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被驅逐出北京故宮的時候,為什麼要把田黃石三鏈章藏在棉衣裡?

壽山印石文化


去過故宮的朋友都知道,這座明清時期的皇宮裡面有著眾多的寶物,當然,現在故宮博物館裡面也有來自各地的文物,可這些文物和當初比,肯定還是差了不少。

在清朝的時候,歷代皇帝都很喜歡收藏,尤其是乾隆皇帝,他在位的時候國力達到鼎盛,他本人也是一個文玩愛好者,就喜歡收藏各種的珍貴文物,尤其是印章,乾隆一生中擁有數千枚印章,常用的有500多件,他有一個最大的愛好,就是喜歡在字畫上蓋自己的印章。

不少的古蹟也因此被他給毀掉,可皇帝的印章肯定是非常值錢的,乾隆手上也有一個最特殊的印章,那就是田黃石三鏈印章,這枚印章特殊就特殊在它是用田黃石打造出來的。

田黃石非常珍貴,現在田黃石的資源也越來越少,在去年田黃石的交易價格是黃金交易的1000多倍。在古代,田黃石也要比黃金有價值多,乾隆也因此最喜歡這枚印章,向來都是貼身攜帶,後來清朝滅亡,一開始清朝皇族還可以在紫禁城裡面居住,可後來他們就被趕出來。

溥儀在走之前,就已經偷偷賣掉紫禁城裡面不少的文物,後來他離開紫禁城,更是偷偷把裡面的很多寶物都給運走,其中這枚田黃石三鏈印章更是被他藏在貼身的棉衣裡面帶走,後來連日本人都沒有發現這枚印章。

在二戰結束之後,溥儀被捕入獄,自己後來也是主動悔過,並把一直攜帶的田黃石三鏈印章捐獻給新中國。如今這枚印章回到故宮,也是故宮博物館裡面的鎮館之寶。

這枚印章是由三個印章組成,三個小印章是由田黃石鏈連接起來,無論印章還是鏈子,都是用同一塊田黃石打造出來的,可以說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印章上面刻著的“惟精惟一”這些都是從《尚書》中得來的。溥儀對這枚印章也是非常重視,在他出逃帶走的這些文物中,很少有文物會讓他貼身帶著。

那麼這枚印章到底特殊在哪呢?

田黃石的價值可和其他的玉石不一樣,這種石頭是產自福建壽山,全世界只有這個地方才有產出,是頂級的軟寶石。

它在明清時期都是用作貢品,主要是雕刻成皇帝專用的玉璽印章,它的色澤與明黃色非常相似,而皇室專用的顏色就是這種,因此它非常符合皇室的威嚴。乾隆這麼喜歡印章的人,他手上擁有各地寶石印章,可他唯獨是最愛這枚印章,無論是做工還是材質,這枚印章都是極品中的極品。

後來這枚印章也是清朝皇帝最為重視的寶物,它也象徵著當時乾隆時期的巔峰清朝,溥儀對於自己的祖先是非常崇拜的,他心裡也非常懷念當初強盛的清朝。

隨身攜帶這枚印章,也是想懷念當初的故國,這枚印章見證清朝從強盛到衰敗。對皇帝來說,他們日常辦公的時候主要會用到兩個東西,一個印章一個玉璽,往往皇帝的印章是可以代表著皇帝的權力,玉璽更是天子的象徵,溥儀離開京城之後,他可不想就這麼讓出皇位,心裡還存著幻想,想要恢復自己的國家。當時他很早就和日本人有了聯繫,希望自己可以在日本人的幫助下重新登上帝位,因此他就需要維護自己皇帝的尊嚴。

帶著這些寶物,一方面可以用來籌集資金,他帶出去的大部分寶物都為了自己的復國大業做貢獻,另外一方面,有些寶物是他確實很喜歡,一輩子生活在紫禁城裡面,肯定對這裡有著一定的懷念,帶著一些京城的東西,也可以睹物思人。要是他把這個東西留在故宮,或許早就毀於戰火,他貼身帶著,也沒有讓日本人發現,後來他捐獻出來之後,這枚印章保存完好,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貓眼觀史




田黃石三鏈章是乾隆的私人印章,學名乾隆田黃三鏈章,也叫乾隆田黃三聯璽,三枚印章由三條石鏈連成一個整體。三鏈章上的印文“惟精惟一”、“樂天”都出於儒家經典《尚書》,意思就是需要居安思危,要順應天命,懂得自然之理。

田黃石是三鏈章的取材,是印章的極品,非常珍貴。田黃石是我國著名的軟寶石,產於福建壽山的壽山石,全世界只有我國福建壽山的一塊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產,因色澤普遍泛黃,又從田中產出,因此得名田黃石。



物以稀為貴,田黃石無疑是軟質雕刻石中的皇冠貴族,有”石中之帝”的美譽。中國的收藏界一直有“一兩田黃萬兩金”的說法,田黃石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說實話一般人要有一兩真材實料的田黃石,那他這輩子也衣食無憂了。

田黃石三鏈章的製造工藝堪稱精益求精,驚為天人,光鏈雕的技法就令人歎為觀止。試想,用一塊石材鏤空,雕刻出一整條活動石鏈,沒有任何裂縫黏合的痕跡,而田黃石質軟(硬度大約為2.5--3.0度),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鏈斷石破,因而這件田黃三鏈章的工藝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不是當時當世一等一的能工巧匠,絕對製造不出如此妙手雕成的稀世珍寶。



田黃石三鏈章一直被溥儀奉為絕世珍寶,不僅在於它本身價值連城,還在於它是滿清王朝由盛而衰的見證。田黃石三鏈章多年來一直被溥儀貼身攜帶,顛沛流離,幾經輾轉,好幾次差點被侵略者搜出。直到新中國成立,溥儀被遣返回國,他幾番考慮,最終將田黃石三鏈章獻給了國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末代皇帝溥儀有一手絕活,是什麼絕活呢?有一次,前清遺老兼國學大師王國維請老主子溥儀來自己家中做客,王國維想在主子面前顯擺顯擺,便把平生收藏的古董文物拿出來讓溥儀點評,結果溥儀看過之後竟然說:這些東西看起來不太對勁,跟我以前見過的不太一樣。王國維頓時就傻眼了,溥儀這話的意思就是說這些都是贗品(假文物)。沒道理啊,按說自己也是個懂行的,收藏的時候也沒看出什麼毛病來啊?於是在溥儀走了以後,王國維馬上帶上藏品去找收藏大家鑑定真偽,結果還真被溥儀說準了,這些藏品都是贗品。

事後,王國維問溥儀:您究意是如何看出毛病來的?溥儀笑著說:我就是覺得它們跟以前在皇宮裡見過的東西不太一樣,所以認定這些東西不對勁。看到這裡,我想您一定知道溥儀的這手絕活是什麼了吧!沒錯,他的這手絕活就是鑑寶。溥儀雖說是末代皇帝,可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溥儀打小耳濡目染所接觸的奇珍異寶,孤品善本不計其數,因此尋常的珍寶古玩他一打眼就能看個八九不離十。這就好理解為什麼溥儀出宮時會單獨把田黃石三鏈章縫在棉衣裡頭給帶出宮來,因為他明白這東西的價值,為了防止馮玉祥的部隊不讓他帶走這方印章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這個令溥儀煞費苦心帶出宮來的田黃石三鏈章也叫乾隆田黃三鏈章,光聽名字大夥就知道這是肯定是乾隆時期傳下來的。沒錯,它是乾隆的私人印章,乾隆生對非常喜歡這方印章並且經常隨身攜帶。那麼乾隆田黃三鏈章到底在哪些方面有獨到之處呢?

印章材質

乾隆田黃三鏈章所用的印章材質是比和田玉更稀有,價值更高的田黃石。田黃石產自福建壽山下一塊方園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水田中,因色澤泛黃又產自田中,因而得名田黃石。因產量稀少,田黃石自古便有“一兩田黃一兩金”的說法,現今更是有“一兩田黃萬兩金”之說,由此可見田黃石的稀有和珍貴。

製造工藝

乾隆田黃三鏈章是由三枚印章組成的,一個刻著“乾隆宸翰”,另一個刻著“惟精惟一”,而中間橢圓形的印章刻著“樂天”兩個字。最奇特的是這三枚印章全被一條玉石環鏈連接在了一起,而這條環鏈與這三枚印章都是從一塊玉石上雕琢出來的,這樣的高超技藝,世所罕見,加上稀有的材質,真可謂是無價之寶。

人文底蘊

前面說過,這方印章最早的主人是乾隆皇帝,乾隆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間也是清朝最鼎盛的時期,做為皇帝私人印章的乾隆田黃三鏈章是那段輝煌時期的歷史見證,也代表了當時最高超的玉石雕琢水平,再加上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滄桑歲月能夠完好的保存下來,其價值之高可想而知。溥儀將乾隆田黃三鏈章帶出宮後,一直將它視為至寶貼身保管,即使在出宮後顛沛流離的日子裡失去了大量源自宮中的珍寶,但他卻一直親身保管這方印章,可見溥儀對其的喜愛。1950年7月,從蘇聯引渡回國的溥儀被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接受了深刻思想教育的溥儀將印章上交國家,用實際行動支援志願軍入朝作戰。

現在“乾隆田黃三鏈章”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故宮的鎮館之寶,這份功勞是屬於溥儀的。1997年8月,郵電部將“乾隆田黃三鏈章”製作成小型郵票在全世界發行。

歷史茶坊,一個愛寫歷史的屌絲,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歷史茶坊


故宮和溥儀有很多比這個值錢的東西,溥儀帶在身上的含義需要解讀一下就明白了。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田黃在清的時候用來祭地用的,祭祀的心意刻在田黃上,用黃布蓋上,文武百官看不到。所謂替天請願的內容無非都是些國家做大的民計和民生的問題,例如:經濟,軍事,文化等等。田黃因為具五彩,五德,傳說女媧補天石,其實就是通天石,這些石頭的振動頻率很高,能夠給人帶來靈感。

這三塊田黃的內容:乾隆田黃石印,三方印章用田黃石雕成的鏈子相連,印文分別是:“乾隆宸翰 ,樂天,惟精惟一”。解讀一下,宸翰:“宸”即北宸,就是北極星。皇帝坐北朝南,所以北宸代指皇帝。樂天:通天達地。惟精惟一:惟精惟一這個成語是出自《尚書.大禹謨》,意思是指用功精深,盡上全心去做一件事。鏈子連著表示三者缺一不可。合起來就是:做一個像乾隆這樣的好皇帝需要坐北朝南,通天達地,全心全意,三者缺一不可。

雖然歷史沒有給溥儀太多時間去成長成為一個了不起的皇帝,但是他還是在一個帝王成長的環境中成長了幾十年,留在衣服裡是為了時時告誡自己祖宗遺訓。




吳抒文


從古至今,亡國之君不少見,但是親眼看著王朝覆滅,封建帝制隕落,共和建立的君主只有溥儀一人。清朝覆滅之後,溥儀原本可以在紫禁城中守著祖宗留下來的“基業”,安度一生,繼續做他的小皇帝,可軍閥混戰的炮火直接讓他一無所有。

1924年,溥儀被鹿鍾麟帶人趕出了紫禁城,諾大的家業溥儀3個小時能帶走的東西寥寥無幾,清廷近300年積累的財富大都留在了紫禁城內,而田黃三鏈章則是溥儀帶走的為數不多的珍品,這件珍寶隨著溥儀走南闖北,無論是在滿洲,還是在蘇聯,溥儀一直將其藏在懷中。

田黃三鏈章是乾隆皇帝下旨製作的,它是由一整塊田黃是雕刻而成,三枚印章錯落有致,渾然天成,蘊含了中國古代優良的製作工藝。不僅如此,三枚印章分別雕刻了“樂天”、“惟精惟一”、“乾隆宸翰”直接表達了乾隆精益求精,居安思危,順應天命的施政理念,其價值不可估量。

1950年,田黃三鏈章伴隨了溥儀近半個世紀,從帝王到階下囚他都是溥儀懷中最珍貴的物件。溥儀回國之後,將田黃三鏈章捐獻給故宮博物院,如今作為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被珍藏。1997年,國家郵電部將田黃三鏈章製作成小型紀念郵票發行,從某種程度上也肯定了它的價值。

歡迎關注:微歷史看客,持續更新歷史資訊......


史肆說


溥儀有一個拿手好戲,那就是“鑑別”文物,只要他“感覺”不太對的東西有大概率都是贗品,這田黃石三鏈背後的故事也很難讓溥儀捨棄,甚至逼不得已要夾帶出宮。

溥儀從小都是十分悲慘的,是慈禧宮鬥下的產物,從小就是一個傀儡,就算是慈禧死了也在算計著溥儀。

慈禧因為立場不同,只有在皇帝死了之後才敢嚥氣,但對於身後的事情也安排的事無鉅細,比如說溥儀就是慈禧一方勢力下的皇帝,也不能推翻慈禧。

快完了的溥儀登基

溥儀三歲登基的時候,一直在哭鬧,他的父親為了哄他完成登基儀式,順口說了一句“快完了!快完了!”結果一語成讖,大清真的很快就完了。

在大清完了之後,溥儀也只能居住在紫禁城中,等著北洋政府給他的最後通牒,每天也都惶惶不可終日,唯恐被一聲槍響結束。

但等來等去,馮玉祥來了,一來就強迫溥儀搬出紫禁城,不然就從景山炮轟紫禁城,溥儀也只好從紫禁城中搬了出來。

但在溥儀從紫禁城走出的時候,懷裡也揣著一件不一樣的東西,那就是田黃石三鏈。

這田黃石三鏈並不是溥儀的物件,甚至在紫禁城藏品中十分不起眼,也只是一個日常把玩的小物件罷了。

但溥儀不一樣,這田黃石三鏈是從乾隆手中傳下來的,乾隆代表著清朝國力最高的年代,也像是一種緬懷。

就像是慈禧西狩的時候也隨身帶了乾隆的金火車鐘頭一樣,也都是對於那一段時期的緬懷。

而其中溥儀最盛,因為他從一登基,清朝就開始走入頹勢,從來也沒有感受過“天朝上國”的氣派!


娛樂吃瓜主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11月5日,馮玉祥命令鹿鍾麟包圍紫禁城,並且下令溥儀在3個小時內離開皇宮,否則景山上的大炮將會炮轟紫禁城。

這時的溥儀匆忙的開始收拾紫禁城中的寶物,因為時間有限,所以能帶走的東西不多,所以挑著貴重且容易攜帶的東西裝上了車。但是有一件東西,為了不被鹿鍾麟等人發現,便把它縫進了棉衣之中。這件東西就是田黃石三聯章。



這件東西精緻小巧,便於攜帶,鐫刻於乾隆做太上皇期間。其材質為壽山田黃,工藝為鏈雕,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一件無價之寶。

田黃石

所謂黃金易得,田黃難求, 所以田黃石的價格早已超越黃金,清代時期田黃石價格已經是黃金的三倍。到了現代,田黃石的開採資源枯竭,所以田黃石每克的價格早已經超過了萬元以上。

2018年初,一塊546克的田黃石原料,拍賣價格為3456萬元,以此看來田黃石的原石價格超過了6萬元一克。在2017年秋,一方26克的清代的普通方形印章,拍賣出克260萬元的天價,單克接近9萬元。



鏈雕工藝

乾隆的田黃三聯印章,原石採用了一整塊田黃石。把原石材鏤空,雕刻出一整條活動的石鏈,因此中間沒有任何裂縫黏合的痕跡,這種工藝製作難度巨大,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整個印章鏈斷石破。可以想象其珍貴。

自從印章雕刻成功之後,深得乾隆喜愛,後世更是珍視無比,歷經多位帝王之手,有著巨大的歷史意義和價值。



溥儀將其帶出宮中以後,一直隨身攜帶,雖然期間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也把諸多國寶賄賂給了日本人和蘇聯人,但是始終沒有把這件田黃三聯印章展示給別人。

到了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社會各界人士捐款之時,溥儀以為是被迫捐款的,但是當他得知每個人都是自願的時候,深深的感覺到了祖國的團結。這時的溥儀毅然決然的把這隨身攜帶多年的無價之寶,捐獻給了國家。



溥儀獻寶時有一個小插曲。當時溥儀正在戰犯管理所接受勞改,所以寫了一封信,然後把田黃印章給了當時的看守員,但是很長時間沒有任何回信。溥儀就想是他們貪汙了。

但是,過了幾天,看守所的王所長來看望溥儀,並且告訴了溥儀,寶物已經上交國家。但是對於新中國而言,寶物不是最珍貴的,最珍貴是改造完成的人。


我是越關


歷史的長河奔流不息,大浪淘金,許多家族留下來的傳家稀世珍寶,都有著無比珍貴的紀念意義。

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人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他的命運讓人唏噓,有關他的一切總能引起人們過多的關注。

就比如當年溥儀被逐出北京故宮的時候,為什麼要把田黃石三鏈章藏在棉衣裡這件軼事,引起了一眾的吃瓜群眾,想要一探究竟,讓我們從故事的來龍說起。

2012年7月10日,北京政變,政府修正清室。1924年11月5日,大清帝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被迫離開紫禁城。

對於被逐出宮的命運,溥儀早有思想準備,從1922年開始,他就開始讓家人陸陸續續包了七八十口大箱子。

將他紫禁城的珍寶從北京運往天津,從天津到旅順,從旅順到奉天……

只是每一次的顛沛流離,他的珠寶或丟失,或變賣、或損毀、或遺落,到了最後,只有少量的珍寶字畫被他藏在了一個黑色皮箱夾層裡。

然而在被捕成為階下囚時,黑皮箱也成了別人的物品。

但是卻有一件溥儀看來最珍貴的物品,從他被逐出京城皇宮,一直跟隨著溥儀輾轉各地,在以後的許多時日裡,廝守相伴不離不棄,它就是田黃石三鏈章。

其實,溥儀臨行前,他只有三個小時的時間""打包""行李等物品,雖然時間如此緊迫,但他還是特意將一枚小物件——田黃石三鏈章縫在了棉衣裡。

這件國寶才得以倖免於難,一直貼心地跟隨著主人。

下面就讓我們仔細瞧瞧,溥儀私密收藏的這枚貴重物品,究竟有何獨到之處,值得主人貼心惜之。

田黃石三鏈章,也叫乾隆田黃三聯璽,它曾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私人印章, 由三枚印章組成。

這枚奇巧的三鏈印章,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一是因為他是由一塊完整的無比珍貴的田黃石頭,經能工巧匠精心雕刻,三連印上的所有的石環全部是完全閉合渾然天成。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有乾隆親自躬行參與設計,三鏈章上璽文:“惟精惟一”、“樂天”均來自儒家經典。

表明了乾隆皇帝自己精益求精、專一其心、不偏不倚的施政思想和樂天知命的處世態度。

史料說,這枚田黃三鏈章當時乾隆皇帝愛不釋手,連睡覺都放在身旁。之後便傳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手裡,被他視為貼身珍寶。

田黃三鏈印章,是乾隆皇帝親身參與設計的稀世珍寶,代表了康乾盛世文化和藝術的高度。

傳承給溥儀,被溥儀悉心守護,雖飽經滄桑,卻毫髮無損,最後完璧歸趙回到故宮博物院的懷抱。

1997年8月17日,中國國家郵電部將乾隆田黃三鏈章,印製成小型郵票,在全世界發行。

這枚印製著稀世國寶的小型郵票,不僅讓我們清楚地認識了乾隆田黃三鏈章,從中感受了它所經歷的200多年的歷史滄桑。

而且也讓世界認識了田黃石,認識了中華瑰寶,見識了中華人民的智慧。


有書博物館


皇室的珍寶數不勝數,特別在清朝鼎盛的乾隆時代,乾隆簡直享受了清朝任何其他皇帝更奢侈的生活。別的不說,就僅僅印章乾隆就擁有數千枚,常用的印章就超過500方。作為蓋章狂魔的乾隆,不知道毀了多少文物,即便如此,乾隆還是樂此不疲地蓋章,可見他強烈的佔有慾。


但是乾隆最喜歡的印章就是這枚田黃石三聯印章,乾隆從來都是貼身收藏的。這枚印章的珍貴不僅僅是因為田黃石珍貴無比,自古代就有“一兩田三兩金”的說法。但是現在隨著田黃石逐漸枯竭,珍貴早已經突破了三倍黃金的慣例。按照去年田黃石單克最高交易價格達到了26萬元每克,而以目前黃金267元每克的標準,也就是說目前極品田黃石的價格達到了黃金價格的1000倍。


所以說單從這枚印章的材質來看,都已經非常珍貴了。然後我們再看這枚印章的工藝更是價值連城。就這樣小巧都一個印章,實際上這是三枚印章。三枚印章中兩枚正方形,一枚橢圓型。兩枚正方形的印章刻有“乾隆宸翰”和“惟精惟一”,橢圓形都印章則刻有“樂天”。而鏈接三枚印章的鏈子則是完全閉合,毫無粘合的痕跡。能做成這樣的鏈子,那只有一種可能,這枚印章是同一個玉石雕刻而成。

這樣小巧玲瓏的鏈子,用這樣堅硬的田石雕刻,有絲毫的差錯就可能前功盡棄,這要多麼精湛都雕刻工藝才能做出這種效果。用巧奪天工來形容絕對毫不誇張。

所以在辛亥革命後,溥儀被馮玉祥趕出了紫禁城後,溥儀就偷偷運走了很多珍寶,而這枚印章在乾隆時期,乾隆就喜歡貼身收藏,溥儀更是如法炮製,偷偷的貼身藏在衣服裡。在溥儀外逃時,在日本扶持他為傀儡時他都貼身密藏,才沒有丟失或者被日本搜刮走。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後,溥儀作為戰俘被蘇聯關押在赤塔看守所。直到1950年,溥儀被遣送回國,溥儀關押在撫順看守所。當時溥儀考慮再三,把這枚印章捐獻給了國家,以支持國家的。在1997年,國家郵電部還專門發行了一套“乾隆田黃三聯印”紀念郵票,如今這枚印章仍然保存在故宮博物院,它代表了中國古代石刻技藝的登峰造極的水平,它也成為了故宮博物院的一個鎮院之寶。


漁耕樵讀


“黃金易得,田黃難求。”


田黃石三聯章之所以能夠被宣統皇帝溥儀視為珍寶,不僅僅是因為它本身的巨大價值,更為重要的是這是清王朝的權力象徵,以及這塊田黃石精湛的工藝。


和眾多的寶石不一樣的是,在那個崇尚黃色的清王朝,田黃石的顏色正好是橘黃色的,這種顏色的石料來做印章,可以說是恰如其分。而且這種石料僅僅存在於福建的壽山,產量極其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自古以來“物以稀為貴”,正是因為量少的緣故,也造就了田黃石獨具特色的價值。


宣統皇帝溥儀的這枚三聯石印章來源於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一生都頗喜歡手工藝和奇石。


在他做太上皇的時候,下令讓人雕刻了這枚印章。


田黃石對於乾隆皇帝來說,並不是十分稀奇的東西,作為帝王,就算是再怎麼珍貴的石料,乾隆皇帝也是有機會窺得一二的,所以問題的關鍵是在於這枚印章的雕刻手藝。


而這塊“田黃石三聯章”是乾隆皇帝徵召天下能工巧匠精心雕刻而成。


我們可以看一下這三枚印章的樣子:



這三枚印章極為特殊的地方就是:


印章和三條鏈條均為一塊田黃石做雕刻,技藝之精湛,可以說是無任何印章能夠與之匹敵。


而且這三枚印章的鏈條並非是最終粘合在一塊的,而是當初工匠在雕刻的時候從田黃石中一點一點鏤空雕刻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三枚印章是一塊田黃石所雕刻,它的工藝極為複雜,三條連雕鏤空雕刻的難度要遠遠超過印章的雕刻難度,少有不慎也許就將這塊田黃石全部浪費。


所以,製作這枚印章需要極大的耐心以及極為精湛的手藝去製作。


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無情的將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溥儀在逃離紫禁城的時候就悄悄的帶上了這件寶貝。為了不致於將這件寶貝被更多人知曉,溥儀將他藏身於袖口的口袋之中,在逃亡的時候沒有一個知曉。


從紫禁城---天津---東北---蘇聯等等,以及最後回到中國,溥儀一直牢牢的保護著這枚印章。


於溥儀而言,這枚三聯印章是自己皇族的權力象徵,是自己大清王朝正統的權力所在,失去了這枚印章,大清江山也就真的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古代帝王對於印章十分的看重,明朝朱元璋曾經在穩居帝王高位之後,還一個勁的感慨未能拿到元朝帝王印章,頗有“得位不正”的複雜意義。


雖然對如今的人們而言,也許它是價值連城的寶貝,但是對於末代皇帝溥儀而言,權力象徵是要遠遠的大於它自身的價值的。


解放戰爭勝利之後,溥儀原來的末代帝王的身份早已經不復存在,新時代的到來也讓溥儀徹徹底底的意識到自己的帝王夢早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化作了漫天的泡沫。


1950年,溥儀將這枚攜帶了26年的寶貝上交給了國家,所有被工作人員收藏於中國故宮博物院。


田黃石三聯章的上交,徹底宣告了一箇舊時代的終結,也意味著新時代的噴薄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