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我们只在月球上踏出过自己的脚印,我们的无人飞船也只能探测离我们最近的行星。在我们的邻居们后面,无论是星系类的还是外层空间的探索都在我们的能力之外。而有着超长轨道的纳菲力姆的行星,它本身就像是一个旅行中的天文台。这个轨道带着它飞过所有的更外层的行星,并让他们能够直接地观察我们的星系。

当他们登陆地球的时候,他们带来了他们伟大的天文知识。纳菲力姆人,地球上的“天国之神”,教导人类看向苍天——就像耶和华让亚伯拉罕做的一样。

甚至是在最古老、最简陋的浮雕和绘画上,我们都能看见星座和行星符号;当神被描绘或是被祈求的时候,他们的符号就被用一种图画简写。通过向这些符号祈祷,人类不再孤独;这些符号连接着地球人和纳菲力姆人,也连接着地球和天国,以及人类和宇宙。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这些符号中的一些,我们相信,同样还表达了空间旅行的含义。有大量的讲述这些天体和他们与各天神关系的古代文献和列表。古代人为天体和天神取多个名字的习惯让我们的分析变得困难。哪怕在已经建立好的关系中,如金星是伊师塔,也随着众神中的变动而变得混淆。所以,在更早的时候金星被认为是宁呼尔萨格。

E.D.范布伦在《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众神的符号》一书中,分类整理了超过80个这样的符号——神和天体的符号。它们在圆柱图章上、雕塑上、石柱上、浮雕以及界石上——更加详细清晰,例如亚甲的库都鲁——被发现。在这些符号被分好类后,不难看出,除了一些代表南部或北部星座的符号外,还有一些符号若不是代表黄道十二宫的话,那就是代表着12个天地众神,再不然的话就是代表着太阳系的12个成员。美里西帕克——苏萨之王——立下的库都鲁,显示了黄道带的12个符号和12个星形神的符号。

亚述王伊撒哈顿立下的一个石柱上,描绘了这位统治者在面对天地十二主神时手举生命之杯。我们可以看见有四位神祇站在动物身上:伊师塔站在狮子身上,阿达德拿着叉状闪电,这很容易就能鉴别出来。另外有四位神用带有他们特殊属性的工具来表示,比如用狮头锤来代表战神尼努尔塔。剩下的四位神则是用天体来表示——太阳,是沙马氏;带翼天球,是第十二个天体,阿努的住所;还有月牙与七星。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虽然在后来辛才是月亮,用月牙表示,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在“古老的时候”,这个符号所代表的是一位年老的长满胡须的神,他是苏美尔真“老神”之一。他常被描述在水流环绕中,这位神毫无疑问就是艾。月牙同时还与测量和计算科学有关,而艾正好也主管这一块。海洋之神艾是非常适合用引起潮汐的月亮来表示的。

那么七星符号的意思是什么呢?

许多线索都将我们的视线集中到恩利尔的身上。在阿努的门廊前,用月牙和七星来表示艾和恩利尔。一些最清楚的符号已被亨利·罗林森爵士在《西亚的楔形文献》一书中,一丝不苟地拷贝了下来,这些符号中最重要的“三人组”是阿努在他的两个儿子之间;这些代表恩利尔的符号不是七星就是有七个顶点的“星星”。数字七是恩利尔的符号中必不可少的(有时还包括他的女儿宁呼尔萨格,代表符号为脐带剪)。

学者们曾无法理解拉格什王古蒂亚的一段陈述,“天上的7是50”。试图用算术来解决——根据一些准则将7变为50——的尝试无法理清这段陈述的含义。然而,我们却看到一个简单的答案:古蒂亚所说的这个“7”天体代表的神是“50”。恩利尔,他的代表数是50,而与他对应的行星是第七个。

哪颗行星是恩利尔呢?我们回想起那些讲述诸神第一次来到地球的文献。当阿努在第十二个天体上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来到了地球。艾被给予了“深处的统治权”,恩利尔则是“大地的统治权”。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突然出现了:恩利尔之星就是地球。地球——对纳菲力姆而言——是第七个行星。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在1971年2月,美国发射了执行至今为止最远任务的无人飞船。它航行了21个月,经过火星和小行星带,在很精确的时刻表内与木星会合。接着,就像NASA科学家们所预言的那样,木星巨大的引力“抓”到了它并把它扔到了外层空间。考虑到先锋10号可能会在某一天被另一个“太阳系”的引力吸引而坠落到宇宙中的某个行星上,研发这艘飞船的科学家们将一块刻有“信息”的铝板放在它里面。这段信息使用的是象形语言——与最早的苏美尔象形文字中的符号和标志没有太大区别。它试图告诉任何找到这块铝板的生物,人类有男女之分,大小和飞船的大小是成比例的。它描述了构成我们世界的两种基本化学物质,以及相对于某种宇宙射线来说我们的位置。它还描绘出了我们的太阳系——一个太阳九个行星的版本,告诉它的发现者:“你发现的这艘飞船来自这颗太阳的第三个行星。”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我们的天文学家已经适应了地球是第三个行星这种说法了——事实上,它的确是。但那是在从我们星系中心太阳开始算起的时候。

但对某个从外部接近我们太阳系的人而言,第一个被算进去的行星是冥王星,第二个是海王星,第三个是天王星——不是地球。第四个会是土星,第五个是木星,第六个是火星。

第七个才是地球。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除了纳菲力姆,没有别人会经过冥王星、海王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再到达地球,也没有人会认为地球是“第七个”。即使这样,仍然有人认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而不是太空来客,有能力并需要从太阳系的边缘开始计算地球的位置,而不是从太阳开始算起,这样顺便也证明了这些古人的确是知道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存在的。不过这些行星的存在并不是靠他们自己得知的,我们已经证明过了,这些信息都是由纳菲力姆传达给他们的。

无论怎么说,结论都只有一个:只有纳菲力姆才会知道土星之后还有行星,而正因为这样,从外面数进来,地球成了第七个天体。

地球并不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数字位置被符号化了的天体。有充分证据证明,金星被描绘成了有八个顶点的星星;金星是第八个天体,当从外数到内的时候是在地球之后。八个顶点的星星同时还代表着女神伊师塔,而金星是伊师塔的行星。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许多圆柱图章和图画遗物将火星描绘为第六个天体。一个圆柱图章显示火星的神祇坐在一个王座上,王座位于一个“六芒星”下面(见图125)。图章上的其他符号分别代表着太阳,和我们现在的描绘方式差不多;还有月亮;十字,“十字行星”的符号,第十二个天体。

在亚述时代,一个神之星的名次通常用他王座旁的星星来表示。由此,一个描绘尼努尔塔的牌匾将四颗星星放在他的王座上。他的行星土星的确是第四个行星,当然是用纳菲力姆的排序方式。其他大多数行星都有类似的描绘。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重要的宗教事件,是为期12天的新年庆典。庆典中充满了第十二个天体轨道,太阳系的组成,以及纳菲力姆前往地球的旅程的象征。其中保存最好的“信任誓词”是巴比伦的新年礼仪;但有证据显示,巴比伦人仅仅是简单地复制了苏美尔文明一开始的传统。

在巴比伦,这项庆典是在非常严格和详细的礼仪规范下举行的;每一个部分、场次和祷告词都有着传统原因和一个特殊的意义。这些典礼是在尼散月——新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开始举行的,与春分刚好相合。有11天,其他神将按照规定的秩序到马杜克那里去。到了第十二天,其他每个神都回到自己的住所,马杜克将在他的光辉中再次落单。与马杜克在星系中的出现所对应,显然他要与太阳系中其他诸神“会面”,并在第十二天分离——让这第十二位神继续与世隔绝地做着众神之王。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新年庆典的礼仪与第十二个天体相关。前四天,对应的是马杜克经过前四颗行星(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和土星),是准备日。在第四天的最后礼仪被称作是让行星依库(Iku,即木星)出现于马杜克的视野。马杜克快要走到天战遗址了;很有象征意味地,大祭司此时开始诵读《创世史诗》——天战的故事。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当天战的故事讲完之后,天刚刚破晓,第五天到了,这时的典礼是12次称马杜克为“上主”,肯定了在天战之后,太阳系有了12个成员。朗诵中接着就点明了太阳系的这12个成员以及黄道带的12个星宫。在第五天内的某个时段,神那布——马杜克的儿子及继承人从他的崇拜地博尔西帕乘船而来。但他只在第六天才进入巴比伦神庙内院,因为在那之后,那布成为巴比伦的十二大神之一,而属于他的行星是火星——第六个天体。

《创世记》告诉我们,在第六天,天地及其上的一切都完成了。巴比伦的庆典同样在尼散月的前六天,纪念了这次创造地球和小行星带的宇宙事件。在第七天,庆典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地球。虽然第七天庆典的细节有些缺乏,H.法兰克福在《王权与众神》一书中表示,他相信他们参与了一场神的演出:在那布的带领下,解救被关押在“下层大地之山”的马杜克。

自从发现了详细介绍马杜克与其他对手争夺地球王位的史诗文献,我们可以推测,第七天的事情就是重演马杜克争夺地球(第七个天体)王权的往事,他最初的胜利,以及他的最终胜利并夺得权力。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在巴比伦新年庆典的第八天,马杜克在地球上取得胜利——也就是篡改过的《伊奴玛·伊立什》中的天国胜利,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赞扬马杜克之后,这些神祇,在国王和百姓的帮助下,上了船。在第九天,按照规定好的队伍,马杜克从他在城市中的圣域前往位于城外某个地方的“阿基图之屋”。马杜克和前来拜访的11位神祇在那里待到第十一天;在第十二天,诸神各回各家,庆典也就结束了。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待巴比伦的庆典,都让人想起它之前的苏美尔人的庆典。最具有说服力的是与阿基图之屋有关的部分。许多学说,例如S.A.帕里斯的《巴比伦阿基图庆典》,对这所“屋子”在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苏美尔宗教庆典中有过特别介绍。这个庆典的精华部分是:一支神圣的队列看见当政的神祇离开了他的住所或神庙,经过几个站点,到了镇外的一个地方。一艘特别的船,“圣船”,在这次行动中被用上了。这位神祇很成功地完成了他在阿基提之屋的任务——无论那是什么,坐着同一艘船返回了城市的码头,并顺着原路返回神庙,享受国王和百姓提供的佳肴和欢乐。

苏美尔词语阿基提(正是巴比伦词语阿基图的源头)字面上的意思是“以地球生命为基础”。与各种各样的难以理解的旅行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队列象征着纳菲力姆人,从他们的家园来到第七个天体地球的危险却成功的航行。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在古巴比伦遗址上持续20多年的挖掘成果,与巴比伦宗教文献的记录有着惊人的吻合。F.韦策尔和F.H.维斯巴赫在其合著的《巴比伦的马杜克主神庙》一书中披露,由他们带队的挖掘小组能够在理论上重建马杜克的圣域。事实上也是如此:他的塔庙,前行之路的建筑特征,在位于东柏林的古代近东博物馆被重新架构了起来。

七个站点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名字和马杜克在每个站点的称号,既有阿卡德语版本,又有苏美尔语版本——印证了它们的苏美尔起源及象征意义。

马杜克的第一个站点——在那里他的称号是“天国统治者”——亚甲名字叫作“圣屋”,苏美尔名字叫作“亮水之屋”。他在第二个站的称号现在还无法辨读;这个站本身名叫“分土之地”。第三个站点的名字有些部分已经破损,开头的几个字是“面对行星⋯⋯的位置”;马杜克在这里的称号变成了“喷出火焰的主人”。

第四个站被称为“命运圣地”,在这儿马杜克被称为“安与基的水之暴风的主人”;第五个站的出场没有这么“震撼”,它被叫作“车道”,马杜克是“羊倌之话出现之地”;第六个站被叫作“行者之船”,马杜克的称号在那里变为“表示出的门廊之神”;第七个站是“比特·阿基图”,“创建地球生命之屋”。在这个地方,马杜克的称号是“休息室之神”。

我们认为,马杜克队列所经过的七个站点表示着纳菲力姆到达地球的空间之旅;第一个“站”,“亮水之屋”,代表的是经过了冥王星;第二个(“分土之地”)是海王星;第三个,天王星;第四个—— 一个太空风暴的地方——土星。然后是第五个,在那里“车道”变得清晰了,“羊倌之话出现的地方”,是木星。第六个,一个将旅行转到“行者之船”的地方,是火星。


神奇!这些人踏上宇宙之后才发现,早已有上古文明接触过宇宙


而第七个站就是地球——旅行的终点,马杜克在那里提供了“休息室”(神的“创建地球生命之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