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為什麼會有兩個剛果?

crewyor


印象中的非洲,乾旱而貧瘠。實際上,非洲部分地區的水資源是比較豐富的,世界級的大河就有三條:北部的尼羅河,西部的尼日爾河,中西部的剛果河。

剛果河長4640公里,這個數字看上去不是特別顯眼,在非洲也要排在尼羅河之後。但是,剛果河有幾個特點,是其他河流無法相比的。首先,剛果河的支流非常多,而且都非常長。比如在剛果河中部匯入的洛馬米河,長達1500公里。在剛果河西部即將入海部分匯入的開賽河,更是長達2153公里。而開賽河作為剛果河的支流,其本身就擁有很多支流,密密麻麻,像血管一樣。此外還有長達2300公里的烏班吉河,長達1300公里的阿魯維米河,長達1300公里的桑加河,非常非常的多。

剛果河的支流多,意味著剛果河的流域面積會非常大。剛果河流域面積有401萬平方公里,和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面積差不多大。如果只算剛果盆地,面積則有337萬平方公里。

剛果河的流量非常大。尤其是匯入大西洋的河口附近,這裡有很多落差較大的瀑布,一個接一個,被統稱為“利文斯通瀑布群”。可以這麼講,剛果河流域的人們,可以缺金缺銀,唯獨不缺少水源,實在太多了。

非洲乾旱的印象,主要來自北非、西非撒哈拉大沙漠。在非洲中部,因為有剛果河的存在,這裡和撒哈拉沙漠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地理存在。剛果河地近赤道,氣候炎熱,加上河流遍地都是,就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是南美洲亞馬孫河(或譯亞馬遜)流域,面積約500萬平方公里。而世界上第二大熱帶雨林區域,就是剛果河流域,面積約有2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20個江蘇省的面積。

由於剛果河流域面積太大,包括的國家也非常多。比如有中非、喀麥隆(東南部)、坦桑尼亞(西部)、贊比亞(東北部)、安哥拉(北部)。當然,這條大河的名字就叫剛果河,自然少不了那兩個著名的剛果。

世界上有兩個剛果,都位於剛果河流域。為了區分他們,人們就把剛果河西岸的“小”剛果,稱為剛果(布),因為首都是布拉柴維爾。剛果河東岸的“大”剛果,稱為剛果(金),因為首都是金沙薩。更有意思的是,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與剛果(金)首都金沙薩,只隔著一條剛果河。

另外,剛果河還有一個名字叫扎伊爾河。1971年,統治剛果(金)的蒙博託把國名改成了扎伊爾,以避免與剛果(布)國名混淆。1974年西德世界盃,非洲唯一的代表隊就是扎伊爾隊。到了1997年,扎伊爾變天,蒙博托出逃。新管理層不喜歡扎伊爾這個沒有歷史感的名字,又把國名改回了剛果(金)。

剛果(布)與剛果(金)地理相近,而且人口多以班圖語系的人為主。那麼,為何分成兩個剛果呢?這需要從遙遠的剛果王國說起。

剛果河流域有一個熱帶雨林版的秦始皇,他叫盧克基。盧克基所處的時代,部落林立,如同春秋時幾百個諸侯國一樣,到處打打殺殺。盧克基實力最強,通過各種戰爭,盧克基最終於公元1400年統一了剛果河流域。盧克基建立的王國沒有像秦朝那麼短命,而是一代接一代傳下來,直到1483年(或1482年,1475年)。

這一年,來自歐洲的海上探險者葡萄牙人沿著大西洋沿岸南下,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河口,就是剛果河入海口。葡萄牙人經過調查,弄清了剛果河流域的地理、歷史情況。剛果王國內部有一些不太聽話的部落,經常和國王作對。葡萄牙就幫助剛果王國掃除叛逆,贏得了剛果國王的信任。葡萄牙利用這個機會,不斷深入剛果河流域。到了1665年,野心暴露的葡萄牙被剛果人幾頓亂棍打了出去。

接下來跑到剛果河流域冒險的是法國人。法國人在非洲的殖民地主要集中於西非,但西非的喀麥隆就位於剛果河流域的西北部。法國盯上了剛果河流域,不過,法國只佔領了剛果河的西部,也就是現在的剛果(布)。而剛果河以西巨大的剛果河盆地,則被來自西歐的小國比利時盯上了。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也想在非洲弄一塊殖民地,以便搶劫資源供比利時發展。攤開非洲殖民地地圖,利奧波德二世沮喪地發現,各大地皮差不多都被搜刮乾淨了,除了剛果河流域。

可以想象利奧波德二世當時的激動心情。心動不如行動,利奧波德二世建立了一個所謂的中部非洲開發協會,進入剛果河流域探路挖寶。比利時在歐洲實在太不起眼了,面積只有3萬平方公里,竟想獨吞二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剛果盆地?列強紛紛反對。比利時早有準備,花重金買通各種知名或來歷不明的學者、專家、教授,讓他們天上一腳、地上一腳替比利時吹噓。各國除了被這些學者、專家、教授說動了之外,還都有一個考慮。就是:小國比利時獨佔剛果盆地,總比其他大國獨佔的好。比如英國、法國、德國,這些大國誰獨吞剛果盆地,都會壓過另兩個強國。

圖-剛果河流域

各大國在非洲的明爭暗鬥,最終便宜了比利時。1884年11月,列強在德國首都柏林召開瓜分非洲的會議。列強確認剛果盆地為比利時殖民地,名義上稱為比利時國王的私人采地。同時還確認了法屬剛果(法屬赤道非洲的一部分)與比屬剛果的分界線,就是以剛果河為界。從此,兩個剛果各玩各的,在內部各打各的,井水不犯河水。


地圖帝


非洲確實有兩個國家叫剛果,這兩個國家名字為什麼一樣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它們原本屬於同一個國家,後來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分裂了而已。

這兩個剛果一個全稱叫剛果共和國,另一個全稱叫剛果民主共和國,兩者僅僅差了民主兩個字。為了區分這兩個國家,取他們的首都的第一個字,剛果共和國的首都叫布拉柴維爾,所以簡稱它為剛果布。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首都叫金沙薩,所以簡稱它為剛果金。

說起剛果金和剛果布的淵源,還得拉上另一個國家,那就是它們旁邊的安哥拉。好了,下面進入正題,為大家講一下剛果的歷史。

剛果兩個字的由來

首先我們說一下剛果兩個字的由來,剛果這個詞來源於非洲的第二大河剛果河。剛果河的長度在非洲僅次於尼羅河,排名第二。它的流量非常大,僅次於亞馬遜河,排名世界第二。可以說剛果河養育了無數的非洲老黑,無數黑哥都指著它活命。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剛果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在剛果河流域有無數個部落,這些部落都使用一種叫做班圖語的語言,所以他們被稱為班圖人。其中一個下游的部落比較強大,他們住在一個山坡上,所以自稱山坡部落,並且把旁邊的大河叫做山坡河。

而在班圖語中,山坡這個詞的寫法是Kongo,後來歐洲人到了以後根據這個詞的發音演變出了Congo這個英文詞,然後中國人又根據其英文發音而音譯出了剛果這個詞。

所以,第一個結論來了,一個叫做剛果的部落用他們的部落的名字命名了剛果河。

非洲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剛果王國

大概在十三世紀,一個名字不重要的黑哥,帶著他的部落建立了一個國家,因為地處於剛果河流域,所以取名叫做剛果王國。之所以說大概,是因為老黑們自己都說不清具體時間,他們太過落後,可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

後來經過兩百年的發展,剛果王國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國家,其勢力在整個非洲大陸都數一數二。

葡萄牙介入

到了15世紀末,迎來了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迪亞哥來到了這裡,成了第一個發現剛果的歐洲人。當時的剛果還是比較強大的,迪亞哥衡量了一下雙方的實力,發現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就打消了直接動武的念頭,搖身一變成了傳播文明的和平使者。

隨後迪亞哥和剛果國王進行了友好親切的交流,臨走時有幾個剛果貴族處於好奇,提出想跟他一起到葡萄牙,看看外面的世界,迪亞哥也愉快的答應了。幾個黑哥到了歐洲簡直就驚呆了,原來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如此的難以置信!

而迪亞哥回國後跟葡萄牙國王述說了在剛果的經歷,一番商討,隨即決定去剛果國王合作,幫助他們開發一種非洲土特產,也就是黑奴資源。把老黑們打包裝船,然後運到美洲殖民地去打黑工,其實也就是奴隸貿易了。

黑奴貿易

迪亞哥帶著幾名剛果貴族再次回到非洲,幾人跟剛果國王說起了在葡萄牙的經歷,把葡萄牙描繪成了天堂才有的景象,把剛果國王聽的下巴都要掉地上了,羨慕的不得了。

後來出於對葡萄牙的神往,他決定改名!當時葡萄牙的王國叫若昂二世,於是他毫不客氣的把名字改成了若昂一世,自封為了葡萄牙國王的便宜老爹。

這位若昂一世,也就是剛果國王,對於葡萄牙提出的黑奴貿易也非常剛興趣。因為奴隸貿易本身就是非洲的傳統產業,當地本來就有著成熟完善的奴隸貿易產業鏈。

於是葡萄牙和剛果王國就成了親切的貿易伙伴。來自非洲的若昂一世和遠在歐洲的若昂二世成了好朋友,源源不斷的把黑奴從非洲賣往美洲。

葡萄牙與剛果的決裂

兩國剛開始的合作還是很愉快的,就這麼過了幾十年,兩國都換了新國王,慢慢的因為分贓的問題,開始出現了一些矛盾。

而葡萄牙人在剛果也越來越囂張,開始商量好的是隻能抓敵對部落,以及低等部落的黑人做奴隸。後來葡萄牙人開始越界,連一些剛果的貴族都被當奴隸抓起來賣掉了,這就讓後來的剛果國王很不滿。

一番交涉後,雖然葡萄牙人也收斂了很多,但是嫌隙已經埋下了。

剛果的分裂

隨著葡萄牙越來越強大,剛果王國內部卻變的越來越混亂。貴族們爭權奪利,相互攻擊。很多邊遠部落也不服管教,想鬧獨立。

葡萄牙人就動起了心思,開始利用剛果的內部矛盾,扶植傀儡,把剛果攪的越來越亂。後來他們扶持一個部落發動戰爭,對他們提供軍隊支持,最後成功的從剛果分裂出去一大塊土地,這就是後來的安哥拉。

後來的幾百年裡,剛果就一直處於動亂當中,內部整天打來打去的,後來徹底淪為了葡萄牙的附屬國,失去了主權國家的身份。

比利時和法國的介入

到了1871年,一個叫斯坦利的英國探險家來到了剛果,他發現這裡礦藏資源豐富,如果開採起來非常有搞頭。於是斯坦利就回到英國,把他的發現告訴了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可惜維多利亞女王表示她對剛果完全不感興趣。

失望的斯坦利沒有放棄,他有輾轉找到了比利時國王推銷,結果比利時國王表示很感興趣,就讓斯坦利帶了一隊人去剛果建立據點,企圖從葡萄牙人嘴裡分一杯羹。

同時介入剛果河流域的還有法國,法國人也看中了剛果河流域的豐富資源,同樣建立了據點。

比利時和法國的這個行為自然引起了葡萄牙的不滿,於是三國就打起了嘴仗。

歐洲列強瓜分非洲

當時非洲基本已經被歐洲眾列強瓜分乾淨了,但是也因為時常有搶地盤的行為了,各國之間糾紛不斷。於是就有人提出大家做到一塊,文明點的商量一下非洲到底怎麼分。

1884年,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發起了柏林會議,召集了另外14個國家。這些人就在會議桌上把非洲給分割了。諷刺的是非洲黑哥們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命運就這麼簡單的被這些人玩弄著。

根據會議的協定,原本剛果王國被分割成了三部分,已經分裂出去的安哥拉屬於葡萄牙。剛果河北岸的一部分歸法國,而南岸以及東邊的剛果盆地歸比利時。

剛果王國就此成為了歷史。

後來三國又在這個基礎上慢慢的往外擴展,漸漸的就形成了現在的剛果金,剛果布,還有安哥拉三個國家的大致輪廓。

尾聲-非洲獨立運動

進入20世紀後,非洲迎來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獨立運動,原本歐洲列強的殖民地紛紛尋求獨立,剛果河流域也不例外。

1960年,比利時控制的部分首先獨立,成立了剛果共和國,後來又把名字改成了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為利奧波德維爾。

兩個月後,剛果河對岸的法國殖民地也成功獨立,大概是黑哥們的詞彙量實在匱乏,直接剽竊了隔壁的創意,把國名定為了剛果共和國,把首都定在了布拉柴維爾。

而同樣出身於剛果王國的安哥拉一直到了1975年才獨立,建立了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

所以當時為了區分兩個剛果,他們分別被簡稱為剛果利和剛果布。

到了1966年,剛果利把首都搬到了金沙薩,所以他們的簡稱也隨之變成了剛果金。後來一個蒙博託的人當了總統,為了消除掉殖民地時期了痕跡,乾脆把國名改了,剛果民主共和國改成了扎伊爾。

1997年蒙博託被趕下臺,繼任者為了消除他的影響,又把國名給改了回來,重新變成了剛果民主共和國,也就是剛果金了。

以上就是兩個剛果的所有歷史淵源了,你看明白了吧。


漂浮菌


非洲有二個國家國名剛果,以首都名稱首字後綴區別,剛果(金),剛果(布),是西方列強殖民統治的“後遺症”。

非洲歷史上曾遭到西方列強殖民統治,剛果(金)、剛果(布)原為一個國家----剛果,因為,二個列強法國、比利時瓜分一塊殖民地的結果,剛果(金)原為比利時殖民地,剛果(布)原為法國殖民地,先後獨立後,一個剛果國家就變成兩個剛果國家了。

如同美洲原有三個圭亞那,英屬圭亞那,法屬圭亞那,荷屬圭亞那,英屬圭亞那、荷屬圭亞那已先後獨立。

法屬圭亞那至今仍未獨立,為什麼呢?

不是法國不同意其獨立,法國同意其獨立,但是,人家就是不願獨立,因為,人家感覺“背靠法國這個大樹好乘涼”!爽爽的呢!獨的什麼立呀!




z山海


在非洲的中西部赤道附近,有兩個名為“剛果”的國家。一個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另外一個是剛果共和國,兩個國家的簡稱都是“剛果”。為了便於區分,我們習慣上後綴其首都的簡稱。因此,首都為金沙薩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為剛果(金);首都為布拉柴維爾的剛果共和國,簡稱為剛果(布)。

關於剛果(金)與剛果(布)的關係,需要追溯到十四世紀,在這一時期,剛果河流域出現一個由剛果人建立的政權--剛果王國。後來到了15、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來到了剛果王國。此後,剛果王國逐漸衰敗,並逐漸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在1884年11月中旬,為了瓜分非洲殖民地,歐洲列強包括德國、英國、俄國、荷蘭等十五個國家參與了由德國主持召開的柏林會議。會議長達一百多天,名義上是為了解決非洲第二大河--剛果河流域的歸屬問題,實際上的目的是為了瓜分非洲。

柏林會議之後,以剛果河為界:當時的比利時王國成為了剛果自治邦[現在的剛果(金)地區]的主人;而現在的剛果(布)地區則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逐步興起。在比利時統治之下的剛果自治邦在1960年的6月30日實現了民族獨立,首都為金沙薩;而剛果(布)是在1960年的8月15日實現了民族獨立,首都是布拉柴維爾。


環球網


非洲的這兩個剛果經常會把人弄暈,我就曾在去非洲的飛機上聽旁邊務工的乘客發生過爭執。當時,一批去剛果金的勞務人員同另一批去剛果布的人聊天時槓上了,因為他們都要在埃塞俄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博樂國際機場轉機,開始的時候他們還認為是一路,都沒去過非洲兩波人正好做個伴,結果聊著聊著就發現不對了,你的剛果怎麼要轉機到金沙薩,而我們的剛果為什麼目的地是布拉柴維爾?雙方都認為對方搞錯了,而實際上大家都怕自己錯了,於是搞的都很緊張。



我後來就告訴他們你們都沒錯,這是兩個國家,可就是這樣還沒說得清。既然是兩個國家為什麼會叫一個名字?是啊! 剛果是這兩個國家的簡稱,實際上兩個國家的名字是不一樣的,他們分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首都在金沙薩因此簡稱剛果(金),剛果共和國的首都是布拉柴維爾因此簡稱為剛果(布)。這樣一分似乎就很容易區別了,但是這兩個國家在1960年代都曾經稱為剛果共和國,所以又經常把人弄糊塗了。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僱傭探險家斯坦利對部落酋長連蒙帶騙施以小利佔領現今剛果(金)的大片土地。



1880年法國人開始對剛果河流域殖民,法國人佔的地盤就是後來的剛果(布)。

區分這兩個國家最簡單的辦法還是找一張地圖,比較直觀地比較一下,就容易區分了。剛果(金)大,剛果(布)小;剛果(金)國土面積2,345,409平方公里,剛果(布)只有342,000平方公里,兩者相差6倍還多。在地理位置上剛果(金)佔著中部非洲,靠近東非;剛果(布)侷限在西部沿海一帶更像個沿海國家。




圖中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左側這一小片沒標地名的就是 剛果共和國,簡稱剛果(布)

其他,若是從歷史的角度可能區分的難度就很大了,因為剛果這塊土地歷史上是西方勢力反覆爭奪的地方,歷史比較錯綜複雜,非幾句話就能說的清楚,之所以弄出來兩個剛果,就是與西方殖民有著直接的關係,本來都是剛果河流域的部族,後來硬是被生生的分出兩個國家來。

再若是從民族上分可能更加難以把握,因為這兩個國家的部族很多都是相同的,至今還有很多部族沒有國家的概念。


非洲腹地攝影紀實


剛果( Congo)可以指兩個中非剛果河兩岸的國家。面積稍微大一些的,位於剛果河東南面的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前身為扎伊爾,一般我們提到稱剛果(金);較小的是位於剛果河西北面的剛果共和國,一般我們稱剛果(布)。


剛果(布)與剛果(金)在剛果盆地中的位置

(來源:在線大英百科全書,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Congo-Basin)


事實上這兩個國家原本屬於同一個國家,也就是公元一世紀定居於剛果盆地的班圖人在十三到十四世紀之間就已經建立起了王國。但隨著歐洲殖民者的一步步侵蝕,剛果盆地逐漸成為了歐洲各國的殖民地。有史記載的最早到達這一地區的歐洲人是葡萄牙探險家迪奧戈·康(Diogo Cão),他在1484年發現了剛果河口。在此以後,剛果盆地的班圖人王國和歐洲人的商業關係迅速發展。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該地區一直被作為跨大西洋貿易的重要交通樞紐。


迪奧戈·康發現剛果河口


雖然剛果盆地是歐洲人最早到達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之一,但是剛果盆地原本的社會結構真正被侵蝕,被歐洲殖民者所統治,則是在19世紀後期,這是非洲大陸最後一個被殖民的地區。其原因主要是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很難到達剛果盆地的內陸地區。直到1867年,英國出生的美國人亨利·莫頓·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從桑給巴爾出發,誤打誤撞進入剛果河上游,這樣非洲最後一塊歐洲人從未到達過的地區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了。


亨利·莫頓·斯坦利(1884)


而提到今天的剛果(金)和剛果(布)的分野,我們不能不談到1865年到1909年任比利時國王的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 )。正是利奧波德二世聘請亨利·莫頓·斯坦利在剛果地區探索和建立殖民地,才導致今天剛果盆地分為多個國家,有兩個剛果的情況。利奧波德二世是一位典型的狂熱的殖民主義者。作為一位立憲君主,利奧波德二世無權決定比利時的政策,但他一直鼓動比利時參與進歐洲瓜分殖民地的大潮之中,使比利時成為成為殖民大國,在他看來,

我們的邊界永遠不會擴展到歐洲,……但歷史教益表明殖民地在構成國家權勢和國家繁榮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那就讓我們擁有它。

因此利奧波德二世

以最令人驚訝和不可思議的方式,幾乎單人匹馬破壞了非洲的 權力平衡,並帶來了歐洲殖民主義在黑非洲的殘忍(統治)年代。

利奧波德二世在殖民方面野心勃勃,也推出了很多殖民計劃,但由於比利時政府認為擁有殖民地不划算,所以堅決抵制。所以利奧波德二世甩開比利時政府單獨以比利時公民的私人身份推動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殖民。


比利時利奧波德二世


1876年利奧波德二世在布魯塞爾召開了國際地理會議,並創建了利奧波德二世本人為股東的國際非洲協會(International African Association),這一協會表面上是為了發展在中非地區的人道主義項目,但實際上是利奧波德二世私人控制這一地區的白手套。而亨利·莫頓·斯坦利在發現剛果河上游並返回歐洲後,利奧波德二世則招募了他,並以他為代理人,在剛果盆地探險,並擴展領地。到1883年,斯坦利已經在剛果建立起了前沿陣地,並採取以歐洲工業品、挑動當地部落內鬥、扶植聽話的酋長等方式向剛果河上游擴大控制地域。


19世紀剛果盆地探險地圖


法國情報部門發現了利奧波德二世的計劃後,法國迅速開始了自己的殖民探險。1881年,法國海軍軍官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Pietro Paolo Savorgnan di Brazzà)在剛果西部盆地今天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採維爾地區升起法國國旗,宣佈法國佔領剛果。而葡萄牙,作為第一個接觸剛果地區的歐洲國家,基於與西班牙和羅馬天主教會簽訂的條約,在英國的支持下,通過已經解體的剛果孔戈帝國聲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


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


在這種情況下,在俾斯麥的呼籲下,奧匈帝國、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奧斯曼土耳其、葡萄牙、俄國、西班牙、瑞典(包括挪威)、英國以及美國十四國1884年在柏林召開會議,以制定在非洲大陸的聯合政策。


柏林會議


會議於1884年11月15日在俾斯麥官邸召開,一直持續到1885年2月26日。會議最終確定了:(1)結束奴隸制,歐洲各國簽署了禁止奴隸貿易的國際禁令;(2)剛果自由邦(大致可以看做是今天剛果民主共和國)被確認為剛果協會(其實就是利奧波德二世)的私有財產;(3)14國擁有剛果盆地、馬拉維湖以及其東北緯5度以南的自由貿易權;(4)佔領殖民地要基於有效佔領原則;(5)任何新佔非洲領土的行為必須通知其他簽字國;(6)每個歐洲國家都有“合法”擁有非洲土地的權利。


1890年的剛果自由州地圖


柏林會議後,利奧波德二世將其獲得的領土正式命名為剛果自由州。從1885年到1908年,在利奧波德二世統治下的剛果自由州有數百萬人因剝削與疾病而死亡。利奧波德二世的行為傳回歐洲後引發普遍不滿,1908年比利時議會在國際壓力下,接管了剛果自由州,剛果自由州成為比利時殖民地。1926年,殖民地以利奧波德維爾(Léopoldville,即今天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薩沙,Kinshasa)為首都。在比利時統治下的剛果土著黑人只有有限權力,不允許任何政治活動。比利時屬剛果在1960年6月30日以“剛果共和國”的名義獲得獨立,但由於法國殖民地中剛果在獨立後的國名也叫“剛果共和國”,因此兩個國家分別被稱為剛果(利奧波德維爾)和剛果(布拉柴維爾)。1965年蒙博託發動政變後,該國國名被改為“剛果民主共和國”,1971年蒙博託再次改國名為“扎伊爾共和國”,剛果河也改名為扎伊爾河。1997年第一次剛果戰爭爆發,蒙博託逃亡,解放剛果民主力量聯盟卡比拉自任總統,並將國名改回為“剛果民主共和國”並一直到今天。


1911年的法屬剛果


而剛果共和國則是從法屬剛果發展而來的。1880年,根據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與當地國王的協議,法國獲得剛果河以北地區的主權,法屬剛果殖民地建立。1903年,改名為中剛果(Moyen-Congo)。1908年法國組織了法屬赤道非洲,包括中剛果、加蓬、乍得和烏班吉沙裡(今天的中非共和國),布拉柴維爾被指定為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布拉柴維爾在1940到1943年成為自由法國的象徵性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屬剛果(中剛果)在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建立後獲得了地方立法權,而在1958年第五共和國建立後,法屬赤道非洲解散,法屬非洲(中剛果)作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一部分成為法國自治殖民地。



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的國旗與國徽


1960年8月15日,法屬剛果從法國獨立,定國名為剛果共和國。1968年剛果共和國發生政變,1969年恩古瓦比出任總統,並改國名為“剛果人民共和國”,1991年又改回“剛果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的國旗與國徽


至於葡萄牙屬剛果,今天是安哥拉的卡賓達省,當地人稱Tchiowa,與安哥拉本土中間隔著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片狹窄地帶,而卡賓達北面則是剛果共和國。1885年,《西姆蘭布科條約》使得卡賓達成為葡萄牙保護國。20世紀20年代被看做是葡萄牙屬安哥拉的一部分,1933年葡萄牙憲法區分安哥拉殖民地和卡賓達,1956年卡賓達重歸安哥拉總督管理,1971年葡萄牙憲法再次表達了卡賓達與安哥拉的區別,但1951年,包括卡賓達在內的安哥拉稱為葡萄牙海外省。1975年安哥拉獨立,卡賓達成為安哥拉的一個省,但卡賓達一直對其地位不滿。


剛果共和國(綠色)、卡賓達(紅色)、剛果民主共和國(藍色)以及安哥拉(粉色)


這樣,兩個剛果都叫剛果,不過一個叫剛果民主共和國,一個叫剛果共和國,為了區分這兩個國家,所以我們在叫他們的時候,分別成剛果(金)和剛果(布),以首都簡稱作為區分他們的標誌。


hording


非洲為什麼會有兩個剛果?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歷史上他們曾被兩個不同的歐洲國家殖民,不同的殖民歷史造就了兩個剛果。


比屬剛果與法屬剛果

在說為什麼非洲有兩個剛果之前,桃花石雜談覺得首先有個基本的知識需要普及一下。即和其它大洲的現代國家不同,黑非洲的多數國家並不是典型的民族國家,這些國家和其境內分佈的民族關係不大,而主要是由於其不同的殖民歷史所形成的。

諷刺歐洲列強在柏林會議上瓜分非洲的漫畫

近代非洲各國的版圖,其實可以說是公元1884年11月到1885年2月所舉行的柏林會議上基本設定的。而這次會議其實就是英國、葡萄牙、德國、法國、意大利和比利時等歐洲列強商定如何瓜分非洲的一次高峰會議。但因為歐洲人殖民非洲主要看中的不是非洲的人,而是非洲的資源,所以在這次會議上劃分各國在非洲的勢力範圍時,基本沒有考慮非洲各地的民族分佈,而是主要按照可用勞動力數量以及金銀和象牙等貴重資源的分佈情況進行了劃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桃花石雜談覺得他們可能還是有意把同樣的非洲民族分隔在各國不同的勢力範圍之間,因為這樣這些非洲民族就更難聯合起來,反抗他們的殖民統治了。

比屬剛果的位置

那麼具體到剛果地區,在柏林會議上這個地區主要被劃分給了比利時和法國。而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當時這個地區已經基本被法國和比利時佔領。不過其實在當時,嚴格的說佔領剛果地區的不是法國和比利時,而是法國和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19世紀後半葉,歐洲很多國家都把自己的勢力範圍延伸到了剛果地區,但因為當時的比利時政府對在剛果建立統治存有疑慮,所以利奧波德二世索性利用個人關係,在其它幾個西歐國家的支持下,在公元1879年以個人名義在剛果建立了一個名為剛果國際協會的組織,而他通過這個組織在剛果河以東建立了自己的私人統治。而利奧波德二世在柏林會議上通過自己長袖善舞的本領,把自己對剛果河以東的統治形容成完全是在開展慈善活動,因此得到了其它幾個歐洲列強的接受。

之後利奧波德二世立即在剛果建立了剛果自由邦,通過剛果國際協會這個“非政府組織”對剛果展開了統治。而因為這是他的私人領地,所以在其統治建立之後,當地通過稅收等方式產生的所有收入都落入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囊中,剛果也成為了利奧波德二世的一個不竭的搖錢樹。而因為利奧波德二世是通過在歐洲列強那裡假裝做慈善得到了剛果的統治權,但在剛果卻橫徵暴斂,大行暴政,所以當時也有很多人通過不同方式諷刺其作為,比如下面這個漫畫:

而法國也緊隨利奧波德的腳步,在剛果河西北岸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到1910年前後,法國又把法屬剛果和自己鄰近的其它幾個殖民地合併,建立了法屬赤道非洲殖民地,其首府則仍然設在了法屬剛果的首府布拉柴維爾。而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領地則因為長期的暴政,導致當地人的強烈反對,甚至引發了鄰近其它殖民地的不滿,最後在1908年,比利時政府出面接受了利奧波德二世的爛攤子,把國王的私人領地轉變成了比利時的官方殖民地,即比屬剛果。

法屬剛果的位置

獨立後的不同軌跡

因為本身比屬剛果和法屬剛果就不是因為其自身的民族屬性形成的國家,而只是法國和比利時為了統治和利用資源更方面而劃分出來的,所以其實這兩個國家有大量的民族都是相同的。比如比屬剛果的班加拉人在法屬剛果也有大量分佈,但兩個國家也同時都有大量其它民族。

但因為殖民時期的不同歸屬,所以兩個國家在後來幾乎形成了完全不同,相互關聯很小的歷史。比如在二戰期間,法屬剛果一度甚至曾經成為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的象徵性首都。而在1958年,法屬赤道非洲殖民地解體,法屬剛果獲得獨立,成為剛果共和國。後來這個國家曾經長期是蘇聯陣營的一員,並曾改名為剛果人民共和國。蘇聯解體之後又恢復剛果共和國的名字。1997年又曾經爆發內戰,不過最近20年左右形勢還相對比較平靜。

剛果(布)女性


而比屬剛果則在1960年獲得獨立,剛剛獨立時也叫剛果共和國,國際社會為了區分它和獨立後的法屬剛果,就在兩國國名後標註其首都的簡稱,將法屬剛果獨立後產生的國家稱為剛果(布),而將比屬剛果獨立後產生的國家稱為剛果(利),因為當時其首都以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命名,叫利奧波德維爾。不過幾年後剛果(利)就改名成了剛果民主共和國,後來又改名叫扎伊爾。到1997年又恢復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中文裡通常簡稱民主剛果。

在內戰中流離失所的民主剛果難民

但民主剛果獨立之後可以說內戰不斷,幾乎每次更改國名都是內戰的結果,特別是1998年開始進行的第二次剛果戰爭,有9個國家的20多個武裝組織參與,堪稱非洲的世界大戰,也是公認的二戰以後全球最激烈的戰爭,到目前共導致540萬人死亡。連年的戰爭也導致該國民生凋蔽,經濟崩潰,目前也是世界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因為這兩個國家從殖民時代就形成的不同歷史,再加上現在雙方差距很大的經濟水平,比如在2017年,剛果(布)的人均GDP為1958美元,而民主剛果則只有478美元,雖然都是貧窮國家,但剛果(布)的發展水平還是遠遠高於民主剛果,人均GDP達到其四倍。所以這兩個國家儘管在早期歷史上有淵源,但因為後來不同的發展軌跡,所以想再重新聯合成一個國家恐怕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太可能了。


桃花石雜談


當你提到剛果時,通常指中非被剛果河流域分隔開的兩個國家。較大的國家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較小的是剛果共和國。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兩個國家的歷史。

剛果民主共和國

剛果民主共和國,也叫“剛果金”,首都是金沙薩,是剛果金的最大城市。剛果民主共和國舊稱扎伊爾,在之前,為比利時的殖民地時,當時稱比屬剛果。

剛果金中接中非共和國,北接南蘇丹共和國,東接烏干達,盧旺達和布隆迪。南接贊比亞和安哥拉,西邊接剛果共和國,安哥拉西北部的省——卡賓達和大西洋。剛果金在姆安達通過大西洋海岸長達25英里的海岸線通向海洋,並且剛果河5.5英里的河口,連接著幾內亞灣。

剛果民主共和國是非洲第二大國家,國土面積為2344858平方公里,比墨西哥大,大約是美國面積的四分之一。擁有7500萬人口。

剛果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面積較小,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西邊,也叫剛果布。

剛果共和國的首都是布拉柴維爾,也是最大的城市。它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叫做中剛果。剛果這個名字來源於Bakongo,以前居住著很多班圖人。

剛果共和國的國土面積是132046平方公里,人口約為500萬。美國中情局世界概況這樣有趣的描述剛果共和國的國旗:“對角線是黃色的,上面的三角形是綠色的,下面的三角形是紅色的。綠色象徵著農業和森林,黃色象徵性友誼和人民的高貴,紅色可以跟為獨立而鬥爭的過程聯繫起來。”

動亂

兩個剛果看起來都很動盪。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統計,自1998年,剛果金的內亂導致了350萬人因暴力,疾病,災荒死亡。

美國中央情報局還補充說到:“剛果金是一個來源,一個目的地,是一個男人,婦女和兒童的過境國,受到強迫勞動和性交易;大部分販賣是內部的,大多是在國家不穩定的東部省份的武裝組織和政府軍官的官方控制下。”

同樣,剛果布也沒有那麼安定。德尼·薩蘇-恩格索總統在1997短暫的內戰後重新上臺,五年前破壞民主進程。而在2017的秋天,薩蘇-恩格索仍然是該國的總統。


漫步加沙


兩個剛果,一個叫剛民主果共和國(剛果金),首都金沙薩,一個叫剛果共和國(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前者原是比利時的殖民地,後者原是法國的殖民地,瓜分非洲時歐洲殖民者一個控制了剛果河的西部(法),一個控制了河的東部(比)。獨立後為了區別用首都名稱加以括注。這樣也造成獨立後沿剛果河一分為二了。










下面介紹剛果共和國








補充



海闊天空218505852


剛果金,剛果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