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是個什麼節日?有什麼講究嗎?

河北邢臺林林


七月十五日是民間的中元節

中元節這一天,人們除了擺供品祭祀祖先外,也供奉附近的孤魂野鬼,即為一些陽間沒有親屬祭拜的孤魂進行施祭,使其儘早投胎轉生,以盡行善之意,這就叫“普渡”。

舉行普渡當天下午,要在家門前“拜門口”,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口擺上豐盛的飯菜以及其他食物,每盤菜上面都要插上一枝香,用來祭拜。



有些地方七月半的普渡很隆重。他們先在廣場上搭起十幾米的臺子,上面擺滿各式各樣的供品。祭拜孤魂野鬼後,便將祭品往臺下拋,讓那些貧苦者搶奪,這就是“搶孤”。搶孤的人在臺下用網袋張開口,承接拋下的祭品,在臺前還立有一紙糊的青面獠牙鬼王或稱孤王。

“搶孤”活動據說是因為七月普渡,鬼魂聚集,互相搶食,為了怕它們流連忘返,人們才這樣做,當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搶得還兇猛的人時,會被嚇得逃走。


《辭海》說:“人死後精靈不滅謂之鬼,或萬物之精怪亦謂之鬼。民間之說鬼來無影去無蹤,形象恐怖,魔力無窮,常常在夜間作祟搗亂,人們對它又敬畏,又恐懼。鬼觀念本是虛幻、想像的產物。但不知不覺中,鬼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悄悄進入我們的生活。”

其實,人和鬼實質上是同構的,鬼是以人為參照物的,只是鬼被賦予了可怕、醜陋的形象。

現在,民間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漸剔除了封建迷信的色彩,只保留祭奠的形式,以寄託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