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全盛時期的地盤有多大?

鐘意兩全


從208年赤壁之戰前被曹操追得滿世界跑,到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達到全盛時期,劉備一共用了11年時間。


劉備從公元184年平黃巾之亂開始,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一直寄人籬下,顛沛流離,雖然短暫的擁有過地盤-徐州,但由於缺乏根基,得而復失,直到劉備來到了荊州,並於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後,劉備開始時來運轉。



三國之中,蜀漢的地盤在早期是變化最大、上升最快、震動最劇烈的政權。

從赤壁之戰開始,劉備開始了時來運轉的創業,公元209年,在赤壁之戰後,奪取了荊南四郡,再加上原來劉琦佔據的半個江夏郡,及南郡長江以南的地區,主要是公安縣一帶,都是劉備的地盤,這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後首次擁有的地盤。

而當時的孫權佔據著江夏郡的一半(赤壁之戰前孫權攻打黃祖搶來的),南郡的大部分,孫權的所佔荊州的地盤與劉備的地盤犬牙交錯,防區混亂。



之後,劉備向孫權借南郡,以便於發展,孫權在周瑜死後,出於自身的考慮,將南郡借給劉備,同時劉備將半個江夏郡還給孫權,以部分抵用南郡,公元210年,雙方交換地盤後,劉備的地盤是:荊南四郡加上南郡,一共佔據荊州五個郡,成為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這五個郡分別是: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南郡。

公元211年,劉備應劉璋邀請進入益州,次年劉備與劉璋翻臉,經過三年的戰爭,劉備於公元215年拿下整個益州,這個時候劉備的地盤包括整個益州外加荊州五郡,按道理來說,這個時候劉備的地盤應該是面積最大的時候,但不是勢力全盛時期,因為長沙郡+桂陽郡的面積大於漢中郡。



同樣也是在215年,孫權向劉備討要南郡,劉備不願意還,孫權就下令呂蒙憑武力奪取,呂蒙招降了荊南三郡: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魯肅與關羽在益陽率軍對峙,於是劉備從成都率軍支援關羽,雙方在湘水對峙,大戰一觸即發,這個時候曹操卻南征張魯,劉備感受到了曹操的威脅,立馬與孫權議和,並將長沙郡與桂陽郡劃給孫權,孫權將武陵郡還給劉備,於是在公元215年湘水劃界後,劉備的地盤是整個益州+荊州三郡(零陵郡、武陵郡、南郡)。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奪取漢中郡,自稱漢中王,同時下令劉封、孟達奪取上庸三郡,這時劉備的勢力達到全盛世時期,同時地盤也是達到最大,劉備全盛時期擁有的地盤包括:整個益州+漢中郡+上庸三郡+荊州三郡(零陵郡、武陵郡、南郡)。



這個時候,劉備地盤最北邊的是漢中郡到上庸三郡一帶,相當於今天的陝西漢中到湖北竹山、房縣一帶,與曹魏的關中地區隔山相望,最南邊達到了永昌郡,就是今天越南北部到緬甸北部一帶,包括廣西的百色到雲南的馬關、箇舊、蒙自、景洪一帶。

劉備地盤的最西邊是青藏高原到盤越國一帶,盤越國就是今天印度的阿薩姆邦,劉備地盤的最東邊是武陵郡和零陵郡,就是今天的湖北荊州一帶到湖南常德再到湖南永州一帶。

劉備全盛時期,總面積約140萬平方公里,擁有人口約150萬人,帶甲武士約15萬人。



可惜自從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失敗後,蜀漢的地盤開始下降,失去荊州三郡,到公元220年,蜀漢地盤僅有:整個益州+漢中郡。

公元221年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次年劉備戰敗,逃回永安宮白帝城,到劉備去世時,蜀漢的地盤達到穩定,並一直維持到公元263年滅亡時,這個時候的地盤同220年一樣,也是整個益州+漢中郡,總面積約11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00萬人,帶甲武士約10萬人。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備全盛時期也是非常強大的,能夠和曹操決一死戰,並且能夠打敗曹操。不僅是兵強馬壯,地盤也是非常大的,雖然和曹操比地盤稍微弱了點,但是氣勢上不能輸。劉備已經佔盡了益州和荊州,這兩個地盤可是用武之地,當初諸葛亮就已經說過,要是劉備能夠得到這兩塊地方,必然就是能夠得到天下的。

劉備全盛的時期就是關羽攻打曹操的時候,那時候關羽水淹七軍,已經打的曹操快要遷都了。但是沒想到關羽最後就死了,蜀國突然從高處衰落下來,再也沒有恢復過元氣,地盤和各方面都在減弱中。那麼劉備全盛時期到底有多大地盤呢?

蜀國在三國的面積並不小


這個是劉備全盛時期的地圖。劉備佔據整個益州,大半個荊州,外加一個漢中。也就是現在的湖南的最大部分地區,還有湖北的一部分地區,以及四川重慶,再加上雲南和廣東的一部分,就構成了蜀國現的模樣。

從地圖上來看的話,其實蜀國有可能都比吳國還要大一點,這兩個是相差不了多少的。但是蜀國這個地盤的確是非常好,荊州益州都是用武之地,兵多將廣,而且糧食和物產豐富,能夠支持劉備北伐曹操。當年諸葛亮在《隆中對》就已經說過了,必須要搶益州和荊州才能夠真正的奪得天下。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諸葛亮一直勸說劉備一定要得到這兩個地方。當時劉備可以說是一無所有,沒有辦法才找到了諸葛亮,他只是在一個小小的新野,雖然有幾個大將,但是劉備卻不會用,也沒有好的軍師,可以說當時劉備就是一無所有。為了能夠讓自己成就一番第一,所以劉備就三顧茅廬,諸葛亮果然就是沒有讓劉備失望,最後劉備一直按照諸葛亮的規劃去走,終於得到了這麼大的地盤。

既然劉備地盤都已經這麼大了,而且手底下有諸葛亮這樣軍師,外面有關於張飛趙雲等厲害的將軍,而且劉備又不這麼愚蠢,不會像他兒子劉禪一樣投降。那麼為什麼劉備最後就輸掉了,沒有奪得天下呢?

因為關羽的死,導致了一系列的事情發生,最後蜀國元氣大傷,再也沒有爭奪天下的實力了。

當初劉備已經擁有這麼大地盤,還在不斷的擴張中,他自己是在不斷的安定內部的矛盾,所以對於外面的事情,都交給關羽張飛他們去打理。尤其是讓關羽去攻打曹操,而且勢如破竹,但是劉備卻沒有想到一件事情。關於居然失敗被殺,這個讓劉備非常的震驚,而且也非常的氣憤,當時劉備還沒有準備大舉進攻,結果張飛也死了,劉備徹底的失去了理智。

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上帝欲使他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劉備現在已經失去了理智,諸葛亮和趙雲都無法勸說劉備,劉備一意孤行的去攻打東吳,想要替張飛和關羽報仇,結果自己帶兵的本領不行,把所有的老本都賠了進去。所以蜀國再也不能夠繼續擴張了,只能保持原來的地方,而且這個也是非常僥倖,雖然失去了荊州,但是有諸葛亮在,擁有成都平原,蜀國又繼續殘存了幾十年。


那時候的地盤已經是縮小了一大半,很多面積都被吳國得到了。當初吳國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可是現在又賺了回來,荊州又回到了吳國的手裡。現在吳國已經不是最弱小的國家了,成功的超越了蜀國,蜀國還要聯合吳國繼續抗擊魏國才能生存下來。三國地圖就維持的像上面圖片那麼大小,也不能夠佔到便宜,都是各有輸贏罷了。那麼蜀國最後的面積到底有多大呢?

最後從地圖上來看,蜀國的面積是慘不忍睹。



蜀國現在的面積大概是相當於雲南省再加上四川,有其他省份的一點點,面積實在是太小了。這個還是在諸葛亮手裡擴張了一下,當時南部有一些少數民族,諸葛亮通過七擒孟獲等一系列的民族政策,收穫了這些少數民族的心,能夠幫助諸葛亮繼續治理蜀國。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劉禪的投降。等於221年,劉備建立了蜀國,到了公元263年劉禪投降了。蜀國差不多就持續了40多年的時間,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厚的一筆。在歷史上這裡出過很多英雄人物,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惜最後也是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出個問題,考考大家。要想去了解蜀國更多歷史,應該怎麼辦呢?歡迎在下面評論。


最帥汪公說


劉備是在漢獻帝禪讓退位,曹丕篡漢自立後,假託獻帝在許都遇害,為了延續漢朝國祚不得已於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漢。 劉備在成都稱帝之前,關羽鎮守荊州(大部),加上原屬族兄劉璋的益州,地盤不可謂不大。但是到了他稱帝之後地盤反而縮小了就有些讓人不解了,其實蜀漢全盛時期並不在劉備登基後至夷陵之戰前的那幾年,而是在劉備剛進入西川后的建安十九年(214年)。

建安十九年(214),劉備從同族的劉璋手中奪取了益州,與此同時,他仍然佔領著向東吳借來的荊州,並交給關羽鎮守,此時他的勢力橫跨荊、益,已經基本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的基本設想,如果能保持住,那麼興復漢室還是很有希望的。筆者認為,此時劉備的地盤最大。 荊州終究是借來的地盤。建安二十年(215),孫權見劉備已經取得了益州,便派遣使臣前來要求按約定歸還荊州,可劉備哪肯拱手歸還富饒的荊州,於是便推辭說:“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耍賴說要等到涼州到手,再歸還荊州。

到後來三國分立時,曹魏佔有幽、冀、青、徐、兗、豫、並、涼等九州,還有中央司隸,吳國也佔有揚、荊、交三州,而蜀國就剩益州而已。經過諸葛亮的艱苦經營,出兵平南等事,蜀漢南部的延伸有所加長,疆域長期固定在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


李泉湧


劉備最大地盤,出現在公元219年。這一年三月,曹操金兵斜谷,劉備拒險死守,到了五月,曹操撤出漢中,而劉備則據有漢中全境。 另一方面,劉備派遣劉封、孟達、李嚴等人進攻上庸,守將申耽開成投降,劉備又佔據了上庸地區。



當年七月,劉備進位為漢中王。關羽在荊州也發動了襄樊戰役,水淹七軍。此時,蜀國的地盤達到了鼎盛時期,劉備據有大半個荊州、整個益州和漢中地區。雖然東漢十三州,劉備只有一個半,但益州和荊州是地盤最大的州之一,而且還都是最富庶的地方之一。

因此,當時的蜀漢和劉備,是走在人生巔峰的。 不過,這種情況僅僅維持了一個來月,蜀國的形勢發生了驚天逆轉。十月,動物大將呂蒙率兵白衣渡江,公安的士仁和江陵的糜芳全都不戰而降,關羽也被潘璋、馬忠捕殺。
至此,劉備丟失了手裡的大半個荊州。只剩下了益州一隅和漢中。 此後,劉備東征孫吳、諸葛亮五次祁山,雖然都曾攻佔過一些吳國、魏國的土地,但都沒有達到劉備即位漢中王時期蜀國的領土規模。


深夜聊齋


劉備全盛時期,國土面積還算廣大大約有150萬平方公里,人口150萬人。對於一個割據軍閥來講有一定的基礎,但如果按當時的人口來算的話,劉備即便在全盛時期也只佔整個漢朝民眾人口百分比的4%不到。自劉備起兵一直寄人籬下,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20多年的帶兵和政治生涯,劉備都沒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在赤壁之戰之後,劉備是當時發展迅速的軍事勢力。在此後的十年,劉備逐步得漢中,並且稱帝進入了其全盛時期。



劉備從公元184年黃巾之亂,開始將近30年的時間,一直顛沛流離,沒有任何根據地。不得不說,在當時的割據勢力當中,劉備是沒有什麼資格,進行東漢末年的群雄逐鹿的。但是劉備總體而言,還有過硬的素質。畢竟在沒有自己根據地的情況之下前30年依然不被滅掉,也算不容易。在赤壁之戰以後劉備迎來了自己的轉機。在整個三國時中蜀漢的地盤是變化最大,並且發生的事件最為劇烈的政權。在曹操和孫權都有自己穩固的根據地和勢力範圍,劉備才開始剛剛起步,公元209年赤壁之戰以後,才奪取了荊南四郡,再加上劉琦所佔領的江夏,才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有了自己的實力發展可能。但是這時期的劉備和孫權的勢力範圍相互交錯,並且直面曹操的軍事威脅,所以這個根據地並不穩固。



之後劉備有向孫權借南郡發展自己,孫權在周瑜死後出於通盤考慮決定將南郡借給劉備,同時劉備將江夏還給孫權,與其說是借不如說是交換。就這樣劉備發展了自己,劉備在這時的地盤是荊州四郡加上南郡。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11年,劉備應劉璋的邀請進入益州隨即兩人翻臉,但是這場戰爭卻打了三年,直到公元215年才拿下整個四川。但是這不是劉備的全盛時期,但此時的劉備已經開始目中無人不再顧及東南的孫權。就是在他拿整個益州以後孫權開始向劉備討要南郡,而劉備不願意歸還,當時孫權就派遣呂蒙武力奪取。呂蒙不負眾望將長沙郡貴陽郡和武陵郡,全部納入掌中,關羽與魯肅在益陽率軍對峙。劉備還要親征孫權再次出川,支援關羽大戰一觸即發。



而就在此時曹操征伐漢中張魯,劉備感受到威脅才與孫權講和,將長沙郡和桂陽郡給孫權,孫權也退一步將武陵郡還給劉備。到了公元219年,劉備於漢中擊敗曹操,為漢中王。此時劉備到了其勢力的頂峰,整個益州漢中上庸荊州三郡都歸集掌握。面積大概150萬平方公里擁有150萬人,其中軍隊15萬。其實在當時不只是關羽,包括劉備在內都對東南孫權這個黃口小兒持之以鼻。這也直接造成了蜀漢政權及政策的失敗。



最終呂蒙在孫權的許可下,再次出兵偷襲荊州關羽被殺,蜀漢政權痛失荊州。死後的蜀漢政權也未能再次開疆拓土。其實孫劉聯盟只存在於赤壁之戰時期以及赤壁之戰後劉備入川之前。剩下的時間兩者都是迫於曹操的壓力,而暫時達成協議,在國土方面相互交換。而即便劉備在鼎盛時期,其所掌握的人口也不足當時整個中國的4%,只有150萬人。相比於曹魏而言,九牛一毛。


世界史圖鑑


劉備看似地盤很大,從下面圖看的話都可以和曹操抗衡了,比孫權大很多,可能這是他看起來最巔峰的時刻。但是

他大部分地方都是窮山惡水,荒無人煙的地方,看它黃色勢力範圍長江南部整個一塊,都被南蠻和五溪蠻佔據了,然後後面雖然他降伏了這兩個蠻部,但是也就能抽點精壯充軍,地盤只是名義歸附,而且這兩個地方多山並且還沒有開發,沒有什麼價值。

在古代最重要的糧食和人口,這兩個地方既沒有可以耕種的人口,也沒有可以耕地的大塊平原。所以看下圖

劉備的地盤真正富裕的地方就是江陵所在的南郡一郡和益州成都平原一塊,也就是大約兩郡之地,也就是那兩塊稍微比較大的平原,中共有接近百萬人口。

而魏國就不同了,我們知道三國之前天下人口主要聚集在中原地帶也就是長江以北的淮河流域和黃河流域,三國前期光南陽郡人口就過百萬了,哪怕經過人口銳減魏國都有劉備好幾倍的人口和十幾倍倍可以耕作的富裕之地。

所以劉備的真正實力弱很多,只是所有名義的地盤看起來和別人一樣大。


文明之火


蜀漢集團在全盛時期,可與曹魏集團爭鋒,說明劉備擁有的地盤是極為可觀的。史學家一般認為:蜀漢集團由盛到衰的轉折點,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此時為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史載關羽圍攻樊城,曹操身在許都心不自安,甚至想要遷都以暫避關羽鋒芒。由此可見,蜀漢集團的軍事實力在當時非常強大。

那麼劉備到底擁有多少地盤呢?不少人認為他坐擁荊州、益州,還要再加上漢中之地。《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219)夏,“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但需要指出的是,此時的劉備並未擁有整個荊州。

早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便與孫權完成了對荊州的劃分。當時劉備正打算攻取益州,而曹操卻已經直達漢中。為了取得孫權的支持,劉備以湘水為界,將荊州劃分為了兩部分。“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可以看到,劉備在荊州的地盤,暫時為南郡、零陵、武陵三個郡。不久之後,劉備入蜀,又打下漢中之地。但沒過多久,他又趁熱打鐵,“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上庸之地隸屬於荊州,又分為上庸郡、房陵郡與西城郡,孟達、劉封到達後,順利將其攻佔。

綜上所述,劉備集團的地盤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後期達到了巔峰狀態。此時他擁有整個益州、漢中和荊州北部的南郡、零陵、武陵、上庸等地。而當時的三國格局,便是蜀魏兩個大國,夾著東吳這個小國。直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過後,蜀國遭受重創,三國格局才轉變為了世人熟知的兩弱一強。


憑欄軒


這是劉備剛剛奪取益州時的版圖,荊州部分包括荊南四郡加上借來的南郡,益州不包括漢中。《紅線所包含》劉備即便是全盛時期也不過是坐擁益州和荊南,當時天下分為十三個州(司隸、豫州、冀州、兗州、徐州、青州、荊州、揚州、益州、涼州、幷州、幽州、交州),絕大部分在曹操手中。

而且從來沒有什麼“劉備坐擁荊襄九郡”,荊州並不全在他手中。

赤壁之戰後,又經過一系列戰爭和討價還價,劉備佔有了武陵(治所在今常德)、長沙(治所在今長沙)、桂陽(治所在今郴州)、零陵(治所在今零陵)江南四郡和南郡的一半,自任荊州牧;周瑜攻下江陵,孫權控制了西起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冬至尋陽(今江西省九江)的長江防線,並佔有江夏郡;曹操退回北方,仍佔有南陽郡和以襄陽為中心的南郡的另一半。曹、劉、孫三分了荊州。他們誰也吃不掉誰,所以都開始打益州的主意。才有了後來的劉備進益州。

——荊州重要的北部(包括政經中心首府)在曹操手裡,東部在孫權手裡,劉備主要控制荊南四郡,都是荊州最窮的地方,所以他作為一個自封的“荊州牧”,荊州最重要的城市都在別人手裡,他控制的都是窮鄉僻壤,實在不像話,而且哪有省長上任不在省會的?荊州牧就應該到荊州的治所去就任。荊州的治所在哪裡?在襄陽。襄陽在哪個郡?在南郡。南郡控扼長江,北可攻中原,西可進益州,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襄陽現在被曹操佔著,當然去不了,只好在南郡另找個地方。什麼地方呢?江陵。因為江陵是南郡的治所。到不了荊州的治所,到南郡的治所也算馬馬虎虎了。所以劉備才要向孫權“求都督荊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借荊州”,也就是借東吳的江陵。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劉發生矛盾,準備開戰。前線進行了一場談判,就是我們熟悉的“單刀赴會”,當然也沒有談出結果。後來因曹操西征張魯,進入漢中。孫劉認為不可開戰,談判後達成協議,以湘水為界瓜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歸劉備(南陽和南郡的襄陽當然還是曹操的)。劉備又失去了湘水以東的地區。直到呂蒙白衣渡江,荊州徹底失去,從頭到尾,劉備都只佔有荊州部分地區。

劉備在三大君主中,一直是最弱的,所以才有那些艱苦奮鬥九死一生的波折。他同時“跨有荊益”是很短暫的,沒有能“保其巖阻”。他從來不是什麼第一雄主。我們今天看劉備,用不著給他加光環,學習他真正了不起的地方:百折不撓,越挫越勇。



細水長流5299217


劉備全盛時期,可以說是三個諸侯中勢力最大,最強盛的了,盤踞西川,佔領著荊州,取得了漢中!三地連成一片,並且都是物產豐富之地,適合養兵,進可攻,退可守,佔據了天時地利!



劉備,字玄德,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屬於漢室後代,以光復漢室為己任,以仁義為立世之本!因為家族落沒,父親早亡,幼時的劉備生活較艱苦,但是劉備志向遠大,少時敗盧植為師,參加了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那時他只帶著張飛、關羽二人成為討伐董卓的第十三路諸侯,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諸侯,因為兄弟三人實力武力在線,所以各路諸侯都想收之用之,但是劉備的志向可不止於成為他人的將領。



劉備他謙虛待人,為人仁義,有句他說的名句“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因其美名在外,受到許多有志之士的欣賞,不僅有張飛、關羽相伴,後得趙子龍、黃忠、馬超等能將,三顧茅廬而得諸葛亮,求賢若渴真心以待而得鳳雛龐士元,終得荊州,取西川,得漢中,登基為王!成為三大諸侯中實力最為雄厚者,能夠鼎力於天下!
我是丫丫,歡迎關注,和我一起探討歷史話題!

歡迎點評,提出不同意見哦!


歷史聊聊號


劉備全盛時期是建安二十四年,這一年劉備剛剛在漢中打敗曹操取得漢中全境,又讓劉封孟達奪取了東三郡(興城,上庸,魏興)。

此時的劉備用有益州整個州,益州大州東漢時期,包括現在四川除了三州之外地方加重慶,再加上雲南貴州和緬甸北部,在加上荊州三個郡。可以說此時的劉備是完成了與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策略,勢力強大雖不及曹魏但比東吳強盛。

雖然東吳土地比劉備多,但是那時候的嶺南地區還沒有完全開發。劉備擁有的荊州、益州都是人口較多的地區,蜀漢後期靠著益州都跟曹魏對抗了幾十年。而荊州在赤壁之戰後就被三方瓜分但是劉備佔據荊州絕大部分,在漢中之戰前劉備為了奪取漢中才與孫權平分荊州,但是最大南郡還是在劉備手裡,由關羽駐守。荊州人才多劉備集團大多數人都屬於荊州系包括諸葛亮龐統馬良等都是劉備在荊州收攏的人才。

劉備此時佔據漢中和荊州兩個北伐出口,況且荊州也是懸在東吳頭上的一把刀。劉備佔據荊州是孫權不能向北發展,而且如果劉備北伐成功可以從荊州順江進取江東。所以在關羽北伐時孫權讓呂蒙趁機奪取荊州最後導致關羽被殺。

自從荊州被東吳奪取,關羽被殺之後劉備又經歷夷陵之敗。蜀漢勢力就永遠成了三國最弱偏安益州一隅再也沒有進取中原的機會了。劉備的鼎盛來的慢但失去的太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