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社群營銷、社區團購怎麼做?祕籍乾貨大曝光

眼下很多實體店都在做社群營銷,但是,店加群絕不是簡單的把自己店裡的貨放到自己的顧客群裡賣!社群營銷看似簡單,實則想要做好卻是很難的。風,毫無預兆地席捲整片曠野,撩動人的思緒萬千。

想把店群搞好,使其具備出貨的能力,必須從成本、從顧客價值上做好安排。

一、“要賣期貨,不要賣現貨”

線上生意的優點是可以賣自己沒有的東西,賣了以後再進貨。目前做的好的店群,都是先在群裡接受預定,把顧客的錢收了,然後拿著現金進貨。進貨價比賒貨賣一般能便宜15%。利潤空間就出來了。

二、“要商品結構、不(只)要商品”

商品結構是滿足顧客特定場景下一站式購物需求的商品組合。

顧客經常需要的商品結構有三種:

1、即時性消費商品結構,主要滿足顧客即吃即用的需求,產品多用小包裝,要離用戶很近。構成了便利店零售場景。這些商品用戶要的很急,不適宜在線上銷售。小罐可樂就屬於這個商品範疇。

2、短計劃消費商品結構,主要滿足顧客以周為採購週期的商品組合,如米麵糧油、家清日化等。構成了超市零售場景。這些商品用戶要的不急,次日送達完全可以。所以我覺得超市用很高的成本搞29分鐘送達是沒有意義的。但這部分商品體積大、貨值低,如果用包裹配送的話,成本太高。所以阿里京東做不了。

3、長計劃消費商品結構,主要滿足顧客以月為採購週期的商品組合,如衣服包包化妝品3C之類,在線下構成了百貨店的商品結構。線上就是京東聯合阿里。

三、“要把群當店看,不要把群當渠道看”

渠道是啥意思,就是能出貨就供貨,不能出貨就放棄不供了。店是啥意思,就是出了問題要換店長,要整改,不能說關就關。背後的邏輯是你把群裡的顧客當成是別人的顧客,還是自己的顧客。團購公司肯定是把群當渠道的,所以團購公司做的不是零售生意,而是供應鏈生意。

要把群當店看,群主的重要性和線下的店長就是一樣的,要認真做好選任去留。

要從一線銷售人員中選拔群主,群主有上班看手機和取得佣金的權利。銷售業績要排名,把好的群主和差的群主區分出來。

線下店長能力再強,也只能管一家店。“線上店長”的好處是同時可以管理很多群,要把表現不好的群主淘汰,把群留給表現好的群主。

四、“要自提、不要上門”

店群裡賣的貨參照線下超市的商品結構,客單價也會逐步靠攏。目前國內大部分超市的客單價在50到100之間。做一次上門配送,10塊錢成本是要的。承擔不起。所以必須讓顧客自提。

對便利店來講,都開在離顧客家很近的地方,甚至顧客回家就順道,所以顧客樂意去自提。

但是顧客家離超市往往都有步行十幾分鐘的距離,往返半個小時,顧客就不願意去了。所以超市就要通過跟有社區空間的異業合作,在社區建設提貨點。合作要找店主,不要找寶媽。店主順便就能幹,還能吸引顧客到店,更划算。

五、“激勵要低、不要高”

銷售佣金給3%足夠。提貨管理費,如果是自己的店,給0.5%就可以了;如果是合作的提貨點,2%左右也足夠。這個不能給的高,給的高了商品結構就不好搞了,毛利能支持高分傭的常規消費品太少。

由於群零售業務和線下零售業務的商品結構、成本結構、管理流程差異巨大,現在根本不具備一體化的基礎條件。“線上業務”跟“線上線下融合”是兩個大工程,要一個一個來。先嚴格按照群零售的特點,把貨賣好,再從成本側考慮融合的問題,才是正道。


超市,社群營銷、社區團購怎麼做?秘籍乾貨大曝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