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語言可不可以這麼理解:英語相當於普通話,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相當於方言?

手機用戶4213977199


這個理解,從歷史和實際來看,並不正確。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說一下通用語的歷史。

一、中國通用語發展歷史。中國自周代起,在諸夏之間相互溝通,外交的時候使用的語言,是周朝朝堂上的官方語言——雅言,這是針對諸夏各國本身因為都是屬於華夏族,而不是各國周邊的夷狄民族,其語言都屬於同一個語族——漢藏語系的漢語族的不同方言。雖然讀音有所不同,但是語言的詞彙和語序是基本一致的!從周代起,雅言以官方朝廷用語和教學用語不斷流傳推廣,孔子見老子,兩個人肯定都要說雅言,不可能一個說魯國話一個說宋國話,不方便交流吧?(孔子見老子,圖片來源網絡)

漢代以後,韻書逐漸由官方推廣,這裡的韻書,肯定就是用於標識官方通用語的字詞的。雖然中國的官方通用語歷經幾千年風雨,但是始終有其規範。明朝以江淮話為基礎制訂官話,遷都北京後,官方語言和民間語言仍然是不同的,這從現在存世的溥儀講話錄像和清朝宗室貴族的講話視頻可以看出來,他們的用語是滿清的官話,而不是北京城裡的北京話。

(東京審判中的溥儀,圖片來源於網絡)

民國時期,制定官話標準,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以北京周邊口音為基準制定,目前,最標準的普通話來自河北承德灤平縣。但是實際上,除了極少的地區,很少有人以普通話為母語,普通話只是各地方言間相互交流溝通的橋樑。

二、歐洲語言發展。歐洲文明來自希臘,最早的通用語是羅馬帝國時代的拉丁語和拉丁文,而這種文字和語言,在羅馬帝國滅亡後,並未隨之消失,而是作為教會用語和各國之間的官方溝通語言而存在。

羅馬帝國滅亡後,先後湧入歐洲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維京人和本地原住民的凱爾特人、拉丁人、希臘人並不屬於一個民族,甚至不是一個語系的民族,所以,中世紀時期,歐洲各國之間溝通就選擇了使用拉丁語和拉丁文。文藝復興之後,法國崛起為歐洲大國,又因為法文相對精確的意思表達,歐洲的外交場合,或者說貴族交流場合,基本使用法語,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聯建立的時候的工作語言,仍然以法語為首。一戰後,隨著美國的崛起,英語逐漸佔據國際場合的主流。

三、英語和普通話的區別。英語並不是類似普通話這樣的有標準意義和標準讀音的標準語,只是使用英語各國、各民族所使用語言的統稱,所以又分為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印度英語、新加坡英語等不同的方言區,甚至英式英語都只是英國首都倫敦附近的語言,再遠一些的地方人說的英語,就都是方言了。而且英美各國之間,同樣的詞彙,有不同的意義,就比如中文的軍銜上校一詞,美國人說colonel,英國人說captain,而captain這個詞在美軍裡又是上尉的意思。

所以英語只能對應漢語,而不能對應普通話,因為普通話是完全標準版的溝通通用語,沒有不同的方言讀音和不同的詞彙理解。而法語本身是法蘭克人和高盧人融合後形成的語言、德語與英語同源,但是英語又因為凱爾特人和法國諾曼底人及維京人入侵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意大利語則是在拉丁語的基礎上發展來的現代語言,如果說語言關係,英語和德語可以算是日耳曼語系,而法語和意大利語則屬於拉丁語系!這個跨度,就有點兒大了!最後,附上一張圖來說明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