它就像是一輛概念車,影響著之後兩年甚至還要更久時間,adidas所有球鞋的發展方向。而它也正是我上一次所穿過的adidas球鞋。

可以看出,ROSE 2.0在設計上已經受Crazy Light的影響比較大,尤其是中底和大底的設計。而ROSE 2.5和2.0根本就是沒有任何交集的兩雙鞋,除了名字。和Crazy Light採用一樣大底的2.5,更像是羅斯署名版的輕無敵。而之後又衍生出來了ROSE 773,加上季後賽時期Crazy Light 2代的發佈,在專賣店便能看到一個有趣的景象,鞋架上的一個版塊裡,共同存在著ROSE 2.0,2.0 LOW,2.5,2.5LOW,773,CL2,這幾雙外形配色甚至性能都非常雷同的球鞋。不得不再說一次可見羅斯對於adidas的重要性,可見他的代言任務之重。

自從上賽季季後賽膝蓋受傷至今未歸,在ROSE 3.0的球鞋發佈會上,羅斯留下的眼淚令人動容。可是對於大多數中國球迷來說,ROSE 3.0已經有代言人,便是來到CBA青島隊打球的麥迪。至少對於中國球迷來說,時至今日,麥迪的人氣任就比羅斯要高。 雖然看見曾經adidas的一哥穿著後輩的簽名球鞋征戰CBA難免讓人唏噓,可麥迪銷魂的小腿和ROSE 3.0是那樣的相得益彰,還是勾起了不少球迷的購買慾望。

又是一年全明星賽前夕,ROSE 3.5和rose 773 Light一同來到了專賣的貨架。好在羅斯即將回歸,也讓苦苦等待的球迷多了些期待。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羅斯久違的電視廣告最近開始頻繁出現,玫瑰螺旋也給了這雙ROSE 3.5新的註解。這不僅是在形容羅斯華麗的球風,犀利的變向和迅猛的轉身,在鞋身上也處處可見玫瑰螺旋的概念。如果把鞋幫腳踝處的羅斯專屬LOGO當做一朵花心,那麼那一直延展到鞋面各處的交叉弧線就像是一片一片圍繞在花心的花瓣,這是相當有意境的設計,儘管很多人在看到它的第一眼都覺得接受不了,包括我也一樣。但是拿到實物,以及上腳之後對它越發喜歡。

因為已經過了整天球鞋的年紀,日常頂多穿一些復古款球鞋壓馬路。所以現代籃球鞋對於很多已經工作的同志來說,Only game time。這也是曾經adidas GDL系列球鞋上出現過的字樣。只在打球時才穿球鞋,當然就會希望外形越炫越好,配色越醒目越好,而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會選中庸的配色和鞋款以便來搭配日常穿著。所以在球場上經常可以看見很多中年老屌絲以及即將步入中年的屌絲會穿很“浮誇”的球鞋。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鞋頭與鞋身交匯處有一道在陽光下能變色的漆皮再次顯示了設計師的匠心之處。它其實是將鞋身上的縫線隱藏在下面,這樣一來球鞋本身看起來像是一次成形的鞋面,又完美解決了一次成形鞋面鞋頭處易變形的缺陷。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SPRINT WEB鞋面比起Crazy Light時的略厚,支撐性也相對更好。而鞋面上如玫瑰花瓣交織的網格,也增加了些許鞋面的強度。很多人接受不了Crazy Light過於輕薄的鞋面,ROSE 3.5的鞋面在舒適度以及貼合包裹感上都要比CL有所加強,相應的重量也增加不少。

雖然是在冬末春初時發售的球鞋,透氣性已經非常好,SPRINT WEB鞋面夾雜網眼材質在不損失保護性包裹性的同時大大增強了球鞋的透氣性。而且SPRINT WEB鞋面所散發的光澤或者是絢麗的顏色一點也不輸漆皮,卻又沒有漆皮那樣容易起死皺和開裂。不得不說球鞋科技在進步。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設計在鞋舌上的羅斯各人專屬LOGO非常迷人,而它也再次呼應了玫瑰螺旋的主題。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或許是巧合,或許是為了保存“家族式”鞋頭設計,ROSE 3.5的鞋頭花瓣設計和主推的adipure motion系列頗有幾分相似,只是鞋面上並無那些科技材質和功能。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球鞋內襯的材質和ROSE 3.0的完全一樣,摩擦力比較好,在運動過程中不會有絲毫滑動鬆脫的感覺。前掌小部分的內靴設計也讓鞋頭的包裹性更好,鞋舌也不會在運動過程中發生跑偏的現象。鞋身整體的設計也和Crazy Light一樣修長,足弓處較窄,包裹感十分出色。不過腳掌比較寬大,或者腳背比較高,還是建議稍買大半碼可能更合適。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鞋墊和Crazy Light裡搭配的硅膠緩震鞋墊完全一樣,彈性比較好,但是似乎從Crazy Light第一代開始硅膠鞋墊表層有些過於順滑的問題並沒得到解決,好在冬天打球一般都穿比較厚實的襪子,摩擦力會稍好點。不過並沒有贈送CLIMACOOL的鞋墊,個人更偏好那雙鞋墊的腳感。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從中段延伸到後跟處SPRINT FRAME結構依舊給力,經過幾次改良,也更貼合後跟,想必保護性也得到了提升。經典三道槓放置在後跟處也是跟隨這幾年的設計大流,比起在鞋面兩側生硬死板和審美疲勞,現在的設計確實增添了動感。或許過幾年再回歸到鞋身兩側時又會有新鮮感吧。

鞋幫處的隆起,正好能將腳踝包裹,裡面有厚實的海綿。把鞋帶繫緊之後有非常良好的舒適感和安全感。結合SPRINT FRAME,提供了非常好的保護性,卻又沒有過多的束縛。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中底的緩震橡膠沒有Crazy Light的柔軟,也相對要更厚一點,不過彈性卻要優於Crazy Light,特別是在運動中的回饋能更加明顯的感覺到。或許耐久度也更好一點,希望如此吧。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內部倒是和Crazy Light完全一樣,只是多了一個adidasmi存放槽。或許正是這個槽,讓ROSE 3.0和3.5的價格達到了1380元。印象中這是自T-MAC6的1420元發售價之後售價最高的一款adidas球鞋。在代言人連續兩個賽季幾乎沒怎麼打過球的情況下,簽名鞋反而漲價,這真是需要勇氣的。而且即便是更早存在的NIKE+也還未普及,對於絕大多數的籃球愛好者來說,中底處植入感應器都是一個無意義的噱頭。如果要推廣,是否可以考慮在一線城市或者大型旗艦店發售帶有可連接感應器的球鞋,而其他的球鞋還是以普通形式發售,這樣一來ROSE系列簽名鞋要是能把價格穩定在1180對於現在的球鞋市場可能更有衝擊力吧。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全人字花紋的non marking無痕橡膠大底提供極佳的抓地力,它也沒有FOR HARDWOOD PLAY ONLY的Crazy Light那般嬌貴,且鞋底的紋路很深,也會讓長期打外場的球迷有了新的選擇。在ROSE 1.0便深受好評的三道槓延伸到鞋底的設計更是貫穿整個大底,其實這一點設計並不能為球鞋帶來任何性能上的提升,卻能讓它看起來更酷。只要別是崴腳內翻,偶爾的不經意露出的鞋底三道槓會是球場很吸引眼球的亮點。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因為輕薄的鞋面,加上優異的包裹感和修長的設計,所以ROSE 3.5上腳之後和Crazy Light一樣顯得很秀氣,而且會覺得尺碼比平時所穿著的要稍短。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總的來說,無論從實戰性能和材質,設計都能感覺較之將近2年前的Crazy Light又有了不小提升,這是令人欣喜的,也能看出似乎adidas的球鞋也沒有在追求極致輕量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是更好的平衡了各方面的性能。

球鞋評測丨羅斯未歸,球鞋先行——adidas ROSE 3.5評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