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時期薩達姆把147架戰機送給伊朗,你怎麼看?

dongyangwoainisy


伊朗和伊拉克,歷來是對死怨家,兩國自80年9月開打,一直打到88年8月,歷時整整八年時間,雙方可謂精疲力盡,軍民死傷包括經濟損失慘重,石油出口數量驟降,因此只得正式停戰。

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確實有將近150架戰機飛到了伊朗,原來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憑藉高科技的手段,取得了對伊拉克的絕對制空權,伊拉克地面雷達設施、通訊指揮中心等,只要開機啟動發出輻射源和無線電波,就會被聯軍預警機所捕捉,引導空中戰機發射反輻射導彈或戰斧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將上述目標敲掉,伊拉克軍隊基本上成了睜眼瞎,陸軍地面部隊包括空軍的戰鬥力頓時銳減。

因為伊拉克空軍裝備的戰機,都嚴重依賴地面雷達的引導,以及地面指揮所的指揮,在地面雷達系統大都數被聯軍反輻射導彈和對地攻擊巡航導彈摧毀以後,剩下為數不多的地面雷達系統就再也不敢開機,實際上等於廢了伊拉克空軍戰機的戰鬥力。

伊拉克空軍的大都數戰機並沒有安裝雷達,即便有但雷達系統也非常落後,根本就不是對方自帶雷達且在預警機指揮下的F-15/16戰機的對手,伊拉克空軍戰機上天即被擊落。

因此,伊拉克空軍基本上已經信心大失,不敢起飛戰機與聯軍的戰機進行空戰,伊拉克空軍選擇了避戰,將機場周邊的戰機或用軍卡拖拉到沙漠深處挖好的地洞內躲藏,或乾脆將戰機大卸八塊,用軍卡拖著藏到了城鎮和鄉村。

此外,就是伊拉克空軍飛行員駕駛著蘇制米格21/23、法制幻影F-1以及殲-7戰機等飛到了伊朗的機場,大批進口的戰機日後被美國為首的聯軍搜刮為戰利品,不如順水推舟送給伊朗做個人情,指不定以後還能東山再起。

戰前,薩達姆已釋放了伊朗戰俘,割地且賠了伊朗軍費,恢復了外交關係,換取伊朗不趁機進攻伊拉克的承諾;伊朗也同意在戰爭期間幫伊拉克停放民用飛機,但伊拉克空軍看打不過聯軍,許多是自說自話駕駛戰機開溜了,既保住了戰機,也保障了自身安全。

空軍保命駕機開溜到鄰國,留下伊拉克陸軍在吃導彈、航彈和炮彈,伊拉克豈能贏得這場戰爭,不輸掉才怪呢。


國平軍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也不是送,其實是暫避,但被伊朗扣留自用而已。

當時薩達姆已經保留不住這些飛機,預計被在地面摧毀或者直接埋入沙漠成為廢品,還不如飛到伊朗去做個人情。

當時薩達姆的空軍是蘇制空軍。

而蘇制空軍整個作戰體系中,戰機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在開戰以後,蘇軍會利用龐大的地面雷達配合空中預警機部隊,實現對戰場情報的監控和指揮。

而戰機只是體系中發射導彈和空中格鬥的環節而已。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蘇制戰機自身的雷達是很爛的,也不需要很強。

這是因為戰機本來就是消耗品,只需要在地面雷達引導下所長,機載雷達只需要鎖定敵人發射導彈即可,沒有必要具有太遠的探測距離和追蹤能力。

之前的米格21是機頭進氣,根本無法安裝大型雷達。

就算伊拉克最先進的米格29戰鬥機,雷達方面有著巨大進步,也是很爛。

蘇軍自用的米格29N-019A雷達對頭僅能追蹤70公里,尾追才35公里。

雖然可以追蹤10個目標,但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攻擊其中的一個。

這種雷達沒有下視功能,隨著距離與地面回波的增加,期信號衰減亦十分嚴重,很難發現低空目標。

雷達對抗電子干擾的能力也不好。

另外,雷達的可靠性非常差,西德接受東德米格29後進行反覆測試,認為它的雷達幾乎不可用。

其實,米格29之所以這麼設計,就是它只被定位為消耗品,不需要太先進,只要在地面雷達指揮下作戰即可。

然而,第一次海灣戰爭中,開戰前幾天,伊拉克的雷達網就被美軍炸了個七零八落。

剩下的雷達幾乎不敢開機!

整個作戰體系已經崩潰,那麼蘇制飛機也就無法作戰。

就算是最先進的米格29升空,就只能用自己的雷達去搜索,和美軍先進戰機對抗。這就是自我毀滅。

甚至在美軍電子戰飛機干擾下,米格29根本就看不到敵人在哪裡。

戰機成為廢鐵,又成為被轟炸的重點,也就只能送給伊朗做人情了。


薩沙


伊拉克飛行員也不想去伊朗啊,可是能怎麼辦呢?真撲向美軍嗎?那不是自殺一樣?每天都有1600多架次F-14,F-15,F-16和F-18等戰機在天空飛行,伊拉克那些米格戰機上去無論性能,還是數量,都是自殺一樣。

聯軍的空中掩護力量由來自美國空軍第1、33和36聯隊的F-15C戰鬥機組成,這些戰機組成了著名的鷹牆。預警機一旦發現目標,就將引導在相應空域的F-15戰機編隊往目標,直到F-15C用機載雷達發現目標。F-15戰機將盡可能在視距範圍之外用AIM-7麻雀導彈擊落敵機。

伊拉克飛行員出去衝擊美軍空中力量就是自殺,回去避戰,肯定是要被收拾的,嚴格軍法從事。這些人沒有辦法就掉頭進入伊朗投降了。

當時伊拉克空軍處於完全的劣勢,尤其是在電子對抗中毫無還手之力,根本沒有任何一點機會與多國聯軍爭奪制空權。在美軍全面電子攻擊和精確制導打擊下,伊拉克軍隊的指揮中心,通信中心,雷達,導航,橋樑等等全部遭到破壞。

整個戰爭期間聯軍發動空中對地攻擊多達109876架次,不僅摧毀了伊拉克精銳地面部隊,也摧毀了伊拉克空軍的戰鬥力。實際上,這個時候,伊拉克空軍已經心裡崩潰了。

開著米格21,米格23去和天空上成百上千的F-15,F-16戰機去空戰?無論性能,還是數量都是絕對劣勢,上去了,大概率是,想拼命都沒有機會,就會被對手瞬間擊落。


深度軍事


  薩達姆曾經是一代王者,雖然後來因為美國的霸權主義而淪落到東躲西藏的地步,而且後來還淪為階下囚最後被絞死,但是薩達姆曾經的輝煌成就是不可否認的。薩達姆曾讓他治理下的伊拉克成為一個有著不錯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的國家,足以證明薩達姆的心中是有他的國家有他的人民的。

  薩達姆統治時期伊拉克人享受到的福利待遇很多,他們上學看病住房都是免費的,因為伊拉克通過賣石油換來的錢都被用在了伊拉克人民身上。但是薩達姆也是膨脹了,他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想要收復一片曾經屬於伊拉克的領土,也就是科威特,但是這也讓美國找到了對付薩達姆的機會。

  但是回首薩達姆生平所做的種種事情,他的一些舉動也讓我們感到很困惑難解,比如薩達姆曾在海灣戰爭的時候將自己國內的147架蘇制先進戰機統統送給了自己之前的死對頭伊朗。這個舉動讓人有點懵,為什麼薩達姆要這麼做呢?

  他應該不希望看到伊朗強大才對,為什麼他反而送這麼多先進的我請你給伊朗呢?其實那時候兩國之間的關係沒有兩伊戰爭期間那麼緊張了,所以送給伊朗也不是不可以。而且他們那時候共同的敵人是美國。不過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薩達姆是被逼無奈。

 

  

  也不是送,其實是暫避,但被伊朗扣留自用而已。

  當時薩達姆已經保留不住這些飛機,預計被在地面摧毀或者直接埋入沙漠成為廢品,還不如飛到伊朗去做個人情。

  當時薩達姆的空軍是蘇制空軍。

  而蘇制空軍整個作戰體系中,戰機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在開戰以後,蘇軍會利用龐大的地面雷達配合空中預警機部隊,實現對戰場情報的監控和指揮。

  而戰機只是體系中發射導彈和空中格鬥的環節而已。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蘇制戰機自身的雷達是很爛的,也不需要很強。

  這是因為戰機本來就是消耗品,只需要在地面雷達引導下所長,機載雷達只需要鎖定敵人發射導彈即可,沒有必要具有太遠的探測距離和追蹤能力。

  之前的米格21是機頭進氣,根本無法安裝大型雷達。

  就算伊拉克最先進的米格29戰鬥機,雷達方面有著巨大進步,也是很爛。

  蘇軍自用的米格29N-019A雷達對頭僅能追蹤70公里,尾追才35公里。

  

  雖然可以追蹤10個目標,但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攻擊其中的一個。

  這種雷達沒有下視功能,隨著距離與地面回波的增加,期信號衰減亦十分嚴重,很難發現低空目標。

  雷達對抗電子干擾的能力也不好。

  另外,雷達的可靠性非常差,西德接受東德米格29後進行反覆測試,認為它的雷達幾乎不可用。

  其實,米格29之所以這麼設計,就是它只被定位為消耗品,不需要太先進,只要在地面雷達指揮下作戰即可。

  然而,第一次海灣戰爭中,開戰前幾天,伊拉克的雷達網就被美軍炸了個七零八落。

  剩下的雷達幾乎不敢開機!

  整個作戰體系已經崩潰,那麼蘇制飛機也就無法作戰。

  就算是最先進的米格29升空,就只能用自己的雷達去搜索,和美軍先進戰機對抗。這就是自我毀滅。

  

  甚至在美軍電子戰飛機干擾下,米格29根本就看不到敵人在哪裡。

  戰機成為廢鐵,又成為被轟炸的重點,也就只能送給伊朗做人情了。

 海灣戰爭期間基本就是美國的空軍在轟炸,而薩達姆的空軍都去哪裡了呢?因為伊拉克當時的空軍高官很多都被美國提前下手了,所以這些戰機對於伊拉克而言無異於擺設。所以薩達姆將戰機送到伊朗,這樣還可以免於美國搶走這些戰機,薩達姆考慮很周到,沒有因為之前和伊朗打仗而不敢把戰機送過去。不愧曾是中東的一代王者。


鐵桿軍迷


這個事情呢,壓根談不上怎麼送,而是伊拉克戰機規避到了伊朗,有關命令讓人有點百思不得其解,在當時的情況下,伊拉克空軍的規模還不小,不是沒有一戰之力,但是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發動進攻之後,伊拉克空軍竟然失去了戰鬥的想法,僅僅起飛了少量戰機反擊,更多的戰機在開戰後不久飛向了伊朗,前往伊朗避難,最終被伊朗扣押成了伊朗空軍的一部分。

在當時情況下,兩伊之間的戰爭才剛結束,關係還沒有正常化,這等於是給伊朗送禮去了。這個行為還都值得很多的研究了,想法過於可笑了吧。


麥田軍事觀察


20萬伊拉克軍隊輕鬆佔領了科威特,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海灣集結,薩達姆狂妄到了極點,宣稱伊拉克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伊拉克軍隊將戰勝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


👆美國F117隱形戰機在海灣戰爭中大顯身手

薩達姆的狂妄是有資本的,就拿空軍來說,伊拉克空軍擁有數千架戰機,而且絕大部分是蘇式戰機,其中不乏米格29這樣的三代機,而且伊拉克空軍在兩伊戰爭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美國牢牢地控制了制空權

然而戰爭進程並不是像薩達姆想像的那樣進行,美國狠狠地給薩達姆上了一課。

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採取了先發制人的空中打擊,而且是高科技的精確制導打擊,瞬間摧毀了伊拉克的地面指揮系統,整個空中作戰體系全面癱瘓。伊拉克的戰機大部分在地面就被摧毀,跑道也遭到炸燬,僅存戰機無法升空作戰。少量升空作戰的戰機,在未發現敵機的情況下就被擊毀。



👆伊拉克的米格29戰機

就算升空作戰的伊拉克戰機,飛行員為了活命,逃往附近而且中立的伊朗成了必然選擇。還有一個原因,薩達姆平時對伊拉克空軍官兵進行了嚴酷的審查和清洗,很多人為此丟了命,弄得人人自危,飛行員都不會為薩達姆賣命!


👆伊拉克戰機慘狀

隨著戰爭進行,蘇聯當局看出了情況不妙,害怕伊拉克崩盤,蘇式戰機落入美國之手,從而讓美國和北約掌握蘇聯戰機的各種數據和機密,於是對薩達姆軟硬兼施和連哄帶騙,迫使薩達姆下令將伊拉克戰機有組織成批量地飛往伊朗躲避,前後總計147架,伊朗全部笑納!

在戰爭中,這就是一個代差的必然悲劇!

👆伊拉克戰機慘狀

🔴創建於重慶朝天門金海洋酒店大廳


張飛腦殼全世界亂飛


因為他知道,他走後的伊拉克必然是一個什葉派的政府,而什葉派人物裡最快能入議會、政府機構的肯定會包括國內親伊朗的什葉派、海外人士和在伊朗境內的什葉派反對派人士,事實也證明,這種判斷是正確的,2003年以後至今,伊朗完成了在伊拉克政府、議會和什葉派民兵武裝的裡親伊朗勢力佈局,執政多年的伊拉克前總理邁赫迪就是當年曾在伊朗流亡的什葉派人士之一。薩達姆肯定傾向於建立一個政府,認為這樣安排這些飛機可能有機會會回到伊拉克。


本地資訊見證官


海灣戰爭前,薩達姆對伊拉克的軍事力量有絕對的信心,所以在長達半年多的時間裡,坐視美國軍隊和其它國家軍隊在沙特阿拉伯完成集結,訓練和作戰部署。

戰爭爆發後,伊拉克空軍面對美國空軍,巨大的差距暴露無遺,但是,雖然空軍不是對手,薩達姆對伊拉克陸軍還是充滿信心的。能讓美國軍隊流血,薩達姆就是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個人聲望的收穫遠遠超過軍隊的損失。

所以,薩達姆信心滿滿的下令伊拉克空軍的殘餘飛機飛往伊朗避戰,因為他相信,在美國軍隊付出巨大的傷亡後必然尋求停戰,而他自己也將成為阿拉伯世界的薩拉丁,伊朗也會別無選擇的歸還伊拉克空軍飛機,匍匐在他薩達姆的腳下。

問題是美國的新軍事革命和軍事體系遠遠超過了薩達姆的理解能力。。。


澄雲680


用毫無勝算、上天就等於自殺的二代機(部分三代機)迎擊多國部隊,還是先躲起來再說,估計沒有哪個軍隊將領會下令開啟自殺式攻擊。因此,在海灣戰爭中就出現了這麼個怪現象,伊拉克任由大量飛行員將飛機飛往伊朗,雖然兩伊打了十來年,不過在面對相同的敵人時多少還有點默契(一家主動送貨,一家來者不拒全部笑納)。

1991年1月17日,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以美國為代表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展開強大的空襲,在世界最先進的空中集群打擊下,伊拉克毫無還手之力。

當時伊拉克號稱“世界上第五支最強大的軍隊”,擁有700多架相對先進作戰飛機,包括:米格-21、米格-25、米格-29、米格-23以及法國幻影F1等,雖然兩伊戰爭對打還可以。但是碰到多國部隊絕對的空中優勢,想上天拼一下刺刀都力不從心。

由於多國部隊在海灣戰爭初期摧毀伊拉克眾多飛機,不利的戰局令薩達姆大為光火,處決了部分作戰不力將領。因此為了保命,一些飛行員陸續開始了駕機出逃伊朗尋求政治避難之路,然後跟著來的就慢慢多了。

還有一種說法,由於無數出擊只能躲在地下掩體坐以待斃,所以伊拉克飛行員陸續外逃(官方默認)。從1991年1月26日起,大約有50多架飛機逃往伊朗,後來陸續增加到100多架,截止2月10日,已經有145架飛機飛抵伊朗。結果就不用說了,戰機全留,飛行員戰後遺返。


河東三叔


牛逼哄哄的世界第四軍事強國連還手之力都沒有,美軍都是在尋殲伊軍,不逃那就是一個字,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