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只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孫華藝


趙氏被屠滅,是因為趙氏之強,已經嚴重威脅到晉國國君的地位了。趙衰、趙盾、趙朔三代人中,趙氏一門屢出英傑,權傾朝野,為公族所嫉恨。

公元前583年,晉景公時,一次偶然的風月事件引發的構陷的莫須有造反事件,使得晉景公號召晉國八卿同時向趙氏發起進攻。趙氏猝不及防,慘遭滅門,只留下了一個獨苗,即是趙氏孤兒——年約十歲的趙武。

(趙氏孤兒劇照)

這就是歷史上的下宮之難。

八卿之一的韓厥,因受到趙盾的提攜之恩,不願意看到趙氏被滅,就勸諫晉公不要因為“莫須有”的事件就把功臣後代殺絕。晉景公想想也對,如果趙氏被滅門,那麼晉國的客大夫制度就不會讓人信服了。於是,晉景公就讓孤兒趙武做了趙氏宗主,並且把趙氏之前的封地還回了一部分。

趙武在韓厥的幫助下,平安長大到18歲,被韓厥推薦出仕做官。趙氏的勢力此時已經無足輕重,晉國八卿的位子也沒有趙氏的份。

不過事情很快就有了轉機。

原來,晉景公滅趙氏,本意是在加強公族的勢力。到景公末年,八卿之中,有六卿都是公族。景公在下宮之難後兩年就去世了,他的兒子晉厲公繼位,深刻地感受到了公族的掣肘。於是,他一反乃父加強公族勢力的做法,招用了很多客卿,以加強國君的勢力。

沒過幾年,公族卿大夫與晉厲公爆發了嚴重衝突。晉國正卿欒書甚至囚禁了晉厲公,過了一年又殺掉了他,改立晉悼公。


(晉悼公是趙武知遇伯樂)

晉悼公是晉國最後一位能夠執掌權位的春秋霸主,他雖年少登位,卻能夠老成謀國,殺死了欒書,並且啟用了很多功臣後代。趙武就在啟用之列,被補錄到八卿。雖然居於八卿之末,卻已經是正部級高官了。

這時,趙武才25歲。

晉悼公通過連續4年的對外征戰,重新確立了晉國的霸權。在這期間,趙武的表現可圈可點。他與韓厥的兒子韓起一道,成為晉悼公著力提拔的對象。尤其是趙武,更是被晉悼公連升四級,從八卿的老末,成為上軍將,位列卿大夫第三。排在他前面的兩個卿大夫分別是荀偃、士匄,都已經年過半百。

趙武才只是30歲出頭,就已經成為國級幹部,是晉悼念著力培養的執政人選。

晉悼公完成人事佈局以後,原本想大展宏圖,卻英年早逝。隨後的晉平公無力壓制卿大夫,卿大夫開始經營各自家族勢力。荀偃和士匄接連執政14年,也紛紛作古。於是,44歲的趙武成為了晉國的正卿。在趙武做執政正卿的10多年間,趙氏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趙武去世後,韓起繼任做了正卿。韓、趙家族的友誼,變得更為牢固了。

後來,晉國六卿的的矛盾愈演愈烈,在趙武的孫子趙鞅做宗主期間,趙氏驅逐了中行氏、範氏,並且大力延攬天下英才,家族勢力更為強大,以一族之力大勝齊、鄭等國聯軍,並且在領地內首次廢除了奴隸制,甲兵之強,再次冠於諸卿。

趙鞅去世後,趙無恤即位做了宗主。他聯合韓、魏兩大家族共同攻滅了知氏。晉國至此,只有三卿,而晉國公族再無勢力可以維持平衡。晉國公室,只有幾座城池維護臉面,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已成定局。

(趙無恤代表趙氏瓜分晉國)

所以,趙氏孤兒之所以能夠繼起,首要的原因是晉國政壇的激烈複雜的鬥爭。其次,是趙氏與韓氏的世交深厚。最後,趙氏子孫也都算爭氣,沒有愧對列祖列宗。

當年趙武組織弭兵大會時,沒有請吳國代表來列席。事後,吳王就派季扎來到晉國拜訪。季扎逐個參觀了卿大夫的領地和城池,對交情很好的叔向說:“我看到韓趙魏三家的領地秩序井然,人們精神旺盛,看來取代晉國的將會是他們三家。”他還勸說叔向早做安排,免得禍及其身。

季扎的預言,果然在40多年後就被應驗了。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周天子承認既成事實,封三家為諸侯,由此揭開了戰國的歷史大幕。趙氏自趙衰追隨晉文公開始,歷經趙盾、趙括、趙武、趙成、趙鞅、趙無恤,奮六世之餘烈,終於開國。


而知而行的歷史


要知道答案,我們就得先講一講“趙氏孤兒”的故事。

一、趙氏孤兒的始末

此時還是春秋時期,七國還沒有出現。當時的趙氏家族是晉國的大家族,那個著名的趙氏孤兒中的孤兒就是趙武,他的太爺爺趙衰是和晉文公一起逃亡並歸國執政的重臣,所以一代傳一代,經過趙家幾代的積累,特別是趙武的爺爺趙盾的長期執政,趙家成了最大的宗主;趙武的老爹趙朔娶了趙莊姬生下了他。

因為他爹早死,趙武的老媽私通外人,被他們的族人所不齒。他媽把趙氏家族的人狀告到晉景公那裡,在晉景公的默許和其他貴族長期的積怨下,趙氏慘遭滅族。


而趙武因為一個人的名叫程嬰的保護得以存活。這也就是著名的趙氏孤兒的故事。

二、復興趙氏家族

就這樣,趙武得以存活。晉國有一個重臣名叫韓獻子不忍看到趙氏下場如此悽慘,就去向晉景公納諫,景公自知自己的行為難堵眾人之口,於是也就赦免了趙氏,立趙武為新的家主。但此時的趙氏家族在晉國的王公大族中已經無足輕重了。

待到趙武成年以後,新上任的晉悼公重用紅塵之後,至此,趙武才得以入仕,重新位列八卿之一。

經過晉悼公的治理,趙武的才能得以發揮,在他30歲的時候,已經是晉悼公身邊重要的大臣了。又經過幾代主公,趙武成功主持朝政,並逐步讓趙氏家族得到了強大的發展。

三、三家分晉

趙武死後,傳趙景叔,傳趙簡子,傳趙襄子,至此到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到了公元前325年,趙武靈王稱王,並經過歷史上著名的“胡服騎射”的政策,使趙國的國力逐漸強大,其子趙惠文王任用廉頗、藺相如等名臣,是國力得到進一步發展,使趙國牢牢佔據戰國七雄之一。


xiaoZ彈史


趙氏一族在晉國根深葉茂,儘管趙盾一家被族滅,僅剩一個孤兒趙武,但是趙氏旁支並沒有被全滅。至於封地沒有了,只要國君再還給趙武不就有了嗎?至於趙國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那是因為趙氏一族實力強大,人事奮爭的結果。晉國六卿相互傾軋,趙氏一族成功活到了最後,且完成了三家分晉的壯舉,故趙國成為七雄之一。

趙氏一族本起源於嬴族,其祖先造父有功於周穆王,故封造父於趙邑,造父一脈離開隴西,遷往趙邑居住。後來趙邑歸了晉國,趙氏一族就為晉國效力,晉文公流浪天下時,身邊的賢士就有趙氏一族的賢士趙衰。晉文公稱霸天下後,趙衰備受備信任和重用,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六卿皆趙衰推薦之人。其後趙盾成為晉國的權臣,內管行政,外主兵爭,成為晉國的第一權臣。

趙盾繼其父,為嗣卿。運氣實在太好,老一輩的元老死的差不多了,趙盾成為了朝中的一把手。可以鉗制趙盾的晉襄公也薨了。晉靈公年幼不懂事,趙盾成為執政大臣,攝政晉國,完完全全集中軍政大權於一身也就水到渠成了。後來晉靈公作惡,趙盾派人將靈公誅殺,立成公為君,成公重用趙盾,趙氏日強。

靈公的寵臣屠岸賈在晉景公時代聯合其他家族,以為靈公報仇為旗號,誅殺了趙盾的兒子趙朔全家,僅剩孫子趙武成功逃脫。趙武長大後,在韓厥的幫助下,在趙氏族人的支持下反殺了屠岸賈,晉景公恢復了趙武的爵位跟封地,趙氏復強。之後晉國六卿相互傾軋,最終韓、趙、魏三家勝出,瓜分了晉國,且取得了周天子的承認,韓國、趙國、魏國合稱三晉,均為七雄之一。


大秦鐵鷹劍士


趙國先祖趙衰跟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回國後,趙衰又執掌國政,輔佐晉文公稱霸諸侯。趙衰死後,他的兒子趙盾繼續執掌晉國國政。趙盾執掌國政的時候,晉靈公日益驕橫。趙盾多次勸諫,靈公非但不聽,反而要殺死趙盾。趙盾被迫無奈只得逃亡,在逃到晉國邊境時候。堂弟駙馬趙穿殺死了晉靈公,又重新迎立趙盾回國執掌國政,當時因為趙盾還未逃出國界,太史記載“趙盾弒其君”,把這筆帳算在了趙盾頭上。後來,晉國經歷了成公,到了晉景公時期,這時趙盾已經去世。但是趙家根深葉大,趙穿、趙括、趙旃等人都作了晉國的卿,再加上之前趙家有過弒君的行為。晉景公深為所忌。於是,就利用晉靈公寵臣屠岸賈與趙家的矛盾,全部誅滅趙家。史書上記載,屠岸賈不請君命擅自行動。但是作為一個已經過氣的寵臣,如果沒有現任國君的授意,又怎麼能帶領晉國諸將攻滅勢力龐大的趙家。



這一時期,趙家已經衰敗到了極點。幸虧趙家兩個忠心的家臣程嬰和公孫杵臼,一個犧牲了姓名,一個犧牲了自己的孩子,為趙家保存了僅有的一點骨血。這就是有名的趙氏孤兒的故事。十五年後,晉景公生病,同情趙家的韓厥借占卜之機乘機向景公進言,趙氏無罪被誅,國人都哀憐他們,希望晉景公任用趙家的後代。於是,晉景公依靠韓厥的兵力脅迫晉國眾將答應擁立趙家後人趙武。這一次,晉景公又成功通過恢復趙家名位消滅了屠岸賈。消滅屠岸賈后,晉景公把趙家原來的封地又都換給了趙武。本來趙武一個十幾歲的孩童,孤家寡人一個,又能成什麼氣候。但是,趙武成年後得到晉悼公的賞識,先是佐新軍,輔彘恭子,順利踏入八卿之列,後來又成為晉國六軍中的上軍將。到了晉平公時期,趙武順利成為晉國的正卿,重新執掌晉國朝政。這時趙家又回覆了往日的地位。趙武成為趙家崛起的一個關鍵人物。



而奠定趙家成為戰國七雄基礎的則是趙簡子、趙襄子父子時期。在趙簡子時期,擊敗範氏和中行氏,佔領了邯鄲、柏人,而邯鄲成為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這時的趙簡子專擅晉國政權,他的封邑已經可以和諸侯國相比了。到了趙襄子時期,晉國國君已經完全淪為晉國公卿的傀儡。而這時晉國的六卿也只剩下趙、韓、魏、智四家。其中,又以智家勢力最大。四家公卿聯合把範氏、中行氏兩家封地全部瓜分,晉國國君只得向齊國借兵,卻最終被四卿趕出晉國。這時,晉國國政被智瑤把持,他向韓、魏索要土地,韓、魏兩家都給了他土地。他向趙襄子索要土地,卻被斷然拒絕。於是,智瑤聯合韓魏兩家聯合討伐趙襄子。趙襄子只得退守晉陽,在圍困一年多的時間裡,趙襄子成功瓦解了智、韓、魏三家聯盟,聯合韓、魏反攻智瑤,並消滅了智氏。這樣,晉國就只剩下趙、韓、魏三家,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這時,趙家的勢力要強於韓、魏。這時,晉國君臣位置完全翻了過來,國君反倒要朝拜趙、韓、魏三家大夫。就這樣主弱臣強過了幾十年的時間,在三家成為諸侯後又過了二十多年,最終撕破最後的臉面,瓜分了晉國最後的剩餘土地,把最後一任晉君靜公降為了平民,此時,是趙敬候時期,趙國正式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



在進入戰國時期後,趙國一直不溫不火,算是一箇中等偏下的國家,與同為三晉的魏國簡直天壤之別。面對齊、秦、魏等國,損兵折將,甚至林胡、樓煩也乘此機會,連年向趙發動軍事掠奪,趙國幾乎沒有還擊之力。而這樣的情況要到戰國中期趙武靈王時期。趙武靈王為了抵禦北方胡人入侵,開疆拓土、爭霸中原,帶頭穿胡服,習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得趙國一躍成為僅此秦國的軍事強國。趙武靈王時期,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開闢雲中、雁門、代三郡,只是可惜趙武靈王壯年退位,最終惹得沙丘之變,趙武靈王餓死沙丘行宮,止住了趙國上升勢頭。但在戰國後期,趙國仍然成為山東六國抗擊秦國主力,湧現了廉頗、趙奢、李牧等名將。


一壺清茗品春秋


戰國七雄中趙國佔了一席之地,但是我們在之前聽過趙氏孤兒的故事,既然趙氏只剩下一個孤兒了,又是怎樣發展為七雄之一的呢?春秋時期晉景公昭告天下說趙氏有謀反之心,請人們誅殺,一時間人們都舉起了反趙大旗,當時的趙氏家族全部覆滅,唯獨趙氏的宗主趙朔小兒子趙武不見了,程嬰帶著趙武逃入山中,而趙武就是後來人們說的趙氏孤兒,當然人們也不會想到趙氏能夠再和戰國七雄聯繫上。


晉文公成為春秋一霸後,趙氏也得到了豐厚的土地賞賜,家族勢力漸漸崛起。到了晉成公時,將女兒莊姬下嫁給趙朔,各種姻親關係,使得趙家一時權傾朝野。趙朔和趙莊姬生下一子趙武,一家人生活得十分甜蜜和諧。 公元前583年,晉景公詔告天下,趙氏家族謀權篡位,弒殺國君,請天下英雄共同誅之。晉國的卿大夫們,紛紛舉起反趙的大旗,一起殺入絳都。一時之間,趙氏家族屍橫堂戶,血浸庭階。趙氏覆滅,宗主趙朔遇難,唯獨其子小趙武不見了。當時程嬰帶著趙武,潛入盂山藏匿。趙武,就是趙氏孤兒。這時候的趙氏,無論如何也與戰國七雄聯繫不上,趙氏孤兒能活下去就算上天眷顧。

當時屠岸賈要斬草除根,到處搜尋趙氏遺孤趙武,趙朔有個知己朋友叫程嬰,他主動保護下了趙武,為了消除疑惑,程嬰拿出自己孩子當成趙氏遺孤殺掉,然後程嬰帶著孩子在盂山隱居,將其撫養長大。 直到晉景公去世後,大夫韓厥才將此事真相公之於眾,同時趙武聯合韓厥率軍攻打屠岸賈,族滅了屠岸賈全族,趙家終於復仇,恢復原來的領地和爵位,直到四代以後,趙襄子與韓、魏一起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當時的晉國實際上把持在五家人手中,每一個人都想擴大領地稱王稱霸,但由於相互之間的力量比較均衡,所以他們急需一個破壞這種均衡狀態的人出現。於是趙武就在兩家的幫助下進入晉國朝堂之中。此後的趙武在晉國朝堂做官做得相當好,官運相當亨通,很快就完成了從大夫到卿的跨越。趙武不僅拿到了以前被佔據的領地,還得到了一些新的領地。一直持續發展,才得以報大仇。


大老二爺


確切的說,“趙氏孤兒”重新恢復祖業,有著複雜的成因。

1、貴人相助

這個貴人就是韓厥。

韓厥祖上也是晉國貴族,但是因為跟錯了人,所以導致家道中落,韓厥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是趙衰把他撫養成人,然後趙盾把他弄到晉國朝堂,慢慢才開始做大。

到了晉景公對趙氏進行滅門的時候,韓厥堅決反對。在滅門慘案的當年,韓厥即向晉景公進諫:

“趙衰、趙盾之功豈可忘乎?柰何絕祀!”乃復令趙庶子武為趙後,復與之邑。

於是,晉景公就將原來的趙氏封地全給了趙武一人。

後來,韓厥將趙武視若己出,最終扶助趙武重返晉國朝堂。

2、晉國需要鯰魚

晉景公時,晉國六卿勢力逐漸做大,這種情況下,他迫切的希望打破這種平衡。經過滅門之後的趙武,充當了這一角色,另外各大家族已經不再將其視為威脅,所以也樂於扶助他。

在韓厥當上中軍將後,晉悼公將趙武提拔到三把手的位置,再過幾年,依靠年齡優勢,終於熬死士匄,位居晉國權利中樞,至此,趙武恢復趙氏家族頂峰時期的位置。

結束語

所以,一個人強大,自然和他個人的努力分不開,但是也是需要“貴人相助”的,而這個貴人,是需要自己用善良來對待的,當你需要的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或許他就出現在你面前了。


山家往事


都別搶,我來答。

三家分晉,說的就是韓趙魏三家卿大夫,其中這個趙氏曾經差點被滅族,就是“趙氏孤兒案”,事情的起因也很簡單,就是叔叔和自己侄子的媳婦私通,而趙氏孤兒的主角趙武就是私通的結晶。

在趙武還沒有出生之前,趙氏一族是把持晉國大權的卿大夫,可以說上令君王忌憚,下令臣僚怨恨。但這些都不足以動搖趙氏的地位,當時趙氏的宗主趙盾有幾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趙同、趙括、趙嬰齊。

此外還有就是他的兒子趙朔去世的早,所以兒媳婦趙莊姬很早就守寡,後來沒忍住就和趙嬰齊私通了。這件事被知道以後,趙嬰齊被趕出了晉國,眼看到情人遭遇這般待遇。

趙莊姬很生氣,就跑到晉國君主那裡告了一狀,說趙氏要謀反了,這可謂是實力坑家族。

與此同時和趙氏一族有間隙的其它氏族也出來作證,晉國君主早就想要打壓趙氏,所以幾方一聯合,就把趙氏殺的幾乎滅族。

除了趙莊姬自己獨自裡懷的孩子,就是趙武了。

後來有大臣說殺的太過分了,晉國君主一看趙氏差不多也是死絕了,於是就停止了行動。想到趙氏也算有功,於是就讓趙武繼承趙氏血脈,還一些封地給他。

春秋時代,各國實行的都是世卿世祿制,也就是世襲俸祿和官職,所以當時的趙武貴為趙氏之後,還是被寄予很大的厚望。

新上臺的晉厲公想用這個暫時還沒有什麼勢力的趙武來制衡其它卿大夫,對他還是寄託厚望的。不過好景不長,這個晉厲公卻被欒書給殺了。

但這一殺卻給趙武殺出了一個未來,被重新扶持上位的君主是晉悼公,這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他上臺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反過來把欒書給廢除了。

而且趙武憑藉家族背景,也從一個大夫上升為卿,被任命為新軍佐,排在八卿之末。當時晉國的軍隊建制是這樣的,它分為中、上、下三軍,中軍最大,其次上軍,每一軍有一個將和佐,類似於正和副的區別。

實際上按照原本的建制,只有三軍六卿,但後來加了一個新軍將和新軍佐,這兩個卿權力不大,主要還是體現在地位上。

晉悼公時代,趙武得到重用,因為當時趙武把軍隊治理的不錯,而且晉悼公也想扶持一個自己人,於是就把新軍佐趙武直接提拔為上軍將,可謂是火箭提拔,僅次於中軍將了。

不過這之後趙武的表現可圈可點,一直依靠熬資歷,在晉悼公去世以後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了執掌大權的中軍將。

自此趙氏一族算是恢復了大部分的元氣,唯一的遺憾就是大部分族人在下宮之難中都被殺死,所以直到趙武時依然還是人丁稀少。

所以當歷史發展到三家分晉時,趙氏才能和韓、魏兩家一起擊敗智伯瑤,之後將晉國瓜分。其實光靠趙氏一家的力量還做不到,主要還是得到韓魏兩家的配合。

這個反映的其實就是春秋晚期,公卿大夫的力量已經超越了國君,所以才會發生國君被架空成為傀儡,最後直接被瓜分的事情。

其實這是一個權力不斷下沉的經過,就像周天子被諸侯們架空,而諸侯們又被自己的卿大夫架空,所以孔子才說: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說的就是春秋晚期的權力亂象,誰都在爭權,是非常亂的。

另外趙國的強大是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開始的,憑藉他的改革,趙國一度和秦國爭鋒,要不是趙括那小子在長平之戰葬送了趙國四十萬精銳,趙國其實還是很有潛力能和秦國一爭高下的。


圍爐談史


導語:

我是歷史痴,我來跟大家聊聊,為何趙氏只剩下一個孤兒,封地都沒了,後來還能成為戰國七雄的故事。

趙氏孤兒的事蹟流傳至今,已經成了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歷史故事,除了歷代各類史書記載,詩詞、小說、戲劇等幾乎我們知道的所有題材都多有提及。

今人還將其搬上了熒幕,無論是電視劇《趙氏孤兒》,還是電影《趙氏孤兒》,都非常的精彩。

趙氏能夠從一個孤兒崛起,此後躋身戰國七雄之一,與他的家族背景以及其先祖的功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趙氏孤兒的家族背景

要搞清楚只剩下一個孤兒,且沒有了封地的趙氏還能東山再起的原因,我們首先就要弄明白趙氏孤兒他的家族背景。

這位趙氏孤兒,名叫趙武。

他的先祖與秦國同源,屬於贏姓趙氏。不過趙武的先祖沒有秦國那一支那麼顯赫,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的時候,趙武的曾祖父趙衰還只是晉國的大臣。

不過,也正是趙衰才奠定了趙氏在晉國的地位。

趙衰是最早追隨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的臣子之一,也是輔佐晉文公稱霸的五賢士之一。

在晉文公還是公子重耳的時候,趙衰就追隨他流亡在外19年,期間多次獻計協助重耳脫險。

可謂是晉文公重耳的生死之交和股肱大臣,某種程度上而言,趙衰之於晉文公,比管仲還要重要。

因此,晉文公繼位之後也給予了趙衰足夠的回報,他的風險投資沒有打水漂。

就連趙衰死了之後,趙氏在晉國的地位都沒有下降,趙衰之子趙盾(趙武的祖父)不但繼承了他的權力,還更上一層樓了。

趙盾在晉國執掌國政期間,幾次扶立新君,是真正的權傾朝野,連晉國君主的權力都第一次受到了衝擊與削弱。

但對於晉國來說,趙盾又是有大功的,他維護了晉文公、晉襄公的霸業,讓晉國長期處於諸侯霸主地位。

與此同時,趙盾在晉國內部打壓異己也是不遺餘力,甚至還幹出了弒君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造成了趙氏一家獨大的局面。在他生前,眾大臣包括君主是敢怒不敢言(敢於下令刺殺趙盾的晉靈公已經被他的手下殺了)。

趙氏孤兒

但是,在趙盾死後,秋後算賬終於來了。

公元前583年末,在晉景公的指揮下,針對趙氏一族的反攻倒算開始了,復仇心切的眾大臣紛紛列舉昔日趙盾惡行,甚至不惜構陷捏造。

趙氏慘遭滅門,僅剩一遺腹子,也就是後來的趙氏孤兒趙武,在家臣的保護下逃生。而趙氏的所有封地也被晉景公剝奪賜予了其他臣子。

重振家業-復往日榮光

趙武10歲的時候,有一位知情的大臣韓厥向晉景公進諫,說趙衰、趙盾對晉國有大功,就算趙盾犯了錯,也不應該讓他們絕後,這不是君子所為,請君王三思。

這時候的趙氏,已經只剩下10歲的趙武這麼一根獨苗,已經無足輕重。

而且晉景公已經達到了當初立威收權的目的,也自知殺紅了眼有些過分,為了堵住悠悠眾口,於是順水推舟,下令歸還趙氏封地。

到了晉悼公繼位之後,他大力提拔功臣之後,趙武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的轉機,位列八卿,並負責訓練新軍。

此後趙武官運亨通,一路扶搖直上。前548年,趙武成為晉國執政,重振家業。趙氏的地位再次得到鞏固。

三家分晉到戰國七雄

趙武之後傳趙景叔——趙鞅——趙毋恤——趙籍。

前403年,韓、魏、趙三家分晉,周天子封趙籍為候。

又經過幾代人的積累,到了趙雍的時候,才正式稱王,這就是一代雄主趙武靈王。

趙國終於躋身戰國七雄之一。

結論:趙氏只剩一個孤兒,封地也沒了,卻能崛起為戰國七雄之一,是因為他的家族背景及其先祖在晉國的功勳,以及包括趙氏孤兒自己在內的每一代趙氏子孫的努力。


歷史痴


趙氏滅族發生在公元前583年,前453年晉國被大臣分食,趙家從此壯大起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前403年的時候立國,成為後來的趙國。

要說趙國的崛起,那就要說當年的滅門事件中遺留之人——趙武,趙氏的崛起全仰賴他的發達。那麼,既然晉國國君、貴族紛紛攻擊了趙家,又因何“養虎為患”,重新讓他回到了權利核心?這裡面有幾個原因。

1、母親地位高貴

趙武的父親是晉國大臣趙朔,在滅門慘案發生之前已經死去(自然死去),他死去之後,老婆趙莊姬卻不守婦道,竟然勾搭上了大夫趙嬰,此事讓趙家人感覺到很沒面子。

趙朔去世時候,趙家還有兩個兄弟在朝中任職,這二人知道這件傷風敗俗之事後,就聯手將趙嬰驅逐。但莊姬不僅不以此為恥,還生氣地帶著兒子趙武搬到了晉國國君的皇宮居住。

為什麼她能住進皇宮呢?並不是說她和晉國國君也有故事,而是因為她原本就是皇族,是成公的姐姐,景公的姑姑。這樣算來,趙武和景公乃有表兄弟之關係,趙莊姬住進皇宮是合理的,而有了母親在皇宮之中的活動,趙武以後重返權利核心就有了希望。

2、景公的政治目的

趙朔死後,趙同等人無能卻依仗自家的威勢,欺壓諸卿,這使得朝中大部分貴族都對趙家非常厭惡。景公此時也想壯大晉國,但是八卿權勢滔天,他無法一下子動搖這些大族,於是就順應諸卿的意願,發起了對趙氏的清洗。

這場清洗極為慘烈,除了趙武因為跟著母親住在皇宮得以活命外,其他趙氏族人都被殺光。這還不算,事後趙家的所有封地也都被賞給了其他大族,也就是說,以當時的情形來看,趙家已經成為了晉國人人喊打的存在,趙武在此時和那些被圈養的普通貴族一樣,只能混口飯吃,和權利已經沒什麼關係了。

但是,景公在打壓了趙氏之後,卻還想制約其他的大族。趙氏畢竟曾經立下無數功勞,古人經常以家族來判斷一個人的價值,更何況景公和趙武還是親戚,於是不久退還了部分封地,還讓趙武繼承了爵位。

3、厲公、悼公的重用

因為少了趙家,後來朝中的權利更加集中,雖然景公時期因為屠殺趙氏獲得威望,但是他一死後人就要面對這些權臣。為了挾制這些大族,厲公首先啟用趙武,到了悼公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八卿之一。

可以說此時的趙氏,地位空前之高。沒過幾年,在晉國稱霸之後,他又被悼公提拔,成為八卿之中的上將軍,地位超然。

平公時期,他再次得到晉升,地位僅在範宣子之下。而此人處事貪婪,更顯示出趙武的賢德,於是在範宣子死後,趙武得以上位,從此成為晉國第一人。

趙武執政後努力為晉國奔波,剛到50歲就已經累得暮氣沉沉,不久便老邁病死,在他死後,晉國內部的大族開始迅速爭奪權力,於是晉國的國君衰微,趙氏又在百多年後,在晉陽打敗了智氏,終於有了立國的資本。


小小嬴政


趙氏孤兒的故事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忠孝節義的故事了。

晉景公的時候,奸臣屠岸賈陷害趙盾,羅織罪名,必欲除之而後快。朝臣害怕屠岸賈的威勢,沒有人敢給趙盾說一句公道話,眼看著趙氏滿門即將被屠戮,韓厥偷偷的來到趙家,見到趙盾的兒子趙朔,讓他快逃。

趙朔不忍心拋下父親獨自逃命,此時,他的妻子莊姬已經懷孕莊姬是晉國的公主,為了能給趙氏留下一條根,趙朔只能狠狠心將妻子送回宮中,也就是岳母成夫人身邊,臨別時約定:如果生女孩就叫文,生男孩就叫武,文人沒有用,武人也許可以報仇。命自己的門客程嬰護送公主進入宮中了。

第二天早上,屠岸賈果然領著軍兵殺進趙家,將趙家上上下下全部殺死,清點屍體的時候獨獨沒有找到趙朔的夫人公主莊姬,這是候有人報告,說公主進宮去了。屠岸賈知道公主已經懷孕,心想萬一生下的是男孩將來一定會找自己報仇,不如斬草除根,於是和晉景公商議,如果是男孩,就搶下來殺掉。

不久,莊姬公主生產,果然生下一個男孩,取名趙武,成夫人為保住外孫,對外就說生了個女孩,屠岸賈不信,派人前去查看,公主沒辦法,只好謊稱女兒已經夭折扔掉了,把兒子藏在褲子裡,躲過一劫。

屠岸賈還是不能相信趙朔的骨肉已經死了,懷疑嬰兒已經被送到宮外,就發出懸賞令,捉拿趙氏孤兒。

危急時刻,趙盾的心腹門客公孫杵臼和程嬰想了一個辦法,程嬰獻出自己剛剛出生的嬰孩給公孫忤臼藏起來,就說是趙氏遺孤,然後程嬰來見屠岸賈,告發公孫忤臼,屠岸賈一聽說找到趙氏孤兒,連忙帶領士兵趕到公孫忤臼的家裡,逼他交出嬰兒。

為了把戲演得真實一些,公孫忤臼被百般折磨也不肯說出嬰兒的下落,被屠岸賈殺死,假的趙氏孤兒也被找到,就在程嬰的面前被屠岸賈摔成肉泥。

這邊傳說找到趙氏遺孤,那邊對宮廷的盤查也怠慢下來,韓厥趁此機會把趙武偷出來,送給程嬰撫養,趙氏一門上百口的血債就靠趙武來討要了。

等到晉悼公即位,他是一個特別聰穎的人,他誅除奸佞,提拔忠良,韓厥利用這個機會傾訴趙氏之冤,並且訴說了趙氏孤兒還活著,於是國君召見趙武,將他藏在宮中。

第二天上朝,晉悼公隆重地把趙武介紹給群臣,屠岸賈此時被嚇得痴傻一般,趴在地上動彈不得,屠岸賈被斬首,一家大小盡被滅族,晉悼公拜趙武為司寇,趙氏一族又興旺起來。

這一年距離趙朔被滅族只有十五年。

而保住趙氏血脈最大的功臣程嬰終於看到趙氏昭雪的一天了,但是親生兒子和至交老友慘死在他面前的場景卻給他錐心之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公孫忤臼的墓前自刎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