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有哪些細思極恐的點?

琵琶半掩面


其實,我覺得全劇格局最大、雙商最高的女人,不是太后,不是皇后,也不是甄嬛,而是甄嬛的母親甄雲氏。



甄環初得寵時,皇上上朝聽到甄遠道咳嗽了一聲,嬛嬛說父親的咳疾也是母親最擔心的,春天熬杏仁百合,秋天蒸川貝白梨,精心照顧著。皇上說“你父母伉儷情深,生出的女兒才溫婉多情”。

於是很多人都喜歡套上原生家庭的理論說,你看,像甄嬛這樣的孩子,父母恩愛,所以長大了就三觀正,被人愛。

實際上呢?

從劇情來看,浣碧應該比甄嬛約小兩三歲的樣子,比二小姐玉嬈大了不少,所以可以推斷出,甄夫人生下了嬛嬛沒多久,甄父就投入別的女人懷抱了。

要是說那個時代男人有個三妻四妾很正常,可甄父是個什麼樣的人設?沒事喝茶看書寫字畫畫,剛正不阿,不屑於結朋黨溜鬚拍馬,應該不是個沉迷於美色的男人。

另外甄大人你找什麼女人不好,偏偏這個小妾是個罪臣之女,不光不能娶進門,萬一被發現那是要株連獲罪的。這樣危險的女人,這樣危險的感情,甄父還是義無反顧的愛了,還把他們愛情的結晶,帶回了自己家,天天在夫人面前晃悠。

甄夫人呢,她能做甄遠道的正房夫人,不說大家閨秀,至少也是個官宦家庭的女兒,而且從言談舉止、管理家事以及教育子女種種表現來看,在那個年代她是個很符合自己身份地位、很出色的女人。這種女人,能容忍自己的丈夫新婚沒幾年就為了“真愛”以身犯險,至全家安危於不顧的瞎作嗎?

我想了一下,如果是我,大概會憤而離婚吧。

可是她卻偏偏就能忍得下,不光忍了,還不動聲色的維持著家庭的和睦,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與甄父恩愛如初,還教導出了兩個情商極高極出色的女兒。別小看這種忍,同樣是被男人的多情濫情傷害,你們看看皇后,看看華妃,恨不得把小三生吞活剝了。

難道她背後沒有痛苦過嗎,絕對是有的。

第37集,甄夫人奉旨帶玉嬈入宮看望甄嬛。嬛嬛對母親訴苦說,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甄夫人立刻教育嬛嬛說要謹慎。







簡直是字字血淚啊。甄夫人壓箱底的人生技能拿出來教育女兒,想必這也是她和甄遠道幾十年來風雨同舟的感悟。

然而甄夫人也並沒有逆來順受,她的忍讓是有自己的原則跟底線在裡面的。

比如對待浣碧。私生女放在家裡,她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劇開頭就借流朱之口說浣碧被寵的跟二小姐似的,該給的吃穿用度想必是絲毫不吝嗇的(反正甄大人是經濟主要來源),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看看浣碧,詩書不通,琴棋書畫樣樣不行,對待愛情卑微討好,再對比甄嬛和玉嬈,差距就看出來了。

而且甄夫人不止一次的提醒甄嬛,不要太寵愛浣碧,一來太惹眼,二來畢竟你還有親妹妹。所以到後面,浣碧想嫁果郡王,想名入族譜,甄嬛都成全她了,殊不知也是這些東西把浣碧推上了絕路。看看甄嬛對玉嬈、對浣碧兩門親事的態度,就知道她始終親疏有別。對玉嬈,甄嬛是要保她一世安穩的。對浣碧,你要的我給你,你自己折騰去吧。

可是這一切甄父未必看得出,或者看得出也無法開口乾涉。畢竟甄夫人已經仁至義盡了,既沒有瞎鬧,也沒有害死浣碧,甄父應該是在內心對甄夫人有一百二十分的感激和愧疚。所以才能在兩個女兒面前跟夫人伉儷情深,也不再另娶,一門心思呵護自己的小家庭。甄嬛入宮前夜,甄父說不指望女兒的榮寵來升官發財,只盼她平安終老,可以說超越了那個時代,甚至放到今天,也讓人動容。足可見甄遠道對家庭、對兒女的情深意重。

話說回來,我覺得甄夫人對甄家女兒最積極的影響應該是她的自尊和自愛。她從來沒有被愛情、被自己正妻的身份矇蔽雙眼,始終保持著清醒。過去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我要過好我往後的生活,我要照顧好我的子女家人,不叫他們因我而受苦。甄父的真愛應該不是她,但是家庭、名位、尊重、扶持都給了她。這種精神在後半段的甄嬛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為什麼甄嬛在得知允禮假死的消息後沒有自殺,而是回宮去苦苦經營,眉莊、允禮、浣碧之死,都沒能打倒她?我覺得這就是甄夫人的遺傳和言傳身教了。

逝者已去,生者不得不活下來擔當一切。

這是眉莊死的時候,甄嬛對溫實初說的話,這也是甄嬛的人生哲學。不論發生什麼,好好活著,對子女、對家人盡責,做好分內的事情,維持著體面。

好劇,每次看都有些新感悟。

我最佩服的一點就是,你在甄嬛身上看不到後悔這兩個字,她每做出一個重大選擇,都是自己權衡了需要考慮的所有因素之後,義無反顧的走下去的,理性又韌勁十足。出宮也是,回宮也是。

我相信她和果郡王凌雲峰一別,是真心決定要犧牲掉這段感情了。假如後面沒有小像事件等等一系列的風波,她應該會和皇上保持著一種君臣、夫妻、搭檔、親人為一體的複雜關係,替皇上管理好後宮,照顧好孩子,沒事給皇上解解心寬,順便好好扶持大清下一代繼承人弘曆,把所有的事情都打理的妥妥當當,就跟甄夫人一樣,縱然不是最愛,但是日子總得過下去。


勇於擔當的人往往人生路走的更順當點,因為有重量,所以不會輕易的失控。像浣碧、果郡王這樣的人,肩上輕飄飄,一個不小心就翻車了。當然也不是說不好,只是當你拋棄一切責任、理性去追求一樣東西的時候,你往往承受不起那個東西帶給你的後果,不論好壞。


一匹小泥鰍


這麼多宮鬥劇裡,《甄嬛傳》在奇奇心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超越,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值得N刷的宮斗大劇,而且每刷一次都會有新發現。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甄嬛傳》裡那些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

1、電視劇一開場,甄嬛帶浣碧和流朱去廟裡祈福,流朱穿著樸素一看就是個丫鬟,浣碧卻打扮的像個小姐,從開頭就暗示了她內心的不安分。

2、太后對皇上說:皇后端妃齊妃年紀不小了,想要綿延子嗣也難,兩人的交談中完全沒有提到華妃。說明華妃不能生育這件事,早已是兩人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

3、安陵容吃苦杏仁去世那一集的頭飾,和她剛出場的頭飾是一樣的,這也暗示了安陵容爭來爭去,最後還是落了一場空。

4、皇后每次頭風發作,都是在搞事情。最明顯的一次,皇后趁年羹堯請走宮裡太醫後馬上假裝頭風。一邊說不想把事情鬧大,一邊又聲勢浩大地讓各宮宮嬪妃去給她侍疾。後經溫太醫證實,當晚太醫院是有太醫當值的,是皇后故意不讓請。也是從這裡開始,甄嬛開始慢慢看清皇后的真面目。

5、為了挑撥安陵容和甄嬛的關係,皇后勸皇上叫安陵容侍寢;到了晚上,等安陵容梳妝好高高興興等著皇上時,皇后又勸皇上去安慰甄嬛。如此一來,不明所以的安陵容就會把所有的仇恨都算到甄嬛頭上。

6、皇后不光擅長挑撥離間,收買人心也是一把好手。每次和華妃鬥嘴時,皇后都會把話題扯到三阿哥身上,挑起齊妃和華妃的矛盾,然後再站出來幫齊妃說話,久而久之就收服了齊妃這個愚蠢卻有兒子的女人,成了自己的墊腳石。

7、嬛嬛離宮出行後,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終於被果郡王感動然後和他發生了關係。然後鏡頭一轉,宮裡當晚的侍寢對象安陵容,對著皇上來了一句,“皇上,你看你最近臉都綠了。”

8、眉莊得寵時,皇上知道她喜歡菊花,就命人把宮裡所有的綠菊都搬到眉莊那裡去。後來呢,眉姐姐還當真給皇上戴了一頂綠帽子。

9、華妃為了穩固地位,派了頌芝去誘惑皇上,最後頌芝成了芝答應。剪秋知道後,表情很微妙,不知道是不是在羨慕頌芝能成為答應。

10、安陵容每次出場時,眼神都在躲閃,每次見了嬛嬛和眉姐姐也都會行禮。而眉姐姐和嬛嬛,無論誰的位分高,見面從不行禮。這說明眉姐姐和嬛嬛是互相接納的,而安小鳥的內心,從一開始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奇幻電影世界


甄嬛傳中細思極恐的點還真的挺多

1.曹貴人在歡宜香天天燻的情況下生下了溫宜

這一點我們當然可以說是她發現了歡宜香的秘密,所以有了防備。但是她和華妃交好,為什麼沒有告訴華妃呢?那時候的兩個人還沒有因為溫宜公主破裂。唯一的可能就是猜透了皇帝的心思,因為以她的地位是不可能被告知真實情況的



2.甄嬛活活說死了三個人,比諸葛亮還要牛

甄嬛在劇中說死了三個人,分別是華妃,皇上和皇后。除了皇上是被事先下了毒,那兩位真是生生氣急死了,且整個過程中根本不帶髒字,估計現代最厲害的辯手都達不到這個高度,動動嘴就殺人於無形,真正的武俠高手



3.四阿哥登基後對甄嬛和六阿哥的態度

最後一集,四阿哥登基後不停試探甄嬛態度。雖然最後六阿哥過繼給了果郡王,但他心思沉重疑心又重,真怕他走上他父親殺害手足,斬草除根的老路



4.祺貴人從冷宮跑出去,為什麼沒人管

冷宮也是宮殿,難道沒人看著那些被廢掉的妃嬪嗎?任由她跑出去告狀找人,最後送了自己的性命。是不是有人故意放出她,這個人又是誰呢?



5.小允子的身世

小允子在劇中只是個小太監,但後面卻發現是個武術高手,連血滴子的高手都能弄死,這麼有本事,為什麼家中兩兄弟卻都做了太監?會不會又是一個故事?



總之細思極恐的情節太多了,需要細品


萌萌小笑笑


《甄嬛傳》能被稱為迄今為止最“強”的宮鬥劇。可以說導演鄭曉龍幾乎沒有浪費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我們去深度思考。就連我個人也是反覆看了不下十幾遍,總結出細思恐極的幾個細節:

其一:太醫院的章太醫,我深思熟慮後,其實他是效忠皇后的,這隻“老狐狸”是皇后的“神助攻”。


甄嬛第一次有孕在身的時候,皇后是恨透了甄嬛,唯恐她生下龍嗣,危及到自己在後宮的皇后之位。 皇后當時聽章太醫說,甄嬛懷孕,十分的震驚。還跟章太醫確認了一番眼神,兩人說了一段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對話:



皇后:那就請章太醫多費心了,本宮就將莞貴人和她腹中的胎兒,全都交託在你手上了! 章太醫:微臣定當盡心竭力!



其實皇后和章太醫這番對話的意思,我們可以翻譯成:

皇后本來在甄嬛的碎玉軒命人偷偷放了不少麝香,竟然甄嬛也能懷孕。她心中暗想:既然用麝香沒能把甄嬛搞死,那麼打胎的任務,就交由你章太醫去辦吧,一定要替本宮出色的完成任務呦!



這段對話可以說是細思極恐的,大家仔細揣摩一下吧。

那麼我們為什麼確定章太醫是皇后的人呢?

首先:因為甄嬛懷孕以後,都是由章太醫照料著。這時安陵容給甄嬛送來含有麝香的舒痕膠,再加上“歡宜香”的作用甄嬛早就感覺到不適。正趕上溫太醫不在宮中,所以章太醫故意不把含有麝香的事告訴甄嬛。 這才讓皇后的陰謀不被識破。


其次:華妃讓甄嬛罰跪時,也是章太醫事先就告訴華妃,甄嬛胎像穩定,跪上半個時辰不要緊。因此成功把甄嬛隨後“小產的黑鍋”嫁禍給了華妃。就從這一點,我們足以證明章太醫就是皇后的人。

其二:富察貴人懷孕時,也是由章太醫給照看著。



然而,偏偏富察貴人摔了一跤,孩子就沒了, 這裡真的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說不定章太醫動了手腳或者在安胎藥里加了流產的東西,誰也說不準,反正非常可疑。這一點真的讓我們細思恐極啊!

其三:四阿哥運用“鄭伯克段於鄢 ”的典故,與甄嬛“推心置腹”。



四阿哥自從認了甄嬛做母親後,一直對甄嬛忠心耿耿,十分孝順。甄嬛也告訴四阿哥她不想把六阿哥推向皇帝的位置。

最後當四阿哥登基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鄭伯克段於鄢”的典故,很委婉的告誡甄嬛他容不下六阿哥,甄嬛迫不得已把六阿哥納入果郡王府一脈。 大家仔細回憶一下,之前皇上為年羹堯一事煩惱時,甄嬛就是用這個典故來開導皇上的。


其四:滴血驗親時的白礬 。除了懷疑皇后,此前甄嬛的指甲也沾了那碗水。

在“滴血驗親”這段高潮中,在沒發生之前崔錦夕正在給甄嬛染指甲。我查閱相關資料:那時候染指甲是用鳳仙花和白帆,弄碎了沾在指甲上再拿葉子包起來。


但是到了後面在劇情“峰迴路轉”的時候,大家都對皇后十分的猜疑。但是話說回來,雖然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皇后,但是甄嬛剛染完“手指甲蓋兒”,她自己也用手指頭沾了那碗水,而她的手指甲也有白帆。這一點來說,我們是不是該“細思恐極”一下呢?

其五:甄嬛故意在皇后眼皮底下養著一群又一群的鴿子,而且都是活蹦亂跳。

最後皇后倒臺被禁足景仁宮。甄嬛卻讓宮女在景仁宮餵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鴿子,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個人認為: 其實甄嬛是想利用這些自由飛翔的鴿子,嘲諷打擊被“終身禁足”的皇后。讓她知道失去自由是什麼滋味!



甄嬛更損的一招是:讓宮女專門挑那些看起來“活蹦亂跳”的鴿子。言外之意就是暗中嘲笑皇后老了,甄嬛現在高高在上,皇后的寶座你就別惦記了。


連鴿子都屬於“成雙結對”的鳥兒,形影不離。但是皇上卻要與她今生“永不相見”。這不活活打擊皇后的自尊心,讓她“死不了活受罪”,遭受人間冷暖,備受煎熬嗎!

最後一處:甄嬛第二次回宮,安陵容和甄嬛的對話:

安陵容說:我以為此生不能見到姐姐了,甄嬛回:多年不見妹妹,妹妹一切如舊。

我們仔細想想,這句話的兩層含義:

一是:甄嬛在甘露寺這麼長時間,安陵容都沒去看望她,還算什麼姐妹情深?甄嬛心裡暗自想:你個忘恩負義的貨,這時候獻什麼殷勤,不配和我說話!



二是:“妹妹一切如舊”意思是安陵容還跟以前一樣,竟幹些“見不得人”的缺德事,甄嬛心裡早都有數,她心裡比誰都清楚!等我有空慢慢在“整你”!


三是:安陵容的“此生再也見不到姐姐了”,意思是:你還活著回宮幹嘛,怎麼沒被人搞死啊,還回來跟我爭男人,真心希望你永遠都別再回來”!

以上這些都是小編看了十幾遍才總結出來的細思恐極的幾個部分,大家還知道哪些。歡迎留言。每天為您深度剖析後宮《甄嬛傳》那些鮮為人知,深宮婦人暗自勾心鬥腳的故事。感謝閱讀!

影視劇小哥


關於《甄嬛傳》中細思極恐的點,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寫過,今天就先寫其中一個——佩兒。

佩兒是碎玉軒裡的一個小宮女,從甄嬛一入宮就跟著甄嬛。甄嬛入宮當天,佩兒顯的特別機靈,甄嬛望著新種的桂花出神,佩兒搶先回答桂花的來歷。可這些本應該是掌事宮女應該回答的,佩兒是不是太伶俐了些。

而且你看她站的位置,緊貼著甄嬛,把槿汐都擠到了最後面,古時候宮規等級森嚴,一個小宮女搶著做掌事宮女的活,這本身就耐人尋味。

而且佩兒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極力奉承甄嬛,讓甄嬛在覲見皇后的時候打扮隆重些,甄嬛一聽就落下臉來,找個茬把她支到外面去了。

自甄嬛稱病後,待遇一日不如一日,連帶著底下的奴才們也越來越懈怠,佩兒的態度也是180度大轉彎,對流朱說話也不客氣起來,竟然說出“讓小主湊合點喝白水”的話來。如果說現在佩兒的態度是因為覺得跟著重病的小主沒有出頭之日而起的話還有情可原,可接下來她的態度就很是讓人理解不了。

康祿海帶著徒弟小印子跟甄嬛辭行,說是麗嬪非讓他去她宮裡當差,甄嬛氣的不行,仍給康祿海一錠銀子讓他趕緊走人,接著甄嬛又問還有沒有想走的,趁現在趕緊拿錢走人。本以為佩兒會提出離開,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她竟然表示要跟隨甄嬛。

佩兒這前後不一的態度讓人怎麼都想不通,而且之後佩兒還經常挑唆浣碧,一會兒說浣碧比餘氏好看,一會兒又說浣碧比安陵容出眾,挑的浣碧一顆心不安分起來,越看安陵容越不順眼,使得安陵容以為甄嬛對自己有意見,姐妹關係出現裂痕。

佩兒這一系列的行為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她是某個人派到甄嬛身邊監視甄嬛的,她不能輕易離開,必要的時候給甄嬛身邊的人制造矛盾,好讓自己的主子有利可圖。


瞳心看世界


其實甄嬛回宮後,整個人就黑化了。她也開始昧著良心做一些沒有道德的事情。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恨過甄嬛,這個人物和安陵容,皇后也不在一邊。

首先,她害的安陵容小產,利用的是安陵容的香藥。這件事的性質與安陵容當年用舒痕膠害甄嬛小產有什麼區別?不過是安陵容的孩子本來就生不下來,甄嬛的未必而已。可是,甄嬛並不知道安陵容的孩子生不下來,它畢竟是活生生的一條性命。

其次,她用自己的孩子扳倒了皇后。這件事的性質我認為更惡劣,不亞於當年武則天掐死自己的女兒事件。雖然也是生不下來的孩子,但我認為,以她當時對皇上的感情,應該是不願意為皇上再誕下一兒半女的,所以就算這孩子能保住,甄嬛也夠嗆會生下來。

最後,她謀奪皇上的性命。她很早就知道寧嬪要毒害皇上卻並不制止,最後還故意說出那些話語來激怒皇上,使得皇上怒火攻心而亡。

甄嬛不像端妃,即使被殘害多年也沒有主動傷害任何人,不像敬妃,即使不得盛寵也未做過傷害皇上的事情。但我們為什麼就對甄嬛回宮後的那些事拍手叫好呢?

細思恐極,我們似乎允許了這種昧著良心的事件發生,這僅僅是因為,我們知道甄嬛之前受到了莫大的屈辱,所以認為她此番報復是情有可原。可是,論可憐,論屈辱,劇中的黑化人物,哪個又不是可憐人呢?皇后不可憐嗎?明明是她的福晉之位,就是被姐姐橫刀奪去了啊。安陵容不可憐嗎?她這一生的不值得,小時候收到的屈辱難道比甄嬛少麼。華妃不可憐嗎?她雖寵冠六宮,卻一直不知皇上和太后對她的戒備之心。



冤冤相報何時了!我們所喜愛的甄嬛,並不是一個純良正能量的聰明女子啊。


Robin麻麻育兒新知


縱觀全劇,劇中的宮鬥手段,既有明處的血雨腥風,又有暗處的陰謀詭計。還有一些細節是作者刻意點到為止,一直到大結局都沒有點破。拍攝電視劇的導演鄭曉龍也是將每一個眼神、每一個鏡頭都表現的淋淋盡致,深藏用意。下面我們說說那些細思極恐、不寒而慄的故事情節。

一、芳貴人小產是皇后嫁禍給華妃的

在甄嬛進宮之前,碎玉軒中住的芳貴人因“失足”導致小產,後又口出怨言,汙衊是華妃所做,最終被皇上打入冷宮。等到甄嬛進宮時,皇后故意將她安排在惹眼的承乾宮,既可以為自己博一個賢良淑德的好名聲,又能激怒華妃,借華妃之手絆倒甄嬛。華妃果然上當,妥妥地將甄嬛挪去了碎玉軒。

二、滴血驗親時的白礬

滴血驗親前瑾汐正在為甄嬛染指甲,那時候染指甲是用鳳仙花和白礬,搗碎了敷在指甲上再拿葉子包起來。後面劇情翻轉,皇后被懷疑有問題,雖說皇后嫌疑最大,但是不是甄嬛自己摻了一指頭也不是沒有可能。

三、皇后宮裡亂飛的鴿子

甄嬛扳倒皇后後,命令宮女在景仁宮養鴿子,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甄嬛想用這些自由在在的鴿子來刺激被永生禁足的皇后。要知道“鴿子”是一夫一妻的鳥兒,鴿子尚且一夫一妻,形影不離,但皇后的夫君卻要與她生死不復相見。

四、端妃不孕,是皇上計劃

大家知道是華妃給端妃灌了紅花,原因是當年皇上派端妃給華妃送墮胎藥導致華妃流產,所以華妃要報復端妃。但為什們皇上偏偏讓端妃送藥呢?首先端妃向來與世無爭可以獲得華妃的信任,其次最重要的一點是端妃也是門將之女,要知道皇上和太后最忌諱的就是門將之女,所以乾脆讓端妃和華妃兩虎相爭,坐收漁翁之利。終究到底,皇上才是罪魁禍首。

在此看來,每個鏡頭都是耐人尋味,不愧是經典。





羲羲剪影視


果郡王是被浣碧間接害死的。


皇上為什麼非要殺果郡王,直接的導火索,就是夏刈從果郡王府裡搜出的家書。十七爺和浣碧的每一封家書上,結尾都寫著“熹貴妃安”四個字,這些家書讓皇上坐實了對他們倆的懷疑,所以果郡王才會被毒死。



這裡面有兩個疑問,第一個是浣碧一向心思細密,知道這些有“熹貴妃安”的家書,一旦被別人發現,果郡王和甄嬛都脫不了干係。但她不僅沒有看完就銷燬,還大大方方的放在了梳妝檯的盒子裡,才讓夏刈那麼容易就拿到。



第二個疑問是,甄嬛是直到果郡王死後,才知道有這些家書的,而且還是蘇培盛私下告訴她的。


那麼既然果郡王每封家書裡都提到了甄嬛,浣碧為什麼不告訴甄嬛果郡王牽掛她。如果甄嬛提前知道這些家書的存在,肯定會有所防備,不會眼睜睜等著皇上殺果郡王。



從這兩點看,浣碧才是間接害死果郡王的人。所以很可能她仍然對甄嬛心存芥蒂,並且想利用這些家書,離間甄嬛和果郡王的關係,但沒想到害死了自己最愛的人。


達人鈞鈞


甄嬛傳好就好在需要思考才能搞明白裡面那些人都打得什麼算盤,我要是投胎到甄嬛傳裡,估計都活不過一集。

裡面細思極恐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太后對純元姐妹兩個的態度,在太后的心目中,她是對純元的死有疑心的,但是她不能講出來,如果這個叛逆的兒子一氣之下廢掉宜修,烏拉那拉氏和烏雅氏就沒有了皇后的指望,再立一個皇后幾乎不可能是太后的親戚了,以太后和皇帝的關係,皇帝未必能給老媽這個面子,所以太后也要藉助純元的舊情保住這個佛口蛇心的皇后宜修,整部戲中,無論是母子還是夫妻,都不能彼此敞開心扉,開誠佈公的討論問題。

還有,溫太醫對待沈眉莊到底是什麼時候產生的感情,是不是因為追不到甄嬛所以退而取其次,前面一點鋪墊都沒有,後來就那樣發生了關係。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沈眉莊會不會遺憾或者後悔,因為她這一生一直沒有得到過愛人的真心,開始以為皇帝是真心疼愛自己,結果別人只是使了一個小計策皇帝就翻臉無情,那麼現在和溫太醫暗通款曲,也是因為溫太醫為情所傷只是想找個精神慰藉,如果是這樣,就太可悲了。

孟靜嫻到底是不是浣碧殺死的,果郡王是不是已經孟靜嫻超過浣碧了。孟靜嫻也是可憐,一直暗戀果郡王多年,等成了老姑娘,直到皇帝給果郡王派下了這個政治任務,迎娶孟靜嫻來安撫老臣的心,孟靜嫻出嫁的時候也沒有浣碧的豪華嫁妝,新婚之夜果郡王去陪伴浣碧而不是孟靜嫻,但是慢慢的,果郡王的心是不是慢慢的被孟靜嫻融化了,開始更偏心孟靜嫻而不是浣碧了,這從浣碧和甄嬛的訴苦中就能看出來,所以世間最靠不住的是不是就是人心。

甄嬛傳好就好在觀眾不是看個熱鬧,當你細細思考,就會搞明白很多暗藏的玄機。





月輪皎皎


端妃和溫宜公主吧。

《甄嬛傳》在甄嬛開始得寵的時候,作為華妃最痛恨的人,端妃沒有出現過。直到溫宜公主週歲,端妃才第一次出現。端妃身體不好,連說話都費勁,但是卻很喜歡溫宜公主,甚至把自己的陪嫁項鍊都送給了溫宜公主。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溫宜公主和端妃開始有了聯繫。




但是當時端妃的態度,她並不喜歡曹貴人,甚至都懶得和她說話。後來甄嬛懷孕的時候,她提醒甄嬛要她注意華妃身邊的曹貴人。"華妃若是猛虎,曹貴人便是猛虎的利爪。"所以端妃對曹貴人是有一定了解的,她跟在華妃身邊,說不定以前端妃還領教過曹貴人的厲害。

那麼後來端妃藉助甄嬛的力量絆倒了華妃,跟著華妃的曹貴人也垮臺了,她就趁機收養了溫宜公主。

那麼她為什麼收養溫宜公主,而不收養一直在圓明園沒有生母照顧的四阿哥呢?這裡就體現了端妃的心機。




首先,從華妃失去孩子的時候,端妃也跟著灌了一碗紅花。但是端妃比華妃高明,她看出來了這是皇上的意圖,皇上不想讓華妃有孩子,至於對端妃的報復,也是皇帝意料之中的,因為端妃也是將門之女。端妃勢必生不了孩子,而領養四阿哥就直接正中皇帝的痛處,威脅到他的皇位,皇帝一定會收拾端妃。那端妃唯一的希望就是選擇一位公主,這樣既不會給皇帝造成威脅,也讓自己有了個依靠。溫宜公主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早在很久的時候端妃就有了收養溫宜公主的心思。於是端妃幫助甄嬛扳倒了華妃,華妃倒臺,曹貴人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裡去,而曹貴人這個人蛇蠍心腸,一定不會被皇上太后所容忍,由此自己就可以收養溫宜公主啦。




我一直覺得端妃是後宮心機第一人啊,一個大寫的聰明girl

端妃打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不起眼的人物,體弱多病,久居深宮。她入宮的時間很早,在皇上還是王爺的時候就入宮了,所以對於以前的事,包括純元皇后的死都看在眼裡,她這麼聰明應該早就起了疑心,但是她沒有證據所以不能亂說,那時候皇后有太后撐腰,所以她只能記在心裡。

後來安陵容臨死的時候告訴甄嬛“皇后殺了皇后。”然後甄嬛在和端妃聊天的時候無意中說到安陵容這句話,端妃覺得時機到了,便向她們說起了當年的事情。



皇上是王爺的時候,宜修是庶女,所以嫁過來等生了皇子後才能由側福晉轉為福晉,直到那天純元奉旨入宮,與皇上一見鍾情,然後迅速升為福晉,然後等純元皇后懷孕後就百般不適,最後母子都死了。



這些事情,如果沒有端妃告訴,敬妃和甄嬛是不可能得知的,端妃恰到時機的表示自己對這件事的疑惑,給了甄嬛皇后殺害純元的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