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環保企業如何從疫情中化危為機

麥電網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全國人民的視野聚集到了湖北,全國上下一心,只為早日擊敗疫情。

“我作為一個湖北人,身處疫區能夠明顯感受到,我們環保同行在疫情期間體現出的擔當、拼搏精神,為整個環保行業爭得了聲譽。”隔著屏幕,還奮戰在武漢生產一線的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焦萬江發自肺腑地說。

2020年註定不平凡,既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環保企業乃至整個行業將產生多大的影響?又如何化危為機?

3月5日,中國環境報社主辦的第十期“綠金匯——環保企業總裁沙龍”首次採用線上視頻會議的形式,時空連線環保企業家,分享了他們的戰疫力量。

抗擊疫情到處有環保企業的身影

在資金、耗材、設備設施、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等方面都有環保企業的積極參與

企業是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環保企業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資金、耗材、設備設施、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等方面都有環保企業的積極參與,出現了很多感人的場面。

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凌錦明清楚記得,1月24日除夕夜,企業接到參與援建火神山、雷神山應急醫院的通知後,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許多湖北及周邊的員工積極響應連夜自駕趕到武漢,克服封城帶來的層層解釋工作。”凌錦明表示,總共十天建設週期,留給設計的時間也只有一天,這對方案設計者、工程師、物資調配、人員協調、安全保障等無疑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2月13日,央企上市公司中節能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在接到來自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政府醫療廢棄物處置裝備的緊急求助後迅速成立應急小組。中節能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朱彤介紹,為儘快趕製出符合標準的醫廢處置裝備,一隻“應急尖刀”部隊成員在中節能西安國際節能環保裝備示範園日夜奮戰,原本需要1~2個月的改造週期生生壓短至兩週內,每天可處置近25萬個廢棄口罩,充分保障了十堰鄖陽區人民醫院每日產生的醫廢得到安全處置。

在湖北仙桃市,為應對疫情導致的醫療廢物產生量激增,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的垃圾焚燒電廠協助當地處理滅菌後的醫療廢物。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焦萬江介紹,為防止出現任何防疫風險,他們制定了專門的指導意見書,也被仙桃市生態環境部門上報到生態環境部,作為垃圾焚燒廠協同處置疫情期間醫廢的指引和參考。

其他企業也在積極行動。在武漢市漢口和武昌兩地,都有浙能錦江環境控股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的垃圾焚燒電廠。截至3月4日,錦江環境包括上述兩家在內的國內10家垃圾電廠累計約處理滅菌醫療廢物2700噸。總經理張超欣慰地說:“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實現了三個零,員工零感染,安全零事故,環保零問題。”

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通過商業模式的拓展化解原有主營業務經營受到的影響

春節假期疊加疫情衝擊,對許多行業2020年一季度的負面影響已成定局。對於環保行業來說,是否會對各企業工作安排、業務發展產生影響?對於完成今年全年的發展指標和任務來說,大家的信心如何?

“儘管現在復工率基本上接近100%,但復產率約在60%以上。”朱彤坦言,在疫情防控期間,生產物資運輸不暢、成本費用大幅增加、融資滯後、開源挑戰等是行業面對的共性問題,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就更困難了。

“如果一家企業生產的設備裝置依賴於上游和下游,產業鏈當中有任何一環短缺都會造成最終產品無法交付。”中核濟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健表示,疫情如同一次企業的壓力測試,如何縮短產業鏈、確保穩定供應高端產品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現在對我們來說,主要影響一方面來自政府項目招投標的推遲延緩,另一方面在開源方面。傳統的銷售模式難以為繼,所以我們前段時間也做了一些嘗試,比如環衛裝備線上直播賣貨,當時參與人數差不多十萬,過程中有一些成交。”焦萬江表示,這次試水雖然不是目前主流,但對於企業來說是一次思路的開拓。

張超介紹,如何化危為機實現年度目標,錦江環境當前主抓三件事情,首先是抓防疫不放鬆,同時要全面抓復工,運營電場要有序推進。其次是抓短板,在生產環節提高智能化水平。再就是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思考未來增長點和新需求,通過商業模式的拓展彌補原有主營業務經營受到的影響。

凌錦明介紹,為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高能環境也採取了針對性的措施,比如梳理每個項目的情況,把工程實施方案和生產排產重新進行優化和統籌。“比如把原來在第二季度以及之後的技改計劃提前到第一季度實施,也把用工人數比較少的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間提前完成,這樣疫情結束以後我們就可以全力趕工期。”

“盈峰的管理體系來自美的,美的的核心文化叫做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對於我們來講,就是不斷地以變化適應整個環境的變化。任何時候我們都是把危機當做很好的變革的機會,把危機當中的機會發掘出來,快速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和內部的改革,去適應危機,或者去突破它。”焦萬江說。

如何把握疫情後時代?

抓住“大數據、大健康、大衛生、大應急、大綜合、大海外”這六大機遇和趨勢

“目前,從一些專業機構的統計看,環保板塊上市公司2016年到2018年第一季度的業績佔全年的均值約10%,所以疫情對行業第一季度的影響相對不會太大,不過反過來講,這次疫情對整個環保板塊的業務和定單應該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增長。”聯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運營中心總裁黃東判斷,今年環保板塊的基本面應該會有大幅度改善。

黃東表示,以企業所從事的清潔供暖板塊來說,北方供暖的清潔率僅不到60%,今年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因此還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疫情對環保行業肯定會有一定影響,但是機遇大於挑戰。我個人還是有信心的。”朱彤認為,環保企業要想把握疫情後時代,應抓住“大數據、大健康、大衛生、大應急、大綜合、大海外”這六大機遇和趨勢,在信息化、現代生物技術和新材料方向上重點突破。

“針對廣大中小環保企業來說,做不了全科醫院、綜合性的三甲醫院,要做專科醫院,用快速的創新和捕捉機會的能力使自己在專業方面有好的特長和優勢”,朱彤舉例,企業開發的無水馬桶賣得非常好,甚至效益可能超過原來幾個傳統裝備行業的效益,實際上技術原理是從固廢生物技術當中拓展而來。

“生態圈不能光有大樹,要有竹子、花朵、綠草和蘆葦等,這樣才能構成環保健康向上的生態圈。大象也要學會起舞,很多本來創新性非常好的小型公司也要保持自信心,共唱一曲生態環保大合唱。”朱彤表示。

原標題:勇敢逆行的環保企業,如何從疫情中化危為機


最美逆行者,環保企業如何從疫情中化危為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