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弓难张,良马难乘,良才难令

墨子认为,贤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如果帝王能得到贤士的帮助,那么,在自己施政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心应手,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

良弓难张,良马难乘,良才难令

然而,墨子也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即使贤士努力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加自己的知识技能,也难免有不足之处,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失误。

还有不少贤士恃才傲物,性格上放荡不羁,不为种种制度规则所约束,墨子认为在这情况下,应该对人才进行正确的评价。

墨子在《亲士》篇中,提出: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道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好的弓很难张开,但可以射得高,没得深;良马不容易乘坐,却可以载重行远;真正的人才不容易驾驭,但可以帮助国君治理国家,使君王获得美名。

他认为对于人才的评价,不能仅仅看到贤士的不足,更应该侧重于他们的才智为国家治理所做的贡献。要用正确而全面的观点,看待人才的缺失和优长。

良弓难张,良马难乘,良才难令

司马光曾说: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他把人分为四种类型:才德兼备的人是理想的贤人,是治国的栋梁;无才也无德的人称之为愚人,这类人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德胜于才的人是君子,这类人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人才,可以说是治理国家的中坚力量;才胜于德的人是小人,司马光主要是针对那些不把自己才能发挥在正确地方,而是用来祸国殃民的人。

在这四类人中,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这两种人是比较普遍的,很多统治者在才与德不可兼得的时候,常常各有所重,因而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曾国藩认为:

“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当才和德不能兼得的时候,宁可取愚者,而不可取小人。

良弓难张,良马难乘,良才难令

我国是一个注重社会道德的国家,对人才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极为严格。优良的品德观,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于国家的治理尤其重要。

如果治理国家的是“才胜于德”的小人,就可能危害国家。而任用那些德胜于才的人,也许不能够作出杰出的贡献,但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是必不可少的。

当代企业在人才的选择和评价上,也应该借鉴古人的智慧和经验。时代变了,对人才的标准和评价也在改变,企业对人才的评价不能拘泥于某些固定的规则和要求,而是应该把握时代节拍,能够驾驭各种情势,抓住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正确而客观地对人才作出评价。

然而评价人才不是做数学题,有固定的公式可以套用,有具体的模式去参考。

良弓难张,良马难乘,良才难令

所谓的人才在统治者看来是能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就像孟尝君依靠鸡鸣狗盗之徒帮助自己夜渡函谷关一样。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擅长口技的人,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