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總體可控 持續向穩向好 江西省“把好四關”確保疫情有效控制

疫情總體可控 持續向穩向好 江西省“把好四關”確保疫情有效控制

3月10日,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在南昌召開第十九場新聞發佈會,會上,相關負責人通報了我省疫情防控相關情況,我省疫情總體可控、持續向穩向好。這與我省緊緊圍繞“降勢頭、壓高峰、縮期間、斬拖尾”的目標,著重“把好四關”,築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分不開。

一是把好監測預警關,降低疫情傳播勢頭。超前監測預警為我省疫情防控搶得了先機。早在去年12月31日,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發現不久,我省就敏銳地意識到疫情風險,持續跟蹤關注,積極做好防控應對準備。1月8日起,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進行疫情風險評估,並第一時間向省委、省政府報送《關於武漢市“不明原因肺炎”和我省防控應對準備情況的彙報》。為此,我省提前研究部署,1月16日成立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工作領導小組;1月17日建立省應對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1月24日啟動全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成立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是全國較早啟動一級響應的省份之一。1月26日,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省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發布17個指揮部令和6個公告。通過及時研判分析,組建疫情防控專家組,每日分析研判疫情,全省累計開展492次疫情風險評估,省級研判51期疫情分析報告,為指揮部適時調整防控措施提供了決策支撐。

二是把好疫情流行病學調查關,壓低疫情流行高峰。我省各級疾控機構在接到疫情信息報告後,第一時間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將追蹤到的密切接觸者2.68萬人迅速隔離管控,避免了疫情擴散蔓延。同時,將核酸檢測機構由12家增加到47家,前移篩查檢測關口,發揮實驗室檢測“一錘定音”的作用,已檢測標本15.23萬人份,及早管控可疑病例,阻斷持續傳播,減少病例發生,壓低疫情流行高峰。

三是把好傳播擴散關,縮短疫情傳播週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網格化人員排查發揮著重要作用。從1月25日(正月初一)起,在我省跨省界各通道全面設卡,實行臨時交通管制,對過往人員進行體溫測量。落實網格化管理要求,全面排查湖北省等疫區入贛人員, 做到全覆蓋、無死角、不漏人,已累計排查湖北入贛人員22.83萬人。為此,我省實行集中化隔離管控。在全省每個市、縣共設置419個、可容納1.81萬人的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緊盯“四類人員”,堅決做到應管儘管,對排查發現的可疑人員進行集中醫學觀察。實行封閉化社區管理,落實屬地責任,強化人員流動管理,減少人員聚集,防止疾病傳播。從2月5日起,全省所有村組(小區)一律實行封閉式管理,嚴防疫情輸出。實行差異化精準施策。2月13日,我省研判疫情發展態勢,在全國較早實行分區分級管理,以縣域為單位動態調整風險等級。截至3月9日24時,全省高風險縣(市、區)降至0個、中風險縣(市、區) 7個、低風險縣(市、區)93個。

四是把好疫情反彈關,斬斷流行拖尾現象。一方面,我省清除潛在傳染源,在全國較早對密切接觸者、解除隔離觀察人員、出院病例、不明原因發熱病例,實行核酸檢測全覆蓋,最大限度清除傳播隱患。我省新增確診病例在2月20日降至0例後,只在2月27日出現1例新增病例,沒有出現“拖尾”現象。另一方面,我省成立涉外疫情防控工作組,建立口岸聯防聯控機制;針對境外入贛人員,落實口岸衛生檢疫、應急處置等工作,嚴防境外輸入疫情。(記者鍾秋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