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兵馬俑平均身高1.85米,這是否可證明古人比今人高?

dj小周


兵馬俑高度是兵馬俑的高度。

中國古人的身高你不會去量髮髻也不會站在一個石墩上一起量的。

其實兵馬俑除去髮髻和腳下的墩子其實也就1.6米多的樣子。


勇行萬里路


曾經有歷史書籍上說:

秦漢隋唐時期,180的大漢,比比皆是。

否則,就不會有“一漢敵五胡”的戰績了。

元朝南下,有血性的男兒奮起反抗,被屠殺致盡。

明朝末期,剛好是千年一遇的小冰河時代,北方多個省份,連續幾年顆粒無收。餓死很多人。

滿清入侵之後,執行多次大屠殺,把曾經一億人口,殺的只剩6000萬。而且,“反清復明”的運動,一直就沒有停止。

滿清後期,鴉片進入國內,嚴重摧殘國人身體素質。

經過這麼幾次大屠殺和災難,大個子壯漢,死的最多。

所以,中國人的身高,在解放前,都不高。


大唐安西軍騎兵都尉


現如今,中國男女平均身高都分別達到了171.8釐米和159.7釐米,比一百年前的古人高出約10釐米。令我們驚訝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比現代人還要大。據資料顯示,兵馬俑的高度約為1米8,有的高達2米。在今天看來,這個高度是一個“巨人”。

而出土的6000多件兵馬俑中,大都是1.80米的,1.90米的,平均高度竟達1.85米。

而目前基本上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兵馬俑的高度就代表了古人的真實身高。

另一種說法則是秦始皇喜歡誇大其功德

而古人真正的身高我們可以從歷史文獻或出土古墓中尋找答案。

據史料記載,諸葛亮的身長為9尺。根據漢代統治者的說法,一尺等於21釐米,可以算作1.9米;同樣,張飛1.85米,劉備1.77米。

當然兵馬俑身“高”也有其他因素的:

首先,選兵就是選強人。即使現在,入伍也有身高要求。更別說是冷武器時代了。戰鬥就是肉搏戰。當然,士兵應該選擇力大體壯的人。例如,秦國在15年內訓練了20萬新兵,而秦銳士的具體人數是1600人。可見,秦朝有一套選拔精英士兵的標準。

其次,根據視覺效果的需要上來看,如果想達到和當時真人一樣的尺寸,製作雕像時就要比真人高一點。秦始皇兵馬俑的陶製的過程也要按同樣比例擴大,以顯示秦軍的威嚴。

而出土秦骨的平均高度約為1.7米,與現代人相似。所以秦始皇兵馬俑的高度並不意味著秦始皇的人民普遍高於今天的人民。而且秦軍主力是北方人,身材本來相對比較高大。而作為君王的陪葬品,當然更要顯示其威嚴。


LongTime常錟


兵馬俑為何都是大高個?難道古代人比現代人個子高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中國人平均身高也在不斷增長。

如今,我國男子平均身高達171.8釐米,女子的平均身高也達到了159.7釐米,比一百年前高了10釐米左右。

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秦始皇陵中出土的兵馬俑,卻個個人高馬大,遠超現代人。

據資料顯示,兵馬俑的高度在一米八左右,有些俑甚至高達兩米。這個身高,在今天看來也算是“巨人”了。


(兵馬俑)

這不由得讓人納悶,按理說,古代資源匱乏,人們應該普遍瘦弱矮小才對。

為何兵馬俑卻有著超出常人的身高?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嬴政為何要造這麼多兵馬俑。

一般認為,秦始皇造兵馬俑有兩個目的。

第一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陵墓,將兵馬俑作為自己死後的護衛,為自己陪葬。

第二則是為了宣揚軍威,展現“秦王掃六合”的氣勢,顯示一下自己的功績。死了在地下依然稱霸。


(秦始皇)

既然是出自這種目的,自然要選擇一支精銳部隊,威武之師了。

有著“兵馬俑”之父一稱的袁仲一先生就提出,兵馬俑象徵的是秦朝的宿衛軍。

什麼是宿衛軍呢?就是守衛皇宮的警衛部隊,專門保護帝王的,可不是一般士兵。

(宿衛軍)

因此,我們不難得出答案。首先,在冷兵器時代,這些士兵必須要有魁梧的體型,才能在打勝仗。

而宿衛軍乃是千挑萬選出來的,身高自然是遠超常人了。

就如同我們今天的國旗護衛隊,身高普遍在1.8米到1.9米之間,但他們是精挑細選而出,不具有代表性。 第二個原因,則是為了震懾敵人。

既然要保護皇帝的陵墓,這些兵馬俑肯定是不能造得矮矮小小,否則看起來一點氣勢都沒有,還怎麼震懾八方?

雖然兵馬俑的頭部各不相同,但身體卻很相似,可能存在著模具生產的現象,這也是為了整齊劃一,增強兵馬俑的氣勢。


(氣勢十足的兵馬俑)

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則是出於視覺效果考慮。一般雕塑看起來比真人更矮一些。

要想視覺上看起來一樣,只能把兵馬俑造得更高,才產生了身材“虛高”的現象。

那麼,秦代人真實身高究竟是多少呢? 在考古過程中,曾經出土了1.85米的骨架,但這只是極少數。

在已經發掘的三千餘座古墓中,秦代人平均的骨架高度為1.7米左右。

這個高度已經接近我們現代人的平均身高了。 但是,我認為這個數據也不精確。

大家想想,能葬入墓地,留存至今的,必然是當時有地位的人,養尊處優,什麼山珍海味天天變著花樣吃,營養充足了,身材自然也就高大了。

秦朝的老百姓,忍飢挨餓的,肯定達不到這個身高。 總而言之,任何時代都有高個子和矮個子。

但總體而言,咱們現代人身高肯定是超過古代人的。人們的身高,不僅留下了歷史的縮影,更見證了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實在是奇妙。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其實困擾在大家的心目中的一個非常糾結的問題就是到底是古人們更高一點還是現代人更高一點呢?在當時兵馬俑出土的時候,平均的兵馬俑的身高都在一米八左右,高一點的還有一米九,最矮的也有一米七五,而現在的身高一米八並不是平均的身高,而是少數人的身高,這就讓很多人覺得古人的身高可能是高於現代人的。

事實是這樣嗎?

秦始皇兵馬俑的的長相不同,神態不同,惟妙惟肖,而且十分的逼真。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兵馬俑便是直接反映了古人的身高,目前有兩種說法:其一就是根據兵馬俑的身高,和歷史上關於那些歷史人物的身高記載和重重的跡象表明,古代人的身高是有那麼高的。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當時秦始皇喜歡誇大自己的功績所以才將兵馬俑建的如此的高大威武。

歷史記載

根據現有的資料記載,孔子身長9尺6寸,按照漢尺:一尺等於23.6釐米,所以換算一下孔子的身高便是2.27M。其中張飛的身高也在一米八,劉備1.77M,關羽2.1M,呂布2.36M。古代的大漢們的身高有很多都在兩米之上,反而現在卻很少有這樣的,可是讓我們驚奇的是在古代的那樣貧窮營養跟不上的情況之下,為何身高都普遍的偏高呢?

當然專家們還說其實歷史上記載的都是一些比較高的人,而真正歷史上的人們普遍的身高還是在一米七高一點的,畢竟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至於究竟是古代人更高還是現代人更高,這已經無法再去尋求答案。


人皆可為舜禹


可能雕塑是根據最威武

的最高大的士兵做模特

而不是當年的平均身高。。



東昌芙蕖


兵馬俑並非1:1的真人模型,秦人不可能比現代人高,我們現在男子平均身高1.70還不到。就是部隊儀仗隊的個頭也才是1.80米。

秦人身高沒有現代人高有三個因素:

1、飲食條件,現代人的肉類、奶類、蛋類等高蛋白的攝取要比古代人高很多,這些都有利於人體發育生長。

2、醫療條件,現代人的醫療條件比古代好太多,而古人年齡較小就生育,又容易夭折,一個家庭需要生很多孩子,生育條件與養育條件都不太好,個頭就不會太高。

3、秦人規定1.50米以上才可以參軍,而現代部隊至少要1.70米才能參軍,明顯那時選拔入伍的條件就放得很低,人口本來就少。


驀的世界


這太可笑了吧。秦始皇兵馬俑挖出的陶俑1.85米,漢陽陵挖出了大量的陶俑只有不到1米。莫非從秦始皇到漢景帝這段時間,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古人的平均身高從1米85降到了1米。


布丁135146145


距今已兩千多年,基本沒有完整形體的殘缺碎片陶土俑,重新修復就非常困難了,拿這些重新拼對拼接拼湊的泥土雕塑品與當時的鮮活血肉之軀比高矮!磚家咋不將這些俑人立磅秤上也來個與古人的肥瘦證明呢?!



yamts


兵馬俑為什麼都是那麼高大兵士?

守衛秦始皇陵寢的兵馬俑都是秦朝最好的士兵,這是毫無疑問的。

秦始皇陵寢能夠叫弱兵把守嘛?

怎麼對付地獄裡的妖兵妖將,所以選用的都是最好的士兵。

古人的個頭高嘛?

從小練武之人體育鍛煉,身體強壯,這些人個子都高大。

古代的中國北方人體型都大於南方的古代中國人。

古代的中國人個子比現代人高嘛?

根據今天的中國人身高來講,基本不會走種,也可以說基本不會相差太大。

而今天的中國人比古代的中國人像貌好看。可見人種性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是像貌,是臉蛋。

男女之間的選擇是臉蛋兒的漂亮。然後才說身高。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觀,唐朝審美標準是,女性要微胖,所以看見唐朝的石雕作品女人都是微胖的。

而中國古代人對男人的審美標準是,秀才書生氣十足,琴棋書畫。

而對女人要求標準是,繡花織布,賢妻良母。

辛亥革命時期南方革命黨的審美標準是,個頭小,身體標準的南方體型,體型高大被認為是滿人血統。

所以看見的革命黨首領都是矮個子。多數都在一米五多,到一米六多。孫中山也只有一米五幾。

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七十年代工農兵,八十年代要文憑,今天美女追老闆。這就是時代的流向,人們的思潮所向。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路程,隨波逐流的人們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的時代浪潮,一會兒向這裡,一會兒向那裡,都想爬上風浪之巔,最後又從巔峰摔落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