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發展成焦點,零部件行業該如何發力?

智能汽車發展成焦點,零部件行業該如何發力?| 中國汽車報

2月22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個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各業陸續邁開復工復產的步伐。此時,多部委聯動重磅推出智能汽車發展戰略,瞬間在汽車圈“刷屏”,成為業界的焦點話題。

作為汽車產業基礎和支撐的零部件行業,已在智能汽車的“賽道”上發力。按照《戰略》的規劃和要求,供應商將如何找準定位、確立方向、重點突破?

智能汽车发展成焦点,零部件行业该如何发力?| 中国汽车报

5年基本形成體系和商品化

對於我國智能汽車的發展,《戰略》從要求、願景、任務、保證措施等多方面進行了規劃部署。《戰略》提出,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展望2035~2050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體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綠色、文明的智能汽車強國願景逐步實現。

為實現上述目標,《戰略》指明要構建協同開放的智能汽車技術創新體系、構建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車產業生態體系、構建先進完備的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構建系統完善的智能汽車法規標準體系、構建科學規範的智能汽車產品監管體系、構建全面高效的智能汽車網絡安全體系。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李克強表示,《戰略》勾勒出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中國智能汽車發展的宏偉藍圖,政策覆蓋面廣,對產業發展指導性強;中國標準智能汽車六大體系建設任務,必將引領我國智能汽車產業進一步發展。

“國家政策層面的文件出臺將推動智能汽車行業間更順暢地交流合作,從而構建更為完善的產業鏈。”重慶大學微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副教授韓慶文對《中國汽車報》記者說,此前跨行業的交流更多停留在技術層面,隨著《戰略》的出臺,協同推進的壁壘將被一一打破。

智能汽车发展成焦点,零部件行业该如何发力?| 中国汽车报

做好跨界協同成為最大考驗

浙江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總經理楊愛喜

對記者表示,加強部門協同、行業協作、上下聯動,形成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協調發展的合力,將成為我國智能汽車產業走好下一步的關鍵;一方面要做好政府部門協同、社會組織協同,另一方面也要推進產業鏈協同與市場協同,比如從原材料到整車的研發與產業化協同。“一定要打破以前的利益鏈條、關係鏈條,確保好產品進入配套體系。特別要注意的是擺脫地方保護,防止再出現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中某些地方政府設置隱形‘門檻’的現象,確保市場公平競爭,讓真正好的產品進入社會。”他強調。

智能汽車的發展不由單一技術或產業支撐,涵蓋能源、汽車、電子、交通、信息、通訊、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需要依靠汽車、IT、通信等行業協同攻克技術難關。

“跨界的產業鏈生態系統對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不可或缺。”在楊愛喜看來,智能汽車產業生態系統應以生態主導型企業為龍頭,以車載操作系統創新應用為牽引,打造各類市場主體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產業生態。

“儘量減少行政干預,尤其是汽車等相關領域的壁壘和資質要逐步放開,建立好標準體系和法規體系,從後端監督和規範整個行業的發展,而不是在前端設置門檻。”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總監吳輝認為,《戰略》的實施意味著更加明細的分工,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各司其職才能保證跨部分、行業和領域真正協調發展,最好是有明確的牽頭單位進行統籌。

《戰略》提出,要建立開源開放、資源共享的合作機制,打破行業分割,加強產業融合,構建智能汽車開放合作新格局。對於我國汽車行業而言,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我們缺少經驗可供借鑑,有待市場參與者創新產業體系、生產方式和應用模式。

智能汽车发展成焦点,零部件行业该如何发力?| 中国汽车报

要聚焦關鍵系統集成能力

提升智能汽車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化水平,核心是要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戰略》指明,要培育新型市場主體,整合優勢資源,組建產業聯合體和聯盟。鼓勵整車企業逐步成為智能汽車產品供應商,鼓勵零部件企業逐步成為智能汽車關鍵系統集成供應商,鼓勵人工智能、互聯網等企業成為自動駕駛系統方案領軍企業,鼓勵信息通信等企業發展成為智能汽車數據服務商和無線通信網絡運營商,鼓勵交通基礎設施相關企業發展成為智慧城市交通系統方案供應商。

由此可見,隨著汽車“新四化”不斷推進,汽車產業鏈也變得更加充實。一直以來,我國自主零部件企業面臨核心技術能力薄弱、產品附加值低等挑戰,由此導致自身產品競爭力弱、差異性不強,在市場競爭中往往處於弱勢地位。汽車產業迎來百年難遇之大變革,零部件企業也面臨轉型升級的需求和機遇。如今,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零部件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優勢,加大研發力度,將資源優先用於產品的迭代升級,以成為關鍵系統集成供應商為目標。

市場正處變革期,行業趨勢已明確,零部件企業需要及時調整業務戰略,補齊相關能力短板。“與傳統車型相比,智能汽車所需的部分零部件有特殊性,對傳統供應商來說意味著挑戰,它們可考慮與跨界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取長補短,從而獲得新的生機。”韓慶文建議道。

“很多傳統機械產品都在向智能產品轉變,比如制動系統、轉向系統、門鎖系統、車窗系統等,企業定位的變化將帶來角色的變化。零部件供應商是智能汽車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在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楊愛喜說。

“與傳統車型相比,智能汽車的商業模式和價值鏈正在發生改變,關鍵零部件的比重會逐步提升。供應商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未來應圍繞硬件、軟件和系統開展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吳輝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自主品牌整車企業智能網聯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行業普遍存在過多依賴外資供應商提供成熟方案的現象,自主研發技術卻利用不足,因此車企應考慮給予自主零部件供應商更多配套機會。他說:“應聯合產業上下游共同開發相關產品,促進跨行業、跨領域協同發展。對於不同領域智能汽車發展規劃步調不一致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從政策層面加以指導,統一認識,聯合佈局,合力攻關。”

楊愛喜表示,在智能汽車生態系統中,零部件企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傳統的供應關係將發生變化,由原來的寶塔式結構愈發趨向扁平化。

智能汽车发展成焦点,零部件行业该如何发力?| 中国汽车报智能汽车发展成焦点,零部件行业该如何发力?| 中国汽车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