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一場新型肺炎疫情,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


春節後,經歷了延長假期,很多人陸續恢復返工模式。離家時,和孩子依依不捨的分別場面再次上演。


還有一些人早早地返回工作崗位,比如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和孩子的分別,比其他人都早了很多。


河南省扶溝縣人民醫院,有一位叫劉海燕的護士,從大年初一就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沒有回過家。


她9歲的女兒,只能在家裡每天盼著媽媽回家。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劉海燕對丈夫說想吃餃子了,其實,她是更想女兒了。


丈夫就帶著女兒去給她送餃子。幾天沒見的母女倆一見面就泣不成聲,隔空給對方一個大大的擁抱。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孩子的哭聲撕心裂肺:“媽媽我想你了。”


“乖,聽話啊,戰勝了病毒,媽媽就回家。”


除夕夜,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救援隊,紛紛抵達武漢,支援疫情。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他們是最美逆行者。


同時,他們也可能是爸爸,是媽媽。家中,尚有等待他們平安回家的孩子。


在本該闔家團員的日子和孩子道別,一張母女相擁哭泣的照片看得不少人淚目。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為了肩上的責任,為了更好的生活,我們不得不重返“戰場”。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僅僅是兒女一個人的“英雄”。


1 “媽媽,你別走”


不管是為了抗擊疫情“舍小家為大家”的醫護人員,還是為了生計外出奔波的普通人。


離家的時候,他們最聽不得的就是孩子拽著衣襟哭著喊出的那句——


“媽媽,你別走......”


寶貝啊,對不起,臨走了,媽媽只能再抱抱你,再多抱一會兒……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爸爸媽媽,你們下次什麼時候回來?”


這句話,對於在外漂泊的父母來說,可能再熟悉不過了。


在關上車門後,面對一雙兒女撕心裂肺的哭喊,他們坐在車裡,忍不住潸然淚下。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爸爸媽媽,求求你們別不要我!”


孩子啊,別再追了,你可知道“狠心”的媽媽也有著萬般不捨。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是不是因為我不乖,你們才丟下我?”


寶貝,媽媽怎麼捨得丟下你,等我們掙了錢,一定不再離開你。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在加一還不到1歲時,父母就開始外出打工,這些年她和弟弟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5歲時,她就開始幫著洗碗、做家務。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雖然習慣了父母的離開,但每次父母走時,她都會在心裡乞求他們別走,她自己一個人跑到房間裡,蒙著被子,小聲啜泣著。


爺爺安慰加一:“在家陪你玩,哪有錢建房子、蓋房子。”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有多少被撕裂的鄉愁,就有多少被撕裂的母愛……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他們其實和天下父母一樣,深愛著自己的孩子。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2 媽媽一走,我早早地長大


有一個小女孩,父母出門打工離家走的那天,她正在學校裡上課。


父母走前不放心她,臨時決定到學校裡再去看看她。

“不要哭了,聽到沒有”

“叫你不要哭了”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爸爸媽媽安慰她不要哭,卻都忍不住哭成了淚人。


今日一別,可能又是一年。


10多歲的女孩兒,趴在媽媽的懷裡哭啊哭,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和父母聚少離多的她,不會再像小時候一樣哭著說“媽媽,你別走”。


因為知道,一年又一年,該走的時候,他們還是要走。


習慣了離別,但每一次的不捨,從來都沒有少過。


“好好上學”,成了父母臨行前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也是對她說的最多的話。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有一個小男孩,爸爸媽媽外出打工,只有奶奶陪著他在家。


“爸爸不在家,出門打工了,媽媽別牽掛,寶寶已長大。幫你做做事,陪你說說話。”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他的聲音還如此稚嫩,但幫大人做事情的心已經無比成熟,無非就是希望遠在外地的爸爸媽媽放心。


有一個小姐姐,看著父母的背影漸漸消失,抱著妹妹默默流淚。

父母一走,她在妹妹面前就成了大人。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媽媽,你們一走,我就早早地長大了。


我知道要好好學習,要幫爺奶幹活。


我知道,你們希望我做個好孩子。


可是你們知道嗎?


我多想在你們面前,多做一會兒孩子啊!


3 我不乖,其實只想留住你


知乎上有個問題:把孩子放在老家你後悔嗎?1257個回答裡,每一個都在說“後悔”。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有很多已經長大的留守兒童,更是用他們的親身經歷,訴說著:“千萬不要”。


有位網友回憶道——


[我記得弟弟小學的時候,本是一個聽話的乖孩子。


但上了高年級之後,他就開始學會了打架。


後來,弟弟長大了,他才告訴我。小時候打架,就是讓自己受傷,然後想讓爸媽回家,哪怕一次也好。


聽完弟弟的話,我突然有種心疼的感覺。但這話,爸媽從來都不知道。]


有個網友回憶自己小時候特別愛發脾氣,其實就是想爸爸媽媽跟自己多說說話——


[小時候,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年一次的相聚,爸媽回家了,可我總喜歡在這短暫的7天日子裡發脾氣。


親戚都說我不懂事,但我卻委屈地不想說話。


是的,爸媽回家之前,攢了一肚子的話想要傾訴。


但爸媽回家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去說了,於是選擇了最笨的方式,發脾氣。]


在孩子純真又敏感的內心裡,其實有許許多多的情感和心裡話,渴望爸爸媽媽去聆聽和感受。


媽媽,有時候,我的不乖,其實不過是想要留住你。


有多少“離鄉父母”,就有多少“留守兒童”。


很多人為了生活,沒有更多的選擇,只能背井離鄉去謀生,把孩子放在老家。

據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管理系統顯示:截至2018年8月,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餘人


持續的調查研究發現,不少留守家庭在親子溝通方面存在障礙甚至傷害,孩子的消極情緒裡夾雜著對父母的怨恨。


當我們做父母的能多給孩子一些關注,或許孩子就能少一些戾氣,多一份勇氣。


4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工作和陪孩子哪個更重要?


對很多媽媽來說,註定沒有一個可以兩全的答案。


但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不是讓他吃飽穿暖就可以了。


陪伴是有期限的,如果迫不得已要和孩子分開,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愛,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被拋棄”了。


即便再難,也儘量把孩子帶在身邊,陪著他們長大吧!


就像賺足了眼淚的新春短片《女兒》一樣。


周迅飾演的單親媽媽,沒有把女兒丟給父母,而是帶著女兒開出租,雖然她會遭遇乘客的不理解——


“你怎麼可以帶著自己的孩子開出租車?”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雖然把孩子帶在身邊,作為單親媽媽她,註定要受更多的累,吃更多的苦。


但是,只要能陪著孩子長大,生活再苦,有你卻甜。


孩子,是媽媽的軟肋,亦是鎧甲。


孩子的一個微笑,就能治癒所有的艱辛。

“媽媽,你別走!”春節過完了,697萬孩子哭了……


當他們還是個孩子時,他們的世界其實很小,小到只有父母。


孩子童年時從父母那裡獲得的愛,是他們長大後面對世界的勇氣。


在做父母的“有效期”裡,多陪陪那個被留守的孩子吧!趁現在還來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