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碟中諜6:全面瓦解》已經不像《碟中諜》了。

前五部高手妙探的飛天遁地、氣定神閒,這次不復存在。

而這種一反常態,依託於系列重啟後,第3、4、5部的故事與風格。

進電影院前,為了觀影質量少打折扣,希望能儘量補看這三部,或有個大致瞭解。

以上兩點,算是觀影須知。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作者|洛弟

1

湯姆·克魯斯今年56歲,比“史上最老007”羅傑·摩爾1985年退休時,小兩歲。

伊森·亨特現身大銀幕已22年。

1996年《碟中諜》,伊森·亨特揭開人皮面具的一刻,間諜動作片的“奇技淫巧”,已無所不用其極。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從易容到換頭,它將007系列電影的高科技諜報手段,推向近乎科幻的失真。

間諜本身,也不再具備康納利、布魯斯南的成熟老練,更像操縱尖端武器,百戰無敵的不死偶像。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正邪雙方的“超科技”對壘,在系列內繼續延伸,直到2015年的《碟中諜5:神秘國度》。

它在美學上的趨勢,向初作迴歸。

第一部由懸疑片大師德·帕爾瑪帶來的“冷戰諜魂”古典美學,在第五部的靜默決鬥中,得以重現。

這種美學仍然縈繞在第六部,卻在整體性上,更進一步:

高精尖的科技手段,幾乎不復存在。

標誌性的人皮面具,毫無用武之地。

刀刀見血的肅殺,頂替了前作的輕鬆愉悅。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伊森·亨特褪去一身裝甲,以血肉和大腦,力敵曾被他智取的敵手。

他第一次為挽回無心的失誤而戰。

妙手空空的諜王,在廁所一場肉搏戰裡,像只半舊沙袋,被身法詭異的高手,踢得半死。

曾經不戴頭盔、飄逸瀟灑的極速追車,結束在一場撞擊中,伊森被撞飛,重重摔在地上。

直升機空戰的高潮,索性成了一場賭命:

沒有模擬導航、沒有牽引漂移,伊森駕駛直升機捨命硬撞敵人。

兩架殘損的鐵棺材,卡在山岩峭壁夾縫中,雙方決死的手段,是在不可控的死神面前,跑贏對方。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被敵人耍得團團轉的伊森,已經“全面瓦解”,無法再鬥智鬥勇,只剩賭命比狠的撕咬。

遍體鱗傷爬上陡崖,拖著半條命蹣跚歸來,才算完成任務——

這次他拯救的世界,正是差點被他失手毀滅的同一個。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湯姆·克魯斯拼命在用“拼命”為系列求新求變。

與他同齡的動作男星,不少正在續集、綠幕、套路式幽默搭建起的舒適區裡,準備安度晚年。

《碟中諜6:全面瓦解》的好,也更多體現在相對前作的“變”上。

2

《碟中諜》再不變,就要與戰友們泉下相見了。

“碟6”北美公映一個月後,隔壁《007》劇組再度陷入危機。

早生退意的第六任邦德丹尼爾·克雷格,與新任導演丹尼·鮑爾產生分歧,導致鮑爾退出劇組。

此任導演、下任主演尚無定論,007系列將重新面對十六年前的噩夢。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丹尼爾·克雷格

2002年,系列第20部《007之擇日而亡》公映,成為系列IMDb評分最低作。

49歲的皮爾斯·布魯斯南老態畢現,繼續油光水滑髮型不亂。

狂人毀滅世界的無聊劇情、太空武器、隱形汽車的浮誇設定,惹煩了觀眾。

鐵幕升起後,留給“蘇聯剋星”詹姆斯·邦德的,是一片迷陣。

自1995年《黃金眼》後,北美票房連續三部表現不佳。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也在那年,《諜影重重》北美上映。

同為冷戰時期間諜小說改編,《諜影重重》的“叛諜追擊”故事,卻切中了反恐戰爭時代,美國對布什政府的不信任。

此時,同樣改編自60年代諜戰劇的《碟中諜》系列,尚未加入競爭。

2000年,吳宇森執導的《碟中諜2》,更像一部披著間諜皮的極限運動片。

一向“兩年一部”的007系列,則從此進入了四年空檔期。

這是繼1989年《007之殺人執照》後,系列遭遇版權官司停擺五年以來,最長的一次。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真正的變革,發生在2004年。

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的《諜影重重2》,令新世紀動作片為之一振。

手持攝影、快速剪切、寫實打鬥與硬派間諜,迅速引領了間諜片新風潮。

後果是米高梅力排眾議,選擇了氣質硬朗的丹尼爾·克雷格,作為新任邦德。

導演馬丁·坎貝爾繼1995年《黃金眼》後,再度臨危受命,以耳目一新的寫實風格,重新定義007。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007:大戰皇家賭場》於2006年公映,斷斷續續的《碟中諜》也終於接上。

今天看來,《碟中諜3》也像一部確立風格的重啟之作:

原版電視劇裡的固定團隊作戰模式,被正式敲定。

湯姆·克魯斯、文·瑞姆斯、西蒙·佩吉成為“IMF小組”標配成員。

伊森·亨特在上海民居屋頂的飛簷走壁,標誌著極限運動元素,與高科技、團隊協作共同成為系列特色。

這一模式最終讓《碟中諜4》在2011年大獲成功。

而又一次變革,也在2011年埋下種子。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那一年,《雷神》《美國隊長》先後登上銀幕,越來越多美漫“圈外人”知道了漫威的名字。

漫威電影宇宙“第一階段”的鋪開,帶來的動作大片新套路,還在後面。

另一股勁風,來自東方。

一個英國青年導演,拍了一部小成本印尼動作片,卻在多倫多電影節大放異彩。

《突襲》連同它在三年後的續作,將與大殺四方的鏟屎官約翰·威克一起,昭示“劇情極簡,打鬥為王”的新時代到來。

前一種風潮對間諜片影響最巨,漫改系列《王牌特工》、改編自老牌美劇的《秘密特工》都走向漫畫風格:

視覺特色鮮明、人物標籤化、幽默指數日增,也與社交媒體時代的觀眾群相互影響。

大風吹來,老牌間諜系列片,紛紛裹緊寒衣,保護自己的風格一枝獨秀。

薩姆·門德斯試圖在《007:幽靈黨》恢復邦德舊日的風流瀟灑,卻因劇本的拖沓無聊,與系列畫風突變的撕裂感,慘遭失敗。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諜影重重5》硬續故事的蛇足,也沒能在視覺上產生突破——

老師傅重出江湖,未必打得過花招越來越多的徒弟。

當年的破局者,成了困局中人。

一直“置身事外”的《碟中諜》系列,卻在第五部,接續發力。

導演克里斯托弗·麥奎裡此前的身份,是布萊恩·辛格的御用編劇。

同時,他也在《俠探傑克》初執導筒,讓阿湯哥認可了他掌控復古動作片的能力。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相比於《007:幽靈黨》從內容到形式的盲目復古,《碟中諜5:神秘國度》的復古,用對了地方。

高科技層出不窮的反恐諜戰、挑戰觀眾心臟的極限動作,依然是主要內容。

但沉鬱典雅的影調,與諜戰古城風光,為現代間諜片增加了上世紀冷戰氛圍。

美學上的融合,讓“碟5”在同期間諜片續集中,贏得最高口碑。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3

但審美取向的改變,贏得的只是小範圍觀眾叫好。

《碟中諜5:神秘國度》的北美票房表現,到底沒比《007:幽靈黨》《諜影重重5》好多少。

鬥敗了間諜片競品,要想繼續輝煌,並不容易。

系列風格的獨立,要對標更廣泛的類型。

《碟中諜6:全面瓦解》的極簡劇情與打鬥風格,無疑對《突襲》《疾速追殺》系列有所借鑑。

而上部的冷峻影調,也得以保留。

有所升級的,則是阿湯哥的拼命勁頭。

世上唯一的老特工伊森·亨特,越混越慘了

電腦特效奇觀的時代,他仍以挑戰人體極限的實拍,震撼觀眾神經。

系列風格日漸成熟後,《碟中諜》的壓力,更多來源於自己。

每一次變,比自己強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