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出的英才蘇軾又叫什麼名字?名、字、號的由來

在我國曆史上有許多著名的英才,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千年世出的英才蘇軾又叫什麼名字?名、字、號的由來。蘇軾號稱是四川自李白後的又一傑出文豪,並且父子三人都是當世之豪…

蘇軾號稱是四川自李白後的又一傑出文豪,並且父子三人都是當世之豪傑,“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三。

蘇軾他老爹蘇洵,又叫做蘇老泉,據說蘇洵年青時好道,與一高道交情深厚,後來道人為他尋了一塊寶地,在一個叫做“文筆峰”的頂端,點了一盞油燈不滅做為穴口。

千年世出的英才蘇軾又叫什麼名字?名、字、號的由來

後來蘇洵的母親史夫人去世之後,蘇洵將她安葬在此處,四年後生了次子蘇軾,再三年後生三子蘇轍,父子三人都以文章聞名於世,而“油燈定穴”的傳聞也在蜀中流傳。

現在人想起蘇軾的詩詞,多是那“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卻不知他也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細膩,也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溫情,也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傷感,更有“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幽默,還有“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

蘇洵在給長子蘇軾取名時煞費苦心。軾,是古代車前用做乘車人扶手的橫木。對於車載人這一功能而言,軾是沒有用的。但是如果沒有軾,那就不僅僅是車的硬件設施不完善,乘車人在崎嶇顛簸的路上也難確保安穩。“軾”字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君馮(憑)軾而觀之。”蘇洵在《名二子說》中交代了取名的緣故:“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蘇洵給兒子取名為“軾”,是希望兒子像軾之於車一樣,有一些外飾的東西來掩飾灑脫不羈的本性,巧為觀瞻,處世圓通。蘇軾之名,寄託著父親對他的殷切期望和真誠祝福。

文才曠世的蘇軾,並未因父親取名“軾”而改變自己的性格,一生桀驁不馴,嬉笑怒罵,皆出於本性,毫不掩飾,因此招致“烏臺詩案”,險些丟了性命,晚年更是因為黨爭的牽累而被一貶再貶,吃盡了苦頭。取名之意與人生遭際如此相悖,蘇軾辜負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千年世出的英才蘇軾又叫什麼名字?名、字、號的由來

蘇軾字子瞻,“瞻”就是“遠看”的意思。憑“軾”可以瞻望,名與字相互印證,其字是對名的補充解釋。

蘇軾一生有三個女人,第一位妻子是王弗,王弗是他的賢內助,為人處世方面遠勝東坡,在他的官途中幫了他很多忙。

第二位妻子是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她是東坡的仰慕者,性格溫婉,知足惜福。

第三位,便是侍妾朝雲。若論知心,便是這位朝雲了。

據毛晉所輯的《東坡筆記》記載:東坡有一天退朝回家,吃完飯摸著肚子,問身邊的人道:“你們說這裡面是什麼?”

千年世出的英才蘇軾又叫什麼名字?名、字、號的由來

有人回答說,都是文章;有人回答說,都是才學。蘇東坡都不以為然。

只有朝雲笑著說:“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讚歎,只有朝雲知我懂我。

當時朝堂之上流行新舊兩黨站隊,蘇東坡從施政的具體措施出發,對兩方都不滿意。他不肯站隊,不設立場,凡事都是就事論事。

新黨施行新法的時候,他提意見,因為新法很多政策是誤國誤民。舊黨全部廢除新法的時候,他也提意見,因為他認為有些新法對老百姓還是有好處的,不能因人廢事。

於是兩黨都不待見蘇軾。新黨上臺他不好過,舊黨上臺他也不好過。

這一肚子的“不合時宜”,是東坡的自嘲,卻也是他自己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驕傲。

這一點,朝雲懂。

她不只懂,還敢說。沒有因為是在大庭廣眾,沒有因為你是老爺我是奴婢。沒有因為這是一句可能觸怒老爺的調侃。

在這裡的,不過是兩個相互懂得,真誠說話的人罷了。

因為懂了,所有自然就說了,隨心所欲,隨時隨地。

東坡捧腹大笑,這樣的回答,直抵內心,讓他暢快,他東坡家裡也有了個可以隨時說話的人了。

王朝雲與東坡相知之深,可謂一舉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對方的用意,

東坡曾經寫過一曲《蝶戀花》詞: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東坡被貶惠州時,王朝雲常常唱這首《蝶戀花》詞,為蘇軾聊解愁悶。每當朝雲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時,就掩抑惆悵,不勝傷悲,哭而止聲。

芳草為柳綿所化,所以枝上柳綿吹遍天涯,芳草也就隨風而生。這首詞也暗喻了蘇軾"身行萬里半天下,僧臥一庵初白頭"的命運。在政敵的迫害下,他的人生也似這柳綿一般隨風飄零,一次比一次貶得遠,一次比一次遭受的打擊大。

朝雲唱到那兩句時,想起蘇軾宦海的浮沉、命運的無奈,對蘇東坡忠而被貶、淪落天涯的境遇是同感在心,於是淚下如雨,不能自已。

東坡知她的這份知心,故意岔開話題,笑而勸慰:“我正悲秋,而你又開始傷春了!"

朝雲去世後,蘇軾“終生不復聽此詞"。兩人相知相惜,可見一斑。

兄弟——蘇轍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蘇軾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也同樣是文壇上了不起的人物。

蘇軾和蘇轍這兩個人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軾”是古代車前用作乘車人扶手的橫木,但是沒有實際作用,只有裝飾的作用。蘇洵擔心蘇軾不注意外在的裝飾。希望蘇軾能夠察言觀色,掩飾真心,遇事不要衝動,對人不能過於坦誠。

“轍”就是馬車行走留下的印跡。蘇洵說,天下的馬車行走都遵循前車的印跡行走,可說起馬車的功勞,大家根本不會提到車轍。雖然車轍無功,但一旦車翻了馬死了,出了禍事了,車轍也不會受到牽連。

蘇洵希望蘇轍能夠甘心做一個車轍,按部就班,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也可以免於災禍。

但是,蘇軾一生不曾矯飾,自始至終,不掩赤心,真誠如赤子。

蘇轍亦然,蘇轍不願做那個亦步亦趨的車轍,禍福他也不在乎,在乎的也只是活出自己。

這倆兄弟實在相像。所以也比一般的兄弟來得親密一些,生活中他們相互擔待,互通有無,精神上也相互慰藉。

烏臺詩案,東坡下獄。蘇轍為兄抱不平:“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一言點破東坡被陷害的原因。

他一面照顧哥哥的家人,一面用自己的官職來保取哥哥的平安。

蘇軾在獄中,精神壓力很大,他猜測御史臺應該決意要置他於死地,於是跟兒子蘇邁暗中約定,一旦有壞消息就送魚。

一次,蘇邁須到遠處去借錢,委託朋友送飯,忘了交代那個約定,這位朋友偏偏就送了魚去,蘇軾大吃一驚,以為必死無疑,絕望之中寫下了兩首絕命詩,都是寫給弟弟的。其中一首是: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忘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這其中祈望生生世世患難與共的手足之情,令人欽佩而又自愧,據說神宗皇帝看了都為之動容,決意不殺蘇軾。

蘇軾晚年被貶到廣東惠州和瓊州,他一家幾十口人,又是由蘇轍來照管,而當時蘇轍也是受牽連被貶的,俸祿減了很多,他又非常清廉,兩家上百口人的負擔全部壓在他身上,他卻從無半句怨言。

中秋之夜,蘇軾和蘇轍天各一方,蘇軾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他藉著月亮,寫下了《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雖然人們如今用來表達對天下有情人的祝願, 但是在當時,蘇軾在寫這兩句的時候,心中所思念的只是弟弟蘇轍,所以《水調歌頭》的小序是: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千年世出的英才蘇軾又叫什麼名字?名、字、號的由來

蘇軾被貶黃州,看到飛鴻在雪地踏過,想起自己這被流放,被貶斥,顛沛流離。

他寫道: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這首詩寫盡了人生的無常,卻也寫盡了詩人的豁達,這也是蘇軾心有所感,寫給弟弟蘇轍的。

在傾訴對象是蘇轍的時候,因為純出自然,東坡總有妙筆。蘇軾傳世的名篇裡,大多都與蘇轍有關係。

蘇氏兄弟兩人自幼一起成長,蘇轍曾說:“昔餘少年,從子瞻遊,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先之。”

在蘇轍看來,平生有兄長一人的關愛就足夠了,可是實際上在他們的後半生當中,蘇軾不斷地惹上麻煩,倒是這個弟弟總在關照著老兄。

《宋史·蘇轍傳》最後論贊:“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古往今來,我們見過多少兄弟鬩牆,反目成仇。獨獨蘇軾與蘇轍二人,一生友愛,患難與共,相知相守。有人說這樣真摯的兄弟情義,千年以來,也就只有這蘇家兄弟二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