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有種祭祀舞蹈風靡全藏區,現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全民舞蹈


在西藏有一種舞蹈流傳歷史超過千年了,這就是鍋莊舞,也叫“圓圈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它本來是一種無伴奏的集體舞,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吐蕃王國時期,源於民間祭祀活動。

在藏區原始宗教信仰中,鍋莊、火塘是神靈集聚之地。所有的祭祀也是在火塘邊完成,人們通過舞蹈的形式把祈求、祝願傳給神靈,希望得到神靈的感召和庇佑。跳鍋莊舞的雛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並不斷的演變和發展。

而藏傳佛教的發展是鍋莊舞流傳的重要契機,這主要是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立和存在,為鍋莊舞提供了展示的平臺,給鍋莊舞創造了新的生存空間,開始在藏區廣泛流傳,不但在寺廟一些宗教儀式中使用,民間也開始盛行和發展,有藏族聚居的地方,就有鍋莊舞的存在。


現在,鍋莊舞更是得到了國家的重視,成為藏文化的重要傳承,在2006年,鍋莊舞被列為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人類文明的結晶。

鍋莊舞的特點是具有濃郁的藏區人文色彩,其舞蹈動作以剽悍雄健、舒展奔放、活潑開朗為特色。舞者奔放豪邁,激情四射,觀者驚歎喜歡,不自覺想加入和學習。其實學鍋莊舞並不難,基本人人都能一學就會,而且邊跳邊學,在學中跳,跳中學,非常有趣。學會一曲完整的鍋莊的舞蹈動作,那又是多麼快樂的事。

現在鍋莊舞已經不僅僅是藏區人們喜歡,各地都可以看到它的舞姿和身影,成為了全民健身與娛樂的舞蹈,可以舞臺、可以廣場、甚至可以家裡。可以成百上千人一起舞蹈,也可以三五人在一塊切磋舞技,甚至也可以一人在家裡健身。鍋莊舞已經成為一種開放、愉悅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