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蘿莉打疫苗被扎哭,緩過勁來越想越氣,找醫生報仇萌翻眾人

帶孩子去打預防針的家長親身經歷過,但應該盡一切努力與孩子們"鬥智鬥勇”的過程。

不久前,一個小視頻開始流行。原來,這名3歲女孩在接種疫苗後被人用眼淚刺傷。放慢腳步後,她變得越來越生氣,於是她決定找醫生"復仇”。

3歲的小蘿莉非常信任地跟著父親走進了疫苗室。她可愛的小臉上仍然充滿了笑聲。她不知道接下來會等什麼。

當醫生從小蘿莉的手臂上拔出針頭時,小蘿莉哭了。爸爸讓小蘿莉開心:"親愛的,打完仗你哭什麼?”

3歲蘿莉打疫苗被扎哭,緩過勁來越想越氣,找醫生報仇萌翻眾人

這句話讓小羅莉愣住了,沉思片刻後捂住被針扎的地方,打算秋後去"罪魁禍首”的醫生那裡算賬。爸爸沒想到小蘿莉有這樣一種"彎道超車”的反常行為。她衝到診所門口。

怕影響醫生的正常工作,父親蹲下來攔住小蘿莉。小勞麗左右躲閃,但還是沒有繞過我父親的障礙。嘴巴扁了,她忍不住又哭了起來。

3歲蘿莉打疫苗被扎哭,緩過勁來越想越氣,找醫生報仇萌翻眾人

當我父親驚呆的時候,小蘿莉又一次想衝向醫生"報仇”,但沒有成功。他被他父親攔住了。小蘿莉知道她的勝利是無望的,在放棄之前,他給了醫生一個不公正的眼神。他那可愛的表演"崇拜”了所有人。

視頻上傳到網上後,很多家長也和寶寶一樣,對打針感到"尷尬”。

@貝瑞說:我的孩子在"誘惑”的路上。每次她去打預防針,口袋裡都會裝上一些糖果。目的是引誘醫學姐妹不要給她打針。想想現在的寶寶真的很"刁鑽”。

兒童抗注射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畢竟,注射疼痛是一種自然的反射,所以有恐懼是正常的。

3歲蘿莉打疫苗被扎哭,緩過勁來越想越氣,找醫生報仇萌翻眾人

那麼如何減少寶寶注射的排斥反應呢?這些技巧和竅門可以幫助你!

1、 事前預防

很多時候,為了乖乖聽話,一家人大小就給寶寶送去"哄”,導致寶寶沒有心理預期去醫院,但結果面對"注射”的恐怖,自然是非常害怕。

父母應該嬰兒的心理預防告訴寶寶"我明天去打針,會有點疼,但很快就會過去的。”。打針是為了寶寶的健康,不容易生病。如果嬰兒不注射,以後可能會注射更多次。

2.安撫嬰兒

寶寶對注射的抵抗力是對疼痛的恐懼,所以父母可以在情緒上安撫寶寶,甚至可以進行一些生動的圖像描繪,讓寶寶對注射痛有一個概念性的認識。

父母可以試著告訴他們的孩子,他們足夠勇敢地站起來,在他們最後一次跌倒後沒有哭。所以這次注射小痛,寶寶自然沒問題。

3歲蘿莉打疫苗被扎哭,緩過勁來越想越氣,找醫生報仇萌翻眾人

3.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好奇心是嬰兒的天性。當許多嬰兒注射時,他們會"害怕”和"忍不住偷針”。這種心理會加重寶寶的恐懼感。

父母可以利用分心來幫助孩子,例如:用一個新玩具來分散寶寶的注意力,或者在注射的時候讓寶寶的視力固定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和寶寶說話等等。畢竟,注射造成的痛苦只是瞬間,記憶是散亂的,很快你就能忘記痛苦帶來的不快。

4.博弈模擬

遊戲是嬰兒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家長可以和寶寶玩模擬遊戲,告訴寶寶注射並不可怕。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相關醫生的玩具,可以作為輔助工具,隨時為寶寶買一套玩具在家玩。

通過遊戲,我們可以讓寶寶知道注射的是什麼。注射的目的是治癒這種疾病。同時,模擬注射遊戲也可以減少寶寶對注射的排斥。

3歲蘿莉打疫苗被扎哭,緩過勁來越想越氣,找醫生報仇萌翻眾人

5.給予適當的獎勵

物質獎勵是父母的一種手段。我們應該學會合理使用它。注射後獎勵寶寶,我們必須引導孩子獲得獎勵"寶寶的勇敢行為”,而不是讓寶寶認為"打針後就有獎勵”。這兩者的概念,家長首先自己要區別開來。

在打針之前,家長可以跟寶寶"約法三章”,只要寶寶不哭不鬧完成了打針,那麼就可以得到一個獎勵。通過激勵的方法,讓寶寶記住自己勇敢的經歷,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你如何說服你的寶寶打針?為了成為一個勇敢的孩子,歡迎分享你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