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電影裡出現的科幻武器,有哪些已經變成了現實?

布穀看世界


電影《變形金剛3》讓世人領悟到單兵作戰系統的神奇無比。我們從影片中看到美軍3G單兵作戰系統雛形:通過3G網絡將移動、分散的單兵頭盔系統進行聯網,就能將單兵的聲音、圖像、GPS定位送到後臺中心,中心指揮人員通過電子屏幕就能知曉戰場情況,聽到單兵的實時圖像、聲音,準確掌握單兵所在的地理位置,並根據戰場情況實時發出指令。現在,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都在加緊研製新的單兵作戰系統,這其中包括美軍“陸地勇士”、德軍“增強型未來士兵系統”、法軍“FELIN未來士兵系統”等

電影《天際浩劫》中呈現“復仇者”無人機與美軍最新研製的X-47B無人機編隊協同配合保護地球的鏡頭,讓觀眾看到地球空中無人守護神的巨大能量。目前,世界各國競相研製無人機,均向攻與防、偵與打一體化方向發展,按照先進空氣動力學原理,採取飛行穩定與控制、輕型推進與動力系統、低功率輕型導航通信與處理系統,以及先進結構與專用傳感器等技術,積極改進隱身無人機、“全球鷹”無人機、微型無人航空器、潛射無人機、無人干擾機、攻擊性無人機、反雷達型攻擊性無人機等,以便更好地執行戰略、戰役和戰術偵察,監視戰場,為部隊的作戰行動提供情報支援,必要時實施攻擊等任務。美軍正研製最新的隱形無人機“RQ-180”,構想圖顯示,它的外形酷似美國的另一款無人機X-47B,但隱形能力更強,除了偵察任務外,更有能力進行電子戰。

電影《世界末日》科幻大片中,有一組裝配在飛行器或者宇宙飛船上的激光武器,只要其發出一道光,就能準確無誤秒殺敵人,現在電影裡的場景已變為現實。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透露,美國現已完成對激光武器系統的首批測試,有望將激光武器安裝在無人機或者戰鬥機上。雖然技術難度較大,但能研發出新型固態激光武器還是非常令人高興的事,況且它的威力和束流質量都非常高。如今在美國龐大的武器研製清單中,有數十種形形色色的激光武器,它們部署的地方從地面、空中一直延伸到太空,針對的目標也各有側重,涵蓋戰場的各個角落。





小小嘍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許多科幻電影中的武器成為了現實可應用的武器,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武器已不再是幻想,好萊塢大片也不再是唯一我們能看到那些神奇武器拯救銀河系的地方了。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現實中曾經出現過的科幻電影裡面的武器。

一、槍械類:

1.拐角槍

這種槍械在電影《神秘博士》中有過出現,現在這種槍已成為現實。2003年,美國和以色列共同研究的拐角槍在以色列亮相。2009年5月中國自主研製的拐彎槍亮相北京,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截止2015年國內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特警均列裝了類似的槍械。

2.P90TR衝鋒槍

曾經出現在《飢餓遊戲》的衝鋒槍只不過更改了顏色。P90TR又稱為平頂型P90是在2000年由FN公司推出的衝鋒槍。

二、火炮類:

1.電磁軌道炮

在《變形金剛2》中出現了電磁軌道炮一炮轟掉了金字塔頂端的合體大力神,影迷們應該印象很深刻。現實中電磁軌道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的作用力,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軌道炮其實在1920年由法國人維勒魯伯發明,二戰中德國漢斯勒博士開展了對電磁軌道炮的全面研究。2014年7月11日,美國海軍研究所已經將兩套電磁軌道炮原型機安裝到“米利諾基特”號聯合高速船上,並進行了多次測試和發射。現在已經成為了可應用於現實的武器。

2.離子炮

離子炮在《星球大戰》中有過出現,但是這種武器在現實中一直受到聯合國的條約影響,未能在太空部署。不過從現有的應用技術手段成功研究離子炮並部署太空是可以實現的。

三、其他輔助裝備類:

1.機器人士兵

遊戲短片《幽冥行動阿爾法》中出現過機器戰士。軍工專家們設計出了一種名為“利爪”的機器人,它可以通過遠程控制執行多種戰場任務。這些鋼鐵戰士可以跨越不利地形,還能利用配備的攝像頭傳回圖像。專家們還升級了它的武器系統,利用攝像頭就能開火。操作這款機器人就像打遊戲一樣簡單。這些機器人已經在軍隊中投入使用。

2.機械外骨骼

在電影《星艦戰將》,《明日邊緣》中出現的機動步兵動力服。機械外骨骼或稱動力外骨骼(Powered exoskeleton),是一種由鋼鐵的框架構成並且可讓人穿上的機器裝置,這個裝備可以提供額外能量來供四肢運動。

3、智能昆蟲

在電影《特種部隊:全面戰爭》中出現過只能爆炸昆蟲。美國國防部科學家正在利用仿生學研製昆蟲狀的監視器,這種技術已經成熟。

還有類似於小型無人機,納米核心機器人等技術都在成型,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越來越多的科幻電影中武器會出現在現實社會中,但願這些武器並無用武之地。


程毛毛不叨叨


一般來說,科幻電影中的武器有三種,第一種是完全從零開始設計並由道具師製造的,第二種是利用現有武器,並再次基礎之上加以改裝設計但是保留了發射機制的,第三種是直接拿已有的量產武器道具化處理以後直接使用,對外表不做任何改動。先說第一個,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資金充足的劇組,而且道具部門製作能力強悍,或者設計思路很活泛的,,,比如《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中的武器,《星際迷航》的單人武器依舊有著上世紀最初版本中的那種老套科幻武器設計特點,,不過畢竟也是種情懷,不能隨意改,至於《星球大戰》中的武器,部分特徵有現代武器的影子,但是基本也是“獨立研發”了,這裡還要提一個《星河艦隊》,這個系列的電影我還算挺喜歡的,但是武器方面的設計差強人意【這裡說的是電影版,而不是原著和CG動畫】比如士兵們手裡的不知道如何定位的槍,這個設計失敗的很,這麼大個東西去上戰場結果火力輸出完全受限而士兵們也沒有了原著中的外骨骼,,體力消耗和靈活性可想而知。其實這方面做的好的我推崇《第九區》,,那裡面的電弧槍不僅好看,而且設計如果你問這東西能不能造出來,我只能說現階段技術不能做到這個樣,畢竟純機械結構的武器要比用一堆電線的能量武器靠譜的多。

第二種,依託現有武器並加以改造的,這個有一個代表作《異形2》比如士兵手中M41A脈衝這個東西的機匣就是著名的“芝加哥打字機”湯普森衝鋒槍,,底下加掛的也不過是個短管散彈槍,只不過一體化了,再在側面加個計數器,,當年看還感覺挺帥的,如今一看也就不新鮮了,而且這東西人體工學設計差的要命,,彈匣底下那個底託和彈匣是一體的,所以便攜性相當差,肩託也方方正正的,使用起來也極其不舒服,準線也是高的要命,,當然了,最致命的就是一個比步槍大好幾圈的玩意用的還是.45acp手槍彈,這把槍如今就可以用SCAR替換掉了。。不當然了,裡面還有一款機槍,當年看的時候也是帥的不要不要的,,可是就在我重溫的時候,就看到了那個支撐臂,,這玩意不就攝像用的斯坦尼康的那個彈簧臂麼槍也不新鮮,著名的MG3加了一堆金屬框架,最後把槍托鋸掉,用自行車的握把和剎車代替並連接供彈系統用的是50發的原型彈鏈盒。依舊是中看不中用



李小2


鋼鐵俠:未來士兵人手一個機械外骨骼?

漫威的作品夾雜了科幻和奇幻的元素,其中可以說是百分百科幻元素的,首推人氣極高的《鋼鐵俠》。《鋼鐵俠》原著漫畫最早出現在1963年,普通人穿上外骨骼裝甲後變成超級戰士的構想至少在當時可謂劃時代的。從最早只能通過體力驅動的MK1到最新的MK10,鋼鐵俠裝甲的性能不斷加強,而現實中高端外骨骼裝甲的研發也漸入佳境。

最初代的鋼鐵俠帶有一股中世紀風

機械外骨骼或稱動力外骨骼(Powered exoskeleton),是一種由鋼鐵的框架構成並且可讓人穿上的機器裝置,這個裝備可以提供額外能量來供四肢運動。動力服是設計成用來保護穿戴者的,例如為了保護士兵或建築工而設計,或設計用來進行救援身處險境的人員上。目前包括中國在內世界各國都在這個領域上有了階段性的研發成果。

目前機械外骨骼還處於研發階段

和《鋼鐵俠》中的成品相比,目前的機械外骨骼顯得比較"初級":雖然有輔助動力,但只是讓使用者的行走輕鬆點,像電影那樣飛起來不用想了;搭載像賈維斯那樣的超級AI目前來看也有些難以實現;電影中的裝甲可以搭載各種制導武器,而現實中的機械外骨骼暫時也難以實現。

事實上,雖然目前來看機械外骨骼離真正在軍隊列裝還有相當距離,超過千萬的造價也有些太貴了。但毫無疑問,《鋼鐵俠》的確暗示了未來的戰爭形態,機械外骨骼終將普及,畢竟對於任何一個軍隊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士兵的生命。






落單的候鳥


先說第一個,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資金充足的劇組,而且道具部門製作能力強悍,或者設計思路很活泛的,比如《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中的武器,《星際迷航》的單人武器依舊有著上世紀最初版本中的那種老套科幻武器設計特點。其實這方面做的好的我推崇《第九區》,那裡面的電弧槍不僅好看,而且設計靠譜。如果你問這東西能不能造出來,我只能說現階段技術不能做到這個樣,畢竟純機械結構的武器要比用一堆電線的能量武器靠譜的多。第二種,依託現有武器並加以改造的,這個有一個代表作《異形2》比如士兵手中M41A脈衝步槍。這個東西的機匣就是著名的“芝加哥打字機”湯普森衝鋒槍,,底下加掛的也不過是個短管散彈槍,只不過一體化了,再在側面加個計數器,,當年看還感覺挺帥的,如今一看也就不新鮮了。第三種,直接拿現有量產化武器充數的,這種的一般有個前提,就是這個武器外形瞅著還算科幻,比如這個,UTS-15雙彈倉散彈槍,這東西在美劇《機械之心》裡直接使用過。





Panda剪刀手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大笑]

無人機

電影《天際浩劫》呈現了“復仇者”無人機與美軍最新研製的x-47B無人機編隊協同配合保護地球的鏡頭,讓觀眾看到了無人機的巨大能量。

目前,世界各國競相研製無人機,且均向攻與防、偵與打一體化方向發展,按照先進空氣動力學原理,無人機採取了飛行穩定性與控制、輕型推進與動力系統、低功率輕型導航通信與處理系統等技術,以便更好的執行戰略、戰役和戰術偵察、監視戰場,為部隊的作戰行動提供情報支援,必要時實施攻擊等任務。在打擊塔利班的作戰中,美軍首次使用了無人攻擊機攜帶武器進行實戰。美軍研製的最新隱形無人機的構想圖顯示,它外形酷似美國的另一款無人機x-47b,但隱形能力更強,除了偵察任務外,更有能力進行電戰。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出動了100多架無人機,用於戰場偵察與監視,為美軍78天的空襲立下了汗馬功勞。

空天母艦

電影《星球大戰》、《復仇者聯盟》、《美國隊長2》等科幻大片中,觀眾經常可以看到太空戰鬥飛船。無論是叫“殲星艦”“空天母艦”還是“空中航母”都擁有超強戰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未來空天作戰的殺手鐧,他們在科幻大片中已成為中堅力量。

據報道,美軍從1982年開始實施“空天母艦”計劃,總費用預計為數1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由美國國防部和國家航空航天局聯合進行技術研究,為了解決在大氣層中持續高超音速飛行的問題,美國在氫燃料的空氣渦輪衝壓發動機和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的技術研究方面已獲得突破性進展,正在全力以赴進行這類發動機的方案論證,並加速發展機機體設計、動力裝置等關鍵技術。美國國防部預計到2040年左右部署首艘核動力空天母艦,到2050年部署三艘空天母艦,並組建3支“空天艦隊”。

空天母艦將配備常規導彈,核導彈,高能激光武器,動能武器等作戰裝備及偵查設施,以便在“爆發多維空間戰爭”時摧毀敵對國家從太空到地面、水面的個型導彈、戰艦、衛星、飛船等重要軍事目標。據悉,除美國外,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國也在研發和設計空天母艦。






井底麒麟說天錯


《異形2》比如士兵手中M41A脈衝步槍

這個東西的機匣就是著名的“芝加哥打字機”湯普森衝鋒槍,,底下加掛的也不過是個短管散彈槍,只不過一體化了,再在側面加個計數器,,當年看還感覺挺帥的,如今一看也就不新鮮了,而且這東西人體工學設計差的要命,,彈匣底下那個底託和彈匣是一體的,所以便攜性相當差,肩託也方方正正的,使用起來也極其不舒服,準線也是高的要命,,當然了,最致命的就是一個比步槍大好幾圈的玩意用的還是.45acp手槍彈,這把槍如今就可以用SCAR替換掉了




個人影視中心


宇宙飛船,美國電影大片《星際迷航3》在國內上映,短短几天票房已破2億元。從電影《星球大戰》到《變形金剛》、《銀河護衛隊》、《星際穿越》等,那些炫酷的未來科技和武器裝備,總能給觀眾留下神奇的嚮往和憧憬。其實,電影大片中似乎很遙遠的由未來科技打造的武器和裝備,如今有許多已變為現實。

在美國阿波羅號成功登月的一個世紀之前,法國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就在其作品《從地球到月球》一書中,成功預言了發射登月火箭的情節,書中飛船的名字就是阿波羅號,甚至宇航員的數量和月球上的失重狀態都與真實情況類似。而在19世紀,凡爾納作品中的很多情節對那時的人們來說,就只是個幻想。毋庸置疑,科幻電影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並引領著軍事科技的發展方向。而且科幻大片中的先進武器設備也正如凡爾納的作品一樣,很多都與科技發展驚人地相似。



空空如野說電影


第一種:電磁步槍

在科幻電影星際爭霸1,2中,我們看到了C-14“穿透型”電磁步槍,人族的基層作戰部隊、陸戰隊員的主要武器,口徑8毫米,能夠以超音速發射金屬刺釘子彈,這種彈藥天生就是為了撕開敵人的外殼而存在的,可以對最龐大的戰爭兵器造成傷害,槍上有一個電容系統來控制槍的發射,使能量消耗維持在可接受範圍內。

第二種:量子隱身衣

一些影視劇中,就有:能夠披在身上達到隱身效果的布料,這種東西在很久以前看起來是不可能造出來的,然而現今已成為現實。

量子隱身衣,正式名稱:量子隱形偽裝面料。量子隱身衣是通過量子隱形材料製作成衣服,透過反射穿衣者身邊的光波,可以使得穿著這種衣服的人達到“隱形”的效果。

這種“隱形外衣”在未來軍事領域用處極為廣泛。比如當一名戰鬥機駕駛員在敵方領空飛行遇險、被迫跳機逃生後,“隱形外衣”可以幫助他逃避被敵軍抓捕;而特種部隊的大兵們穿上“隱形外衣”後,他們在白天也可不被察覺地執行襲擊任務。蓋伊指出:“隱形面料”還可用來製造下一代“隱形飛機”,這種名副其實的“隱形飛機”不僅能對雷達隱形,甚至連肉眼也無法看到它。而且,它甚至能讓一艘“隱形潛艇”在敵軍軍艦附近浮出水面時,依然不被人發現。

第三種:勇士-21外骨骼系統

勇士-21”外骨骼系統的功能與美國電影《鋼鐵俠》主角斯塔克身穿的機械戰甲類似,是俄羅斯軍工業研製的第二代機械外骨骼裝置,配有火力攻擊、防護、控制、生命和能源保障等系統,將有效提高士兵作戰能力和防護水平。

勇士-21外骨骼系統,是俄羅斯可穿戴式外骨骼機械作戰服。2009年10月27日,俄國防部第3中央研究所所長弗拉基米爾·博伊科宣佈,他們將斥資3500萬美元在2015年前開發出“勇士-21”可穿戴式外骨骼機械作戰服,它能讓步兵在攜帶重物的情況下高速飛奔,在動力耗盡時快速脫下。這將有效提高傳統步兵的戰鬥力,並給俄陸軍帶來革命性轉變。





精彩電影室


“無人駕駛”對於很多人來說聽起來似乎有些荒謬,那我告訴大家現在國際上已經將無人駕駛劃分為6個等級從L0-L5,目前的科技水平基本可以達到L3這個等級了。首先L0等級其實就是傳統的人工駕駛。它其實是完全由人來駕駛汽車,並沒有任何的自動駕駛的成分在裡面。

那麼L1,顧名思義,其實它只是比L0,多了一些智能化科技,比如說自動巡航、自動制動系統等,主要還是由人來操控整個汽車的行駛。L2是部分自動駕駛,與L1相比要更加的智能化,因為它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自動駕駛,該項配置基本在很多20多萬的家用車上都能找到。

說到L3我就要提一下特斯拉這個汽車品牌了,現在路上的特斯拉已經與日俱增了,很容易見到,該車有一項最有特色的功能就是自動駕駛,開啟模式後該車可以通過車速控制進行併線超車,但前提是手依舊不能長時間離開方向盤。因為人工智能在這個程度上還無法完全應對路面的情況,所以仍然需要駕駛員來隨時觀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至於更高級的L4和L5目前還沒有任何廠家可以達到,據小編猜測距離L5全智能無人駕駛的時期也不會太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