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歷史學家談遷的持之以恆

俗話說:

“不怕慢,就怕站”。

明代著名歷史學家談遷的持之以恆

速度慢但還是在不斷地前進,而站就是中止,就是停步不前、半途而廢,一個人即使是飛毛腿,如果他不邁步前進,停留在原地不動的話,永遠也不可能到達終點。

任何人的稟賦不一,但只要有持之以恆的信念,以及行動,也一樣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一個人取得成就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有恆心和毅力,是否有百折不撓的勇氣,因為持之以恆在另一個層面上的意思,就是能夠戰勝挫折。

很多人做不到堅持到底,不是因為個人沒有能力,而是在困難挫折面前退縮不前了。因此,堅持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意志。

明代著名歷史學家談遷的持之以恆

明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談遷,家裡十分貧窮,買不起書籍,為了完成自己的著作《國榷》,他常常四處求人借書來抄,甚至為了得到一點材料,冒雨走了100多里路。

經過27年的不懈奮鬥,他六易其稿,終於寫成了《國榷》這部500萬字歷史鉅著。

然而命運多舛,在一天夜裡,一個小偷將這部書稿偷走了,56歲的談遷傷心欲絕,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很多人認為他將一蹶不振。然而談遷並沒有被不幸擊倒,沒過幾天,他又開始重新寫作。

歷經了10年的艱辛之後,又一部《國榷》誕生了,甚至比上一部更加完備翔實。

這時的談遷已白髮蒼蒼,老態龍鍾,但他高興地對人說:

“雖死而瞑目矣。”

明代著名歷史學家談遷的持之以恆

這就是持之以恆最好的解說,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如別人,聰慧可以不如別人,但只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用行動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懈奮鬥,那麼,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取得成就。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常常缺少持之以恆的精神。要知道,現實和理想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我們要想消除這段距離,就必須堅持不懈的付出行動,如果不肯邁步向前或者半途而廢,那麼將永遠無法到達理想。

兩千年前的墨者們就是用持中守常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因而成就了墨家“世之顯學”的地位。在各種條件都便利於古代的現在,我們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已經縮得很小,小到我們只要邁出步子堅持走就能夠到達。

明代著名歷史學家談遷的持之以恆

那麼,還在猶豫什麼?只要把持中守常付諸行動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