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嶽池這個小鎮隱藏著好吃嘴們最愛的豆花



乳白色偏點黃

用勺子舀起來

看著不算細滑

吃在口中卻軟軟嫩嫩

冬天寒冷的早上

捧著一碗暖和的豆花

真是太舒服啦


廣安嶽池這個小鎮隱藏著好吃嘴們最愛的豆花


繼海鮮、小水果、龍安柚等之後

中和豆花


廣安嶽池這個小鎮隱藏著好吃嘴們最愛的豆花

據傳中和豆花的做法由重慶北碚、合川三匯壩傳入中和鎮,經過當地人的積澱改良之後,發展成了當地的名小吃。如今的中和人,若是好這一口豆花,早飯總是少不了它的。也因為這樣,中和鎮人口雖不算多,但豆花店卻開了5、6家。


廣安嶽池這個小鎮隱藏著好吃嘴們最愛的豆花


要想一碗豆花好吃,製作豆花是第一步。據中和鎮上一家豆花店老闆冉光濤介紹,一般情況下,會在前一天夜晚將足量的豆子在水中浸泡,泡好後撈出來放置好,等到第二天早上4點鐘左右將豆子打磨成豆漿,然後再用濾布將豆渣過濾乾淨。中和豆花細嫩,過濾的次數和豆渣的殘留程度是影響其口感的一大重要因素。接著便是將過濾之後的豆漿放進特製的水中煮,這裡用到的工藝是中和豆花質感有別於其他豆花的最重要的環節。


廣安嶽池這個小鎮隱藏著好吃嘴們最愛的豆花


中和豆花出名,也不僅是豆花的鮮嫩,搭配它的那一小碗紅的綠的佐料才最讓人味蕾懷念。就一小口徑的白碗中,可以加入青辣椒沫、紅辣椒沫、紅辣椒油、蒜蓉、薑蓉、花生碎、梅乾菜、香蔥、香菜、醬油、醋等10多種調料。但就這調料的製作而言,就不是個簡單活兒。一般的店家收了早間攤兒,休息下,就得準備一些第二日早上用的佐料了。花生米得先炒到酥脆,用手工搓去皮,再用碾子碾碎。生薑和蒜也是全靠手工搗碎,青椒和紅椒剁成細碎浸油,熬製滿滿一盆紅油。


廣安嶽池這個小鎮隱藏著好吃嘴們最愛的豆花

廣安嶽池這個小鎮隱藏著好吃嘴們最愛的豆花


嶽池的米在廣安一直小有名氣,豆花也總是和米飯搭配,簡說就是豆花飯。中和豆花飯的“飯”的製作也有講究,必須得是用甑子蒸出來的飯,也就是先把米下鍋煮熟,然後濾出米湯,再放在木桶裡蒸,這樣的飯據說不太軟,好下飯。除了“豆花飯”這樣的標準搭配,當地人還喜歡

“豆花酒”,也就是吃豆花的時候得喝點燒酒。此外,皮蛋和豆花的搭配,燒白和豆花的搭配,也是當地的特色。


廣安嶽池這個小鎮隱藏著好吃嘴們最愛的豆花


其實,中和豆花不僅在嶽池常見,在廣安也有。而中和豆花的傳承又是那種師傅帶徒弟學手藝的模式,在全國其他地方,偶爾也能碰到“中和豆花”。


中和人喜愛這當地豆花,愛吃豆花的人,也總是樂意嚐嚐它的味道,如果到了嶽池縣中和鎮,不妨去嘗一嘗當地的特色的中和豆花飲食文化。


你喜歡吃豆花嗎?

哪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